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3-12-20
    综述与专论
    山葡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张庆田, 范书田, 杨义明, 李晓艳, 宋润刚, 路文鹏
    2013, 0(12):  1-5. 
    摘要 ( 325 )   PDF (1323KB) ( 8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葡萄作为抗寒、抗病育种的珍贵种质资源,在国内外的利用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种相关技术在山葡萄种质鉴定、系谱分析、性状标记、辅助育种、图谱构建及基因克隆等方面相继得到应用。概述分子生物学在山葡萄研究中的利用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山葡萄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植物A20/AN1型锌指蛋白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李晓君, 武媛丽, 孔冉, 杨本鹏, 张树珍
    2013, 0(12):  6-14. 
    摘要 ( 377 )   PDF (2178KB) ( 1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植物中,锌指蛋白是一类庞大的转录调控因子家族,可以通过与核酸或蛋白质结合来行使功能,参与多个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A20/AN1型锌指蛋白与植物的非生物逆境应答密切相关。介绍植物A20/AN1型锌指蛋白基因功能和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植物A20/AN1锌指蛋白基因家族未来的研究趋势作出分析。

    现代家养绵羊起源进化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王玉涛, 王世锋, 罗玉柱
    2013, 0(12):  15-20. 
    摘要 ( 262 )   PDF (1360KB) ( 1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现代家养绵羊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绵羊起源与品种形成过程,开展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随着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在家养绵羊起源与进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从选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绵羊起源的必要性,分子遗传标记的选择和取得的研究进展3个方面对家养绵羊起源进化进行综述。

    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杨志刚, 郭子好, 姚琴琴, 成永旭
    2013, 0(12):  21-26. 
    摘要 ( 431 )   PDF (1376KB) ( 20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脂肪酸去饱和酶是PUFAs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它控制着PUFAs的不饱和程度。近年来,随着对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研究,脂肪酸去饱和酶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藻类、真菌、植物和动物等方面简述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特别是Δ9和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方面的研究近况。
    D-氨基酸氧化酶结构的研究进展
    赵冉冉, 冯利伟, 张金秀, 徐书景, 鞠建松
    2013, 0(12):  27-35. 
    摘要 ( 302 )   PDF (2108KB) ( 8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氨基酸氧化酶氧化D-氨 基酸生成相应的α-酮 酸和氨,还原型黄素被氧化生成过氧化氢。D-氨基酸氧化酶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和D-氨基酸检测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主要就结构已解析的几个D-氨基酸氧化酶的序列同源性、结构组成、活性中心、抑制剂以及与辅酶FAD结合能力等方面进行介绍。
    基因组稳定性与iPS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制
    李宏
    2013, 0(12):  36-42. 
    摘要 ( 265 )   PDF (2222KB) ( 1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PS细胞的研究成果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研究者也因此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殊荣。对iPS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变异的来源,表观遗传修饰及其与iPS细胞重编程过程的关系等进行分析,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iPS细胞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纳米乳研究进展
    陈风平, 刘晨光
    2013, 0(12):  43-48. 
    摘要 ( 433 )   PDF (3115KB) ( 2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乳是粒径介于10--100 nm的乳液,是非均衡系统,不能自发形成。它能够提高易降解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和对环境的耐受性。近年来对纳米乳的应用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对纳米乳的制备方法,纳米乳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上的应用做简要介绍,指出纳米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纳米乳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利用光谱方法分析木腐菌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雪君, 司静, 周金池
    2013, 0(12):  49-55. 
    摘要 ( 282 )   PDF (2027KB) ( 9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木腐菌对木质纤维素及芳香族类化合物进行生物降解具有环保、高效、低耗能等优点,而研究其降解机制对于开发生物质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核磁共振、红外及紫外光谱学方法已在该领域有广泛应用。基于以上,综述这三种光谱分析方法应用于探索木腐菌降解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核磁共振光谱主要应用于木质结构鉴定、腐朽方式分析等方面;红外光谱可对降解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紫外光谱方法则能够监测降解的顺序。同时还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展望,旨在为更好地利用木腐菌进行生物降解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
    张显昱, 刘志强, 李强
    2013, 0(12):  56-61. 
    摘要 ( 298 )   PDF (1385KB) ( 9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十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水生动物病害和兽药残留等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危害水产品质量安全,因而寻求早期快速的检测技术和手段迫在眉睫。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为基础建立的快速检测试纸条,具有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非常适合在基层使用,已开始被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的多个领域。主要对近几年来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在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及药物残留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并对该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水产科研人员提供参考资料,并为试纸条的普及奠定基础。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在SNP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王清瑶, 饶华春, 刁勇, 杨会勇
    2013, 0(12):  62-67. 
    摘要 ( 403 )   PDF (1433KB) ( 1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因其分布广、数量大而在疾病研究特别是多基因疾病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因此临床研究和诊断需要一种快速、简易、准确、经济的SNP检测方法。近年来,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结果准确而在SNP检测领域显示了巨大应用潜力,并受到越来越多相关科研和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系统的对AS-PCR技术在SNP分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作了全面综述,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通过与其他检测平台联合,AS-PCR可促进SNP检测技术由实验室向临床应用转化的进程,为诸多疑难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研究报告
    地木耳粗脂肪抗氧化活性
    刁毅, 杨足君
    2013, 0(12):  68-72. 
    摘要 ( 249 )   PDF (1904KB) ( 8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要研究地木耳粗脂肪体外抗氧化活性,旨为地木耳综合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地木耳粗脂肪,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粗脂肪结构,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清除超氧阴离子法、清除羟基自由基法测定地木耳粗脂肪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南部和名山地木耳粗脂肪含量高于蓬溪地木耳粗脂肪含量,含量分别达到(2.62±0.21)%和(2.58±0.17)%。南部、名山和蓬溪地木耳粗脂肪红外光谱峰形、位置相似,但峰强有差异。南部、名山、蓬溪地木耳粗脂肪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比Vc抗氧化力低;随着粗脂肪浓度增加,抗氧化力增强;南部和名山地木耳粗脂肪抗氧化力强于蓬溪地木耳粗脂肪。
    大豆乙烯响应因子GmERF6的功能分析
    翟莹, 赵艳, 杨晓杰, 孙天国, 张军, 姚雅男
    2013, 0(12):  73-77. 
    摘要 ( 224 )   PDF (1888KB) ( 7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mERF6 是从大豆中克隆到的一个新的ERF转录抑制子基因,对其功能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显示GmERF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利用原核表达纯化GmERF6蛋白并进行凝胶阻滞分析(EMSA),结果显示,GmERF6蛋白在体外可以与GCC-box元件特异结合;对GmERF6转基因拟南芥干旱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和植株表型进行观察,结果证实GmERF6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旱性,表明该基因可作为培育抗旱材料的候选基因。
    RACE法克隆亚麻COMT基因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龙松华, 乔瑞清, 陈信波, 邱财生, 邓欣, 郭媛, 郝冬梅, 王玉富
    2013, 0(12):  78-83. 
    摘要 ( 295 )   PDF (2260KB) ( 8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ACE 技术克隆得到亚麻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COMT基因的cDNA 全长序列,该基因cDNA 全长1 726 bp(GenBank 登录号为KC832865)。含有1 104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长423 bp,3'非编码区长199 bp。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编码的蛋白由36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亮氨酸38个,丙氨酸32个和丝氨酸28个),相对分子量为40 kD,等电点pI为5.7;蛋白质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 旋为主;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与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亲缘关系最近。
    热应激对小鼠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罗奕秋, 迟大明, 李思奇, 王菲, 李延森, 李春梅,
    2013, 0(12):  84-87. 
    摘要 ( 237 )   PDF (1940KB) ( 6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阐明热应激对小鼠十二指肠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8周龄ICR雄性小鼠,每天热处理2 h(环境温度42℃),连续12 d,分别在热处理第0、4、8和12天后,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十二指肠形态变化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小鼠体表温度和直肠温度在热处理后显著升高(P <0.05)。随着热暴露天数的增加,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脱落,肠绒毛随着热处理天数增加而缩短,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随着热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加。热处理引起小鼠热应激,热应激使小鼠的十二指肠形态结构受损,绒毛长度变短,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增加。
    麦洼牦牛HOXA6基因编码区的克隆、组织表达特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宇, 熊显荣, 宋虎, 李键
    2013, 0(12):  88-93. 
    摘要 ( 304 )   PDF (2777KB) ( 6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获得麦洼牦牛HOXA6 基因编码区序列,并结合内参基因通过实时相对定量PCR法检测HOXA6 基因在麦洼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进行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二级结构等分析,并构建原核重组表达系统。结果表明,该基因包含一个大小为70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3个氨基酸;所编码的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HOXA6 基因的编码产物氨基酸进化树表明,HOXA6 基因进化极其保守,牦牛HOXA6 与牛、绵羊、马等物种氨基酸遗传距离较近。对其编码区序列比对显示,该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高。
    酒泉地区奶牛超数排卵技术应用效果
    薛仰全, 余四九, 孙俊峰, 倪兴军
    2013, 0(12):  94-98. 
    摘要 ( 272 )   PDF (1351KB) ( 5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在酒泉地区应用推广超数排卵技术,探讨当地供体母牛的选择基本条件及最佳超排季节。采用自然发情+FSH+PGF法和CUE-MAT孕酮栓+FSH+PGF法研究了不同激素处理、季节、供体母牛体况、胎次等因素对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发情法和CUE-MATE法超排的平均可用胚胎数分别为4.54枚和4.86枚,上、中、下3等膘情获得的平均可用胚胎数分别为6.13枚、5.39枚、3.29枚,春季平均可用胚数(4.00枚)<秋季平均可用胚数(4.86枚)<冬季平均可用胚数(5.07枚),经产母牛和青年母牛平均可用胚数分别为9.06枚和9.65枚。由此可见,酒泉地区供体母牛可选取膘情体况在中等以上,2--6胎经产母牛或1.5--2.0岁未产青年母牛为宜,时间在秋、冬两季节进行超数排卵较为理想。

    鲤鱼(Cyprinus carpio)外异蛋白A受体Eda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定位
    蒋丽, 王阳阳, 程安达, 张保勇, 马龙,王书, 刘永新, 孙效文
    2013, 0(12):  99-107. 
    摘要 ( 308 )   PDF (2661KB) ( 7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异蛋白A受体(Ectodysplasin-A receptor,Edar)基因最早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其在皮肤附属物的发育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利用Genfishing差异筛选技术对建鲤和镜鲤的皮肤转录表达产物进行筛选,得到Edar 基因的部分片段。通过克隆镜鲤mRNA全长发现,镜鲤该基因全长CDS为1 389 bp,编码一个含有46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含一个信号肽位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结合位点序列、跨膜区和死亡结构域。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镜鲤Edar 蛋白与斑马鱼相似度最高,达88.31%,而与其亲缘关系较远的爪蟾,鸡,人类,小鼠相似度较低,分别是64.88%,63.79%,64.36%,63.50%。对5'-UTR和3'-UTR区进行分析表明,镜鲤与斑马鱼、青鳉 5'-UTR的相似度只有23.78%,24.73%,而与非洲爪蟾、鸡、人和老鼠的相似度更低,仅为11.73%、18%、6.50%、10.04%;3'-UTR与青鳉 的相似度为35.49%,与非洲爪蟾、人和小鼠的相似度分别为9.42%、8.05%、9.37%。整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建鲤和镜鲤鳞片发生时在鳞片着生的皮肤基质中特异表达,而在非鳞片发生区域表达较弱或者不表达,到所有鳞片发育形成后,该基因的表达消失,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鲤鱼鳞片的起始发育而不是后期的鳞片模式维持过程。

    栗酒裂殖酵母CDC2基因克隆及淡水舟形藻表达载体构建
    刘玉, 朱万鹏, 王莹莹, 姬妍茹, 张洪升, 邓军, 刘宇峰
    2013, 0(12):  108-112. 
    摘要 ( 289 )   PDF (1992KB) ( 7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试剂盒提取栗酒裂殖酵母的总D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克隆CDC2 基因,再将pBI121载体质粒和CDC2 基因进行Bam H I和Sma I双酶切,电泳分离和检测,最后连接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载体pBI121-CDC2。克隆得到长度约为1.2 kb的CDC2 基因片段与NCBI网站所公开的CDC2 基因序列最大同源性达98%,所构建载体经酶切和PCR验证构建成功,并且在淡水舟形藻中得到表达,表明成功构建栗酒裂殖酵母CDC2 基因的淡水舟形藻表达载体。

    红笛鲷T淋巴细胞酪氨酸激酶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黄瑜, 张雪利, 蔡佳, 简纪常, 吴灶和,鲁义善, 樊云霞
    2013, 0(12):  113-118. 
    摘要 ( 299 )   PDF (2231KB) ( 6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T淋巴细胞酪氨酸激酶(Lymphocyte cell kinase,LCK)蛋白在机体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克隆出红笛鲷lck LS-lck)基因序列,经酶切、连接等步骤,构建重组质粒pET-28a-LS-LCK,再将其转入大肠杆菌 BL21(DE3)菌株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通过表达条件的优化,重组蛋白在37℃、0.03 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4 h后获得最大表达量,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可与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为目的蛋白。利用纯化后的rLS-LCK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1∶ 40 000高效价的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融合蛋白能被小鼠的阳性血清识别,说明rLS-LCK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

    南美白对虾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提取方法的比较
    徐德峰, 李彩虹, 孙力军, 王雅玲, 叶日英
    2013, 0(12):  119-122. 
    摘要 ( 275 )   PDF (1775KB) ( 9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得高质量南美白对虾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模板,采用传统CTAB法、试剂盒和仪器法提取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mameiP. vannamei)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和V3区16S rDNA扩增检测所得基因组的完整性、得率、纯度和目的片段质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得到的DNA结构均较完整,但得率和纯度差别较大,传统CTAB法提取的DNA得率和纯度均试剂盒和仪器法高,试剂盒和仪器法受糖和盐类污染较高,3种方法提取的宏基因组均可特异扩增出V3区保守片段。综合比较得知传统CTAB法提取P. Vanmamei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在完整性、得率和纯度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可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分析提供良好基因组模板。

    11种(株)食源性细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高兴, 辛文文, 高姗, 康琳, 王景林
    2013, 0(12):  123-128. 
    摘要 ( 285 )   PDF (2841KB) ( 7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多重PCR反应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的11种(株)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等11种(株)食源性细菌的特异性基因为靶基因,利用Premier 5.0和Oligo 6.0软件设计引物和探针,BLAST比对分析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制醛基玻片制备基因芯片,13对引物分为3组扩增,PCR产物混合后与基因芯片杂交检测。鼠伤寒沙门菌、产气荚膜梭菌、奇异变形杆菌等11种(株)细菌使用该方法检测均能准确鉴定,基因组DNA灵敏度为10--100 pg,6组模拟DNA混合样本芯片检测结果与预期一致,18株沙门菌临床分离株检测均为阳性。从样本PCR扩增开始至检测完成,整个操作时间不超过3 h。该方法能够对11种(株)食源性致病菌快速准确鉴定,可以满足部分食源性致病菌通量检测的要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Barnase基因定性PCR检测方法及其标准化
    李俊, 沈旻, 伟, 武玉花, 吴刚
    2013, 0(12):  129-136. 
    摘要 ( 316 )   PDF (2945KB) ( 6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arnase基因编码核糖核酸酶,在基因工程育种中通常被用于创建雄性不育系。为了满足转Barnase基因作物安全监管的需要,建立了Barnase基因普通PCR、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扩增特异性和检测灵敏度。Barnase基因定性PCR检测方法经过了国内8家有资质的实验室的循环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样品中Barnase基因,检测灵敏度均达到0.10%以上,且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重现性。符合标准方法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要求,为我国转Barnase基因作物检测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

    一种高效快速鉴定酵母转化子的酵母菌落PCR方法
    武可婧, 吕一鸣, 李晶博, 肖文娟, 龚映雪, 刘泽寰, 林蒋海
    2013, 0(12):  137-140. 
    摘要 ( 780 )   PDF (2075KB) ( 25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酵母是一种重要的基因工程宿主菌,但是由于其细胞壁结构复杂牢固,普通的菌落PCR方法的成功率较低。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一种快速、简单、高效的酵母菌落PCR方法。该方法先利用溶壁酶溶解酵母细胞壁,然后利用热涨裂解细胞并进行PCR反应。此方法将酵母细胞裂解和PCR在同一个PCR管中完成。试验结果显示此方法能成功扩增目的基因且成功率高。将此方法应用于外源性内切葡聚糖酶(endoglucanase,EG)的酿酒酵母转化子筛选,经与基因组PCR比较,菌落PCR与基因组PCR结果一致。结果证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用于酿酒酵母转化子的快速筛选。
    基于易错PCR技术定向进化枯草芽孢杆菌β-葡聚糖酶
    邵敏, 李长福, 葛正龙, 周鹤峰
    2013, 0(12):  141-145. 
    摘要 ( 278 )   PDF (2350KB) ( 8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易错PCR技术对来自枯草芽孢杆菌的β-葡聚糖酶基因(bgls)进行改造,并对野生酶和突变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易错PCR技术得到突变基因产物,将其重组于表达载体pET32a(+),构建β-葡聚糖酶基因的突变体文库,通过刚果红平板染色法进行高通量筛选,最终获得两株突变酶,其最适作用温度比野生酶都提高了15℃,最适pH与野生酶基本相同,野生酶酶活力为84.2 U/mL,突变酶酶活力分别为247.3 U/mL和125.1 U/mL,是野生酶酶活的2.9倍和1.5倍。试验获得了具有耐高温高酶活的β-葡聚糖酶,为β-葡 聚糖酶的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不同诱变方法对黑曲霉产木聚糖酶能力的影响
    郑丽丽, 盛占武, 韩冰莹, 谭琳, 李奕星, 郭刚
    2013, 0(12):  146-150. 
    摘要 ( 240 )   PDF (2082KB) ( 7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5种方法对黑曲霉AS3.350进行诱变,研究不同诱变方法对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影响,获得高产木聚糖酶的突变株。结果表明,紫外诱变获得的最优突变株酶活是出发菌株的2.18倍,诱变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快中子辐照诱变,获得的最优突变株酶活是出发菌株的1.72倍,硫酸二乙酯诱变、亚硝酸钠诱变、亚硝基胍诱变获得的最优突变株酶活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51倍、1.46倍、1.38倍,物理诱变比化学诱变对黑曲霉产木聚糖酶更为敏感。

    隐球酵母vps41Δ菌株转化条件优化及突变体库构建
    宋瑛瑾, 刘晓光
    2013, 0(12):  151-155. 
    摘要 ( 295 )   PDF (2393KB) ( 7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前期试验证实VPS41基因参与隐球酵母的氮源饥饿应答反应并影响其致病性。系统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vps41Δ饥饿应答缺陷型菌株关键因素,并利用优化的农杆菌转化体系构建了包含5 000多个转化子的vps41Δ菌株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为下一步筛选鉴定隐球酵母VPS41饥饿应答信号通路中的其他相关基因提供了基础材料。
    毕赤酵母电转化方法的探索
    杨小盼, 董立厚, 万德有, 华玲, 刘蕴慧, 高新,
    2013, 0(12):  156-161. 
    摘要 ( 631 )   PDF (1953KB) ( 17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通过优化转化条件提高毕赤酵母电转化效率。采用不同的酵母细胞预处理液成分及浓度、不同的细胞体积、不同的质粒DNA用量,在不同的电压下进行转化,计数转化后在平板上产生的克隆数,通过计算每微克DNA获得的克隆数来评价转化效率。 研究表明,用0.1 mol/L LiAc,0.01 mol/L DTT,0.6 mol/L sorbitol,0.01 mol/L Tris-HCl处理细胞可获得最佳转化效率;质粒DNA用量为10 ng时转化效率最高。使用0.1 cm电转杯,采用0.6 kV电压,对80 μL细胞进行转化,转化效率最高,可达9.6×105/μg DNA;而使用0.2 cm电转杯,采用1.1 kV电压,对150 μL细胞进行转化,转化效率最高,可达8.8×105/μg DNA。采用优化后条件,用10 μg pPIC9K质粒DNA转化GS115,可获得1.1×106个转化子。此外通过对3种常用毕赤酵母载体转化效率的比较,发现pPIC9K的转化效率约是pPICZαA的160倍,是pGAPZαA的2 900倍。采用优化后的转化条件,毕赤酵母的电转化效率从103-4提升到了106。采用单个电转杯最多可获得1.1×106个转化子。
    潮湿纤维单胞菌和绿色木霉混合接种对不同食用菌菌渣 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谢小林, 顾振红, 陈美标, 姚青, 朱红惠
    2013, 0(12):  162-166. 
    摘要 ( 271 )   PDF (1632KB) ( 8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产酶试验和滤纸崩解试验确定纤维降解细菌(潮湿纤维单胞菌(Cellomonas uda))和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单一菌株酶活性和滤纸崩解能力,依据滤纸崩解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进行不同混合接种比例降解不同食用菌菌渣,探讨不同菌渣发酵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最适配比比例和相关酶活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Cellulomonas uda在产酶和崩解培养基中CMCase活性均要高于Trichoderma viride,混合菌群发酵极大地提高了酶活性;以桉木屑--秀珍菇菌渣、杂木屑--灵芝菌渣和杂木屑--秀珍菇菌渣为唯一碳源发酵4 d后,其CMCase活性最大值分别为2 809、3 606和971 U/mL,滤纸酶(FPase)活性最大值分别为486、454和151 U/mL。为后续大规模固体发酵提供依据,桉木屑--秀珍菇菌渣、杂木屑--灵芝菌渣和杂木屑--秀珍菇菌渣分别采用潮湿纤维单胞菌和绿色木霉配比为1∶ 3、3∶ 1和1∶ 2为宜。
    响应面法优化降解有机氮细菌N24的种子培养基
    郭端强, 李轶徽, 陈艳艳, 单林娜
    2013, 0(12):  167-172. 
    摘要 ( 277 )   PDF (2569KB) ( 5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降解有机氮细菌N24的种子培养基来提高发酵液对数期末期的细菌浓度。首先用 Plackett-Burman 设计对影响降解有机氮细菌N24菌体浓度的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蛋白胨、K2 HPO4 和FeSO4 •7H2O,接着用最陡爬坡试验法逼近以上3个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 Box-Behnken 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3个因素的最优水平。优化后的种子培养基:蛋白胨6.55 g,K2HPO4 0.66 g,FeSO4 •7H2O 0.024 g,NaC1 0.3g,MgSO4 •7H2O 0.6 g,蒸馏水1000 mL,初始pH值 7.2。优化后发酵液对数期末期细菌浓度达到2.4440×1010 CFU/mL,比优化前6.2467×109 CFU/mL提高了2.91倍。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相结合的试验方法优化了菌株N24的种子培养基,可大大提高菌株N24的细菌浓度,有望用于大规模生产。

    红球菌Rhodococcus. sp G14生物转化合成2-苯 基丙酸
    左可, 李志敏, 叶勤
    2013, 0(12):  173-177. 
    摘要 ( 252 )   PDF (2250KB) ( 5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苯基丙酸作为布洛芬合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目前对其的生产及应用正在逐年增加,但价格十分昂贵。对野生红球菌Rhodococcus sp. G14生物催化异丙苯合成2-苯 基丙酸的条件进行探索。利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得到菌体生长最适培养基,分批培养OD600 可达到19.82。单因素试验优化菌体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菌浓、底物浓度、渗透处理,获得最佳催化条件下2-苯 基丙酸产量为14.30 mg/L,为后续优化提高打下了基础。
    亚硝化细菌原生质体化学诱变育种研究
    董玉玮, 张雁秋, 涂宝军, 孙玲, 曹文平
    2013, 0(12):  178-183. 
    摘要 ( 265 )   PDF (2364KB) ( 5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亚硝化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生质体诱变技术,以化学诱变剂氯化锂、溴化乙锭诱变亚硝化细菌原生质体,选育亚硝酸盐氮富集能力高的菌株,同时研究了诱变剂浓度与脱氮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硝化细菌原生质体再生菌落的致死率随诱变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采用1 L模拟污水培养基扩大培养后,经2.5 mg/mL氯化锂诱变的菌株LC002脱氮率为86.89%;经2 μg/mL溴化乙锭诱变的菌株EB003脱氮率为85.67%。两株诱变菌株亚硝态氮富集能力与未诱变菌株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原生质体诱变技术是一种选育优良亚硝化细菌的有效方式。
    一株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紫外诱变育种
    郑丽侠, 张大伟
    2013, 0(12):  184-188. 
    摘要 ( 239 )   PDF (2364KB) ( 5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活性污泥为主要来源,筛选得到一株具有硝化作用的异养型细菌N18,对其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确定N18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以70%--80%致死率为紫外诱变条件,经高浓度氨氮(15 g/L)培养基初筛得到8株突变株,以脱氮效率为复筛指标,得到一株氨氮去除率最高的突变株NF34。经过72 h培养,突变株NF34氨氮去除率达到85.06%,比诱变前菌株N18提高了11.99%,初始氨氮浓度分别为100、200和500 mg/L时,脱氮率分别提高了6.14%、11.49%、10.75%,在此过程中,亚硝态氮积累量较小,证明诱变也是获取高活性硝化细菌的有效手段。
    MicroRNA-21通过正调控ERK1/2通路促进食管鳞状 细胞癌的增殖和迁移
    刘凤霞, 张盼盼, 李建勇, 郑树涛, 卢晓梅, 刘文亚
    2013, 0(12):  189-193. 
    摘要 ( 244 )   PDF (2416KB) ( 7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对食管鳞癌(ESCC)中miR-21调控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进行探讨。平板克隆试验和伤口愈合体外试验发现,miR-21过表达可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反,沉默miR-21可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同时,Western blotting试验发现,miR-21过表达的Eca109细胞中p-ERK1/2表达上调,而在miR-21抑制的Eca109细胞中表达下调。试验结果提示miR-21可能通过激活ERK1/2/MAPK信号通路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而且miR-21是在转录后水平正调控ERK1/2/MAPK信号通路。
    CYP4F2真核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HK2细胞ACE表达水平的影响
    李晓泽, 石磊, 李晋, 严华成, 李健, 赵树进
    2013, 0(12):  194-197. 
    摘要 ( 251 )   PDF (2088KB) ( 8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构建重组CYP4F2基因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AcGFP-CYP4F2,并转染到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中表达,为研究CYP4F2在真核细胞中的功能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对CYP4F2过表达对HK2细胞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表达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从肝癌细胞HepG2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模板,通过PCR扩增出CYP4F2目的片段,纯化后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连接酶连接到pAcGFP1-C1载体上,转化E. coli DH5α宿主菌,获得阳性克隆;通过PCR扩增、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确认重组质粒完整正确;抽提重组质粒,转染HK2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蛋白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YP4F2在细胞中mRNA表达。RT-qPCR检测ACE的表达。结果显示,CYP4F2基因目的片段成功重组,获得的重组质粒,保持了目的片段的特异性和序列完整性。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内GFP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证实CYP4F2基因在转染的细胞内表达增高。RT-qPCR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后细胞ACE表达有所增高。成功构建了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AcGFP-CYP4F2,CYP4F2过表达会提高HK2细胞ACE的mRNA水平。

    《生物技术通报》2013 年总目次
    2013, 0(12):  198-208. 
    摘要 ( 223 )   PDF (1927KB) ( 6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