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墨渊, 王伯初, 杨再昌, 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内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6, 28(3):9-14. [2] 贾栗, 陈疏影, 翟永功, 等. 近年国内外植物内生菌产生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07, 38(11):1750-1754. [3] 杜慧娟, 王伯初, 米鹏程, 等.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8, 30(1):61-64. [4] 梁子宁, 朱华, 赖开平, 等. 药用植物鸦胆子内生真菌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 中药材, 2014, 37(4):564-568. [5] 张伟, 贾倩, 王丽, 等. 3种沙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株筛选[J]. 农业科学研究, 2012, 3:35-40. [6] 丁海娥. 五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D]. 兰州:兰州理工大学, 2014:1-14. [7] 张雷鸣, 任伟超, 刘秀波, 等. 药用植物人参内生菌研究[J]. 西部中医药, 2014, 5:192-131. [8] 郑有坤, 刘凯, 熊子君, 等.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天然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4, 14:2089-2099. [9] 常燕, 曹军, 王兆慧, 等. 夹竹桃内生菌杀中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1):202-203. [10] 张华娇. 具杀虫活性雷公藤内生菌的分离与筛选[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6-41. [11] 姚领爱, 胡之璧, 王莉莉, 等. 植物内生菌与宿主关系研究进展[J]. 生态坏境学报, 2010, 19(7):1750-1754. [12] 许亚军. 植物内生菌资源多样性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24:149-152. [13] 华永丽, 欧阳少林, 陈美兰, 等.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J]. 中医药现代, 2008, 10(4):105-111. [14] 江曙, 钱大伟, 段金廒, 等. 植物内生菌与道地药材的相关性研究[J]. 中草药, 2008, 39(8):1268-1272. [15] 杨波, 陈晏, 李霞, 等. 植物内生菌促进宿主氮吸收与代谢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3, 9:2656-2664. [16] Rashid S, Charles TC, Glick BR.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plant-growth promoting bacterial endophytes[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2, 61:217-224. [17] Niu DD, Wang CJ, Guo YH, et al. The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um Bacillus cereus AR156 induces resistance in tomato with induction and priming of defence response[J]. 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9):991-1004. [18] Faria DC, Dias AC, Melo IS, et al. Endophyt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orchid and their potential to promote plant growth[J].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3, 29(2):217-221. [19] 傅晓方, 韩红江, 郝勇锋, 等. 玉米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小麦幼苗的促生效应[J].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21(1):66-71. [20] 李娇, 张宝, 龙赵颖, 等. 内生菌对提高植物抗盐碱性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4):14-18. [21] 杜永吉, 王琪, 韩烈保, 等. 内生真菌Neotephodium typhinum感染对高羊茅光合特征的影响[J]. 生态坏境学报, 2009, 18(2):590-594. [22] 邢来君, 李明春, 魏东胜. 普通真菌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429. [23] 徐锦堂. 中国药用真菌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7:1-863. [24] 杜素娟, 郭晓恒. 植物内生真菌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学, 2009, 16(5):17-18. [25] 张薇. 人参根际土壤真菌与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人参皂苷生物催化活性菌株的筛选[D]. 大连:辽宁师范学院, 2011:3-74. [26] 易婷, 缪煜轩, 冯永君. 内生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促进与生物薄膜的形成[J]. 微生物学报, 2008, 35(11):1774-1780. [27] 柳玲玲, 秦松, 朱国胜, 等. 猪苓与蜜环菌共生体系的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4):655-659. [28] 张彩霞, 李壮, 陈莹, 等.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30(3):626-632. [29] 薄采颖, 许小芬, 郑光耀, 等. 马尾松针叶二萜酸对植物病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1, 31(1):73-76. [30] 盖雪鸽, 邢晓科, 郭顺星. 兰科菌根的生态学研究进展[J]. 菌物报, 2014, 33(4):753-767. [31] 王斐, 琚淑明. 松科树种菌根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10):92-95. [32] 王梅霞, 张丽, 陈双林, 等. 杜仲内生真菌类群与分布的初步研究[J]. 菌物研究, 2006, 4(3):55-58. [33] 冀玉良, 李丹青, 李堆淑, 等. 连翘内生菌的分离及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测定[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24(6):2258-2262. [34] 刘金花, 吴玲芳, 章华伟. 黄花蒿内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1, 33(4):27-30. [35] 邱小燕, 汤智鹏, 张敏, 等. 一种适用于多数植物病原真菌的单孢分离方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9):5263-5264. [36] 陈萌, 李小林, 李强, 等. 川楝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多样性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 42(2):264-271. [37] 王刚, 王俊芳, 刘凤英, 等. 小麦内生细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5:63-66. [38] 王玉琴, 薛莉, 杨成德, 等. 高寒草地针茅内生菌265ZY3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鉴定[J]. 草地学报, 2014, 22(4):821-826. [39] 王安然.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 2014:6-41, 21-27. [40] 杨春雪, 李丽丽. 丛枝菌根真菌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42(7):93-97. [41] 范丽霞, 郑继平. 植物内生菌抗肿瘤活性产物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8):4547-4550. [42] 史凤玉, 武云鹏, 张瑞敬, 等. 野生大豆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杀线虫活性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3, 40(4):327-332. [43] 张小君. 植物内生菌来源的天然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 2014:1-37. [44] 马养民, 冯成亮. 植物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08, 28(10):1697-1706. [45] 陶玲, 旭格拉哈布丁, 韩宁宁, 等. 红树林植物内生放线菌 I07A-01824发酵液中杀线虫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2, 7(1):5-8. [46] 李丽. 核桃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5-51. [47] 邓雪萍, 杨博. 药用植物内生菌及其产生的活性成分研究现状[J]. 安徽农学报, 2010, 1:72-74. [48] 陈道金, 刘慧敏, 杨静, 等. 植物内生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13(7):1730-1732. [49] 王志伟, 陈永敢, 王庆璨, 等. 中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的发展和展望[J]. 微生物学通报, 2014(3):482-496. [50] 张连茹, 杨梅, 于淼, 等. 海胆卵内生菌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探讨[J]. 厦门大学学报, 2008, 47(5):728-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