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期刊获奖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出版伦理声明
出版程序
期刊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预出版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高级检索
E-mail Alert
RSS服务
欢迎关注《生物技术通报》新媒体
友情链接
aBIOTECH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中国科协
更多>>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5-26
上一期
下一期
高粱专题
高粱——小作物大用途
唐三元, 谢旗
2019, 35(5): 1-1.
摘要
(
276
)
HTML
PDF
(944KB) (
7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甜高粱——一种优质的饲料作物
张丹, 王楠, 李超, 谢旗, 唐三元
2019, 35(5): 2-8.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0719
摘要
(
757
)
HTML
PDF
(1025KB) (
9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肉制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因而畜牧业快速发展,伴随着饲草的供应也越来越紧缺,并且传统的饲料成本较高,寻求一种可替代的饲料变得尤为重要。甜高粱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作物,含糖量高、生物量大、富含各种营养成分,而且抗逆能力强,可在边际土地种植。作为饲料,甜高粱可饲喂牛、羊、驴、鱼、兔、鹅等,并可部分添加喂猪等以提高肉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有关甜高粱的研究利用越来越多,在国外及我国多个地方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对于满足我国市场肉类需求、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总结了甜高粱作为饲料种植的优缺点并为甜高粱的进一步利用提出分子改良建议。
甜高粱茎秆持汁性研究进展
冷传远, 郝怀庆, 景海春
2019, 35(5): 9-14.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0035
摘要
(
451
)
HTML
PDF
(1022KB) (
4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甜高粱是一种新型的能源作物,其显著特点是茎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糖分,茎秆中水分的含量对于甜高粱的糖产量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大规模重测序技术的发展,对于甜高粱茎秆中持汁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综述了关于甜高粱茎秆持汁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为全面了解甜高粱茎秆持汁性的调控机理以及为精准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高粱粒重遗传研究进展
韩立杰, 才宏伟
2019, 35(5): 15-27.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0105
摘要
(
481
)
HTML
PDF
(1037KB) (
8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粱是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种植并培育高产的高粱品种对缓解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加粒重是提高高粱产量的重要途径。粒重是由数量性状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目前已有部分控制高粱粒重的QTLs(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被定位,这些QTLs在高粱10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对高粱粒重的遗传特点,粒重的影响因素及粒重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概述,对已定位的高粱粒重QTLs进行了比较分析,查找了水稻和玉米中已克隆的粒重相关基因在高粱中的同源基因,并与高粱粒重QTLs定位区间进行了比较,以期为高粱粒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高粱粒重主效QTLs的精细定位及克隆提供依据。
酱香型酒用糯高粱研究进展
丁延庆, 周棱波, 汪灿, 曹宁, 程斌, 高旭, 彭秋, 邵明波, 张立异
2019, 35(5): 28-34.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0080
摘要
(
596
)
HTML
PDF
(1048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糯高粱是酿造茅台酒和习酒等酱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贵州省是我国名酒之乡,也是酱香型酒用糯高粱的主栽区。目前,酱香型酒用糯高粱的研究和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酒用高粱育种资源遗传背景较窄,与酿酒品质相关的性状研究基础薄弱,品种选育方法相对落后,品种产量低下,主栽品种退化严重等已经对贵州酒用糯高粱生产造成了影响,导致其产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酿酒行业需求。结合前人研究,介绍了酒用糯高粱品种选育和籽粒品质性状对酱香型白酒酿造品质产生的影响;同时,概述了国内外已知籽粒品质性状关键基因和遗传位点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酱香型酒用糯高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酱香型酒用糯高粱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甜高粱FAD7基因的功能分析
宋玉双, 隋娜
2019, 35(5): 35-41.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1102
摘要
(
459
)
HTML
PDF
(4192KB) (
5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甜高粱自交系M81-E中分离并克隆出ω-3脂肪酸去饱和酶FAD7(Fatty acid desaturase)基因,然后构建表达载体侵染拟南芥获得SbFAD7过表达拟南芥的纯合植株,通过测定和分析低温处理条件下野生型和过表达植株的Fo、Fv/Fm、电导率、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含量等指标,初步说明该基因在提高植物抗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分析比较
王平, 丛玲, 王春语, 朱振兴, AAshokKumar, 张丽霞, 陆晓春
2019, 35(5): 42-47.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0089
摘要
(
490
)
HTML
PDF
(1734KB) (
6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粒体基因组易位是导致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性状产生的重要遗传机制。比较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寻找易位区为克隆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奠定基础。以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x623A和其保持系Tx623B为试验材料,采用二代Illumina Hiseq结合三代PacBio测序技术,对2个样品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比较和分析不育系和保持系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差异。高粱Tx623A和Tx623B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449 727 bp和452 772 bp,预测编码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s)分别为147和145个,且两基因组特有基因分别为8个和6个。两线粒体基因组共线性比较分析,发现存在一个57 kb的基因组片段易位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区域,该易位区可能与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Tx623A和Tx623B线粒体基因组中易位区为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克隆提供了基因组信息。
研究报告
转基因ABP9玉米株系的耐盐性分析
张昭杨, 庞军玲, 韩梅, 冷鹏飞, 赵军
2019, 35(5): 48-57.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0007
摘要
(
360
)
HTML
PDF
(3332KB)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为分析转基因ABP9玉米的耐盐性,并进一步研究玉米耐盐的分子调控机制。通过对转基因ABP9玉米植株进行PCR、Southern blot和qRT-PCR分析鉴定;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对转ABP9基因玉米及非转基因对照进行NaCl胁迫处理,分析二者在幼苗期的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转入的ABP9以单拷贝整合到基因组中,且能较高表达。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玉米幼苗NaCl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Fv/Fm、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盐胁迫后恢复过程中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提高;而其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降低。转录组测序和qRT-PCR分析显示,一系列盐胁迫应答基因在转基因玉米植株中上调表达。转入ABP9的增强表达提高了转基因玉米的耐盐能力。
拟南芥CBL9的质膜定位对花粉管顶端生长的影响
周利明, 房玮
2019, 35(5): 58-63.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1093
摘要
(
337
)
HTML
PDF
(3493KB) (
6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揭示拟南芥CBL9(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 9)在花粉管顶端生长中的作用。基于花粉管瞬时表达体系,通过基因枪技术将带有黄色荧光蛋白(YFP)标签的CBL9在烟草花粉中进行瞬时表达,观察其亚细胞定位及过表达表型。针对CBL9的N端酰基化的保守位点,通过点突变技术构建CBL9G2A突变体,对比研究其表型及定位的改变情况。结果显示CBL9-YFP定位于花粉管顶端质膜及颗粒状细胞器上,CBL9过量表达可以引起显著的花粉管去极化生长。而CBL9G2A-YFP则表现出非特异性的胞内弥散定位,同时CBL9G2A过量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花粉管的顶端生长。CBL9的N端酰基化位点是CBL9质膜定位的重要因素,而正确定位的CBL9才能发挥调控花粉管生长的相关功能。
烟草NtTkr尾部点突变对卷曲螺旋结构及与靶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徐林娜, 胡孟可, 童文艳, 李芬
2019, 35(5): 64-69.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0957
摘要
(
337
)
HTML
PDF
(2715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tTkr是个在烟草分裂旺盛组织中优势表达的驱动家族新成员,尾部有3个卷曲螺旋(Coiled-coil,CC1-3),已知位于CC3 1084位的T缺失或点突变会影响其分布,推测该改变可能受与其结合的蛋白底物的影响。为确定T1084缺失或点突变对NtTkr与候选蛋白互作的影响,通过重叠延伸PCR在烟草NtTkr尾部引入T1084缺失(T1084d)和T1084A点突变,克隆入pGBKT7获诱饵表达载体,转入AH109并分别与携带pGADT7-H2A/Sulfer/NT3的Y187接合后进行双杂交检测。结果表明T1084A与T相近,但先于T显蓝色,且颜色较T深;T1084d明显不如T;一级结构和Coiled-coil软件分析表明T1084处于CC3的a位,属极性亲水氨基酸,将其替换为非极性疏水的丙氨酸可增强七肽重复序列结构域(HR结构域)的疏水性,并造成七肽重复序列增长,T1084缺失则造成其缩短。表明增加HR结构域的疏水性和七肽重复序列的长度可增强NtKrp与候选蛋白的互作,而缩短卷曲螺旋的长度则造成其相互作用的减弱。
桃红侧耳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
张泽华, 高巍, 邬向丽, 黄晨阳, 常明昌, 张金霞
2019, 35(5): 70-75.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0127
摘要
(
479
)
HTML
PDF
(2890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实体颜色是食用菌的重要商品性状之一,也是食用菌遗传育种的重要方向。以桃红侧耳[Pleurotus djamor(Rumph. ex Fr.)Boedijn]的粉红色菌株CCMSSC00450和灰褐色菌株CCMSSC04445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分别获得各自的组成型单核菌株PDm52、PDm17和PDm99、PDm14。经相互配对杂交和出菇试验,4个杂交子均可结实,且色泽不同,其中PDm52×PDm99是粉红色、PDm52×PDm14是粉灰色、PDm17×PDm14是灰褐色、PDm17×PDm99是白色。以粉红色杂交子PDm52×PDm99的207个单孢单核体作为粉红色子实体的分离群体,以PDm17为测交菌株,构建测交群体。出菇结果显示,测交群体的子实体颜色出现明显的性状分离,由深到浅连续分布,存在粉红色、淡粉色、白色等。结果表明,P. djamor子实体的粉红色相对于白色为不完全显性,白色为隐性;子实体颜色性状是具有高遗传力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菌盖颜色和菌褶颜色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菌藻共生提高小球藻生物量和产油率
张靖洁, 段露露, 程蔚兰, 季春丽, 崔红利, 李润植
2019, 35(5): 76-84.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1098
摘要
(
634
)
HTML
PDF
(5027KB) (
6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藻规模化养殖常伴随着细菌的影响,存在于微藻藻际的细菌对微藻生长的影响及藻菌共生的机理尚缺乏深入研究。为建立有益的菌藻共生体系和提高微藻生物质产量,以埃氏小球藻(Chlorella emersonii)为试材,分离藻际微环境的菌群,并运用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通过藻菌(1∶1)共培养筛选优势促生菌。人工构建不同比例的菌藻共培养体系,分析优势促生菌对微藻生长和生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埃氏小球藻藻株SXND-25藻际分离到6个菌种,属于菠萝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鹑鸡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gallinarum)和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四个菌属。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菠萝泛菌(Pantoea)为优势促生菌。与其他不同比例菌藻共培养相比,埃氏小球藻与菠萝泛菌1∶5共培养的促生效果突出,埃氏小球藻在第8天生物量达5.86 g/L,藻细胞含油量为26.88%,总油脂产量为1.575 g/L且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高达554-564 mg/L。另一优异组合为埃氏小球藻与假单胞菌1∶1共培养,埃氏小球藻第8天生物量为4.12 g/ L,藻细胞含油量达29.50%,总油脂产量提高到1.215 g/L,但MUFA含量低(168-175 mg/L)。研究表明在埃氏小球藻培养过程中,适量添加促生菌,可同时提高埃氏小球藻生物质和油脂产量,这为探究藻菌互作效应以及有益藻菌共生体系应用于微藻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重组人SOD1/3转基因山羊的制备及表达产物的检测
周敏雅, 陆睿, 张婷, 袁婷婷, 卢瑶瑶, 严坤宁, 袁玉国, 成勇
2019, 35(5): 85-92.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0877
摘要
(
346
)
HTML
PDF
(3472KB)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了以hSOD1、hSOD3为编码序列,以山羊 β-酪蛋白/CMV 杂合启动增强子构建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rhSOD1、rhSOD3,共转染母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采用PCR和扩增产物序列分析筛选获得SOD1/3克隆细胞株,应用体细胞核移植(SCNT)制备双转基因山羊。出生小羊经PCR和扩增产物序列分析验证是否成功整合外源基因,经Western blotting、ELISA及体外活性检来验证分析表达产物。结果表明:获得SOD1/3转基因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系6株;原代双转基因体克隆山羊1只(♀);从该转基因羊乳汁中检测到rhSOD1、rhSOD3,浓度分别为:88.81± 8.36 mg/L 和267.82± 12.67 mg/L;转基因羊乳汁中重组人SOD酶活性为1 432±157 U/mL。研究表明,以双载体和单标记基因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可获得双基因整合转基因细胞系,并且以SOD1与SOD3功能基因均可在山羊乳腺中共同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背角无齿蚌σ-GST基因克隆与五氯酚胁迫表达分析
夏西超, 刘庆春, 华春秀, 张科, 李冰洁, 宋国英, 薛士鹏, 于瑞雪, 王中晓, 张庆远, 刘丽
2019, 35(5): 93-101.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0871
摘要
(
306
)
HTML
PDF
(3615KB) (
5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抗击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前期研究表明,五氯苯酚(PCP)处理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具有显著的氧化应激和急性毒性效应。为了探讨PCP慢性胁迫效应,本研究将背角无齿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P处理组,PCP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用13.9 mg/L和相同体积二甲亚砜处理;同时,克隆出σ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并命名为σ-GST,分析PCP对σ-GST表达的影响。σ-GST全长cDNA包括132 bp 的5'端非编码区,80 bp 的3'端非编码区,60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开放阅读由20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σ-GST具有GST的标签序列和保守氨基酸,与其他物种σ类GST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σ-GST广泛表达于斧足、外套膜、闭壳肌、心脏、肝胰腺、血淋巴和鳃。PCP处理后,肝胰腺、鳃和血淋巴中σ-GST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CP处理后肝胰腺σ-GST mRNA水平第1、3和第15天分别增加了28.73%、70.37%(P<0.05)和6.64倍(P<0.01)。与对照组相比,PCP处理后鳃中σ-GST mRNA水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增加了1.14倍。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ρ-GST表达水平上调有助于对抗PCP处理所产生的胁迫效应,提高动物环境耐受能力。
解淀粉芽孢杆菌M1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及脱氮性能评价
李丽, 严月根, 吴华明
2019, 35(5): 102-108.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0920
摘要
(
437
)
HTML
PDF
(3101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M1液体发酵产芽孢量,并考察其对实际废水的反硝化脱氮效果。首先采用单因子实验研究了碳源、氮源、初始pH值、温度、转速和装液量等因子对M1液体发酵产芽孢量的影响。然后对其中显著性因子:氮源浓度、接种量、装液量、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5 g/L碳源(可溶性淀粉)、10 g/L 氮源(酵母粉∶蛋白胨=2∶1)、1 g/L NaCl;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6.5、发酵温度34℃、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瓶装液量30%、接种量7%。在此条件下,芽孢杆菌M1芽孢数可达到 6.8×10
8
CFU/mL,高于优化前的2.08×10
8
CFU/mL。将芽孢杆菌M1投加于反应器中,与不加菌种相比,反硝化脱氮效果提升15%-34%。
1株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对甲酸乙酯的降解研究
张珊珊, 姚小龙, 王珂, 尤雅
2019, 35(5): 109-117.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0178
摘要
(
361
)
HTML
PDF
(4795KB) (
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酸乙酯广泛存在于化工行业的废水中,对生物体及环境都具有很大的危害。微生物降解是处理甲酸乙酯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富集培养法和平板划线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降解甲酸乙酯的菌株ETH-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通过摇瓶实验测定菌株ETH-3的最佳生长环境条件以及其对甲酸乙酯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最佳生长pH为8左右。该菌株具有较强降解甲酸乙酯能力,在30℃时,36 h内对0-10 500 mg/L的甲酸乙酯可达完全降解。经GC-MS对代谢产物的分析发现,甲酸乙酯会先被微生物代谢为甲酸和乙醇,后甲酸和乙醇会被微生物进一步降解为CO
2
和H
2
O。
甘露醇磷酸化酶基因的敲除对D-甘露醇合成的影响
赵雅童, 何光明, 瓮茹茹, 石爱琴, 路福平, 李玉
2019, 35(5): 118-124.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1039
摘要
(
403
)
HTML
PDF
(3386KB) (
8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甘露醇分解利用途径对甘露醇合成的影响,在重组菌株R
1
(K-12/pTrc99a-mdh)的基础上,通过CRISPR/Cas9敲除E.coli PTS系统中的cmtA、cmtB、mtlA基因,阻断了E. coli K-12中甘露醇的分解途径,获得了重组菌株R
3
(K-12/∆cmtA∆cmtBmdh
+
)和R
5
(K-12/∆cmtA∆cmtB∆mtlAmdh
+
)。与出发菌株R
1
相比,R
3
的生长速率没有降低,而R
5
的生长速率明显下降。并且R
5
在以甘露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已无法生长,说明cmtA、cmtB、mtlA三个基因全部敲除后,菌株已无法再利用甘露醇作为碳源进行生长。最后,构建的重组菌株R
5
,测得MDH酶活力为258 U/mL,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胞外产物进行检测,可检测到少量的甘露醇,为进一步探究大肠杆菌合成甘露醇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DrwH类信号肽序列对其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郭磊周, 韩佳慧, 唐殷, 李江, 黄程, 代其林, 王劲, 平淑珍, 江世杰
2019, 35(5): 125-132.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1050
摘要
(
376
)
HTML
PDF
(3442KB) (
5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辐射异常球菌疏水性LEA5C家族蛋白DrwH参与细胞耐受氧化和盐胁迫过程。前期研究发现,DrwH蛋白N端存在19个氨基酸组成的类信号肽序列,为探索该序列对DrwH发挥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DrwH蛋白进行分段截短,构建含有不同区段的重组大肠杆菌菌株,比较分析重组菌株在正常培养和氧化胁迫下的生长能力。结果表明,含有类信号肽序列的融合蛋白过量表达不仅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生长,而且使DrwH蛋白失去抗氧化能力。荧光定量PCR显示经IPTG诱导后,含类信号肽全长蛋白DrwH和结构域蛋白WHy在转录水平大量累积,蛋白在过量积累条件下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由此表明,类信号肽对全长蛋白DrwH表达及其发挥抗氧化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流感病毒生产的维持培养基开发及细胞代谢特征分析
谢盼, 叶倩, 刘旭平, 谭文松
2019, 35(5): 133-139.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0056
摘要
(
436
)
HTML
PDF
(2335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Simplex Lattice设计开发出适于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高效扩增的维持培养基,同时以细胞生长培养基作为对照组,研究该培养基下病毒感染后的细胞代谢特征。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维持培养基由A和F培养基以0.586∶0.432比例混合组成,在2 L生物反应器中其所支持的最大病毒滴度为2
14.062
HAU/100 μL,较对照组提高了59.55%。代谢分析表明,在葡萄糖初始浓度一致的条件下,维持培养基组增强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及糖酵解途径,对于利于病毒增殖的组分,如丝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等,细胞的消耗速率显著增强;对于抑制病毒扩增的组分,如丙氨酸,细胞的生成速率大幅度下降。该研究方法和所得的关键细胞代谢特征对于其他病毒疫苗培养基的开发和优化提供了方法借鉴和理论指导。
肝癌中增强子调控miRNA前馈环路的识别与功能分析
常允建, 康冉, 薛璇, 王韶畅, 赵庆文, 郭志云
2019, 35(5): 140-145.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0846
摘要
(
387
)
HTML
PDF
(4923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前研究表明前馈环路(Feed-forward loops,FFLs)作为重要的网络单元在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microRNA(miRNA)、增强子、转录因子三类调控元件已被文献证实与肝肿瘤密切相关,然而三者形成何种FFL以及在肝癌中的特征目前并不清楚。基于肝癌细胞HepG2的DNase高敏位点以及H3K4me1、H3K27ac、H3K4me3三类组蛋白修饰信息的ChIP-seq数据识别了5 055个肝癌特异的增强子。此外,基于超几何检验及元件调控关系识别了2 070个TF-enhancer-miRNA FFL并对其中miRNA的靶基因进行了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富集结果显示FFL中miRNA的靶基因显著富集于肿瘤或肝癌相关信号通路与生物进程。其中hsa-miR-574参与了99个FFL且在HepG2细胞中高表达,显著富集于已知的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相关的cAMP信号通路。初步探讨了以增强子-miRNA为核心的FFL在肝细胞癌中的特征与功能,有望为基于网络模体为单位的肝肿瘤标志物识别奠定理论与数据基础。
综述与专论
Dof转录因子在植物中的调控作用
郭彦秀, 陈静, 王艳芳, 孙春玉, 王义, 张美萍
2019, 35(5): 146-156.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1062
摘要
(
751
)
HTML
PDF
(2971KB) (
18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Dof)蛋白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自1993年在玉米中发现该转录因子到如今已有26年的历史。Dof蛋白只有一个由52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锌指保守结构域,该结构域包含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一个二价锌离子,这两者都是Dof转录因子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若半胱氨酸发生突变,或存在其他二价离子螯合剂都将会影响锌指结构的生成,进而使Dof蛋白不能与DNA结合,导致其丧失活性。半胱氨酸残基和Zn
2+
可以共价结合构成CX2CX21CX2C基序,此基序能够特异识别启动子中的AAAG(或CTTT)序列,从而激活或抑制靶基因的表达。Dof蛋白C-末端氨基酸序列的多变性导致该转录因子进化的多样性,从而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且重要的功能,如种子萌发、维管的发育和叶片极性、花和花粉发育、光周期反应、参与碳和氮的代谢、合成次生代谢产物、植物的逆境响应过程等。围绕着Dof转录因子的结构、系统进化关系、motif的组成和在植物中发挥的功能展开综述,以期为后续Dof转录因子的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电信号分子在电化学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
谢银侠, 王蔚然, 程楠, 许文涛
2019, 35(5): 157-169.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0600
摘要
(
617
)
HTML
PDF
(2903KB) (
1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信号分子是应用于功能核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起着信号转换作用的具有电化学活性且能够和核酸相互作用或是可以标记在核酸链上的一类分子的统称。电信号分子对于功能核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和应用的普及性都至关重要。简要介绍了5大类电信号分子,即染料类电信号分子、金属有机配合物类电信号分子、纳米材料类电信号分子、类过氧化氢酶类电信号分子、有机小分子类电信号分子,详细阐述了这些电信号在功能核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从产生电信号的方式、实际应用以及每种电信号的使用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新的电信号分子的发现或设计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后续有关电信号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技术与方法
转基因大豆RPA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窦雯, 李尤, 逯欣宇, 钱雪梅, 沈丹宇
2019, 35(5): 170-175.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0936
摘要
(
372
)
HTML
PDF
(2926KB) (
7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转基因大豆RPA检测技术用于国内转基因大豆的监测。根据转基因植物中一般通用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序列设计了RPA引物,利用常规PCR技术筛选出了一组特异性强且高效的Nos163引物用于试剂条设计,并对RPA反应温度和时间进一步优化建立了转基因大豆的检测体系。该方法建立后,对南京市售的豆芽菜和鲜食豆荚,田间种植的大豆样品进行了检测,没有发现转基因成分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RPA体系具有准确性好,比常规PCR检测技术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仪器,可以常温进行和结果肉眼可见等优点,可用于转基因大豆的快速检测。
制革醛鞣固体废弃物的酶法资源化利用
郑翔, 秦梦, 高沛汝, 秦艳梅, 马清河
2019, 35(5): 176-180.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0880
摘要
(
392
)
HTML
PDF
(1634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毛皮制革产生固体废弃物的清洁化、资源化利用工艺,采用JW酶制剂对兔毛皮甲醛鞣制固废进行酶解处理,并对酶解产物的工农业用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固废中的皮块能够被JW-4酶制剂完全水解。皮块水解后回收的毛纤维经检测其长度优于刀剪工艺,断裂强度、伸长率与原始纤维相当。酶解液中含大量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氨基酸浓度为5.23%,游离甲醛含量为37.34 mg/kg,重金属含量低于氨基酸肥料标准;将酶解液培养小麦种子后,能够促进小麦提前1 d生根,培养6 d的植株鲜重要优于对照。用清洁产品处理制革固废,不仅避免二次污染,还可对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
其他
目录
2019, 35(5): 181-181.
摘要
(
147
)
HTML
PDF
(271KB) (
1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封面
2019, 35(5): 182-182.
摘要
(
142
)
HTML
PDF
(396KB)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