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惠林, 吴孔明. 中国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策略[J].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1): 1-15. |
[2] |
孙德权, 陆新华, 李伟明, 胡玉林, 段雅婕, 庞振才, 胡会刚.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农业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22, 38(5): 228-239. |
[3] |
赵洋, 孙慧明, 林浩澎, 罗娉婷, 朱雅婷, 陈琼华, 舒琥. 一株安全高效的好氧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tutzeri DZ11的生物安全性及脱氮性能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22, 38(10): 226-234. |
[4] |
王婷, 杨阳, 李金萍, 杜坤.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37(9): 255-265. |
[5] |
邓普荣, 刘勇波. RNAi与转Bt基因技术协同抗虫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37(10): 216-224. |
[6] |
兰青阔, 赵新, 沈晓玲, 魏静娜, 刘双, 陈锐, 檀建新, 王永. 基于代谢组学的转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20, 36(11): 222-229. |
[7] |
柳方方, 董美, 李凯, 宛煜嵩, 金芜军, 李亮. 转基因成分低水平混杂问题的现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7, 33(3): 1-5. |
[8] |
梁晋刚, 张秀杰.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方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7, 33(10): 111-116. |
[9] |
柳晓丹, 许文涛, 黄昆仑, 梅晓宏.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6, 32(6): 1-6. |
[10] |
卢宝荣. 适合度分析对转基因逃逸潜在环境风险评价的意义[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 31(4): 7-16. |
[11] |
刘蓉蓉. 我国转基因作物研发重点与支持对策探讨[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0(9): 1-6. |
[12] |
陈劲, 刘志, 朱生伟. 抗蚜基因及其转基因作物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0(10): 1-7. |
[13] |
刘显胜 郭继卫 罗旭. 从生物产业发展十年探讨生物科技发展趋势[J].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0(4): 225-228. |
[14] |
李亚南;高俨;张艳;史磊;许君;郑文明;. 转基因植物核酸检测策略与体外扩增技术研究进展[J]. , 2012, 0(10): 52-62. |
[15] |
邓平建;周向阳;杨冬燕;王学林;侯红利;杨永存;吴水清;张海龙;杨小柯;. 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与自然变异的比较和鉴别[J]. , 2011, 0(05):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