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期刊获奖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出版伦理声明
出版程序
期刊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预出版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高级检索
E-mail Alert
RSS服务
欢迎关注《生物技术通报》新媒体
友情链接
aBIOTECH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中国科协
更多>>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3-29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与专论
能源植物麻疯树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王琼, 刘伯斌, 孔倩倩, 陈介南
2014, 30(3): 1-8.
摘要
(
418
)
PDF
(1390KB) (
1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麻疯树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植物,虽然在常规育种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分子育种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能源植物麻疯树基因的克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介导转化法和纳米载体转化法等几种新技术在麻疯树育种中的应用,提出了当前麻疯树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植物防御素结构与功能及其抗真菌机制研究进展
朱立成, 罗辉, 任悍
2014, 30(3): 9-14.
摘要
(
398
)
PDF
(1340KB) (
1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防御素是一类分子量约为5 kD的阳离子肽,是植物内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了多种植物生理生化活动。植物防御素含8个保守半胱氨酸,形成4对链内二硫键来稳定其3条反向平行的β折叠片和1个α螺旋,构成所谓的Csαβ模体结构。植物防御素具有抑制真菌和细菌生长、抑制酶的活性、抑制癌细胞增殖和作为离子通道阻断剂等功能。植物防御素抗真菌机制比较复杂,但它可能首先必须和真菌细胞质膜外侧的鞘脂等复杂脂类结合,引起真菌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包括细胞膜通透性增强、胞内活性氧水平增高和诱导真菌细胞凋亡等。但是植物防御素详细的抗真菌机制及其在真菌细胞内作用靶点等有待于深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植物防御素结构、功能及其抗真菌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透明质酸酶的研究进展
苏康, 吉爱国
2014, 30(3): 15-21.
摘要
(
696
)
PDF
(1423KB) (
28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透明质酸酶是以降解透明质酸为主的糖苷酶。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透明质酸酶各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透明质酸酶的构效关系及生物学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透明质酸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各类型透明质酸酶的研究概况包括人透明质酸酶、牛睾丸透明质酸酶、毒液透明质酸酶、微生物透明质酸酶。简要介绍了透明质酸酶的活性测定、酶活抑制剂及透明质酸酶制剂的应用情况,最后对透明质酸酶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酪蛋白激酶Iα与细胞信号通路
韩国灿, 姜少杰, 邹飞雁
2014, 30(3): 22-29.
摘要
(
428
)
PDF
(2400KB) (
18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酪蛋白激酶Ⅰα(Casein kinase 1α,CK1α)广泛分布于各类真核生物中,是CK1家族的7个成员(CK1α、β、γ1、γ2、γ3、δ和ε)之一,序列结构高度保守。在哺乳动物中,CK1α参与多种细胞生理过程,包括膜转运,细胞周期,染色体分离,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等。此外,CK1α还参与Wnt/β-Cat,Hh及NF-κB等信号通路。将CK1α在各类信号通路的具体功能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信号通路中的地位提供参考。
链霉菌次级代谢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代芳平, 李师翁
2014, 30(3): 30-35.
摘要
(
475
)
PDF
(1725KB) (
1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链霉菌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源,因其能产生新药用抗生素等一些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巨大的商业和医用开发价值。主要从抗生素、酶类和其他成分3 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从陆地、海洋和一些极端环境等生境中分离出的链霉菌及其所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新的类型,并对这些新型代谢产物在农业、医药和环境修复等不同领域潜在应用前景进行总结。
高产氨基葡萄糖基因工程菌的研究进展
刘佃磊, 李丕武, 李瑞瑞, 王升, 王瑞明
2014, 30(3): 36-41.
摘要
(
404
)
PDF
(1356KB) (
9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氨基葡萄糖(GlcN)又称氨基葡糖或葡糖胺,是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在医药和保健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氨基葡萄糖的传统生产方法主要采取酸解几丁质法,受原料限制产量低,污染比较严重,构建高效产氨基葡萄糖的基因工程菌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介绍了氨基葡萄糖的代谢途径,以及最近几年国内外产氨基葡萄糖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氨基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对氨基葡萄糖和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发酵生产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巴斯德毕赤酵母(
P. pastoris
)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
闵兆升, 郭会明, 颜旭, 洪厚胜
2014, 30(3): 42-49.
摘要
(
432
)
PDF
(1242KB) (
15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密度发酵已经成为提高毕赤酵母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其中发酵工艺又是高密度发酵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从巴斯德毕赤酵母遗传学特性、表达宿主菌、表达载体、外源蛋白的表达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毕赤酵母工程菌的选择、培养基的优化设计、发酵过程关键参数调控以及甲醇诱导等方面阐述毕赤酵母的高密度发酵。最后,提出了巴斯德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免疫应激的作用机制及对动物生长的影响
林彬彬, 张彬, 李凤娜, 李颖慧, 范觉鑫
2014, 30(3): 50-54.
摘要
(
382
)
PDF
(1378KB) (
8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应激不仅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而且可能造成死亡,甚至接种疫苗以防控疾病对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损害,从而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阐述了免疫应激的概念,针对免疫应激的作用机制、对动物生长的影响、营养调控及研究展望进行总结,为畜牧生产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使畜禽的健康能得到一定保障,并最大限度发挥其生产性能,不至于造成饲料的浪费,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miR-155、EMT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吴丽婷, 崔蕾, 王艳林, 黄利鸣
2014, 30(3): 55-59.
摘要
(
417
)
PDF
(1271KB) (
17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其获得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而miR-155是EMT的重要调节因子,它通过靶向调节参与这一过程的关键蛋白因子的表达而发挥作用。miR-155的上述功能具有组织和细胞特异性,即在不同的肿瘤组织细胞中它具有促进或抑制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其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其作用靶点的生物学特征。就miR-155与EMT以及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技术与方法
LAMP实时浊度法检测转基因植物NPTⅡ基因
邝筱珊, 胡松楠, 王小玉, 唐食明, 成晓维, 冯家望
2014, 30(3): 60-64.
摘要
(
302
)
PDF
(1594KB) (
7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转基因植物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NPTⅡ(HE582394.1)的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LAMP引物,利用实时浊度仪对反应体系中扩增产物的实时监控筛选出最佳引物,最终建立转基因植物NPTⅡ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出含有NPTⅡ基因的植物及其加工产品,特异性高,灵敏度达0.5%。对转基因玉米MON863(含NPTⅡ基因)含量为10%、1%、0.5%、0%(W/W)的样品DNA分别进行扩增,其稳定性好,无假阳性和假阴性。所建立的LAMP方法适用于特异性筛选检测含NPTⅡ基因的植物及其加工样品。
研究报告
多年生小麦杂种F5 代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靳嵩, 周璇, 李政宏, 李集临, 张延明
2014, 30(3): 65-72.
摘要
(
335
)
PDF
(2181KB) (
6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利用八倍体小偃麦和中间偃麦草杂交获得的多年生小麦杂种F5代中选育的15份材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材料均含有E组和St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其中,8份中间型(小偃麦类型)材料具有双亲性状,根系发达、植株繁茂、分蘖多、抗逆性强等;但染色体数目仍不稳定,介于42-56之间,有6份材料具有再生性;7份普通小麦型材料染色体数在41-43之间,虽无再生性,但含有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具有大穗多花、抗病等特性,可能为E或St组染色体代换或易位材料。以上结果表明决定多年生小麦再生性、抗寒性和多年生特性的基因主要存在于部分E和St染色体上。
长穗偃麦草
Actin
基因片段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郭强, 孟林, 毛培春, 田小霞, 李杉杉, 张琳
2014, 30(3): 73-78.
摘要
(
360
)
PDF
(2430KB) (
8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已报道的其他植物肌动蛋白(Actin,ACT)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以长穗偃麦草根中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
ACT
基因,命名为
EeACT
。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598 bp,编码198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ACT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达90%以上。低温、盐及干旱处理12 h,
EeACT
在其地上部与根中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说明
EeACT
表达稳定。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中CHS基因家族的克隆与蛋白序列分析
毛超, 杨腊英, 戴青冬, 黄俊生
2014, 30(3): 79-85.
摘要
(
355
)
PDF
(2116KB) (
6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中的几丁质合酶(Chitin synthase,CHS)基因的特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根据丝状真菌中CHS基因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得到FOC4中全长cDNA,测序后对该基因家族编码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OC4共有8个CHS基因,根据蛋白聚类分析表明可其可划分为2个家族,并可根据氨基酸序列特征进一步划分为7个小类,该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种镰刀菌中保守程度较高。
LfMADS
1基因对新铁炮百合‘Raizen No.1’的遗传转化
李云华, 刘青, 刘青林
2014, 30(3): 86-93.
摘要
(
344
)
PDF
(2318KB) (
7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得无花粉、重瓣百合新种质,以新铁炮百合‘Raizen No.1’的离体小鳞片为受体,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抗生素和抑菌素对小鳞片再生能力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对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4个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了筛选,优化了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百合花器官特性基因
LfMADS1
的转化,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小鳞片选择培养时抗生素卡那霉素(Kan)浓度为100 mg/L,抑菌素为羧苄青霉素(Carb)浓度为500 mg/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共培养时间是遗传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小鳞片转化的最佳条件是预培养1 d、侵染10 min、共培养5 d、菌液OD 600值0.8。PCR检测的结果,得到4株转
LfMADS1
反义基因的新铁炮百合株系,其中1株已通过PCR-Southern检测。
一株黄瓜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特性
葛春辉, 孟阿静, 马彦茹, 杨新华, 王新勇, 孙九胜
2014, 30(3): 94-99.
摘要
(
475
)
PDF
(1706KB) (
1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alkowski比色法评价菌株发酵产吲哚乙酸(IAA)的能力;采用平皿、盆栽方法检测菌株的促生能力;对典型菌株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进一步采用正交设计探索不同碳源、氮源对菌株产IAA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黄瓜植株根部分离得到菌株18株,其中8株为产IAA菌株。菌株SGM7产IAA能力最强,产量达23.59 mg/L;1%SGM7菌悬液对盆栽黄瓜幼苗有明显促生效果(
P
<0.05);初步鉴定SGM7为短小芽孢杆菌(
Bacillus pumilus
);其最适产IAA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玉米粉2%、麸皮0.25%、硫酸铵0.05%、硝酸钾0.05%;其发酵液IAA产量高达35.87 mg/L。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内生细菌NG14的分类鉴定及拮抗活性
刘洋, 李金霞, 姚粟, 张明娟, 陈建国, 程池
2014, 30(3): 100-105.
摘要
(
349
)
PDF
(2373KB) (
6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的内生菌与植物生长健康及其功效性成分产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分离自我国西沙群岛野生诺尼成熟果实的内生细菌菌株NG14为对象,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对其菌种的分类地位进行研究,将其鉴定为多黏类芽孢杆菌(
Paenibacillus polymyxa
);并通过选择多种植物及人体病原菌作为生防对象进行拮抗试验,发现了该菌株具有广谱且良好的拮抗病原菌活性。
发酵床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廖青, 江泽普, 邢颖, 韦广泼, 黄东亮, 李杨瑞
2014, 30(3): 106-110.
摘要
(
389
)
PDF
(2151KB) (
8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发酵床垫料中初步分离出43株纤维素降解菌。采用刚果红鉴别培养基及滤纸条培养基初筛,得到5株透明圈较大且使滤纸条产生崩解的菌株,通过进一步液体发酵,测定其CMC酶活、FPA酶活和天然纤维素酶活,获得2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活性菌株,并分别命名为F7和F2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2株纤维素降解菌分别归属为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和链霉菌(
Streptomyces
sp.)。
里氏木霉FS10-C固体发酵基质筛选及发酵条件初探
罗洋, 滕应, 刘方, 马文亭 ,李振高
2014, 30(3): 111-116.
摘要
(
330
)
PDF
(1888KB) (
16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筛选适宜里氏木霉FS10-C菌株固体发酵的基质,并优化其发酵基本条件,以期为将该菌株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奠定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固体发酵基质进行筛选,在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再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确定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在 50 L固体发酵罐中进行放大试验。结果表明,桔皮麦麸混合物为木霉FS10-C的最佳发酵基质,优化后的平皿固体发酵条件为:桔皮、麦麸按1∶1比例配伍,固水比为1:1.2,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28℃,发酵14 d后产孢量可高达2.43×10
10
CFU/g,且应用于固体发酵罐中发酵效果良好,产孢量达到1.44×10
10
CFU/g。通过对固体发酵基质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可实现木霉FS10-C的高密度培养,降低制剂成本,具有规模化生产的潜力。
波茨坦短芽孢杆菌降解苯酚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葛启隆, 王国英,岳秀萍
2014, 30(3): 117-122.
摘要
(
373
)
PDF
(2033KB) (
9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波茨坦短芽孢杆菌。该菌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60 r/min。苯酚降解试验表明,该菌可在72 h内将初始浓度为1 600 mg/L苯酚完全降解。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底物抑制作用增强。应用Haldane方程对菌株的生长过程进行动力学模拟,拟合曲线与试验测定值相关性良好,各参数分别为μmax(最大比增长率)0.334 h
-1
,Ks(半饱和常数)14.07 mg/L,Ki(抑制常数)196.89 mg/L,且该菌株苯酚降解动力学与其生长动力学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代谢机制研究表明,苯酚可诱导该菌合成邻苯二酚1,2-加氧酶降解苯酚。
Burkholderia
sp. ZYB002中
lip
A基因的敲除对细胞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时韶磊 林红 舒正玉 刘艳如 李欣 武海龙 黄建忠
2014, 30(3): 123-129.
摘要
(
293
)
PDF
(2124KB) (
6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urkholderia
sp. ZYB002菌株不仅能产生大量的胞外脂肪酶,还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结合脂肪酶。对细胞结合脂肪酶的种类进行定性研究,将为开发全细胞脂肪酶催化剂奠定基础。通过分析与
Burkholderia
sp. ZYB002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的
Burkholderia
cepacia J2315菌株的脂肪酶基因家族,推测潜在的细胞结合脂肪酶编码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插入失活
Burkholderia
sp. ZYB002菌株的
lip
A基因,筛选出突变体转化子;测定突变体菌株细胞结合脂肪酶的活性,并与野生型菌株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lip
A基因插入失活的
Burkholderia
sp. ZYB002-Δ
lip
A菌株的细胞结合脂肪酶活性降低了42%。
黄鳝病原性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的分离与鉴定
陈红莲, 江河, 胡王, 凌俊, 段国庆
2014, 30(3): 130-136.
摘要
(
412
)
PDF
(1634KB) (
1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养殖患出血病黄鳝(
Monopterus albus
)的肝脾肾中分离到大量菌落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16S rRNA序列分析证实随机挑选的5个分离株为同一种细菌,其中一株编号为HS120920进一步鉴定。结合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和gyrB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
Aerom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该菌对黄鳝的半致死浓度约为5.79×10
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HS120920对7种喹诺酮类,5种氨基糖苷类等17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其他3种抗菌药物低敏,或有抗性。
红罗非鱼Na
+
-K
+
-ATPase α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mRNA表达差异
王忠良, 张健东, 黄建盛, 汤保贵, 周晖, 施钢, 潘传豪, 吴灶和, 陈刚
2014, 30(3): 137-145.
摘要
(
390
)
PDF
(3337KB) (
6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知红罗非鱼(
Oreochromis
sp
.
)Na
+
-K
+
-ATPase α基因的全长分子结构及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表达情况,采用同源克隆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PCR)方法,首次在红罗非鱼鳃组织中克隆到了全长为3 379 bp的Na
+
-K
+
-ATPase α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包含3 07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143 bp的5'末端非编码区(UTR)和164 bp的3'末端非编码区(UTR),编码102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12.5 kD,理论等电点为5.26。BLAST分析显示红罗非鱼Na
+
-K
+
-ATPase α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已知物种相应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7%-9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红罗非鱼Na
+
-K
+
-ATPase α亚基与萨罗罗非鱼(
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和莫桑比克罗非鱼(
Oreochromis mossambicus
)亲缘关系较近。应用Real-time PCR技术,以β-
actin
基因为内参,对不同盐度(0、15、25、32 g/L)条件下鳃组织中Na
+
-K
+
-ATPase α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盐度为25 g/L时,Na
+
-K
+
-ATPase α基因的表达量达到峰值,而盐度升至32 g/L时,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各盐度处理组中,养殖12 h后Na
+
-K
+
-ATPase α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
P
<0.05)并达到最高;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24 h后该基因mRNA 表达量开始降低,但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表达量值(
P
<0.05)。
罗氏沼虾中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的检测
汪映, 朱素芹, 张彩丽, 曾名湧
2014, 30(3): 146-150.
摘要
(
347
)
PDF
(2067KB) (
10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3种不同的哈维氏弧菌报告菌株
V
.
harveyi
JMH612、
V.harveyi
JMH597和
V.harveyi
JAF375检测了罗氏沼虾体内分离的副溶血弧菌VIB461和VIB800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同时用PCR扩增了两株菌调控AI-2型信号分子分泌的
LuxS
基因。结果表明,两株菌均能产生3种类型的信号分子:HAI-1、AI-2和CAI-1。3种信号分子的活性均具有生长阶段依赖性,在对数生长初期出现并在对数生长后期或稳定期前期达到最高水平,然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的下降。两株副溶血弧菌的PCR扩增片段的测序结果与已上传的副溶血弧菌的
LuxS
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均在95%以上,说明两株副溶血弧菌都含有
LuxS
基因。
一株反硝化细菌与光合细菌对养殖海水的净化效果
邢国伟, 李彦芹, 李凤超, 管越强, 康现江
2014, 0(3): 151-154.
摘要
(
423
)
PDF
(1850KB) (
7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一株反硝化细菌与一株光合细菌以不同比例混合后,用海藻酸钠固定,加入到滤料基质为生物陶瓷的净化单元中,对实验室养殖海水进行封闭循环式净化,用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作为净化指标,观察其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的添加量为反硝化细菌的75%时,对铵盐的净化效果达到了79.72%,硝酸盐的去除率为90.61%,亚硝酸盐的去除率为77.06%。且在氨氮浓度负荷较低时也可以有较好的净化速率。
牦牛
Prdm9
基因保守区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曾琴, 黄林, 林亚秋, 金素钰, 郑玉才
2014, 0(3): 155-158.
摘要
(
373
)
PDF
(1658KB) (
8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牦牛睾丸组织获得
Prdm9
基因的cDNA的保守区序列,克隆到pMD19-T载体中。经测序确证后,将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
E.coli
表达菌BL21(DE3),以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利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将得到的抗原免疫日本大白兔,获得了1∶4 效价的牦牛PRDM9保守序列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后续试验的研究。
绵羊肺炎支原体DnaK 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及其蛋白结构分析
王慧, 罗成波, 贺纛, 孔令萍, 周碧君, 文明, 程振涛, 王开功
2014, 0(3): 159-164.
摘要
(
364
)
PDF
(3013KB) (
9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绵羊肺炎支原体(Mo)热休克蛋白Hsp70(DnaK蛋白)氨基酸序列为基础,运用DNAStar软件和在线服务器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在同源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Jameson-Wolf法、Kyte-Doolittle法、Emini法、Karplus-Schulz法及Welling法分别预测其抗原指数、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极性等参数,综合分析、预测了该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并进行了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和3D结构模拟。结果表明,Mo 贵州分离株的Hsp70蛋白与其它可致羊发病支原体的Hsp70蛋白同源性较低,说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Mo Hsp70蛋白整体抗原性较好,同时呈现较规则的空间结构,其中以C末端较稳定,区域也最大(第394-598区段),为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区域。
猪圆环病毒2型三株贵州流行株全基因序列分析
李涛, 王开功, 程振涛, 周碧君, 文明, 崔亚兰
2014, 0(3): 165-170.
摘要
(
339
)
PDF
(2308KB) (
7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掌握贵州省猪圆环病毒2型(PCV2)流行株的分子生物学资料,对已分离的3株PCV2贵州流行株(GZ-LZ1株、GZ-KY1株和GZ-PX1株)进行全基因克隆与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将贵州PCV2流行株与参考株进行核苷酸同源性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3株PCV2贵州流行株贵州全基因组大小均为1 767 bp,同源性为97.0%-98.3%,与国内外24株参考株同源性为77.5%-99.9%,与国产疫苗株同源性为95.5%-98.2%;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株PCV2贵州流行株归属PCV2d分支,其中GZ-LZ1株和GZ-PX1株与国内PCV2疫苗YM-SH株的进化关系较远,而GZ-KY1与四川SC-10株、浙江ZJ-38株和黑龙江HLJ-10株的进化关系较近。
鸡α干扰素在家蚕中的表达及抗病毒活性测定
李田田, 杨灵, 易咏竹, 沈桂芳, 张志芳, 李轶女
2014, 0(3): 171-176.
摘要
(
425
)
PDF
(2033KB) (
8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鸡α干扰素在防御病毒感染及治疗病毒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制有活性的鸡α干扰素。首先对鸡α干扰素基因(
ChIFN
-α)进行了优化与合成,将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与ORF1629缺损的亲本病毒BmBcmid共转染,纯化重组病毒,再感染家蚕幼虫,收集蚕血淋巴以检测α干扰素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出分子量约为19 kD的鸡α干扰素。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在Vero-VSV*GFP 系统中测定表达产物的抗病毒活性。所的表达的鸡α干扰素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活性不低于3.2×10
5
U/mL。利用杆状病毒载体系统成功地表达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鸡α干扰素的成熟蛋白,为开发廉价高效的鸡干扰素生物制剂奠定了物质基础。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程华, 方向东, 吴萌, 史蕾, 崔硕
2014, 0(3): 177-181.
摘要
(
323
)
PDF
(2108KB) (
5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个肝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获得抗GPC3单克隆抗体,用PCR方法克隆GPC3基因,利用酶切位点将该序列插入pGEX-2T载体,构建了pGEX-2T-gpc3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经纯化后获得分子量为58 kD的蛋白。以该重组蛋白为免疫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经过细胞融合和筛选获得1株抗该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1F3。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抗体具有较好的特性,可用于GPC3蛋白的功能和应用研究。
白喉毒素突变体CRM197在白喉杆菌中的表达纯化
朱涛, 邓立功, 段磊, 常云松, 邵忠琦, 毛慧华, 宇学峰
2014, 0(3): 182-186.
摘要
(
880
)
PDF
(2049KB) (
25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RM197是一种白喉毒素突变体,第52位的甘氨酸突变为谷氨酸,作为载体蛋白广泛用于疫苗开发。将阐述一种新的生产CRM197方法。将合成的CRM197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CKM4.1中,表达质粒pCKM5.1电转化至大肠杆菌
E. coli
S17-1中,通过结合转移转化至白喉杆菌(ATCC ? 27010 TM的白喉杆菌)中,载体上的导肽序列可以使得CRM197作为可溶性蛋白分泌到胞外表达,CRM197蛋白可占到菌体总蛋白的70%。增强对铁的调控,进一步优化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以提高产量。经过Q膜、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纯化步骤获得纯度达到95%的CRM197样品,提高了蛋白得率,节约了纯化时间和成本。
单纯疱疹病毒2型潜伏相关转录体RL1的表达及其抗凋亡作用
高睿迪, 杨慧兰, 钟菲菲, 吕芳彪
2014, 0(3): 187-192.
摘要
(
337
)
PDF
(2409KB) (
7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纯疱疹病毒2型潜伏相关转录体(LAT)-RL1对放线菌素D诱导的凋亡作用的研究。构建重组pEGFP-RL1质粒,转染Vero细胞,RT-PCR及荧光鉴定重组质粒的表达。放线菌素D诱导Vero细胞凋亡,通过Hoche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JC-1荧光观察膜电位变化,Caspase 3 凋亡蛋白检测。RT-PCR和荧光观察表明该真核表达载体能在Vero细胞中高表达。Hochest33342染色转染了pEGFP-RL1的Vero细胞经放线菌素D凋亡诱导后,细胞形态正常。流式结果表明转染重组质粒pEGFP-RL1且经诱导凋亡组与正常对照组凋亡率无差异,而显著低于诱导凋亡组和转染空质粒pEGFP-C2诱导凋亡组。转染重组质粒pEGPF-RL1的细胞JC-1染色后,红色细胞的比例要远大于绿色细胞的比例,而转染空质粒pEGFP-C2被染成绿色细胞的数量较多。Caspase-3结果表明转染了空质粒 pEGFP-C2 的Vero细胞经诱导凋亡后,活性显著高于转染了 pEGFP-RL1 经放线菌素D诱导凋亡后的Vero细胞和正常Vero细胞。HSV-2 LAT RL1 具有抗放线菌素D诱导的Vero细胞的凋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