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闻, 陈贯虹, 高永超, 等. 石油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12):174-181. [2]唐金华, 于春光, 张寒冰, 等.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20):4125-4128. [3]Luna JM, Rufino RD, Sarubbo LA, et al. Evaluation antimicrobial and antiadhesive properties of the biosurfactant lunasan produced by Candida sphaerica UCP0995[J]. Current Microbiology, 2011, 62(5):1527-1534. [4]初建新. 大庆油田含油污泥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技术[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 24(2):102-103. [5]SanthoskumarAU, DevarajanS, Palanivelu K, et al. A new additive formulation to improve biodegradation of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Tech Research, 2014, 6(9):4194-4200. [6]马超, 刘光全, 赵林, 等. 表面活性剂在油污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 污染防治技术, 2013, 26(5):55-59. [7]张珍明, 林昌虎, 何腾兵, 等. 浅析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现状[J]. 贵州科学, 2010, 28(3):76-81. [8]李春荣, 王文可, 曹玉清, 等. 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J]. 生态环境, 2008, 17(1):113-116. [9]祝威. 石油污染土壤和油泥生物处理技术[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0:33-34. [10]王悦明, 王继富, 李鑫, 等.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土壤修复, 2014, 18(4):157-163. [11]焦海华, 黄占斌, 白志辉.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 12(2):48-54. [12]屠明明, 王秋玉.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修复[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 29(8):129-134. [13]张海荣, 唐景春, 孙克静, 张清敏. 耐盐碱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耐盐碱性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1):151-159. [14]陈莉, 苏莹, 刘兆普. 一株石油烃降解菌对原油的降解特性[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1, 11(3):49-53. [15]龙绛雪, 傅海燕, 高攀峰, 等. 生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石油污染的去除[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6):1277-1280. [16]张秀霞, 武海杰, 白雪晶, 等. 土壤修复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的关系[J]. 石油学报, 2014, 30(1):94-99. [17]陈亮, 赵兰坡, 赵兴敏. 秸秆焚烧对不同耕层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4):112-116. [18]张晶, 张惠文, 张勤, 张成刚. 长期石油污水灌溉对东北旱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1):67-70. [19]Oudot J, Merlin FX, Pinvidic P. Weathering rates of oil components in a biodegradation experiment in estuarine sediments[J]. Mar Environ Res, 1998, 45:113-125. [20]张强, 郑立稳, 孔学, 等. 助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强化作用[J]. 山东科学, 2015, 28(1):7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