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莠去津降解菌泛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王娅丽, 朱姗姗, 杨峰山, 马玉堃, 付海燕, 刘春光
    生物技术通报    2019, 35 (7): 90-99.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0360
    摘要523)   HTML    PDF(pc) (3477KB)(1483)    收藏
    Arthrobacter aurescens TC1和Pseudomonas sp. ADP是目前莠去津降解菌的模式菌株,筛选出Microbacterium sp. HBT4,旨在挖掘这3株不同种属细菌基因组间生物学信息的异同,并预测重要基因。通过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采用DNA小文库制备和测序技术,进行了泛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基因组组分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基因间变异检测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将分离得到的微杆菌HBT4与模式菌株进行核苷酸组成、共线性及菌株间变异差异分析。得到该菌株基因组大小约为3.53 Mb,预测到菌株HBT4编码基因3 397个、重复序列含量为1.33%、非编码RNA 63个,通用数据库基因功能注释共3 324个,专用数据库基因功能注释共1 149个,通过菌株间差异变异分析发现SNP、Small InDel和水平转移基因,未发现结构变异基因,获得该菌株特有基因中GO注释到的基因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进程中的数量和比例,从KEGG 代谢通路富集图中发现特有基因编码的二氢硫基赖氨酸残基琥珀酰转移酶位于三羧酸循环中α-酮戊二酸和琥珀酰辅酶A的代谢通路之间。获得3个菌株核心基因组与非必需基因组比例分布、系统进化树和共线性关系,发现三者之间共有基因家族986个、菌株HBT4特有基因家族1 171个。得到的菌株HBT4与两株模式菌株相比,其基因家族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较大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陆地棉果枝夹角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马麒, 李吉莲, 徐守振, 陈红, 刘文豪, 宁新柱, 林海
    生物技术通报    2022, 38 (10): 148-158.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1-1606
    摘要328)   HTML5)    PDF(pc) (3670KB)(3185)    收藏

    棉花株型结构与栽培模式、机采效率和产量紧密相关,而果枝夹角(fruit branch angle,FBA)是决定棉花株型结构的关键因子之一。探明陆地棉果枝夹角的遗传规律,可为棉花株型遗传育种提供重要指导。本研究以418份不同来源的陆地棉种质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显量角器测定果枝夹角大小,开展棉株不同部位果枝夹角的变异度、相关性分析,以及自然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果枝夹角的表型描述统计分析。并以筛选出的果枝夹角极端差异亲本构建的四世代联合群体(P1、P2、F1、F2)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4个世代群体的果枝夹角表型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并估测主基因遗传效应与遗传率。表型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自然群体果枝夹角变异系数相对较小,4个环境下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63%,中部果枝(基部起第4-6台)夹角最能够代表陆地棉整株的果枝夹角水平。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控制果枝夹角性状的最佳模型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3.65,遗传率为90.22%。这说明陆地棉果枝夹角性状主要受主基因控制,且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陆地棉果枝夹角性状的遗传规律,对于陆地棉果枝夹角的分子遗传解析及株型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一株烈性沙门氏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分析
    黄景晓, 尚俊康, 陈慧敏, 沈嘉旻, 黎圆圆, 喻玉立, 倪进东, 林伯坤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37 (6): 136-146.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0-1385
    摘要510)   HTML16)    PDF(pc) (5429KB)(1889)    收藏

    随着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益加重,使得致病菌的生物防治愈发困难,新型抗菌剂的研发迫在眉睫。使用噬菌体控制致病菌重新获得了极大关注。为获取具有防治沙门氏菌潜力的噬菌体,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河水中分离出一株烈性噬菌体PSM6,在肠炎沙门氏菌的菌苔可形成直径约1.5 mm-2 mm的透亮均匀的噬菌斑;具有宽裂解谱,可裂解多种血清型沙门氏菌、部分大肠杆菌和宋内志贺氏菌;最佳感染复数为0.01;繁殖活性强,潜伏期约20 min,爆发量约56 PFU/cell;在40-60℃、pH=5-10时,效价较为稳定。基因组核酸为双链DNA,基因组大小为90 730 bp,G+C含量为39.57%,有133个开放阅读框,含有holin-lysin裂解系统,未发现毒力因子相关基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透射电镜观察和基因组测序均显示PSM6属于肌尾噬菌体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信号肽策略提高外源蛋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苗华彪, 曹艳, 杨梦瀚, 黄遵锡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37 (6): 259-271.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0-1255
    摘要715)   HTML31)    PDF(pc) (1658KB)(1525)    收藏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核表达宿主菌,具有蛋白分泌能力强、遗传背景清晰、无密码子偏好性、生长迅速和非致病性等优点,一直都是外源蛋白表达优选的模式菌株。信号肽(signal peptide)是一段存在于前体蛋白N-端的短肽链,其功能在于引导和调节前体蛋白的折叠,在蛋白转移和分泌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信号肽,针对不同外源蛋白的高效分泌暂无规律性可寻。为此,从枯草芽孢杆菌信号肽的结构特点、分类、转运途径和应用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筛选外源蛋白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中的最适信号肽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不同调控元件及组合对烟草外源蛋白瞬时表达的效果分析
    刘文浩, 王瑞丰, 刘琬琳, 许杰
    生物技术通报    2020, 36 (7): 62-71.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1226
    摘要587)   HTML    PDF(pc) (4323KB)(1769)    收藏
    植物瞬时表达是一种高效快速获得外源基因表达的方法,该系统主要应用于蛋白互作研究、调控元件功能分析、蛋白亚细胞定位和蛋白制剂合成等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外源基因在瞬时表达体系中稳定表达效果,本研究对瞬时表达载体的多种作用元件及转化条件进行优化。首先,我们在目前最常用的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0骨架上,分别添加可增强特异性转录和稳定蛋白表达的新的调控元件,构建pREU-EF、pREUR-EF和pREUR-p24-EF重组表达载体,并且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不同元件组合、不同菌液浓度对报告基因eGFP表达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证明3个重组载体可在烟草叶片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快速表达报告基因;定量PCR分析表明3个重组载体中报告基因在转录表达水平上分别比原pCambia1301-eGFP载体提高了4倍、20倍和28倍;蛋白水平分析表明烟草叶片转化48 h后,pREUR-EF外源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pREU-EF;并且当菌液注射液浓度OD600 = 0.4左右时,外源蛋白的表达效率最高。此外,我们还进一步把改造后的瞬时表达重组载体运用到双荧光素酶(Dual-Luciferase)报告系统中,实验证明改造后的瞬时表达重组载体可以更加快捷和有效地用于转录调控分析。因此,烟草瞬时表达载体中作用元件增加和优化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作物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王欣, 徐一亿, 徐扬, 徐辰武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40 (3): 1-13.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3-1079
    摘要173)   HTML55)    PDF(pc) (1596KB)(245)    收藏

    全基因组选择(GS)育种是根据训练群体全基因组上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联构建遗传模型,进而对基因型已知的待选群体进行育种值估计或表型预测,以实现对育种群体高效和精确的选择。相比于常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GS育种无需进行标记显著性测验,特别适用于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可以缩短育种周期,降低育种成本,现已成为动、植物育种领域的一项前沿技术。然而,对受环境影响较大的作物产量等数量性状而言,仍面临着基因组预测准确性难以提升的瓶颈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作物GS功效的主要因素,继而从非加性效应模型、群体构建方案、多性状与多环境预测、多组学预测和育种芯片技术现状等方面阐述了GS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为推动作物GS育种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策略和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在植物离子稳态平衡中的作用
    朱业胜, 伍国强, 魏明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 (12): 16-32.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3-0793
    摘要170)   HTML15)    PDF(pc) (3657KB)(407)    收藏

    植物通过一系列复杂转运系统调节离子稳态以适应盐渍环境,SOS(salt overly sensitive)信号通路是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主要信号途径,主要由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丝氨酸/苏氨酸类蛋白激酶SOS2和钙感应器SOS3组成。SOS1作为SOS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由于早期的进化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物种SOS1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特异性。SOS1蛋白为一个同型二聚体,每个单体由跨膜和胞内结构域组成,这为整合来自不同途径的信号和调节Na+转运提供了稳定的对接平台。SOS1基因转录水平受到不同胁迫条件的调控,通过Ca2+信号调控、磷酸化、自抑制和与离子转运体协同调控等机制可抑制或激活SOS1活性。该蛋白具有调控植物昼夜节律和pH以及维持离子稳态等功能,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对SOS1的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其维持植物离子稳态平衡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农作物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支持和优异基因资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小肽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生理研究进展
    胡海琳, 徐黎, 李晓旭, 王晨璨, 梅曼, 丁文静, 赵媛媛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 (7): 13-25.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2-1468
    摘要260)   HTML14)    PDF(pc) (2169KB)(1027)    收藏

    小肽激素通常是指含5-100个氨基酸长度的肽段。在植物体内小肽激素含量很低、分子量小、数量多、来源及加工成熟机制复杂,这赋予了小肽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能够在极低浓度下与受体结合,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与生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等生理过程,协调植物响应多种胁迫环境。小肽激素作为细胞间信号转导的重要介质,参与调控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来植物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系统综述了小肽激素的结构、分类及其功能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CLE、RALFs、PSK、CIF、SYS等家族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生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植物小肽激素的应用前景,为植物小肽激素的深层次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理想株型塑造之于玉米耐密改良
    王宝宝, 王海洋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 (8): 11-30.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3-0660
    摘要430)   HTML42)    PDF(pc) (1778KB)(1123)    收藏

    玉米是生产能力最强的谷物作物,其充足稳定供给对保证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提高品种耐密性和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而塑造理想的株型是提高玉米耐密性的重要途径。报道显示紧凑的叶夹角、较低的穗位高、较少的雄穗分枝数、较早的开花期,是玉米耐密株型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这4类性状入手,对其与耐密性的关系、形态发育及遗传调控基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通过对目前研究的分析,提出了未来玉米耐密株型改良研究的一些方向,期望能为未来的玉米耐密育种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植物侧枝发育的调控研究进展
    王兵, 赵会纳, 余婧, 余世洲, 雷波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 (5): 14-22.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2-1112
    摘要522)   HTML70)    PDF(pc) (1205KB)(1003)    收藏

    植物侧枝的发育在植物形态建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侧枝的形态直接影响植物的产量。侧枝的发育由生长点干细胞持续分裂和分化形成,包括侧生分生组织特化,侧生分生组织起始和侧生分生组织外生。侧枝的发育受到内部生长因子和外部环境信号的共同调节。文中总结了侧枝发育过程中侧生生长点干细胞起源、形成和休眠等过程的基本问题,综述了转录因子、激素、表观遗传、外界环境共同决定侧生分生组织形成和发育中的作用机制,为探讨植物侧枝的形成机理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日本鳗鲡TLR3基因的克隆及其免疫功能分析
    余丽丽, 林鹏, 郭松林, 王艺磊, 张子平, 王婷婷, 冯建军
    生物技术通报    2018, 34 (1): 160-171.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7-0656
    摘要202)   HTML    PDF(pc) (3400KB)(1071)    收藏
    Toll样受体3(TLR3)是用于识别双链RNA的一种重要模式识别受体。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日本鳗鲡TLR3(AjTLR3)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分析该基因在日本鳗鲡各组织器官以及体外肝脏细胞的表达水平变化,以期对日本鳗鲡TLR3 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jTLR3基因全长3 383 bp,开放阅读框为2 766 bp,编码921个氨基酸。该蛋白具有16个LRR的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以及TIR结构域,其中在TIR结构域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Tyr778。AjTLR3基因在日本鳗鲡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表达量最高;经poly I∶C刺激后在血、肠、肝脏、脾脏、皮肤、心脏及肌肉组织中均显著提高;而LPS刺激后,仅在肝脏和肠中有显著提高。日本鳗鲡肝脏细胞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oly I∶C处理后12 h和24 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CpG-DNA和肽聚糖处理后24 h表达量均有显著增加;而细菌浓度达到107 CFU/mL和108 CFU/mL后,AjTLR3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24 h、12 h显著增高并达到峰值。以上研究表明,AjTLR3在日本鳗鲡抵御病毒及细菌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真菌漆酶在绿色化学中的研究进展
    龚睿, 孙凯, 谢道月
    生物技术通报    2018, 34 (4): 24-34.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7-0824
    摘要427)   HTML    PDF(pc) (2740KB)(987)    收藏
    漆酶主要是由真菌分泌的一类胞外多铜氧化酶,因其具备多功能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绿色环境化学。漆酶能够以分子氧作为电子接受体,催化氧化多种酚类和非酚类底物形成自由基中间体,随后这些自由基中间体涉及到氧化耦合或键断裂,最终导致底物发生氧化、分解或聚合反应。目前,主要采用包埋、吸附、共价绑定和交联结合等方法制备固定化漆酶,以增强漆酶在实际环境中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循环再利用功效。概述了真菌漆酶的分子组成、结构特性及其催化氧化不同底物的作用机理,系统地比较了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利弊,重点阐述了漆酶在有机污染物去除、合成染料脱色、造纸废水、食品加工、生物传感器和环境质量指示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拓展和开发真菌漆酶在绿色环境化学中的多功能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思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TRV病毒诱导大豆基因沉默体系优化及应用
    李文辰, 刘鑫, 康越, 李伟, 齐泽铮, 于璐, 王芳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 (7): 143-150.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2-1449
    摘要205)   HTML6)    PDF(pc) (3074KB)(953)    收藏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已广泛用于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以烟草脆裂病毒 (tobacco rattle virus, TRV)为载体的沉默体系介导大豆基因沉默效率有待明确,采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TRV-VIGS沉默体系,探索不同接种方法对大豆靶基因在不同组织间的沉默效率,为大豆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依据。以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phytoene desaturase, GmPDS)及泛素连接酶(GmATL3)基因为靶基因,将含有pTRV1和重组载体菌液采用注射、灌根(agroinoculation)、注射与灌根相结合3种方法分别接种大豆中黄13,接种28 d观察沉默表型现象,并使用RT-qPCR技术检测根部与叶部基因相对表达量,明确不同方法沉默效果。注射接种的大豆叶边缘及叶内出现黄化褪绿,灌根接种与注射加灌根接种的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点及褶皱褪绿表型。RT-qPCR结果表明,3种接种方法对沉默GmPDS效果接近100%;注射接种对GmATL3的沉默效率在叶部为80%-95%,根部为40%-60%;灌根与注射加灌根接种,根部沉默效率为70%-90%,叶部沉默效率为15%-50%。不同接种方法产生不同程度沉默表型,且对不同内源基因沉默效率不同。接种方法对不同组织沉默效率存在差异,注射方法对叶片沉默效率最高,注射加灌根结合的方法对根部沉默效率最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生物合成法生产麦角硫因的研究进展
    李亮, 徐姗姗, 姜艳军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40 (1): 86-99.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3-0663
    摘要160)   HTML11)    PDF(pc) (1693KB)(320)    收藏

    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 ERG)作为一种稀有的天然含硫组氨酸衍生物,已被证明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性和诸多生物学功能。因此,ERG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和产品开发人员的关注。目前,ERG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疗等行业。研究表明只有少数细菌和真菌可体内合成ERG,植物、动物和人类自身均不能直接合成ERG,只能从其他来源获取。ERG可通过生物提取法、化学合成法以及生物合成法获得,但由于传统生产方式(生物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存在产量低、生产效率差和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效、经济且安全、可靠的ERG生产方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等技术提高生物合成法生产ERG的能力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论述ERG的生物学活性和功能,介绍ERG生物合成途径和ERG在食品、化妆品和医疗等行业的应用前景,比较ERG主要的生产方式,总结并梳理近年来采取各种工程策略通过生物合成法生产ERG的研究进展;并就如何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提高ERG产量提出几点工程策略,以期为生物合成法高产ERG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四种草本花卉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齐宇晴, 李新玲, 张彦妮, 李凤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0 (2): 72-75.  
    摘要235)      PDF(pc) (1671KB)(1384)    收藏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对4 种草本花卉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分别为石竹(Diranthus chinensis)染色体数2n=14,核型公式为K(2n)=14=12 m+2 sm,其核型为“1A”;裂叶花葵(Lavatera trimestris Linn.)染色体数2n=14,核型公式为K(2n)=14=6 m+8 sm,核型为“2A”;观赏椒(Capsicum frutescans)染色体数2n=24,核型公式K(2n)=24=24 m,核型为“1B”;凤仙(Impatiens balsamina)染色体数2n=14,核型公式为K(2n)=2x=14=10 m+4 sm,核型为“1B”。此4 种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均为首次报道,可为花卉的良种选育和分类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芽胞杆菌代谢产物防治三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
    王伟宸, 赵进, 黄薇颐, 郭芯竹, 李婉颖, 张卓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 (3): 59-68.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2-1315
    摘要361)   HTML19)    PDF(pc) (1140KB)(922)    收藏

    植物病原真菌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使用生物制剂防治病原真菌被认为是更安全和可持续的方式。芽胞杆菌能产生多种抗真菌活性物质(脂肽、细菌素和酶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防菌。基于芽胞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防治剂,可有效防治植物病原真菌,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聚焦于芽胞杆菌代谢产物的生物防治潜力及其对抗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稻瘟菌、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的拮抗属性和机理研究等,通过调研近年来已发表的芽胞杆菌代谢产物抗菌的相关文献,对几种重要的芽胞杆菌代谢产物进行介绍,并总结了芽胞杆菌代谢产物对重要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效果及其机制,同时对芽胞杆菌代谢产物对病原真菌的壁膜损伤、抑制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以及竞争性结合真菌DNA等机制的研究手段和效果进行了总结,期望为今后芽胞杆菌类生防制剂的制备和应用提供指导策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利用CRISPR/Cas9系统研究REVOLUTA参与烟草叶芽发育的调控
    王兵, 赵会纳, 余婧, 陈杰, 骆梅, 雷波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 (10): 197-208.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3-0364
    摘要124)   HTML27)    PDF(pc) (8167KB)(364)    收藏

    作物叶芽受到分生组织调控,调控叶芽是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关于烟草分生组织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偏少,可用于株型改良的种质资源缺乏。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编辑系统靶向突变烟草REVOLUTA(REV)基因,分别构建两个不同REV单靶点序列C15NtREV和C16NtREV,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方法获得再生苗,利用PCR测序鉴定转基因阳性单株,测序结果表明Ko-C15Ntrev突变体在NtREV氨基酸第26位置之后发生移码突变,而Ko-C16Ntrev突变体在NtREV氨基酸第60位置之后发生移码突变。此外,借助扫描电镜分别观测两个单靶点纯合突变体顶芽表型,结果表明烟草Ko-C15Ntrev双拷贝同源突变体出现顶芽缺失和叶片畸形的表型,而Ko-C16Ntrev单拷贝同源突变体未表现出顶芽缺失,但顶芽发育迟缓。相较于野生型烟草,Ko-C16Ntrev突变体自然株高较野生型增加3.76%,Ko-C16Ntrev突变体叶片数和腋芽鲜重分别较野生型减少21.47%和23.41%,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NtREV参与烟草顶端分生组织发育,进而调节叶和腋芽发育。这些突变体为后续研究烟草的叶芽发育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糖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分析方法
    武金霞;赵晓瑜
      
    摘要209)      PDF(pc) (647KB)(4001)    收藏
    综述了糖蛋白研究的重要意义、糖肽键的主要类型、糖链的主要类型、糖蛋白结构研究的一般策略及结构分析的最新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烟草NtCBT基因启动子酵母单杂诱饵载体构建及互作蛋白筛选
    余婧, 杨慧, 余世洲, 赵会纳, 郑庆霞, 王兵, 雷波
    生物技术通报    2022, 38 (10): 73-79.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1-1597
    摘要399)   HTML24)    PDF(pc) (4642KB)(1315)    收藏

    为了筛选烟草类西柏烷生物合成途径中西柏三烯一醇合酶基因(NtCBT)的上游调控转录因子,将NtCBT基因启动子截为6段(P1-P6区域),分别构建酵母单杂诱饵载体pAbAi-Px,将pAbAi-Px 转化Y1H酵母感受态细胞构建诱饵菌株并进行自激活检测,从烟草腺毛酵母cDNA文库中筛选与P5区域(-279 - -119 bp)互作的转录因子。结果表明,P1-P5区域所构建的诱饵菌株,在AbA浓度为200 ng/mL时转录自激活得到有效抑制;在以P5区域为诱饵菌株的筛库实验中,共获得49个阳性克隆,去除冗余序列后35个克隆为非重复序列,其中3个克隆注释为ANL2、ML1及NF-Y转录因子。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tCBT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植物激素信号通路调控水稻粒型的分子机制
    姚莎莎, 王晶晶, 王俊杰, 梁卫红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 (8): 80-90.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3-0273
    摘要356)   HTML30)    PDF(pc) (2275KB)(807)    收藏

    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如何有效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是备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水稻籽粒大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籽粒发育调控的研究对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粒型由籽粒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共同决定,是受多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是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通过对水稻种子发育缺陷突变体的研究,发现了大量与粒型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一些相关基因也相继被克隆和鉴定,调控水稻粒型的复杂信号通路正在逐步阐明,其中一些基因涉及植物激素的合成、分解、运输,以及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途径。本文概述了水稻胚乳发育的基本过程,归纳了目前对胚乳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动态变化的整体认识,聚焦于控制水稻粒型的植物激素信号通路相关QTL和基因的研究现状,并对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的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生长素、赤霉素、乙烯、茉莉酸和脱落酸相关通路与粒型调控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进一步梳理了水稻粒型相关植物激素信号调控网络,旨在为鉴定和解析植物激素调控水稻粒型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为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玉米野生种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应用
    胡伊娃, 陈露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40 (3): 14-24.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3-1131
    摘要106)   HTML19)    PDF(pc) (1179KB)(149)    收藏

    气候变化为粮食生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重要的挑战。在极端气候变化下,发展适应性物种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重要的作物之一,玉米在经历强烈的驯化瓶颈之后,已经丢失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一些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位点。在野生种和农家种中寻找玉米驯化过程中丢失的遗传多样性,并将其应用于现代遗传育种中,将为适应性新品种的创制提供新的契机。本文在对大刍草(玉米野生近亲)的发现及分类研究进行介绍之后,进一步总结了大刍草和玉米的性状与基因组差异,并综述了目前基于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对大刍草和玉米之间差异遗传机理剖析的进展,多角度表明了大刍草在玉米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对未来气候变化下大刍草在玉米育种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转基因猪的研究进展
    黄俊成;
      
    摘要79)      PDF(pc) (236KB)(678)    收藏
    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猪的生产性能改良、抗病、器官移植及作为生物反应器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植物中的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研究进展
    姜珊珊, 张丹, 孔祥培, 周严, 李德全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0 (6): 12-19.  
    摘要313)      PDF(pc) (1634KB)(3032)    收藏
    Ca2+是植物中重要的第二信使, 细胞中的钙信号经钙传感蛋白(CaMs、CaMLs、CBLs和CDPKs) 传递到下游组分(转录因子, NADPH氧化酶基因等) , 引起相关基因的表达, 使植物对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作出响应。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 是在植物及原生动物中发现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在Ca2+介导的信号途径中起重要作用。CDPKs是由多基因家族编码, 分属4个亚家族, 各亚族成员具有相同或不同的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底物特异性、功能各异或冗余等特性。综述CDPKs的结构特征、表达模式、定位、调控、体内外底物、抑制剂, 以及在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旨在探讨CDPKs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硫辛酸衍生物的制备与活性研究进展
    孙腾, 徐刘佳, 郑明明
    生物技术通报    2020, 36 (4): 41-46.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1271
    摘要345)   HTML    PDF(pc) (1347KB)(938)    收藏
    α-硫辛酸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抑制肿瘤、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对硫辛酸进行酯化修饰不仅可以提高它的脂溶性,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其生物活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硫辛酸衍生物,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硫辛酸衍生物的生物转化和化学合成方法及其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新型硫辛酸衍生物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植物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研究进展
    田晓明, 颜立红, 向光锋, 蒋利媛
    生物技术通报    2017, 33 (4): 19-26.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7.04.003
    摘要369)   HTML    PDF(pc) (1532KB)(1028)    收藏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 EC6.2.1.12,4CL)是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催化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生成相应的硫酯。同时也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的第三个步骤,连接木质素前体和各个分支途径的纽带,在木质素合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降低木质素含量,减少制浆造纸过程中的污染已成为研究热点。结合国内外关于4CL的研究成果,对植物4CL基因家族、酶学性质、晶体结构以及4CL在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4CL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旨为对该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分子标记在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陈名红;熊华斌;李成云;
      
    摘要96)      PDF(pc) (1276KB)(761)    收藏
    介绍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发展概况,并重点论述几种常见分子标记技术如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AFLP)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等的基本原理、技术上的优缺点及其在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肿瘤生物信息学数据库
    杨健, 蔡浩洋
    生物技术通报    2015, 31 (11): 89-101.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5.11.010
    摘要918)   HTML    PDF(pc) (1223KB)(5215)    收藏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高通量检测技术迅速发展,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使得与肿瘤相关的组学数据迅速积累。这些数据对于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海量生物学数据的管理和挖掘已经成为癌症研究的基础与重要方向。主要介绍人类肿瘤研究中经常用到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包括综合性数据库、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表观遗传组数据库等。在总结国内外肿瘤数据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数据库开发存在的问题,旨为现有的研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植物褪黑素: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新兴信号分子
    周宏丹, 罗晓萍, 涂米雪, 李忠光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40 (3): 41-51.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3-0880
    摘要77)   HTML13)    PDF(pc) (2277KB)(126)    收藏

    褪黑素(melatonin, MT)与其他传统五大类激素相比,其鉴定仅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新兴植物激素,是有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多效信号分子。在植物中,MT被称为植物褪黑素(phytomelatonin),它不仅调节种子萌发、根系构型、气孔运动、生物节律和开花与衰老,还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的活力,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减轻胁迫造成的氧化胁迫、渗透胁迫、蛋白变性和细胞损伤,最终使植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本文基于MT代谢及其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MT在植物中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归纳逆境胁迫下MT通过直接清除ROS和/或触发信号转导途径,上调抗逆相关基因表达,继而激活渗透调节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活力,促进逆境蛋白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稳定光合作用和碳代谢,减少ROS的积累和细胞氧化损伤,最终提高植物对高温、低温、干旱、盐渍、重金属、紫外辐射和水涝等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本文为理解MT的代谢、生理功能及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基于三角梅的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刘珍银, 段郅臻, 彭婷, 王童欣, 王健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 (7): 123-130.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2-1266
    摘要160)   HTML3)    PDF(pc) (3985KB)(343)    收藏

    三角梅是紫茉莉科灌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研究花色叶色调控的理想材料。建立快速高效的基因验证体系,是三角梅基因功能研究的关键。以三角梅‘金心双色’品种为材料,选用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为指示基因,探索不同接种部位和基因片段长度对烟草脆裂病毒(TRV)诱导三角梅叶片内源PDS mRNA沉默效果的影响,建立适用于三角梅的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VIGS)。结果表明,摩擦注射嫩叶法相比顶端嫩茎沉默效果更明显;基因沉默片段长度在336 bp和457 bp均可诱导PDS基因沉默,后者效果更加明显。初步构建了三角梅VIGS体系,为后续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纳米乳研究进展
    陈风平, 刘晨光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0 (12): 43-48.  
    摘要433)      PDF(pc) (3115KB)(2396)    收藏
    纳米乳是粒径介于10--100 nm的乳液,是非均衡系统,不能自发形成。它能够提高易降解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和对环境的耐受性。近年来对纳米乳的应用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对纳米乳的制备方法,纳米乳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上的应用做简要介绍,指出纳米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纳米乳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植物类黄酮UDP-糖基转移酶研究进展
    姚宇, 顾佳珺, 孙超, 申国安, 郭宝林
    生物技术通报    2022, 38 (12): 47-57.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2-0236
    摘要692)   HTML19)    PDF(pc) (2676KB)(1393)    收藏

    植物类黄酮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通常以糖苷的形式存在。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cosyltransferase,UGT)能够对类黄酮进行糖基化修饰,形成种类丰富的类黄酮糖苷,是许多药用植物中的类黄酮药用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植物基因组被解析,大量参与类黄酮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得以鉴定。本文首先简述了植物UGT的结构特征和家族分类,然后详细综述了植物类黄酮UGT的研究进展,对处于不同家族中的植物类黄酮UGT的修饰位点特异性、以及糖供体和糖受体的特异性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植物类黄酮UGT的结构与功能相关性研究及新植物类黄酮UGT的发掘与鉴定研究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植物花瓣呈色机理及花色分子育种
    张和臣, 袁欣, 高杰, 王校晨, 王慧娟, 李艳敏, 王利民, 符真珠, 李保印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 (5): 23-31.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2-1229
    摘要287)   HTML17)    PDF(pc) (2063KB)(582)    收藏

    植物花瓣呈色的主要化学物质包括类黄酮/花青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其中类黄酮/花青素苷是分布最广泛的色素,决定大多数植物花瓣的呈色;类胡萝卜素在一些植物黄色至橙红色花瓣中起着作用;而甜菜色素主要存在于石竹目植物,包含甜菜红素和甜菜黄素。目前,关于色素生物合成的分子网络已被解析,主要由一系列结构基因控制;一些与色素合成相关的调控因子在很多植物中被鉴定发现。另外,基于外源基因表达或内源基因编辑的分子育种在一些观赏植物的花色改良中被成功应用。本文系统性总结了植物中3种类型色素合成的分子基础、调控机制及分子育种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植物色素合成分子调控网络的认识,并以期为今后开展花色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半胱氨酸参与生物体重金属抗性的研究进展
    张礼, 孙堆, 王晓, 郑春丽
    生物技术通报    2017, 33 (5): 26-33.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7.05.004
    摘要267)   HTML    PDF(pc) (2913KB)(1319)    收藏
    半胱氨酸(Cys)是生物体硫酸盐同化途径的终产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生物体将氧化态硫吸收并还原后固定到半胱氨酸分子中,使其能够顺利参与生物体的其他代谢途径。因半胱氨酸结构中含有巯基,使得其能与重金属离子特异性结合,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生物体的重金属抗性。由于生物细胞是在异相条件下进行系列的、有序的生理生化过程,进一步研究Cys及其金属离子配合物在分子水平上的结构特征,对于在分子水平上研究Cys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生理行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新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科学方面的应用使得这一研究成为可能。对半胱氨酸的基本特性、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参与生物体重金属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为研究Cys在生物体重金属抗性过程中的解毒机制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莽草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
    汪华;崔志峰;
      
    摘要202)      PDF(pc) (208KB)(2152)    收藏
    莽草酸是合成生物碱等许多其它物质的前体。近年来,莽草酸作为临床上惟一有效的抗禽流感药物——达啡的原料而倍受关注。简述了莽草酸生物合成的途径,着重从基因工程角度分析了莽草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对莽草酸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和开发微生物工程菌生产莽草酸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一株水稻促生长内生真菌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与示踪
    陈楠, 于飞, 何艳柳, 卜宁
    生物技术通报    2017, 33 (3): 100-105.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7.03.015
    摘要227)   HTML    PDF(pc) (4008KB)(625)    收藏
    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入到碱蓬内生真菌JP4-1中并检测菌株在水稻幼苗中的定殖情况。采用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携带gfp基因的pCT74质粒与菌株基因组整合获得转化子,用转化子侵染水稻幼苗,荧光显微镜下示踪JP4-1菌株及其侵染特性。转化子经连续传代6次仍能发出绿色荧光且荧光强度良好,能够稳定遗传;经PCR验证gfp基因已成功转入JP4-1菌株和水稻幼苗植株内并表达。转化可获得稳定表达GFP的JP4-1转化子,JP4-1菌株可定殖于水稻幼苗的根、茎、叶,定殖位置为细胞间隙,其促生作用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植物PRR免疫受体功能研究进展
    叶红, 王玉昆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39 (12): 1-15.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3-0765
    摘要208)   HTML28)    PDF(pc) (2915KB)(395)    收藏

    植物在长期的适应环境过程中进化出大量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免疫受体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刺激,进而引发受体依赖的免疫反应。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模式分子并激活基础免疫,从而使植物获得相应的耐受性。目前,借助于高效的研究手段,研究者在PRR介导的植物抗病及环境胁迫耐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在植物PRR种类和结构、配体识别和结合机制、PRR介导的先天性免疫特征和机理以及新PRR受体的鉴定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关注近年来植物PRR受体在赋予植物对盐胁迫抗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深入理解植物与环境互作的免疫基础,并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优良抗病和抗逆植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食源性致病菌安全事故处置与警示——以“2011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为例
    汤初美, 朱龙佼, 郭顺堂, 苗敬,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2018, 34 (8): 204-214.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7-1106
    摘要409)   HTML    PDF(pc) (1455KB)(551)    收藏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当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安全事故以其广泛性、频发性和强致病性成为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概述了食源性致病菌的特点,以及历史上几例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简介食源性致病菌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接着,以2011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为示例,详细展开介绍食源性致病菌的致病特点、检测技术及溯源方法,并总结防控措施、政府应对及消费者应对指南;最后,在案例基础上探讨了食源性致病菌安全案例同时实现教学与科普任务的可能性。通过对案例的多角度分析,旨在为食源性致病菌安全事故处置与警示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蛋白质芯片技术
    钟春英;彭蓉;彭建新;洪华珠
      
    摘要276)      PDF(pc) (449KB)(1845)    收藏
    以前对蛋白质的研究集中在一次研究一种蛋白质 ,通常费时费力 ;而蛋白质芯片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组的新技术 ,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它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和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对蛋白质的功能进行生物化学分析 ,将对蛋白质组研究及医学生物学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较系统地介绍了蛋白质芯片的概念、制作及检测方法 ;同时也讨论了蛋白质芯片的两种功能形式、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蛋白激酶BIN2的纯化及活性分析
    袁敏,齐玉荣,王瑞菊,
    生物技术通报    2017, 33 (7): 145-149.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6-1167
    摘要281)   HTML    PDF(pc) (2067KB)(685)    收藏
    BIN2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油菜素内酯(BR)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获得具有激酶活性且不带标签的BIN2蛋白,将BIN2基因构建到带eXact标签的pPAL8表达载体上,获得BIN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eXact-BIN2,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摸索合适的诱导条件后成功诱导出51 kD 的eXact-BIN2蛋白。经eXact纯化介质纯化并切除标签,获得质量较高、不带标签的BIN2蛋白。该BIN2蛋白具有较高的激酶活性,能够在体外磷酸化MBP-BZR1蛋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免疫调控机制
    董汝, 曹扬荣
    生物技术通报    2019, 35 (10): 25-33.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9-0716
    摘要363)   HTML    PDF(pc) (1822KB)(1023)    收藏
    在长期进化中,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一种独特的互惠共生关系——共生固氮。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互作与病原细菌激发植物病原反应极为相似,然而根瘤菌的入侵和定殖并没有激发宿主豆科植物过度的防御反应,植物也进化出特殊的共生信号转导和根瘤发育途径来“邀请”根瘤菌的入侵和定殖。此外,植物防御反应也很大程度上调控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宿主特异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防御反应在调控根瘤菌匹配识别、入侵、定殖以及类菌体发育等方面起关键调控作用。从植物免疫反应角度综述了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互作的最新进展,通过与病原菌-植物互作的病原反应对比,论述了根瘤中根瘤菌感知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AMP,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和效应蛋白引起的免疫反应的调控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