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汪先珍. 微生物采油技术[J]. 采油通讯, 2007, 3(42):51-52. [2] 李茂毅. 石油烃降解菌株的选育以及对石油中烃类物质降解的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 2011. [3] Mulligan CN.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for biosurfactant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5, 133(2):183-198. [4] Cameotra SS, Singh P.Bioremediation of oil sludge using crude biosurfactants[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2008, 62(3):274-280. [5] 赵栋, 张洋, 王玲, 刘婷. 微生物采油技术综述[J]. 内江科技, 2013(6):150. [6] 张俊会, 王平, 薛泉宏, 等. 延长石油增油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J]. 西北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10):120-128. [7] 撕拉依力·托合提. 复合微生物降解原油及其馏分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9, 19(1):21-23. [8] 韩寒冰. 原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J]. 茂名学院学报, 2009, 19(1):21-23. [9] 刘涛, 宋智勇, 曹功泽, 等. 中一区Ng3区块微生物驱油物模实验研究[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 19(2):335-341. [10] 邓振山, 马琳, 张袭, 等. 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株筛选及其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11(5):3295-3303. [11] 邓振山, 高飞, 刘玉珍, 等. 基于含蜡状芽孢杆菌的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体系降解石油污染物[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2(2):19-25. [12] 邓振山, 张袭, 占鹏. 玫瑰色微球菌A-04的红色素鉴定及稳定性分析[J]. 天然产物开发与研究, 2018. doi:http://kns. cnki. net/kcms/detail/51. 1335. Q. 20180703. 0958. 008. html. [13] 姚瑶, 刘兆普, 等. 胜利油田土壤中石油降解菌分离和鉴定及代谢产物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6(1):65-71. [14] 邓丽萍, 蒋新兴, 焦龙进. 微生物采油菌种性能评价的研究方法[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12):9-10. [15] 张俊会. 几株真菌和细菌对原油理化性质的影响[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16] 左珊珊, 吴娟. 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条件的优化及提取方法[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6):3325-3329. [17] Yin H, Qiang J, Jia Y,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biosurfactant prod-uc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6 isolated from oil-containing wastewater[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9, 44(3):302-308. [18] 吴涛, 谢文军, 依艳丽, 等. 耐盐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 2012, 33(11):3949-3955. [19] 吴玉新.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污水中含油量的研究[J]. 环境保护, 1998. [20] 黄曼曼, 邓百万, 等. 机油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8, 34(6):155-163. [21] 张娜, 隆小华, 刘兆普, 等. 石油降解菌x-1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 24(3):389-392. [22] 单金玉, 贾莹, 刘健, 等. 两株假单胞菌对烃的作用及其协同效应[J]. 微生物学报, 2002, 29(4):55-58. [23] 杨慧娟, 刘五星, 骆永明, 等.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段测定土壤中的可取总石油烃[J]. 土壤, 2014, 46(1):134-138. [24] 姜岩, 伍涛, 张贤明. 土壤中石油烃预处理及含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土壤(Soils), 2015, 47(3):461-465. [25] 张胜祥, 张玉辉, 许德军. 摇瓶发酵烃降解率测定方法的研究[J]. 郑州师范教育, 2013, 2(2):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