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雪芳, 郑洪建, 候根宝, 等. 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现状分析[J]. 上海农业学报, 2006, 22(3):112-116.
[2] 潘艺, 张禄祥, 万忠. 2008年度广东省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3):187-190.
[3] 袁力行, 傅骏华, 刘新芝, 等. 利用分子标记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6):6-12.
[4] 李新海, 袁力行, 李晓辉, 等. 利用SSR标记划分70份我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J].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6):622-627.
[5] 黄君, 冯发强, 王青峰, 等. 54份甜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3(1):1-4.
[6] 王利锋, 李会勇, 唐保军, 等. 20份特异玉米地方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北农学, 2009, 24(1):125-127.
[7] Smith JSC, Chin ECL, Shu H, 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utility of SSR loci as molecular markers in maize(Zea mays L.):Compari-sons with data from RFLPS and pedigree[J]. Theor Appl Genet, 1997(95):163-173.
[8] Nei M, Li WH.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tudying genetic variation in terms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J]. Proc Natal Accad Sic, 1979, 76(10):5269-5273.
[9] 李新海, 傅骏骅, 张世煌. 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J].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2):1-9.
[10] 钟昌松, 徐利远, 余桂蓉, 等. 20份特用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的SSR标记研究[J]. 玉米科学, 2006, 14(4):43-46.
[11] 陈坤, 杨昌河. 48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1):1-3.
[12] 赵瑞芳, 侯本军, 库丽霞, 等. 利用SSR标记分析12个玉米群体的遗传关系[J]. 玉米科学, 2012, 20(2):3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