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期刊获奖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出版伦理声明
出版程序
期刊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预出版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高级检索
E-mail Alert
RSS服务
欢迎关注《生物技术通报》新媒体
友情链接
aBIOTECH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中国科协
更多>>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4-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与专论
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相关RING finger蛋白
刘丽娟, 刘爱玲, 陈信波
2014, 30(7): 1-7.
摘要
(
417
)
PDF
(1028KB) (
1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ING finger蛋白是锌指蛋白类中一个庞大的蛋白家族, 已成为拟南芥第三大蛋白家族, 在水稻中也发现了488个。最典型的结构特点是序列内包含环指结构域(RING finger domain)。RING finger蛋白主要通过泛素化途径参与到植物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介绍了植物RING finger蛋白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综述它们的亚细胞定位, 重点阐述它们在响应干旱胁迫、温度胁迫和盐胁迫等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调控作用。
MIKC 型MADS-box 蛋白对开花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赵夏云, 鲜登宇, 宋明, 汤青林
2014, 30(7): 8-15.
摘要
(
513
)
PDF
(1845KB) (
2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KC型蛋白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MADS-box转录因子, 具有一个独特的结构域。除了高度保守的MADS域外, 还包括3个其他的域(I、K和 C)。植物进化过程中, MIKC型蛋白的数量和功能多样化不断增加, 在高等开花植物中达到顶峰。它们在花发育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综述了植物MIKC型MADS蛋白的分类及结构, 与DNA的相互作用, 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并对MIKC型蛋白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鸭瘟病毒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赵军, 杨孝朴, 宋晓育
2014, 30(7): 16-19.
摘要
(
363
)
PDF
(962KB) (
10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传播迅速,发病率与死亡率高, 对水禽养殖业产生严重危害。国内外对鸭瘟病毒的产生及危害均有报道。从鸭瘟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持续性感染、黏膜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免疫抑制几个方面论述了鸭瘟病毒与宿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免疫作用, 旨在为鸭瘟疫苗设计与研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细胞凋亡中MicroRNA的调控作用
齐仁立, 黄金秀, 杨飞云, 刘作华
2014, 30(7): 20-25.
摘要
(
244
)
PDF
(1317KB) (
9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 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 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表达影响各种生命活动。细胞凋亡是细胞受到外部或者内部刺激后自发启动的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最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s通过靶向调控凋亡基因或者凋亡信号传导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细胞凋亡的产生和发展。综述miRNA和细胞凋亡的关系, 揭示miRNA调控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大伏革菌防治针叶树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李杏春, 何双辉
2014, 30(7): 26-32.
摘要
(
279
)
PDF
(1003KB) (
5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叶树根腐病是北温带地区一种重要的森林病害, 其病原为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应用大伏革菌对该病害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而随着分子生物学、转录组学及基因组学的发展,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与大伏革菌拮抗效率相关的基因上。从异担子菌的防治入手, 重点阐述了用大伏革菌防治针叶树根腐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包括大伏革菌防病历史、商业化制剂产生、防病机制、生态影响和筛选过程等。
噬菌体治疗中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
蔡刘体, 陈兴江, 刘艳霞, 石俊雄
2014, 30(7): 33-36.
摘要
(
350
)
PDF
(961KB) (
10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生素治疗尽管有几十年有效治疗的历史, 但随着越来越多耐/抗药性细菌的出现, 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噬菌体治疗是使用噬菌体作为抗菌剂来感染细菌株系, 它一直是人们倡导的一个很有前途的常规抗生素治疗的替代方案。然而, 由于细菌与噬菌体的协同进化中, 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获得对噬菌体的抗性。因此, 人们对噬菌体治疗抱有期望的同时, 也关注噬菌体治疗长时间的使用之后, 是否会与抗生素使用之后结果相类似, 导致抗性细菌病原菌感染的治疗困难。综述了细菌-噬菌体协同进化中细菌病原菌对有感染能力的噬菌体是否会产生抗性, 及其在噬菌体治疗中影响的争论, 并展望了噬菌体治疗的潜在前景。
技术与方法
CRISPR-Cas介导的基因编辑工具
左其生, 李东, 张亚妮, 李碧春
2014, 30(7): 37-43.
摘要
(
369
)
PDF
(1655KB) (
35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CRISPR-Cas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改造, CRISPR-Cas系统已成为一项新的基因靶向修饰技术, 能够定向对靶基因进行定向沉默,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HEK293、小鼠及斑马鱼的细胞并产生了稳定的基因敲除细胞株, 在小鼠、果蝇等模式动物上成功构建了基因敲除模型。CRISPR-Cas以其设计简单, 耗时短、效率高等优点使其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基因靶向敲除技术。就CRISPR-Cas的发现、结构、作用机理以及Cas9/gRNA目前的一些应用进行综述。
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藏红花中的应用
李军, 高广春, 李白, 朱志明
2014, 30(7): 44-48.
摘要
(
415
)
PDF
(986KB) (
1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可以脱除患病毒病植株的病毒, 起到植株复壮, 提高产量及质量的作用。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脱毒的技术方法及其近几年的应用情况, 同时针对药用植物藏红花脱毒球茎培育中应用的脱毒技术做了总结及探讨。
苹果树腐烂病菌胞外蛋白提取方法
王海英, 何媛媛, 黄丽丽, 韩青梅
2014, 30(7): 49-53.
摘要
(
234
)
PDF
(1534KB) (
6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一种理想的蛋白提取方法, 获得数量多、质量高的苹果树腐烂病菌
Valsa mali
胞外蛋白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 为全面解析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采用冷冻干燥透析结合法、脱氧胆酸钠(DOC)-10%TCA沉淀法、硫酸铵沉淀法3种方法分别提取苹果树腐烂病菌的胞外蛋白, 并筛选最适的硫酸铵浓度, 利用Bradford 法测定蛋白总量、SDS-PAGE检测蛋白条带分辨率及不同致病力菌株蛋白差异。结果表明, 70%硫酸铵沉淀提取的胞外蛋白量最高、SDS-PAGE电泳可辨认蛋白条带最多。强弱致病菌株胞外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在37-50 kD有4条蛋白条带差异明显, 由此表明, 70%硫酸铵盐析法更适合用于苹果树腐烂病菌胞外蛋白质差异分析时蛋白质的提取。
添加扩增内标的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
杨晋, 曾庆梅, 张笛, 刘坤, 王琳, 张亚军
2014, 30(7): 54-59.
摘要
(
247
)
PDF
(1454KB) (
7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构建人工扩增内标, 建立可以有效指示沙门氏菌检测过程可能出现假阴性情况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沙门氏菌
inv
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 复合法构建扩增内标, 建立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引物LW, 对33株沙门氏菌和6株非沙门氏菌标准株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 所有沙门氏菌均扩增出385 bp的目标片段, 非沙门氏菌则只能扩增出484 bp的扩增内标片段, 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实验表明, 该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可达6.35 fg/μL。人工污染实验表明, 起始染菌量为3.2 CFU/25 mL时, 仅需8 h增菌培养便可检出。大量食品样品检测证明, 该检测体系确实可以有效的避免PCR检测过程出现的假阴性, 提高检测准确性。
中间型高温放线菌特异PCR 快速鉴别方法的应用
张明娟, 姚粟, 李辉, 刘洋, 信春晖, 许玲, 程池
2014, 30(7): 60-63.
摘要
(
241
)
PDF
(1462KB) (
7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中间型高温放线菌的
gyrB
基因设计了中间型高温放线菌的特异性引物, 建立了快速筛选中间型高温放线菌菌种的特异PCR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的中间型高温放线菌筛选。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对中间型高温放线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可以快速鉴别中间型高温放线菌菌种, 并成功从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快速筛选获得中间型高温放线菌, 与传统的菌种鉴定方法相比, 具有高效、灵敏、便捷及成本低廉等显著优点。
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快速检测及应用
余倩, 黄梦娜
2014, 30(7): 64-68.
摘要
(
275
)
PDF
(1438KB) (
5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常见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的
rfbE
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nuc
基因及沙门氏菌的
hilA
基因, 使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出相对应的特异性引物, 预计PCR产物的分子大小为287、354及468 bp。通过单一、双重及三重PCR对样品进行检测, 并对人工感染的鲜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3 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单一、双重和三重PCR 均能成功扩增出与预计大小一致的片段, 无非特异性扩增。人工感染食品的PCR 检测也获得了目的菌的特异性片段, 并且结果稳定。这说明此3对引物可分别用于3个菌靶基因的PCR检测。
研究报告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AD9
羟胺氧化酶的分离纯化
陈倩, 马涛, 王婷
2014, 30(7): 69-73.
摘要
(
240
)
PDF
(1675KB) (
1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羟氨氧化酶(Hydroxylamine oxidase, HAO)的作用方式直接决定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代谢途径, 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HAO也就成为研究这类细菌脱氮机制的重要环节。以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AD9为代表, 建立了该菌株HAO的分离纯化方法:首先采用渗透压休克法提取细胞周质液, 然后采用DEAE 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100凝胶过滤层析对细胞周质液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 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可得到分子量分别为55.3、35.7和19.2 kD的杂蛋白, 进一步经过凝胶过滤层析即可得到电泳纯的HAO, 纯化倍数为5.79, 产率为39.71%。对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表明, 该菌株HAO的分子量为18.8 kD, 能够将羟胺氧化为亚硝酸盐氮, 且Fe
2+
的加入可显著增强其酶活。
新疆无苞芥Na
+
/H
+
逆向转运蛋白基因OpNHX1 的克隆、表达分析与功能验证
赵云霞, 郭丹丽, 魏艳玲, 黄先忠
2014, 30(7): 74-80.
摘要
(
233
)
PDF
(1988KB) (
7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耐盐植物无苞芥中克隆获得了1个Na
+
/H
+
逆向转运蛋白基因
NHX1
, 命名为
OpNHX1
(GenBank登录号:KC200248)。
OpNHX1
基因cDNA全长2153 bp, 包含一个1 605 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534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OpNHX1
编码产物与拟南芥、小盐芥亲缘关系较近, 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该蛋白基因在无苞芥根、茎、叶、花和荚果中均有表达, 其中茎中表达量最高。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 该基因受高盐、干旱、低温及ABA的诱导上调表达。进一步将该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 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植株在盐胁迫下的存活率, 说明
OpNHX1
基因参与了植物的耐盐性。酵母功能互补试验结果显示, 该基因转化酵母Δ
nhx1
后可以补充
NHX1
的缺失, 表明
OpNHX1
参与Na
+
/H
+
的转运。
铝胁迫对转C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水稻光合作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张云华, 孟庆玲, 计成林, 陈丽娟, 吴港, 刘学诗, 张署香
2014, 30(7): 81-85.
摘要
(
226
)
PDF
(1660KB) (
4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转C4
Ppc
基因水稻为材料,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和酶学手段, 调查铝胁迫对转C4
Ppc
基因水稻光合作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铝胁迫条件下, 转C4
Ppc
基因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qP和qN下降幅度显著小于野生型。可见在铝胁迫的条件下, 转C4
Ppc
基因水稻仍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效率。铝处理导致水稻活性氧含量的增加, 但由于转C4
Ppc
基因水稻活性氧清除酶SOD、POD和CAT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 表现出较低的膜脂过氧化。上述结果表明, C4
Ppc
基因的导入显著提高了水稻的耐铝特性。
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快速验证重组酶外源基因删除
池俊杰, 戴绍军, 魏建华, 王宏芝
2014, 30(7): 86-92.
摘要
(
294
)
PDF
(2633KB) (
1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在拟南芥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重组酶删除系统, 以拟南芥热激蛋白Hsp18.2基因的启动子诱导加入马铃薯StLs1基因第2个内含子的重组酶表达, 证明瞬时转化质粒DNA中位于识别位点之间的基因元件可以被有效删除。建立了一种快速验证重组酶外源基因删除系统的方法。
水葫芦胞质型谷氨酰胺合成酶EcGS1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蒋丽花, 傅明辉, 李园枚, 严国花, 郑李军, 陈肖丽, 彭进平
2014, 30(7): 93-99.
摘要
(
280
)
PDF
(2269KB) (
5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水葫芦根部总RNA逆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 参照其他植物的胞质型谷氨酰胺合成酶(GS1)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进行PCR扩增, 以得到的产物为基础, 采用RACE技术获得水葫芦胞质型谷氨酰胺合成酶EcGS1全长cDNA。全长为1434 bp, 开放阅读框为1071 bp, 编码356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39.3 kD, 等电点pI为5.52。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 该序列与其他植物的GS1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通过亚细胞定位预测, 确定EcGS1为胞质型谷氨酰胺合成酶。
烟草C3HC4型锌指蛋白的原核表达及转基因植株功能研究
伍文宪, 杨秀芬, 刘勇, 邱德文
2014, 30(7): 100-105.
摘要
(
283
)
PDF
(2294KB) (
6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中C3HC4型RING锌指蛋白在泛素化、光形态建成、抗逆及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次从本生烟中扩增获得一个锌指蛋白基因的完整阅读框, 编码203个氨基酸, 含有C3HC4型锌指结构域, 命名为
Nb
ZFP1。将
NbZFP1
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系统载体pGEX-6P-2以及pMAL-C2X中,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6P-2-NbZFP1与pMAL-C2X-NbZFP1, 经IPTG获得了大量可溶性表达的
Nb
ZFP1融合蛋白。将
NbZFP1
基因克隆于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烟草, PCR检测及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
NbZFP1
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 转
NbZFP1
基因烟草表现出株型紧凑, 节间缩短, 茎干粗壮和对TMV抗性增强。
OsPT8
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烟草的耐低磷能力
贾宏昉, 张洪映, 尹贵宁, 黄化刚, 徐国华, 崔红
2014, 30(7): 106-111.
摘要
(
253
)
PDF
(1798KB) (
5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亲和磷转运蛋白负责植物在低磷条件下吸收和转运磷酸盐,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将水稻中关键的高亲和磷转运蛋白基因
OsPT8
(A high affinity phosphate transporter gene
OsPht1; 8
, 以下简称
OsPT8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烟草云烟87, 以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云烟87)为材料, 设置正常供磷(1 mmol/L Pi)和低磷(0.1 mmol/L Pi)两个处理的沙培试验, 检测烟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全磷及有效磷的含量, 分析烟草高亲和磷转运蛋白家族基因(
NtPT1
和
NtPT2
)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 低磷条件下,
OsPT8
过量表达转基因株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在正常供磷和低磷条件下,
OsPT8
过量表达烟草株系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 这表明高亲和磷转运蛋白基因
OsPT8
可以提高转基因烟草的耐低磷能力。RT-PCR和Q-PCR结果显示, 转基因株系显著提高了烟草高亲和磷转运蛋白基因
NtPT1
和
NtPT2
的表达量, 表明
OsPT8
对烟草磷吸收和转运的影响是通过
OsPT8
基因和烟草
NtPT1
、
NtPT2
基因等一个复杂的过程起作用的。
交替氧化酶在麻疯树盐胁迫响应中的作用
余璐璐, 吴阳晨, 王静静, 魏倩, 徐飞
2014, 30(7): 112-118.
摘要
(
204
)
PDF
(1828KB) (
6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麻疯树耐贫瘠, 能在降水量少、环境恶劣的地区种植, 但麻疯树的抗逆机理至今尚未揭晓。研究了盐胁迫对麻疯树生长的影响以及交替氧化酶(AOX)在麻疯树盐胁迫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麻疯树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200 mmol/L和400 mmol/L NaCl处理对麻疯树幼苗生长影响不大,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细胞含水量与对照组材料相比无明显差异。1 mol/L NaCl处理时麻疯树生长减缓, 气孔开度降低, 但未表现出明显的胁迫损伤。盐胁迫条件下, AOX呼吸和
AOX
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材料相比,
AOX
基因转录水平在200 mmol/L和400 mmol/L NaCl处理时上升近两倍, 而在1 mol/L NaCl处理时上升近3倍。结果表明, AOX可能在麻疯树盐胁迫应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与减轻植株氧化损伤有关。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辽东栎转录组学研究
刘玉林, 李伟, 张志翔
2014, 30(7): 119-124.
摘要
(
250
)
PDF
(1728KB) (
8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Illumina Solex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辽东栎的芽、花、叶及果实的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 结果共获得3.8 Gb的有效数据。应用Trinity软件对有效序列从头拼接去重复后, 共获得95 800条unigene, 总长度为73.57 Mb, 最大长度、平均长度和N50分别为11 284 bp、768 bp和1 373 bp。利用Blastx与公共数据库Nr和Swiss-Prot的同源性比较(E值<1×10
-5
)发现, 38 163条unigene未发现与公共数据库中的序列具有同源性。通过KEGG数据库中参与淀粉合成与代谢的pathway分析, 共发掘出67条参与淀粉合成的unigene, 编码9个关键酶。此外, 在13 380 条unigene 中共搜索到15 901个SSR 位点, 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的重复类型占所有SSR位点的98.16%。
内蒙古白绒山羊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杨立敏, 姚睿原, 郭志新, 朝格图, 其布日, 郑旭, 鲍文蕾, 王志钢
2014, 30(7): 125-130.
摘要
(
268
)
PDF
(2305KB) (
4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克隆内蒙古白绒山羊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 TCTP)基因并分析其表达模式。采用RT-PCR技术扩增TCTP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 将得到的基因cDNA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TCTP基因在绒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异性。获得的内蒙古白绒山羊TCTP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全长519 bp, 包含了完整的ORF, 编码17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核苷酸序列与绵羊、牛、猪、人、猴及大鼠的同源性在99%-95%之间。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编码的蛋白质理论分子质量19.6 kD, 等电点(pI)4.673, 含有一个N端糖基化位点, 一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 3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 定位于细胞质中。定量RT-PCR方法检测表明, TCTP基因在绒山羊肾脏、肌肉、胰腺、肝脏、睾丸和脑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在肝脏中的表达量较高, 在脑中表达量较低。
兔豆状囊尾蚴TpRS1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韩乐乐, 李作磊, 苟惠天, 孙晓林
2014, 30(7): 131-136.
摘要
(
247
)
PDF
(2422KB) (
4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研究兔豆状囊尾蚴TpRS1的功能, 根据GenBank中猪带绦虫RS1 cDNA序列设计引物, 以豆状囊尾蚴总RNA为模板, 利用RT-PCR技术首次克隆到兔豆状囊尾蚴TpRS1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 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和抗原位点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 兔豆状囊尾蚴TpRS1的cDNA序列为275 bp的基因片段, 该序列含有一个由258个核苷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8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疏水性, 分子质量为9.6 kD, 理论等电点为9.07。TpRS1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70.59%, β折叠占5.88%, 其余23.53%为无规卷曲, TpRS1没有信号肽序列, 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其他带科绦虫的一致性在72%以上, 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与泡状带绦虫处于同一进化分支。
吉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GAPDH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原核表达
王蓓, 李桂欢, 鲁义善, 汤菊芬, 黄郁葱, 吴灶和, 简纪常
2014, 30(7): 137-142.
摘要
(
276
)
PDF
(1954KB) (
7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重叠延伸(SOEing)PCR技术, 将吉富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源无乳链球菌(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ZQ0910株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 Sip)基因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通过Linker序列融合, 构建成为
Sip-GAPDH
融合基因。将其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 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 重组质粒pET-32a-Sip-GAPDH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后所获得的融合蛋白Sip-GAPDH分子量为102.01 kD, 表达最佳条件为37℃, IPTG浓度0.1 mmol/L, 诱导5 h。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融合基因得到了成功表达。
香鱼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王世会, 史雨红, 陈炯,
2014, 30(7): 143-149.
摘要
(
259
)
PDF
(2038KB) (
6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 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到炎症部位, 从而消除炎症反应。从香鱼巨噬细胞转录组测序中获得
MIP-2
基因, 阅读框序列长为318个核苷酸, 编码一个由105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1.6 kD的前体蛋白。N端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香鱼MIP-2与白斑狗鱼MIP-2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 为54%。健康香鱼
MIP-2
基因mRNA主要在脾、肾、脑、鳃中表达, 在肝、心、肌肉、肠中表达量次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鳗利斯顿氏菌侵染香鱼后, 各组织中
MIP-2
基因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尤其以肾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变化最显著。以上结果表明, 香鱼
MIP-2
基因表达与鳗利斯顿氏菌的侵染密切相关, 揭示了MIP-2可能在香鱼抗菌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株沙雷氏菌的分离及其群体感应现象
张彩丽, 朱素琴, 汪映, 孙秀娇, 曾名湧
2014, 30(7): 150-155.
摘要
(
265
)
PDF
(2141KB)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腐败的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群体感应的菌株, 利用16S rRNA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其为黏质沙雷氏菌, 但不产灵红素, 命名为
Serratia marcescens
AK1。通过生物检测方法对菌株AK1进行群体感应检测, 薄层层析法鉴定该菌株的信号分子类型。结合菌株生长规律, 测定不同时间段信号分子的含量。结果显示, 菌株AK1能诱导紫色杆菌CV026产生紫色杆菌素, 诱导根癌农杆菌A136分解X-gal产生蓝色;薄层层析检测结果显示该菌能产生两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C6-HSL和3-oxo-C6-HSL, 并具有密度依赖性, 信号分子含量在生长对数后期达到最大值。
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及产剂性能研究
王睿, 吴涓
2014, 30(7): 156-161.
摘要
(
291
)
PDF
(2408KB) (
5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蓝色凝胶平板筛选法进行筛选, 从华北某油田受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1, 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菌属于克雷伯氏菌属(
Klebsiella
), 与
Klebsiella
pneumoniae
同源性为99%。产剂性能研究试验表明, 以4 g/L的蔗糖为碳源, 以3 g/L的硝酸铵为氮源, 初始pH值为7.0, 30℃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一株产阿魏酸酯酶丝状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粗酶性质研究
胡泓宇, 周燕燕, 陈静, 侯运华
2014, 30(7): 162-167.
摘要
(
297
)
PDF
(2472KB) (
5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平板透明圈法, 筛选分离到37株具有阿魏酸酯酶活性的丝状真菌, 其中1株编号为HA4087的菌株具有较强的产阿魏酸酯酶能力。经形态学观察、18S rDNA和ITS序列鉴定为互隔交链格孢霉。对该菌株所产阿魏酸酯酶的粗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在发酵培养基中发酵粗酶活力为86 mU/mL, 最适作用温度为55℃, 最适pH值为5.5;在55℃保温30 min后酶活力仍为90%以上;在pH4.5-6.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 酶活仍为85%以上。试验获得了产高酶活阿魏酸酯酶的菌株, 为阿魏酸酯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前提。
嗜水气单胞菌转录调控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雪, 胡秀彩, 兰云, 沈晓静, 吕爱军, 朱爱华
2014, 30(7): 168-172.
摘要
(
248
)
PDF
(2366KB) (
7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转录调控蛋白(AhyR)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采用PCR方法克隆嗜水气单胞菌Zf1菌株
AhyR
基因, 测序目的基因大小为1 063 bp。对
AhyR
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推导其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60 aa, 含有自体诱导物结合域(18-168 aa)、LuxR型螺旋-转角-螺旋(HTH)DNA结合结构域(176-241 aa), 以及13个磷酸化位点(15S、30T、62S、144S、145S、156S、161Y、173S、184T、188T、200S、227S、231Y)。AhyR蛋白三级结构与模板(PDB:3SZT_A)相似性达28.40%, 结果显示LuxR型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域主要以α螺旋分布在C端外侧, 这与拉马钱德兰图(Ramachandran plot)检测分析AhyR蛋白空间结构基本一致。
EB病毒融合蛋白Zta-P54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王云龙, 张春艳, 李玉林, 程蕾, 王继创, 邓黎黎, 米海, 白晓静
2014, 30(7): 173-178.
摘要
(
283
)
PDF
(3317KB) (
5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得能用于检测试剂盒的高纯度具有活性的EB病毒融合蛋白, 以pGEX5T-BZLF1-BMRF1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BZLF1-BMRF1融合基因, 将其插入pET32a中, 构建表达质粒pET32a/BZLF1-BMRF1。将该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培养, 经IPTG诱导获得Zta-P54融合蛋白。用DEAE-Sepharose CL-6B和Ni-NTA亲和层析纯化, 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Zta-P54融合蛋白进行鉴定。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ET32a/BZLF1-BMRF1质粒, SDS-PAGE显示该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60 kD, 与预期结果一致。纯化后获得纯度为96.5 %的Zta-P54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反应特异性。因此, 成功构建pET32a/BZLF1-BMRF1质粒, 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最终获得纯度高、生物活性好的融合蛋白。
肠道病毒71型(EV71)荧光病毒的构建
朱守海, 王璐璐
2014, 0(7): 179-183.
摘要
(
285
)
PDF
(2040KB) (
14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首先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 构建了EV71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 经体外转录、转染RD细胞后成功获得了拯救病毒。随后, 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插入到EV71基因组中构建荧光病毒。结果表明, 此荧光病毒不仅可以侵染、复制, 在传代的过程中EGFP基因也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表明其可以作为一种报告病毒应用于高通量的EV71抗病毒药物筛选中。
共表达内质网响应蛋白HAC1对α-半乳糖苷酶在毕氏酵母中表达的影响
钟开新, 陈丽芝, 李阳源
2014, 0(7): 184-189.
摘要
(
270
)
PDF
(2681KB) (
5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毕氏酵母(
Pichia pastoris
)中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表达, 将来源于
P. pastoris
GS115的
hac1
基因构建至pPIC9K表达载体中, 转化到重组
P. pastoris
中与α-半乳糖苷酶共表达。研究结果表明, 在AOX1启动子控制下, HAC1过表达提高了重组
P. pastoris
中α-半乳糖苷酶蛋白表达含量, 使α-半乳糖苷酶活性提高了2.2倍。经PCR产物鉴定, 结果表明重组
P. pastoris
基因组中插入
hac1
基因。经50 L发酵罐甲醇诱导168 h, Gal-HAC1-4#工程菌最终酶活达到6 560 U/mL, 比Gal-21#工程菌提高了27%。甲醇诱导后Gal-HAC1-4#发酵液中粗蛋白浓度均高于Gal-21#工程菌。表明共表达HAC1蛋白可提高毕氏酵母产α-半乳糖苷酶蛋白的能力。
解脂耶氏酵母诱变育种及发酵产α-酮戊二酸条件优化
巩健
2014, 0(7): 190-195.
摘要
(
312
)
PDF
(2068KB)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具有发酵产α-酮戊二酸能力的解脂耶氏酵母(
Yarrowia Lipolytica
)ZY-4进行了紫外诱变和NTG诱变育种, 筛选得到产量提高的突变株, 并对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 紫外诱变和NTG诱变后筛选到的突变株分别比原始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67.8%和110%。优化后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甘油 8%, 氯化铵5.0 g/L, 硫胺素1.0 μg/L, 磷酸二氢钾 1.0 g/L, 七水硫酸镁 0.5 g/L, 培养基优化后α-酮戊二酸产量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232.4%。
粉纹夜蛾中肠微生物中产AHLs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菌株的分离鉴定
黄媛媛, 马宏, 贾振华, 黄亚丽, 宋水山, 张霞
2014, 0(7): 196-200.
摘要
(
233
)
PDF
(2229KB) (
7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紫色杆菌(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026)报告系统从粉纹夜蛾(
Trichoplusia ni
)中肠中分离出两株可以产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菌株Tni-9和Se-9。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知, 分离菌株均与蒙氏肠球菌(
Enterococcus mundtii
ATCC 43186)有高度同源性, 在系统发育树内位于同一分支。选取菌株Se-9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进一步证实该菌株为蒙氏肠球菌。将菌株Se-9进行薄层层析分析, 发现该菌株可以产生两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C
6
-HSL和3OC
6
-HSL。
蛋白A-葡聚糖-Fe
4
纳米磁珠的制备及对IgG分离纯化
任敬钢, 程超, 仲从浩, 张丽, 李荣秀
2014, 0(7): 201-208.
摘要
(
286
)
PDF
(3448KB) (
8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A(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简称蛋白A或SPA)是对IgG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生物配基, 将其偶联到葡聚糖修饰的Fe
3
O
4
纳米磁珠上, 研究SPA纳米磁珠对IgG的纯化能力。采用高温多元醇法合成不同粒径的纳米磁珠, 研究磁珠粒径对IgG吸附量的影响, 并对磁珠静态载量、吸附时间、可重复性进行研究, 为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NaOH的浓度成功地合成了平均粒径从30 nm到200 nm的Fe
3
O
4
纳米磁珠, 通过吸附量试验证明了磁珠粒径对IgG吸附量有较大影响, 当磁珠平均粒径在101.5 nm时对IgG的吸附量最大, 静态吸附载量为84.85 mg/mL, 亲和常数为3.48×10
6
M
-1
。对磁珠进行5次循环再生试验后, 磁珠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的降低。利用磁珠能高效快速地从人血清中纯化到IgG, 纯度达到93.5%(SDS-PAGE), 回收率为88.7%。因此, 这种磁性分离基质在IgG纯化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