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蓉, 方伟, 郑维鹏, 等. 绿竹研究[J] . 竹子研究汇刊, 2007, 01:20-26. [2] 李谦, 周本智, 安艳飞, 等. 绿竹根系分布及生物力学性质[J] . 应用生态学报, 2014(5):1319-1326.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141. [4] Sirikuly AN, Sagwansupyakorn C, Luangprasert N, et al. Propagation of Lu Chu bamboo(Bambusa oldhamii Munro)by culm cutting[J] . Natural Sciences, 1997, 31:4, 393-398. [5] 姚旺. 两种丛生竹的侧枝扦插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D] .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6. [6] 夏海涛, 王月英, 李效文, 等. 1~2年生浙南绿竹地上生物量分配与模型构建[J] . 林业实用技术, 2014(10):3-5. [7] 李凯. 海盐胁迫下绿竹光合生理生化响应的研究[D] . 临安:浙江农林大学, 2013. [8] 叶晶, 陶立华, 柯和佳, 等. 绿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J]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4):545-550. [9] 丁鹏. 不同盐度胁迫下绿竹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5. [10] 周佳平. 绿竹及拟南芥SEP3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及寡聚体分析[D] . 临安:浙江农林大学, 2013. [11] 余学军, 张立钦, 方伟, 等. 绿竹不同栽培类型RAPD分子标记的研究[J]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 4:98-101. [12] 吴益民, 黄纯农, 王君晖. 四种竹子的RAPD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J] . 竹子研究汇刊, 1998, 3:10-14. [13] 郑蓉. 绿竹遗传多样性与优良地理种源选择的研究[D] .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8. [14] Zietkiewicz E, Rafalski A, Labuda D. Genome finger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J] . Genomics, 1994, 20(2):176-183. [15] Arcade A, Ansclin F, Faivare RP, et al. Application of AFLP, RA-PD and ISSR markers to genetic mapping of European and Japanses larch[J]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0, 100(2):299-307. [16] Casasoh M, Mattioni C, Cherubina, et al. A genetic linkage map of European chestnut(Castanea sativa Mill. )based on RAPD, ISSR and isozyne markers[J]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1, 102:1190- 1199. [17] 何正文, 刘运生, 陈立华, 等. 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优化PCR条件[J] .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4):76-77. [18] 张旻桓, 金晓玲, 成仿云, 等. 湖南产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 中草药, 2016(7):1193-1198. [19] 李绍臣, 李凤明, 张立民, 等. 吉林省天然黄檗种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J] . 生态学报, 2016(13):4006-4012. [20] 葛亚英, 张飞, 沈晓岚, 等. 丽穗凤梨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J]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726-733. [21] 唐辉, 陈宗游, 史艳财, 等. 正交设计优化地枫皮ISSR-PCR反应体系[J] . 中草药, 2013(5):610-615. [22] 邱帅, 丁信誉, 席梦利, 等. 东方百合SRAP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03:6-10. [23] 张玲玲. 南方红豆杉DNA指纹图谱技术研究[D] .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9. [24] 靳晓丽, 田新会, 杜文华. 鹰嘴豆ISS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J] . 草地学报, 2015(6):1303-1309. [25] 钱志瑶, 周道堂, 黄秀平, 等. 黔产宽叶缬草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 . 生物技术通报, 2015(7):69-75. [26] 原勤勤, 文亚峰, 何钢, 等. 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枣树ISSR-PCR反应体系[J]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2):70-74. [27] 郑志雷. 厚朴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指纹图谱的构建[D] .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0. [28] 邱帅, 丁信誉, 席梦利, 等. 东方百合SRAP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10. [29] 胡延萍, 王莉, 包蕊, 等. 正交设计优化黑褐苔草ISSR-PCR反应体系[J] . 草地学报, 2014, 4:911-914, 918. [30] 包蕊, 胡延萍, 王莉, 等. 华扁穗草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J] . 中国草地学报, 2014(6):46-52. [31] 王芳, 廖柏勇, 李培, 等. 苦楝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J] .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167-175. [32] Henegariu O, Heerema NA, Dlouhy SR, et al. Multiplex PCR:critical parameters and step-by-step protocol[J] . BioTechniques, 1997, 23:50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