[1] |
彭焕, 赵薇, 姚珂, 蒋陈, 黄文坤, 孔令安, 郑经武, 彭德良. 植物寄生线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37(7): 3-13. |
[2] |
江文静, 张军毅, 杜阳, 孙丽伟. 以核糖体蛋白质鉴别铜绿微囊藻的应用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 2017, 33(10): 117-124. |
[3] |
刘畅,罗著,张梦如,杨玉梅,刘娴,龚明,邹竹荣. 蓝藻橙色类胡萝卜素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和功能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 2016, 32(7): 138-145. |
[4] |
杨丹, 廉小平, 周燕, 张贺翠, 杜丹, 高启国, 任雪松, 朱利泉. 结球甘蓝ARC1与Exo70A1编码区cDNA的克隆及进化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 2016, 32(6): 76-88. |
[5] |
蔡刘体, 陈兴江, 刘艳霞, 石俊雄. 噬菌体治疗中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0(7): 33-36. |
[6] |
杨辉;吴崇超;陈佳;陈伟;杨依丽;罗勇;姚冬生;熊盛;. 蓝藻抗病毒蛋白-N衍生物的克隆、发酵与纯化[J]. , 2012, 0(05): 116-120. |
[7] |
彭玉辅;刘丽;魏大巧;夏雪山;. 溶藻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 , 2011, 0(11): 48-53. |
[8] |
王淼星;向安;魏大巧;夏雪山;刘丽;. 噬藻体光合作用基因研究[J]. , 2010, 0(01): 14-18. |
[9] |
向安;刘丽;魏大巧;夏雪山;. 噬藻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 2009, 0(05): 31-34. |
[10] |
侯李君;王学魁;施定基;. 蓝藻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 2008, 0(04): 149-154. |
[11] |
孙国凤. 日本成功利用转基因技术促进植物生长[J]. , 2004, 0(03): 57-57. |
[12] |
汪开治. 利用基因沉默技术培育抗病作物[J]. , 2004, 0(01): 54-54. |
[13] |
黄泽波;刘永定;. 蓝细菌多糖及其应用研究概况[J]. , 1997, 0(04): 26-32. |
[14] |
孙国凤. 获得重组杀蚊藻类的生产、销售权[J]. , 1996, 0(04): 17-17. |
[15] |
孙国凤;. 油脂改良和与耐冷性有关的脂肪酸酶的克隆[J]. , 1991, 0(05):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