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期刊获奖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出版伦理声明
出版程序
期刊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预出版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高级检索
E-mail Alert
RSS服务
欢迎关注《生物技术通报》新媒体
友情链接
aBIOTECH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中国科协
更多>>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23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与专论
植物细胞壁纤维素生物合成的调控
高艳,陈光辉,陈秀娟,谢丽琼
2014, 30(1): 1-7.
摘要
(
479
)
PDF
(1360KB) (
2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丰富的生物多聚体,是生物质能源的主要组成物质。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的生物合成主要由纤#br#维素合成酶(Cellulose synthase,CesA) 催化完成,纤维素的生物合成受到植物激素,信号分子,转录因子以及某些特殊蛋白质的#br#调节。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对纤维素合酶基因的转录及翻译后修饰的调控。总结了高等植物调控纤维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近况。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陈小林,颜群,高利军,高汉亮
2014, 30(1): 8-14.
摘要
(
417
)
PDF
(1341KB) (
17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迄今,#br#已有7 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被克隆。Xa21 是第一个被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因具有广谱抗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对Xa21#br#的发现、定位及克隆、表达特征、编码产物XA21 的生化特性、作用与调控以及XA21 介导的免疫反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br#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转基因策略
肖欢欢,辛翠花,丁艳,朱佳莉,郭江波
2014, 30(1): 15-18.
摘要
(
415
)
PDF
(1115KB) (
7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病害,是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采用传#br#统育种和化学农药等方法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虽然早有研究,但至今收效甚微。基因工程技术的兴起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了新#br#的契机,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单基因抗性容易丧失、水平抗性应用难度大,要提高抗病基因的持久性,同时释放多个抗病基因,#br#人为提高田间抗病基因的多态性是目前可选途径之一。对各种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通过转基因技术创建抗病基因近等混合系是#br#持久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首选可行方法,概述了其发展前景。
生物柴油新原料—— 微生物油脂
贾彬,王亚南,何蔚红,刘德海,谢复红,王继雯,冯菲,黄瑛
2014, 30(1): 19-26.
摘要
(
430
)
PDF
(1217KB) (
16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柴油是替代传统石化能源的重要途径,但高昂的原料油成本限制其进一步应用。微生物油脂具有价格低廉、#br#供给充足和不占用耕地资源等优点,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油脂。对微生物油脂组成成分,提取和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br#并重点综述转座标签育种、代谢通路调控育种、转录因子调控育种和发酵过程优化等技术在提高细胞油脂积累量方面的应用进展,#br#探讨以微生物油脂为新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优点及可行性。
VD
3
羟基化酶的定向研究进展
刘苗,汪永辉,陆群
2014, 30(1): 27-31.
摘要
(
404
)
PDF
(1215KB) (
15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生素D3 羟基化酶(Vdh) 作为细胞色素酶P450
s
(CYP) 蛋白家族成员,催化VD
3
形成有生物活性#br#的1α,25(OH)
2
VD
3
。但是,由于VD
3
并不是Vdh 的天然底物,Vdh 羟基化活性较低。采用定向#br#构建Vdh 重组质粒的方法对Vdh 催化活性位点给#br#予优化,从而提高其羟基化能力。就目前对Vdh 的结构特性和定向研究进行综述。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进展
尹稳,伏旭,李平
2014, 30(1): 32-38.
摘要
(
1270
)
PDF
(1201KB) (
4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是一门大规模、高通量、系统化的研究某一类型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所有蛋白质组成#br#及其功能的新兴学科。虽然基因决定蛋白质的水平,但是基因表达的水平并不能代表细胞内活性蛋白的水平,蛋白质组学分析是#br#对蛋白质翻译和修饰水平等研究的一种补充,是全面了解基因组表达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发展极大地#br#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使其在各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br#最后对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泌乳分子机制及基因调控网络
任洪辉,王永,江明锋
2014, 30(1): 39-45.
摘要
(
427
)
PDF
(1214KB) (
1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泌乳家畜的产奶性能,使得进一步理解乳腺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变得十分必要。早期的研究倾向于从组#br#织学和激素层面研究分析乳腺的生理功能,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芯片等高通量技术被应用到乳腺泌乳机制的研究中,#br#泌乳生物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乳腺泌乳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如乳腺各个泌乳时期的基因调#br#控网络、乳汁主要成分的合成调控网络、参与乳腺泌乳周期循环的信号传导通路等。
NF-κB 信号通路在鱼类先天性免疫中的作用
杨冰贞,张民,王克坚
2014, 30(1): 46-52.
摘要
(
483
)
PDF
(1274KB) (
15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F-κB(nuclear factor κB) 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核转录因子。经不同刺激信号激活后,参与多种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br#表达调控,对鱼类先天性免疫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鱼类NF-κB 的结构、功能及其信号传导途径进行概述,并对NF-κB 信#br#号通路在鱼类先天性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共轭亚油酸诱导多种细胞凋亡
齐仁立,黄金秀,宋凡,陈英,黄萍
2014, 30(1): 53-57.
摘要
(
385
)
PDF
(1248KB) (
7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 是多种十八碳二烯酸异构体的统称,具有抗肿瘤,减少体脂沉积,抗#br#氧化等多种生理作用;CLA 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其生理作用。针对CLA 诱导的肿瘤细胞,脂肪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br#的凋亡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多胺代谢与肿瘤细胞信号转导
王清,王艳林,曹春雨
2014, 30(1): 58-62.
摘要
(
456
)
PDF
(1222KB) (
1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依赖于细胞内的多胺水平,耗竭细胞内多胺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与此同时,#br#细胞内多胺含量的改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的活性,依据受影响信号分子功能的差异,这些信号通路活性的改变具#br#有增强或抑制耗竭多胺产生的抗肿瘤效应的功能,从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和侵袭产生不同的影响。综述多胺对肿瘤#br#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Rho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家族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刘明涛,杨军,王志钢
2014, 30(1): 63-67.
摘要
(
854
)
PDF
(1186KB) (
20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ho GTP 酶(Rho GTPase) 家族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参与细胞骨架调节、基因转录、膜泡运输等过程,扮演着分子#br#开关的角色。Rho 型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RhoGEF) 是调节Rho GTPase 活性的关键因子,在Rho GTPase 信号调节、组织器官#br#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应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hoGEF 与肿瘤、发育及神经类疾病、病原微生物感染等也有密切关系,对其功能#br#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人们认识某些生理和病理现象的发生机制。
技术与方法
利用发酵法生产氨基葡萄糖的研究进展
王升,李丕武,刘佃磊,李以明,林晶晶
2014, 30(1): 68-74.
摘要
(
569
)
PDF
(1278KB) (
19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氨基葡萄糖(GlcN) 是一种重要的氨基己糖。它由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形成,能够有效作用于软骨组织#br#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并被视为天然无害的食品及保健品配料,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目前,生产GlcN 的方法主要有酸水解法、酶解#br#法及微生物发酵法。由于酸水解法及酶解法生产GlcN 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及生产效率低等原因,微生物发酵法生产GlcN 得到#br#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微生物代谢产GlcN 的合成途径、霉菌发酵产GlcN 及工程菌发酵产GlcN 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微#br#生物发酵法生产GlcN 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
黄欣媛,范红波
2014, 30(1): 75-82.
摘要
(
444
)
PDF
(1206KB) (
14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过去20 多年里,大量衍生系统的出现使得这套双#br#杂交技术体系更加完善和高效,成为研究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病理学#br#等研究领域。对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乙酸乙酯萃取番茄红素条件的研究
沈海涛,王爱英,祝建波
2014, 30(1): 83-92.
摘要
(
381
)
PDF
(3567KB) (
6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番茄酱提取番茄红素过程中的乙醇预处理方法、萃取剂萃取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br#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 设计法,对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中的乙醇预处理、萃取剂萃取时间、超声波或微波萃取功率#br#、#br#溶剂量4 个因素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波提取法,无水乙醇∶番茄酱的2.05∶1(V /#br#W); 乙酸乙酯∶番茄酱10.1∶1(V / W); 提取时间为490 s ; 超声波提取功率为405 W ; 提取率为94.42% 。微波提取最佳方法#br#为,#br#无水乙醇∶番茄酱的2.11∶1(V / W); 乙酸乙酯∶番茄酱10.1∶1(V / W); 提取时间为372.6 s ; 微波提取功率为569.5 W ;#br#提取#br#率为81.51% 。
云南松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
许玉兰,张瑞丽,田斌,蔡年辉,康向阳,段安安
2014, 30(1): 93-99.
摘要
(
384
)
PDF
(1286KB) (
5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云南松微卫星富集文库。云南松基因组DNA 经Rsa Ⅰ酶切,与特定接头连接,再用接头特异#br# 引物进行PCR 扩增。连接扩增产物与用生物素标记的(AG)12、(AT)12、(CG)12、(GT)12、(ACG)12、(ACT)12 和(CCA)8#br# 探针杂交,通过链霉亲和素偶联的磁珠捕捉含接头和微卫星序列的片段并扩增,将获得的片段连接到pMD-19T 载体上,转化至大#br# 肠杆菌JM109 感受态细胞中,成功构建了云南松微卫星富集文库。通过PCR 检测从文库中筛选阳性克隆,在383 富集阳性菌落中#br# 获得阳性克隆257 个,经测序分析,在获得的159 条序列中,有143 条含有SSR, 其中完美型占65.73%, 非完美型占23.78%, 混#br# 合型占10.49% 。结果表明,磁珠富集法构建云南松基因组微卫星文库高效、可行的,文库的构建为微卫星位点的分离、遗传多样#br# 性的分析等奠定基础。
研究报告
大豆转录因子GmERF5 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翟莹,张军,赵艳,孙天国,姚雅男,杨晓杰
2014, 30(1): 100-104.
摘要
(
353
)
PDF
(1407KB) (
8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s,ERFs) 广泛参与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从大豆吉林32 的#br#基因组DNA 中分离到GmERF5 的启动子片段,全长1 924 bp 。该区段含有9 种与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即G-box 、GT-1 、#br#LTRE-1 、W-box 、TL1 、DPBF 、MYB 、MYC 和BIHD10S 。将该启动子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 上与葡萄糖苷酸酶(GUS)#br#基因融合,注射法转化烟草叶片,并进行干旱、高盐和低温处理,通过GUS 组织化学染色和GUS 荧光值的测定分析启动子的启动#br#活性。结果表明,在未处理条件下,该启动子能驱动下游GUS 基因的表达。干旱和低温处理10 h 能明显增强GmERF5P 的启动活性。
香蕉ASR 的特征和采后表达分析
贾彩红,徐碧玉,刘菊华,张建斌,冯仁军,金志强
2014, 30(1): 105-111.
摘要
(
423
)
PDF
(1996KB) (
8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香蕉cDNA 文库中获得香蕉ASR 全长cDNA 序列,命名为MaASR。构建遗传进化树发现MaASR 与单子叶植物中#br#的芭蕉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对正常成熟和乙烯处理的香蕉果实各时期内源ABA 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正常成熟的香#br#蕉果实中,成熟早期(0-2 d),内源ABA 含量相对较低,第8 天ABA 含量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在乙烯处理的香蕉果实中,#br#ABA 含量急剧上升,第3 天ABA 含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利用荧光定量RT-PCR 对MaASR 在正常成熟和乙烯处理后的果#br#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在自然成熟的果实中,MaASR 在采后2 d 达到高峰,而后迅速下降,在6-16 d 时一直保持较低水平。#br#在经外源乙烯诱导的果实中,MaASR 表达水平没有表现出剧烈变化的趋势,整体表达量较低。表明MaASR 对乙烯信号有应答,但#br#应答强度较低,其表达趋势与ABA 的含量或者信号强度呈负相关。
刺五加细胞色素P450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邢朝斌,吴鹏,李非非,刘岩,周秘,修乐山
2014, 30(1): 112-115.
摘要
(
428
)
PDF
(1617KB) (
7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已报道的人参、三七等植物的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P450)基因的cDNA 序列设计引物,利用#br#RT-PCR 法克隆刺五加P450 基因的cDNA 全长序列,并分析其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克隆了全长#br#为1 410 bp 的刺五加P450 基因的cDNA 序列,该基因编码469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GenBank 登录号为KF498590,与人参、#br#三七的P450 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1.5% 和90.4%。刺五加的P450 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具#br#有显著差异(P<0.05)。最大表达量出现在盛花期,为最低表达量(萌芽期)的1.26 倍。各器官中,叶片的表达量最高,是最低量#br#幼茎的1.49 倍。
费尔干猪毛菜病程相关蛋白基因SfPR-1的表达规律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王艳,陈西,周莲洁,杨中敏
2014, 30(1): 116-124.
摘要
(
406
)
PDF
(2276KB) (
8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RT-PCR 技术探究盐生植物费尔干猪毛菜病程相关蛋白基因SfPR-1(GenBank 登录号: JQ670917)在不同发#br#育时期、组织部位、植物激素、非生物胁迫及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规律,以揭示该基因在费尔干猪毛菜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下#br#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组织(根、茎、叶)中,SfPR-1 在根中表达量最高,预示该基因可能在根防御中发挥主要作用;SfPR-1#br#在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种子萌发20 d 幼苗、种子萌发30 d 幼苗、种子萌发40 d 幼苗)的表达特性显示,种子萌发30 d 幼苗时,#br#其表达差异最显著,表明其可能在植株后期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SfPR-1 对不同植物激素(水杨酸SA、茉莉酸JA、脱落酸#br#ABA、乙烯合成前体ACC)均产生了响应,表明该基因在几条主要的抗病防御通路中均发挥作用。非生物胁迫(H2O2、盐、旱、冷)#br#都能够诱导SfPR-1 基因的表达,其中对盐响应程度最高。以植源性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进行生物胁迫时,SfPR-1 表#br#达呈持续上升趋势。以上结果表明费尔干猪毛菜病程相关蛋白基因SfPR-1 是生物与非生物逆境胁迫下均响应的基因,推测其在植#br#物抵御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杆菌介导韭菜遗传转化相关因素的研究
常婧,高行英,李小东,侯雷平,李梅兰
2014, 30(1): 125-131.
摘要
(
367
)
PDF
(1891KB) (
5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汉中冬韭”韭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用含有pCAMBIA3301 质粒的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 对影响韭菜遗传转化#br#效率的多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诱导40 d 的愈伤组织,GUS 基因瞬时表达率达到93%,且最适宜于不定芽的分化;当乙酰#br#丁香酮(AS)的浓度为100 μmol/L 时,愈伤的GUS 表达率达到91%,植株再生率为7.9%,AS 浓度增加时其值也不会增加;菌液#br#OD600 值为0.6 侵染10 min 时,与其他组合相比,外植体受伤程度小,GUS 表达率及再生率最高;侵染后的愈伤共培养3 d 后,农#br#杆菌生长较少,GUS 表达率为91.1%,而再生率达到7.2%,为最佳的共培养时间。通过试验得到韭菜遗传转化因素的最佳条件,#br#为今后的遗传转化提供一些参考。
抗氧化系统参与不同抗性烟草品种幼苗对干旱和低温综合抗性的形成
王莎莎,盛业龙,马文广,郝大海,张建波,龚明
2014, 30(1): 132-142.
摘要
(
386
)
PDF
(2452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对干旱和低温胁迫具不同抗性的两个烟草品种MSK326 和云烟203 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系统在不同抗性烟草#br#品种幼苗对干旱和低温综合抗性形成中的作用。在干旱和低温胁迫下,MSK326 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云烟203,并具较低的叶片电#br#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显示了较强的综合抗性。对细胞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的测定显示,在干旱和低温胁迫下,MSK326 幼苗#br#中还原型抗氧化剂AsA、GSH 含量及其在总抗氧化剂中的比例,以及重要的抗氧化酶SOD、CAT、POD、APX 的活性均高于云烟#br#203,并且在胁迫后期差异尤为明显。上述结果表明,MSK326 在胁迫下具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有助于减轻干旱和低温胁迫引发#br#的氧化损伤,抗氧化系统参与了两个抗性不同的品种对干旱和低温胁迫综合抗逆性的形成。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利用根吸收法诱导基因沉默(VIGS)的初步研究
张召军,王晓彬,王慧,刘林,张心阁,何秀霞
2014, 30(1): 143-146.
摘要
(
399
)
PDF
(2419KB) (
9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含硫黄素酶Su 基因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卫星DNA 作为载体,通过冻融法将其转化到农杆菌中,利用根部#br#吸收法进行农杆菌侵染,对农杆菌介导的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进行了优化,探讨对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以#br#OD600 值为1.5 的含质粒pBinPLUS-2mβ-Su,pBinPLUS-1.7A 的农杆菌菌液1∶1 混合进行根部吸收法侵染22-25 d 的番茄幼苗,目#br#的基因Su 沉默导致番茄幼苗出现光漂白现象,半定量RT- PCR 检测目的基因Su mRNA 被显著降解,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对植物#br#基因进行高通量功能分析。
香菇dsRNA 病毒LeV 的RT-PCR 检测
郭杰,吴小平
2014, 30(1): 147-150.
摘要
(
373
)
PDF
(1660KB) (
7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菇病毒HKB(Lentinula edodes mycovirus HKB,LeV)是一种具有潜隐性特点的真菌病毒,广泛存在于香菇菌株中。#br#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LeV,根据LeV 病毒基因组序列(AB.429556.2)的信息,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25 个香菇菌株进行RTPCR#br#检测,在20 个香菇菌株中分别扩增出LeV 病毒基因组特有的条带,在5 个香菇菌株中未能扩增出条带。通过对25 个香菇菌#br#株进行dsRNA 提取检测,结果也表明不存在扩增片段的菌株提取不到dsRNA,存在扩增片段的菌株能够提取得到dsRNA。因此建#br#立的RT-PCR 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到香菇dsRNA 病毒LeV,能够对香菇的质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香山黄栌叶片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左山,刘洋,周肖红,沈悦,李哲,彭程,陈亮,程池
2014, 30(1): 151-155.
摘要
(
345
)
PDF
(1833KB) (
9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微生物培养方法对北京香山黄栌叶片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及筛选,共得到81 株内生细菌,经形态学观察、16S#br#rDNA 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欧文氏菌属(Erwinia)和志贺氏菌属(Shigella);厚壁菌门#br#(Firmicutes)中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柯恩氏菌属(Cohnella)、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葡萄球菌属#br#(Staphylococcus);#br#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中的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这是国内外首次利用培养方法针对黄栌叶片内生细菌进行研究的报#br#道。
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抗立枯丝核菌的放线菌筛选
王蓓,牛世全,达文燕,李海云,胡娇龙,赵国杰
2014, 30(1): 156-160.
摘要
(
408
)
PDF
(1917KB) (
6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盐碱土中分离所得50 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对立枯丝核菌有生防潜能的放线菌,旨在为生物防治#br#作物病害提供新的菌种资源。通过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经过平板初筛,#br#有4 株菌株对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编号Ⅰ 18-5-2、Ⅲ 22-3-12、Ⅳ 16-3-2、DC009-1-23,其中Ⅳ 16-3-2 和DC009-1-23 有较高#br#的#br#拮抗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5 mm 和15.5 mm ;进而对这2 菌株进行发酵液复筛,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9.02% 和80.49% ;#br#活体组织试验表明,Ⅳ 16-3-2 和DC009-1-23 对立枯丝核菌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4.29% 和45.71% ;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和16S rDNA#br#序列鉴定,将菌株Ⅳ 16-3-2 初步鉴定为变异链霉菌,DC009-1-23 为丁香链霉菌。
柴油高效降解菌株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岳贵龙,陈亮,刘娜
2014, 30(1): 161-165.
摘要
(
366
)
PDF
(1884KB) (
7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梯度富集培养、稀释涂布从受石油污染的样品中,分离得到柴油降解菌株10 株,其中菌株YR2 柴油降解率最高,#br#在含柴油1%(w/v)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 d,降解率达到92.8%,在2%、4%、5% 的柴油浓度下降解率分别为60.8%、#br#53.5%、41.0%。综合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 rDNA 序列比对,菌株YR2 应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br#aeruginosa)。菌株YR2 具有较好的细胞表面疏水性、乳化性能和排油性能。薄层层析结果表明菌株YR2 分泌糖脂类表面活性剂。#br#菌株YR2 具有高效的柴油降解能力,有望应用于柴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Bo-1 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
刘琴英,蒋冬花,齐育平,孙蕾,陈璨,谢祥聪
2014, 30(1): 166-170.
摘要
(
401
)
PDF
(1330KB) (
6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Bo-1 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br#pv. oryzae,Xoo)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Bo-1 菌株产生抗菌物质培养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通过正交#br#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Bo-1 菌株产生抗菌物质适宜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淀粉、蛋白胨、#br#MgSO4?7H2 O ;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 淀粉30 g/L,蛋白胨2 g/L,MgSO4?7H2O 0.5 g/L ;适宜的发酵条件为: 温度30℃,转速#br#150 r/min,装液量80 mL/250 mL,pH 6.5。
响应面法优化纤维堆囊菌SoF5-76 产埃博霉素B发酵培养基
龚国利,王娜,刘丽丽
2014, 30(1): 171-176.
摘要
(
357
)
PDF
(1722KB) (
8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纤维堆囊菌SOF5-76 为试验菌株,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产埃博霉素B 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埃博霉素B 的产量。#br#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 筛选出对埃博霉素B 产量有显著影响的3 个因素为马铃薯淀粉、脱脂奶粉和无水氯#br#化钙,在此基础上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再运用Box-Behnken 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确定重#br#要因素的最优浓度。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 马铃薯淀粉3.9 g/L、脱脂奶粉2.2 g/L、无水氯化钙1.3 g/L、葡萄糖1 g/L,豆饼粉1.5#br#g/L,七水硫酸镁2.5 g/L,EDTA-Fe3+ 3 mL/L,微量元素(TE)0.5 mL/L,VB12 1 mL/L。在此最优条件下发酵埃博霉素B 的产量为#br#29.95 mg/L,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发酵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1.1 倍。
高温短程反硝化菌Brevibacillus sp.XF-03 特性及其降解动力学
郝敏娜,杨云龙,葛启隆
2014, 30(1): 177-181.
摘要
(
431
)
PDF
(2003KB) (
8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梯度驯化方法,使得菌株Brevibacillus sp.XF-03 在高温(50℃)条件下,能够降解1 000 mg/L 亚硝态氮,并#br#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生长碳源和C/N 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Brevibacillus sp.XF-03 短程反硝化最适碳源为琥珀酸钠,C/N 为#br#12∶1。在此最佳条件下,42 h 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 亚硝态氮去除率为95.1%。对该菌株亚硝态氮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符#br#合基质抑制型的 Haldane 模型,各参数分别为: 最大比降解速率(μmax)=1.28 h-1,半饱和常数(KS)=451.42 mg/L,底物抑制常#br#数#br#(Ki)=176.77 mg/L。初步探讨了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在该菌株生长指数期的后期,亚硝酸盐还原酶比活力达0.279(U/#br#mg protein)。
三种霉菌产纤维素酶能力分析与培养条件优化
胡翠英,李良智,赵建,钱玮,顾华杰
2014, 30(1): 182-187.
摘要
(
365
)
PDF
(2344KB) (
6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实验室现有3 种真菌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分析及培养条件优化。比较了3 种菌在刚果红培养基上的透明圈大小、#br#并分析产纤维素酶酶活;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分析的方法优化毛酶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通过试验得出3 种真菌均能产纤维素酶,#br#毛霉能产较多的纤维素酶。毛霉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 pH 5.0,转速 220 r/min,发酵时间47 h,发酵温度 35 ℃,纤维素酶活为#br#6.99#br#U/mL。毛霉、青霉、曲霉均产纤维素酶,毛霉能降解玉米芯纤维素。
巴氏杀菌对餐厨垃圾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
苏鑫,李伟,李文进,,刘松毅,张文凯,刘旭明
2014, 30(1): 188-190.
摘要
(
430
)
PDF
(1380KB) (
8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杀菌、未杀菌餐厨垃圾高温发酵对比试验的研究分析,阐述了餐厨垃圾杀菌处理对发酵的影响。杀菌方式#br#为巴氏消毒法,温度70℃,持续时间10 min,接种物为德青源实验室自行培养的高温发酵菌,底物为餐厨垃圾,有机负荷5 gVS/L,#br#污泥负荷(F/M)为0.5,试验持续32 d,结果显示: 杀菌组累计产气量895 mL/gVS,未杀菌组累计产气量795 mL/gVS ;杀菌样品#br#产气速率高于未杀菌样品,其VS 去除率略低于未杀菌样品。
烟台黑猪SLA-I 重链基因末端生物素修饰及表达
刘筏,杨金刚,翟晓鑫,董宋鹏,高凤山
2014, 30(1): 191-195.
摘要
(
354
)
PDF
(2262KB) (
9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构建烟台黑猪SLA-2 重链基因偶合生物素化酶BirA 底物肽(BirA substrate peptide,BSP)并研究其在pET-28a#br#(+)中的表达,设计烟台黑猪SLA-2-BSP 复合基因引物,PCR 扩增烟台黑猪SLA-2-YTH-BSP 复合基因,并克隆至pMD 19-T Simple#br#Vectorp,经酶切鉴定后将SLA-2-YTH-BSP 复合基因与表达系统pET-28a(+)链接,并转化到BL21(Rosseta)菌进行诱导表达,#br#SDS-PAGE 检测目的蛋白。表达蛋白经过Ni-NTA 亲和纯化,并经SDS-PAGE 检测蛋白纯化效果。PCR 结果显示SLA-2-BSP 大小为#br#900 bp,并成功克隆到pMD 19-T Simple Vector,酶切鉴定大小为876 bp,该基因链接到 pET-28a(+)并转化到BL21(Rosseta)菌,#br#经诱导表达和SDS-PAGE 检测目的蛋白的大小为32.4 kD。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蛋白纯度达到90% 以上。成功构建#br#烟台黑猪SLA-I 重链偶合生物素化酶BirA 底物肽(BSP)的pET-28a(+)的重组表达系,为下一步的SLA-I 类分子四聚体研究鉴#br#定基础。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鉴别山羊绒和绵羊绒
吕雪峰,阿布力孜?阿布力米提,帕娜尔,陶卫东,邢巍婷,采复拉,郑文新
2014, 30(1): 196-200.
摘要
(
376
)
PDF
(1611KB) (
8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建立山羊绒与绵羊绒的基因芯片鉴别方法,达到快速、高通量鉴别山羊绒与绵羊绒的目的,文章根据山羊和#br#绵羊遗传物质的特异性,选择线粒体基因组细胞色素b 基因(cyt b)为目的基因,在cyt b 基因通用引物区间设计出一对能鉴别绵#br#羊绒与山羊绒的探针,经过与含有不同比例绵羊源性的PCR 产物杂交,结果显示当山羊源性成分中绵羊源性含量为3% 时,仍然#br#可见杂交信号,说明基因芯片鉴别毛绒的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能够定性的鉴别山羊绒和绵羊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