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3-11-14
    综述与专论
    水稻白化突变体研究进展
    张洪征, 程治军, 万建民
    2013, 0(11):  1-7. 
    摘要 ( 329 )   PDF (1194KB) ( 16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化是水稻叶色突变中较常见的突变,其主要由叶绿素的缺失或叶绿体发育受阻造成的。白化非致死突变体在光合机理、生物发育调控和遗传育种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控制水稻白化的基因被克隆,关于水稻色素代谢的机理也逐渐清晰。综述近几年国内外水稻白化突变体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白化突变体的来源、表型特点、细胞学特征、分子机理及育种应用,为水稻白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植物Rboh基因功能及其活性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秋圆, 贺浩华, 胡丽芳
    2013, 0(11):  8-13. 
    摘要 ( 462 )   PDF (2932KB) ( 2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呼吸爆发氧化酶(respiratory burst oxidase homologue,Rboh)又称NADPH氧化酶,是哺乳动物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复合体主要功能亚基gp91phox的同源物。植物Rboh基因主要在植物生长发育及胁迫反应中起作用,其活性主要受Ca2+、蛋白磷酸化、Rac蛋白及ABA所调控。对近年来植物Rboh基因的功能及其活性调节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植物nrDNA ITS假基因研究进展
    尤欢, 周阿涛, 岳亮亮, 寸东义, 李旻, 丁元明
    2013, 0(11):  14-18. 
    摘要 ( 209 )   PDF (1455KB) ( 10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 ITS)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近年来,发现在很多植物类群中存在ITS假基因(pseudogenes),然而这些假基因在系统发育分析中的潜在价值往往被低估,甚至在部分研究中被忽略。主要介绍假基因的生成、特性以及ITS假基因在植物系统学中的应用,并对ITS假基因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非生物及生物胁迫下脱水蛋白的研究进展
    代瑾然, 叶辉, 陈穗云
    2013, 0(11):  19-25. 
    摘要 ( 212 )   PDF (1200KB) ( 9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脱水蛋白(Dehydrins,DHNs)是高度亲水的无序蛋白,属于第2组胚胎发育晚期富集蛋白,在植物响应和适应水分胁迫过程中发挥基础功能。脱水蛋白通常在种子成熟过程中大量富集。此外,受盐、水分、低温胁迫的营养器官也表达脱水蛋白。根据脱水蛋白含有的不同保守结构的类型和数目将其分为五大类,其中由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K片段最为保守。自20个世纪80年代报道第一个脱水蛋白至今,它们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得到广泛研究,但是它们确切的生理功能仍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脱水蛋白可能还参与了生物胁迫,在JA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功能。概述近年来在脱水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根霉在发酵工业与环境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刘金梅, 张凤英
    2013, 0(11):  26-33. 
    摘要 ( 230 )   PDF (1199KB) ( 19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霉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真菌,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数种传统发酵食品的重要优势菌。近年来又发现根霉可利用不同的原料在特定的条件下发酵和代谢生产人们所需的各种产物,如L-乳酸、L-苹果酸、富马酸和脂肪酶等,其代谢产物广泛用于食品、 医药及环保等行业。随着根霉菌特殊代谢产物的不断发现,相关产品的研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介绍根霉在发酵工业与环境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泰乐菌素高产菌株选育研究进展
    黄蔚, 徐春燕, 牛春, 张萍, 苏建宇
    2013, 0(11):  34-39. 
    摘要 ( 228 )   PDF (1316KB) ( 10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泰乐菌素是一类十六元大环内酯类禽畜专用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及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而被国内外养殖业广泛使用。泰乐菌素高产菌种选育是泰乐菌素发酵技术研究的重点。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等传统育种方法虽然发展成熟、操作简单,但诱变效率低下,且后续筛选过程繁琐。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定向改造泰乐菌素产生菌的生产能力成为高产菌种选育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结合各种菌种选育方法,对近年来泰乐菌素高产菌株选育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末端酶及其在噬菌体包装中的作用
    宋少云, 贾艳华, 祝心舟, 庞义
    2013, 0(11):  40-45. 
    摘要 ( 372 )   PDF (2100KB) ( 1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噬菌体的末端酶是一类寡聚体多功能蛋白,由大小亚基组成,在噬菌体DNA包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大亚基是多功能酶,在包装中起主要作用;小亚基与基因组特异性结合,引导包装进程的进行。综述末端酶定位、结构和功能以及在噬菌体包装过程中的作用。
    技术与方法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的应用
    王玮鹏, 苗芳芳, 武丹丹, 杨军, 王志钢
    2013, 0(11):  46-50. 
    摘要 ( 216 )   PDF (1180KB) ( 14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质组学技术提供了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手段,为研究细胞信号转导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应用于蛋白质分离鉴定中的双向电泳和液质联用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分子伴侣功能的确定,信号通路的关联机制及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动态变化等方面的研究。综述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所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研究报告
    甘蔗SCL25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娟, 吴嘉云, 刘少谋, 邓祖湖, 廖振阳, 符成, 李虎, 黄忠兴, 林彦铨, 陈如凯
    2013, 0(11):  51-57. 
    摘要 ( 235 )   PDF (2731KB) ( 8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电子克隆及RT-PCR获得了甘蔗(Saccharum spp.)花穗中表达的一个SR基因成员。该基因cDNA全长960 bp,包含编码209个氨基酸的开放读码框,gDNA序列长2 966 bp,包含5个内含子。同源性比对表明ScSCL25属于SCL亚家族,命名为ScSCL25(gb:JQ031566)。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表明:ScSCL25编码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含有33个潜在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该蛋白含有SR基因典型的RRM结构域和SR富集结构域,与玉米等作物的SR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甘蔗热带种Badila蔗糖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和平, 李海明, 潘世明
    2013, 0(11):  58-62. 
    摘要 ( 188 )   PDF (1924KB) ( 6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中蔗糖合成酶是促使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之一。从GenBank中筛选出两条与一个蔗糖合成酶基因高度相似的EST序列,利用RACE技术获得1个长度为2 970 bp,包含完整编码框(2 448 bp)的cDNA,命名为SoSuS1(GenBank登录号:JX41628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显示SoSuS1蛋白是一个典型的胞质内可溶性蔗糖合成酶。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显示SoSuS1在茎、叶鞘和叶片中均有表达,表明该基因在多个组织器官中发挥作用;而SoSuS1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茎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部位。
    cyFBPase基因过表达提高转基因烟草的抗旱性
    郭利娜, 张锐, 孙国清, 孟志刚, 周焘, 郭三堆
    2013, 0(11):  63-68. 
    摘要 ( 165 )   PDF (1745KB) ( 8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渗透调节是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主要方式,蔗糖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可溶性糖,是主要的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细胞质果糖-1,6-二磷酸酶(cyFBPase)是植物蔗糖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其活性可直接影响细胞蔗糖浓度。将甘蓝型油菜的cyFBPase基因转入烟草,在转基阳性植株中cyFBPase基因的表达量和酶活性均大幅度提高,两个转基因株系的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分别为野生型对照的3.76倍、4.03倍和1.53倍、1.58倍,与之相对应,叶片蔗糖含量也显著增加,两株系叶片平均蔗糖含量达到野生型对照的1.59倍。在干旱条件下,转基因烟草植株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其蔗糖含量以及蔗糖在根、叶器官中的分配发生显著变化:处理20 d后的转基因植株叶、根中的蔗糖含量分别是处理1 d的植株的2.49倍和9.41倍,是对应条件下的野生型植株的1.78倍和2.71倍。说明过表达cyFBPase基因提高了转基因植株的蔗糖合成能力,同时促进了蔗糖向根部运输,提高了转基因植株对干旱的耐受性。
    木质部特异表达杨树PtoMYB148转录因子克隆与分析
    程占超, 陈亚娟, 张杰伟, 王宏芝, 魏建华
    2013, 0(11):  69-74. 
    摘要 ( 167 )   PDF (2263KB) ( 1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MYB转录因子在次生壁合成转录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详细解析杨树不同MYB转录因子对次生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主要成分合成的调控作用,有利于在杨树定向生物技术育种中制定实用有效的分子设计策略。主要以毛白杨为材料,克隆了毛白杨PtoMYB148转录因子的全长cDNA。通过植物细胞显微切割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转录表达水平,显示PtoMYB148在分化的木质部及成熟木质部高水平表达。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toMYB148与拟南芥AtMYB103、AtMYB050和AtMYB086转录因子相似性较高,其中AtMYB103已被证明参与次生细胞壁合成调控。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PtoMYB148定位于细胞核内。PtoMYB148在酵母细胞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PtoMYB148是具有活性的转录因子,可能在毛白杨次生细胞壁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日本榧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
    张云璇, 苗积广, 谢明春, 田松, 董明哲, 姜国勇
    2013, 0(11):  75-78. 
    摘要 ( 208 )   PDF (1735KB) ( 8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榧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对于建立日本榧悬浮细胞无性系,从而获得次生代谢产物榧黄素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以日本榧一年生以及当年生叶片为分离材料,采用酶解法成功获得了完整的原生质体。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榧叶片细胞原生质体获得的最适酶浓度为:CPW+纤维素酶(Cellulase R-10)3.0%-6.0%、离析酶(Macerozyme R-10)5.0%-6.0%。原生质体的纯化使用蔗糖浓度为30%-44%。日本榧原生质体在0.7 mol/L甘露醇+50 mmol/L MES+0.5% PVP等渗液中做连续培养可以保持完整的细胞形态。
    天祝白牦牛GDF-10基因CDS区的多态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天科, 梁春年, 郎侠, 裴杰, 吴晓云, 刘建, 秦文, 阎萍
    2013, 0(11):  79-85. 
    摘要 ( 181 )   PDF (3173KB) ( 6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DNA混合池测序法检测天祝白牦牛生长分化因子-10(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0,GDF-10)基因编码区的多态性,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天祝白牦牛生长分化因子-10编码蛋白质特性。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生长分化因子-10基因编码区序列存在8个突变位点,其中90C→G、124C→G、1005G→A和1232G→C为错义突变,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132T→C、822A→G、873G→T和888T→C为同义突变;天祝白牦牛生长分化因子-10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明显的疏水性区域和跨膜螺旋区;其存在信号肽,说明可能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物学作用;天祝白牦牛生长分化因子-10编码产物二级结构是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的同源性为99.4%,与人、小鼠、大鼠4个物种间同源性较高。
    牦牛A-FABP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秦文, 阎萍, 裴杰, 吴晓云, 李天科
    2013, 0(11):  86-92. 
    摘要 ( 201 )   PDF (2757KB) ( 6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牦牛的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收录的牛的A-FABP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牦牛背最长肌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A-FABP基因的CDS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A-FABP基因的CDS区全长399 bp,编码 132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以及无规卷曲组成,含有11个磷酸化位点。牦牛A-FABP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黄牛和水牛的同源性最高且都为97%,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也较高,说明在进化关系上A-FABP氨基酸序列较保守,此蛋白序列具Cytosolic fatty-acid binding 家族蛋白功能结构域,无信号肽。
    北京鸭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吕春荣, 熊慧, 宫雪莲, 关伟军, 马月辉
    2013, 0(11):  93-97. 
    摘要 ( 156 )   PDF (1867KB) ( 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研究北京鸭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北京鸭表皮干细胞,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了免疫荧光鉴定,并进行了细胞凋亡检测与外源基因转染研究。结果表明,细胞为贴壁生长,体积小,核质比高,在显微镜下折光性强、胞体透亮。北京鸭ESCs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细胞表达β1 integrin与K19。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北京鸭ESCs凋亡的细胞很少,凋亡率仅为6.5%。脂质体介导pEGFP-N3、pEYFP-N1和pDsRed-N1基因转染北京鸭ESCs,转染后48-96 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强度增强,其中转染48 h时的阳性细胞最多,转染率最高可达56%。转染细胞的形态、生长速度无明显改变,转入的荧光蛋白种类不同,转染效率也略有差异。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细胞为表皮干细胞,其凋亡率低,并且能够应用于外源基因转染研究。
    鲤鱼Ectodysplasin-A(Eda)基因生物信息学及功能分析
    王阳阳, 蒋丽, 程安达, 张保勇, 马龙, 李恒德, 孙效文
    2013, 0(11):  98-104. 
    摘要 ( 192 )   PDF (1992KB) ( 8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ctodysplasin-A(Eda)基因在皮肤附属物的发育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利用Genfishing差异筛选技术对普通鲤鱼和德国镜鲤的皮肤转录表达产物进行筛选,得到Eda基因的部分片段。然后利用实验室的鲤鱼EST数据库设计包含CDS全长的特异引物。克隆测序后发现,镜鲤Eda基因全长CDS包含1 062个碱基,编码一个含有35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含一个受体结合位点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鲤鱼Eda蛋白与斑马鱼相似度最高,达92.76%,而与其亲缘关系较远的鸡、人类、老鼠相似度较低,分别是46.61%、50.51%、50.76%。同时对RACE得到的5'-UTR区进行分析表明,该调控区与斑马鱼相比变异不大(相似度92.98%),但是与其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变异较大(与人类的相似度为23.36%,与老鼠的相似度为31.07%)。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鲤鱼鳞片发生时在鳞片着生的皮肤基质中特异表达,而在非鳞片发生区域表达较弱或者不表达,而在全部鳞片发育形成后,该基因的表达消失,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鲤鱼鳞片的起始发育而不是后期的鳞片模式维持过程。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NCCRP-1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蔡佳, 代礼平, 王蓓, 汤菊芬, 黄郁葱, 鲁义善, 吴灶和, 简纪常
    2013, 0(11):  105-111. 
    摘要 ( 174 )   PDF (2353KB) ( 7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RACE PCR克隆了草鱼NCCRP-1 基因。结果表明,NCCRP-1 cDNA全长900 bp,开放阅读框为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27.3 kD,理论等电点为5.63。草鱼 NCCRP-1具有NCCRP-1蛋白家族保守的功能区域,与鲤鱼该基因(Cyprinus carpio L.)的相似性为 88%。将此基因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NCCRP后转化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在47.8 kD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草鱼NCCRP-1融合蛋白成功表达。
    荧光激活细胞分选转基因标记斑马鱼神经元
    陈思杰, 张贺飞, 张翠珍, 彭刚
    2013, 0(11):  112-116. 
    摘要 ( 256 )   PDF (1854KB) ( 15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常规试验方法加以改进,使之适用于斑马鱼脑部荧光标记神经细胞的分选。以lhx5:Kaede转基因株系为例,利用转基因斑马鱼脑部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获得lhx5荧光标记细胞。提取总RNA后进行基因芯片分析从而了解lhx5标记神经元的基因表达特性。结果显示,通过本流程可成功制备斑马鱼幼鱼脑部单细胞悬液,lhx5:Kaede平均荧光阳性率为6%。提取RNA质量及总量均能满足基因芯片要求。基因芯片结果显示lhx5及其他标记分子的表达均得到了显著富集。有效地分离斑马鱼幼鱼中枢神经系统荧光标记细胞,可用于特定细胞群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外源甲状腺激素对牙鲆IGF-I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俊玲, 施志仪, 程琦, 付元帅
    2013, 0(11):  117-123. 
    摘要 ( 173 )   PDF (2874KB) ( 5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外源的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分别处理变态前牙鲆仔鱼和体外培养的牙鲆胚胎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了TH处理前后牙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I)及其受体(IGF-I receptors,IGF-IRs)基因的表达变化。在体和离体试验结果显示,过高浓度的TH会降低牙鲆仔鱼和胚胎细胞中IGF-I mRNA的表达,通过添加TH抑制剂硫脲(thiourea,TU)使仔鱼体内IGF-I mRNA上调;两种不同的IGF-IR对TH的响应是不同的,外源的TH能促进IGF-IR-1 mRNA的表达,却使IGF-IR-2 mRNA的表达下调。结果表明在牙鲆的生长发育中TH和IGF系统是高度相关的。
    AFLP分子标记在拟穴青蟹子一代家系中的遗传规律分析
    李淑娟, 马洪雨, 马春艳, 蒋伟, 冯娜娜, 徐真, 刘月星, 乔振国, 马凌波
    2013, 0(11):  123-129. 
    摘要 ( 202 )   PDF (2447KB) ( 7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AFLP技术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子一代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并探讨了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规律。32对ALFP选择性引物在拟穴青蟹家系G1代中共扩增出1 128个位点,其中不分离位点752个,多态性位点37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3.3%。在376个分离的位点中,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位点共229个,占分离位点总数的60.9%;偏分离位点147个,占分离位点总数的39.1%。分离比为1:1的位点共259个,占分离位点数的68.9%,其中符合孟德尔规律的位点155个,占59.8%;分离比为3:1的位点共有117个,占分离位点数的31.1%,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位点74个,占63.3%。32对引物组合检测到的有效等位基因个数在1.13-1.73之间;Shannon指数在0.10-0.56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07-0.40之间。

    人血白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应用
    李向茸, 冯若飞, 谢晶莹, 田伟, 杨妍梅, 王丹, 马忠仁
    2013, 0(11):  130-135. 
    摘要 ( 291 )   PDF (2222KB) ( 1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构建人血白蛋白(HSA)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rHSA,诱导表达后纯化重组HSA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根据GenBank发表的HSA(NM_000477.5)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的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HSA基因,将其克隆至pGEX-4T-1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rHSA,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亲和层析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制备多克隆抗体,应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对所得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分子质量为92 kD;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应用其制备的抗血清效价达到1:100 000;纯化的多克隆抗体与血源人血清白蛋白和重组人血白蛋白均能产生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Ig启动子有效启动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研究
    何峙峤, 毋丽娜, 朱晓辉, 马腾, 邱晓彦
    2013, 0(11):  136-141. 
    摘要 ( 227 )   PDF (2175KB) ( 8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球蛋白(Ig)启动子在多种上皮性肿瘤细胞具有高启动活性。采用PCR方法获得了Ig重链VH6-1启动子,用该启动子DNA序列替换真核表达载体(PDC316)中巨细胞白血病病毒启动子(CMV)序列,构建了Ig启动子/人增殖抑制基因(hHSG)/PDC316表达载体。结果显示,与CMV启动子相比,Ig启动子能够更有效地启动hHSG基因的表达,并显示其生长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提示Ig启动子可作为肿瘤靶向治疗载体中的启动子,在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番茄红素对UVA氧化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
    杨娜, 李明, 胡家栋, 姜涛, 巩思嘉, 张剑
    2013, 0(11):  142-147. 
    摘要 ( 231 )   PDF (2189KB) ( 10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为材料,给予5 J/cm2强度UVA照射建立模型,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同时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过氧化氢酶CAT(catalas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glutathione peroxidase)和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的活力,观察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和清除能力,探索番茄红素对UVA氧化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番茄红素保护组较模型组细胞死亡率降低,SOD、CAT、GSH-PX活力上升,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下降,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明显改善,说明番茄红素可改善成纤维细胞中自由基清除酶活力,提高成纤维细胞对紫外损伤的抗氧化能力。
    猪嵴病毒441株3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恩丽, 兰喜, 刘伟, 杨彬, 柳纪省, 马小军
    2013, 0(11):  148-152. 
    摘要 ( 200 )   PDF (2907KB) ( 6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及3' RACE法扩增猪嵴病毒441株(swKoV CH441株)3D基因。成功扩增了swKoV CH441株的3D基因,3'非编码区(3' untranslated region,3' UTR)及Poly(A),扩增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064、1 046和592 bp,包括3A、3B、3C、3D基因序列,3' UTR序列和一个至少含有29个Poly(A)的尾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wKoV CH441株3D基因全长1 407 bp,编码46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53 369.29 D,理论等电点为6.12;3' UTR位于终止密码子TGA之后,长166 bp;swKoV CH441株与其他猪嵴病毒3D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2.2%-93.4%,氨基酸一致性为97.9%-99.4%。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wKoV CH441株与国内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匈牙利株亲缘关系较远。
    β-catenin和突变体ΔN90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SCs中的表达
    崔恒进, 王春燕, 胡君, 谢桂琴, 徐晓静, 张焕相
    2013, 0(11):  153-158. 
    摘要 ( 189 )   PDF (2597KB) ( 6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研究β-catenin对MSCs迁移的作用,构建β-catenin和突变体ΔN90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在MSCs中验证其表达情况。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到pAdTrack-CMV穿梭载体上,并经PmeⅠ线性化后在BJ5183细菌中与pAdEasy-1骨架质粒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在QBI-293A细胞中包装和扩增。结果显示,酶切和测序证实Ad-β-catenin和Ad-ΔN90质粒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GFP的表达,并选出150 MOI为最适感染MSCs的感染复数,Western blot检测到Ad-β-catenin和Ad-ΔN90都能增加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TOPFlash检测到Ad-β-catenin和Ad-ΔN90都能增加β-catenin的转录活性。说明成功构建Ad-β-catenin和Ad-ΔN90腺病毒载体,并获得高滴度病毒子。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TA-12株ORF6基因的克隆、鉴定及真核表达
    王彤彤, 汪晓飞, 李心安, 田国宁, 刘立涛, 王广文, 李宁, 王方昆, 李红梅, 赵孝民, 肖一红
    2013, 0(11):  159-163. 
    摘要 ( 172 )   PDF (1926KB) ( 7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获得 HP-PRRSV TA-12(GenBank登录号:HQ416720)分离株ORF6蛋白的高效表达,将HP-PRRSV TA-12分离株的ORF6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 HTB,并经转座进入E. coli含有杆状病毒质粒Bacmid的DH10BacTM细胞株,通过蓝白斑筛选和PCR鉴定出阳性重组杆粒,再将提取的重组杆粒Bacmid-ORF6转染昆虫细胞sf9,使其表达ORF6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在感染重组杆状病毒后第4天ORF6蛋白表达量最大,达到0.05 μg/μL。表达的ORF6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外源和内源微生物在营养剂激活过程中丰度变化及对原油作用研究
    王大威, 张健, 马挺, 齐义彬
    2013, 0(11):  164-169. 
    摘要 ( 194 )   PDF (1846KB) ( 6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研究在油藏环境中,营养剂激活条件下内、外源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细菌群落和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微生物降解原油能力的影响。利用中海油NB35-2油田A18、B16井产出液油水样,在地层条件下投放营养剂及外源菌进行富集培养后,定时取样,样品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其丰度结构变化;同时结合原油黏度测定、四组分分析,分析营养剂激活过程中外源、内源微生物对原油作用变化,研究营养剂的加入对激活原油降解微生物的作用。通过对内源和外源微生物激活前后DGGE条带的数量和亮度变化分析表明,油藏环境中的细菌在种类和数量上并不丰富,激活剂的加入改变了菌群原有的贫营养环境,从而使一些因营养缺乏生长受抑制细菌得以大量繁殖,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结果显示,单独添加外源菌种不能有效激活内源菌种,加入营养剂后,内源菌种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同时外源菌和内源菌复配后对原油的降解作用也明显增强。
    一株高效驱油菌株HB-2降解原油活性的研究
    游靖, 李青, 刘洋, 吴刚, 王冠, 赖丰利, 李勇斌, 段丽莎, 曹艳花
    2013, 0(11):  170-175. 
    摘要 ( 176 )   PDF (3018KB) ( 6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华北油田油井产出液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原油菌株HB-2,经本研究组前期的多相分类鉴定,已将其确定为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属中的一个新种华北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 huabeiensis)。该菌与原油作用后,降黏率达47.3%,降低油水界面张力38.7%,能代谢一定量的有机酸和表面活性剂,通过原油组分分析,使原油轻质组分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通过室内物模试验,提高采收率高达15.4%。
    一株抗根结线虫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
    黄惠琴, 袁维道, 魏华, 王英, 朱军, 孙前光, 鲍时翔
    2013, 0(11):  176-180. 
    摘要 ( 244 )   PDF (2596KB) ( 7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底泥中分离获得具有抗线虫活性的放线菌菌株HA11097。将该菌株发酵液稀释20倍和40倍时,抗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4.2%和46.7%。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HA11097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中的成员,与S. aculeolatus的相似性最高,为98.9%。二者在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DNA-DNA杂交值为94.4%。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与S. aculeolatus也基本一致。综合以上结果,鉴定菌株HA11097为针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aculeolatus,首次报道了其抗线虫活性。
    还原型谷胱甘肽发酵及分离纯化条件的优化
    王硕, 谢跃武, 张惠文, 阎浩林, 徐明恺,
    2013, 0(11):  181-185. 
    摘要 ( 252 )   PDF (1898KB) ( 1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通过优化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发酵及分离纯化条件,为GSH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首先通过筛选获得一株GSH高产菌酿酒酵母Y18,其胞内GSH含量为9.05 mg/g干菌体。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L-半胱氨酸和缬氨酸,以及发酵过程中补加葡萄糖可使GSH的总产量分别提高62.0%和146.1%。此外,对GSH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研究发现偏酸性环境(pH4.5)和氮气保护可显著降低GSH的损失率。最终通过对大孔树脂D001×7和Sephadex G-10的分离纯化条件的优化,获得纯度为98.1%的GSH,收率为73.2%。
    生物育种领域知识结构演化分析
    郝心宁, 孙巍, 张学福
    2013, 0(11):  186-192. 
    摘要 ( 179 )   PDF (3151KB) ( 8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育种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最早的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发展成为以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理论的现代生物技术。生物育种领域包含了作物育种和植物育种研究方向,对生物育种研究领域2008-2012年间知识结构演化进行分析,对该年间研究主题的变化情况、著者合作情况以及国家合作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展示,并对生物育种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