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期刊获奖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出版伦理声明
出版程序
期刊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预出版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高级检索
E-mail Alert
RSS服务
欢迎关注《生物技术通报》新媒体
友情链接
aBIOTECH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中国科协
更多>>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0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09-06-26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TOR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翻译控制
孙姝娟;王雷;
2009, 0(S1): 1-5.
摘要
(
220
)
PDF
(1035KB) (
4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OR(target of rapamycin)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一种大分子的Ser/Thr激酶,是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的在体内的靶物质。TOR能够对营养状况和生长因子等因素的变化做出应答反应,通过介导磷酸化反应调节蛋白激酶4E-BP1,S6K, eEF2和磷酸酶等的活性,控制下游翻译因子的磷酸化水平,调节核糖体发生,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在细胞的生长,增殖的综合调控中起到中枢作用。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吴双;张飞云;
2009, 0(S1): 6-9.
摘要
(
137
)
PDF
(1050KB) (
7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外诱导人类体细胞转变为多能干细胞与传统的胚胎干细胞研究相比,相对简单,摆脱了材料来源和伦理学的诸多限制,因而引起了生命科学领域一次巨大的革命,尤其在医学上进步显着,被用于治疗遗传病、研究发病机制、利用患者自身细胞治疗疾病等方面。虽然目前对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应用和进展成果显着,但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转变机理、安全性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重点阐述此项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和进展,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和突破。
自然杀伤T细胞的研究进展
张艳;魏海涛;陈元鼎;
2009, 0(S1): 10-14.
摘要
(
251
)
PDF
(1169KB) (
7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杀伤T细胞(NKT)是一类具有NK受体和T细胞受体且显示NK细胞和T细胞两方面性质的淋巴细胞。因其表型和功能与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有所不同,近年来颇受关注。NKT细胞具有高度保守的TCR表型(TCRVα24/Vβ11-人),同时共表达NK细胞特有标志CD161。NKT细胞识别由CD1d分子提呈的特异糖脂分子,并能够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研究发现,NKT细胞在抗感染,抗肿瘤,以及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肥胖型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有关NKT细胞特征和功能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Cdk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谢晋鹤;
2009, 0(S1): 15-20.
摘要
(
184
)
PDF
(1554KB) (
5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cdk4)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调控细胞周期G1期的进程。Cdk4与周期蛋白D(cyclin D)结合形成复合物,在G1期的演进中起重要作用,一旦出现失调就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并且也有一系列的内在和外在的信号调控着这个复合物。Cdk4以及它的调控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都显示了重要的作用。
人巨细胞病毒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仲佳;朱有名;周亚滨;孙小虎;
2009, 0(S1): 21-26.
摘要
(
181
)
PDF
(1302KB) (
4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巨细胞病毒是人群中感染非常广泛的一类病毒,近年来其感染引发的严重疾病日益增加。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疾病,须反复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从而导致该药耐药性的出现。本文介绍了巨细胞病毒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结合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病毒的结构特点对人巨细胞病毒的主要耐药突变区域UL97基因和UL54基因的突变位点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耐药突变的高发区域,对进一步研究耐药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及新药的研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对交叉耐药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综述,对耐药人巨细胞病毒的研究方向及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包华琼;
2009, 0(S1): 27-29.
摘要
(
132
)
PDF
(781KB) (
4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后不易成活的主要由于冷冻对细胞造成损伤所致。冷冻对卵母细胞造成的损伤主要表现在微管微丝透明带变化和皮质颗粒外排超微结构变化及染色体畸变。
热休克蛋白70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前景
谢玉英;
2009, 0(S1): 30-32.
摘要
(
196
)
PDF
(664KB) (
5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生物体在各种应激条件下产生的蛋白之一,具有维持细胞自身稳定等多种生物学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生物学的功能不断被发现的同时,HSP70的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茶儿茶素类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赵超艺;潘顺顺;孙世利;凌彩金;苗爱清;
2009, 0(S1): 33-35.
摘要
(
217
)
PDF
(1040KB) (
6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茶素类作为绿茶的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行为和药理功能。众多研究表明虽然儿茶素类在体外细胞体系中呈现较强的生物学活性,但其体内与体外表现不尽相同。本文对儿茶素类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产物等进行综述,并对儿茶素类体内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儿茶素类作为药物或辅助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及其防范策略
刘立军;王丽冰;张巍;颜亨梅;
2009, 0(S1): 36-39.
摘要
(
115
)
PDF
(1065KB) (
4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的潜在影响,主要包括转基因抗虫水稻表达的抗虫毒蛋白对稻田土壤微生态系统、靶标害虫、非靶标害虫、节肢动物种群动态、自然天敌的影响以及抗虫Bt蛋白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并对转基因抗虫水稻潜在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策略。
植物性食材的酚类化合物及其对机体的抗氧化保护
赵国玲;刘承初;
2009, 0(S1): 40-45.
摘要
(
162
)
PDF
(1643KB) (
10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氧化剂已经被广泛用作食品或医药添加剂,从而抑制食品的氧化降解或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攻击。酚类化合物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而备受瞩目。在寻找天然抗氧化剂以替代有致癌性的合成抗氧化剂,或研究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功能性成分过程中,人们对食品酚类的兴趣逐渐浓厚。本文对来自于陆地(水果、蔬菜及其他)和海洋食材(红藻、褐藻和绿藻等)中之主要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含量、清除自由基以及对机体的抗氧化保护等功效进行了综述。陆生植物主要包括水果、蔬菜和其他食材,海洋植物包括红藻、褐藻和绿藻等。另外,本文还对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理和在开发食品添加剂或功能性膳食成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与活力检测研究进展
王莉;姚占军;
2009, 0(S1): 46-50.
摘要
(
248
)
PDF
(1430KB) (
1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生质体是进行植物遗传改良和细胞各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平台。本文对近些年制备原生质体的材料选择、预处理、游离、纯化和活力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的有关因素,并根据相关文献讨论了今后原生质体重点研究方向。
拟南芥开花过程的表观遗传调节
王补全;张峰;
2009, 0(S1): 51-57.
摘要
(
120
)
PDF
(2037KB) (
6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花是高等植物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重要转变。拟南芥的开花时间受许多基因的调控,其中一些基因的表观遗传调节对开花时间的控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些基因以表观遗传方式调节拟南芥开花过程的最新研究进程作简要介绍。
针叶树多倍体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张清国;杨文华;韩素英;齐力旺;梁国鲁;
2009, 0(S1): 58-61.
摘要
(
115
)
PDF
(1237KB) (
6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倍体及多倍化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林木中,众多速生高抗品种的成功选育和应用给林木遗传育种带来了新的研究热潮。作为主要的用材树种针叶树,天然多倍体极少,研究材料极其缺乏,严重限制了多倍体的应用研究。大量多倍体植株的获得以弥补其天然发生不足,是促进多倍体针叶树研究发展的前提。利用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结合染色体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取代传统组织培养,解决了针叶树组织培养中生长缓慢、生根困难的瓶颈,是获得人工多倍体针叶树的最重要途径。
昆虫泛素基因和功能研究进展
李晓梅;任珍珍;陈永;钟国华;
2009, 0(S1): 62-66.
摘要
(
134
)
PDF
(1343KB) (
6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泛素(Ubiquiti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其基本功能是通过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 UPP)高效并高度选择性降解蛋白质。本文综述了昆虫泛素基因的克隆鉴定、表达特点、作用途径,重点介绍了昆虫泛素在调控转录因子、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细胞生长以及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泛素调控机制、信号转导、生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泛素设计特异性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可能是今后昆虫泛素研究的重点。
转基因小鼠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原丽红;林本夫;
2009, 0(S1): 67-70.
摘要
(
136
)
PDF
(981KB) (
6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转基因小鼠的发展,转基因的方法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并对转基因小鼠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杨卫军;郝永清;杨志彪;
2009, 0(S1): 71-74.
摘要
(
145
)
PDF
(1005KB) (
4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其中,猪链球菌2型不仅能够引起猪发病,使病猪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关节炎;还可感染人,从而导致人脑膜炎和败血症,甚至死亡。该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般研究认为猪链球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因子有密切关系,本文着重对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进行阐述。
致病性弧菌主要毒力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王洪月;袁野;周群兰;朱健;崔玉东;王秀利;
2009, 0(S1): 75-78.
摘要
(
157
)
PDF
(1234KB) (
7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弧菌(Vibrio)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最多。弧菌是引起人类、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弧菌的致病性与各个毒力基因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弧菌的毒力因子主要可分为粘附素、内毒素、外毒素等。本文主要对致病性较强的毒力因子粘附素和外毒素进行阐述,以期为弧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及弧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在放线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曲直;阮继生;洪葵;
2009, 0(S1): 79-82.
摘要
(
111
)
PDF
(958KB) (
4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菌株不断被分离及已有的大量菌株,快速、准确的分类鉴定及高效排重对微生物资源开发日益重要,而快速发展的色谱技术使之逐渐成为可能。以标准菌株和标准品优化了色谱技术中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在放线菌的DNA(G+C)mol%、甲基萘醌和脂肪酸中的鉴定方法及测定参数。优化的色谱鉴定方法不但有利于各个指征的分析更快,更精确,也有利于高效排重,甚至也可检验已有的分类鉴定是否正确而纠正错误属、种的划分。
SSR分子标记在荔枝上的研究进展
欧良喜;向旭;狄凤香;白丽军;陈洁珍;孙清明;
2009, 0(S1): 83-87.
摘要
(
129
)
PDF
(1266KB) (
5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SR作为第二代基于PCR的一种新型DNA分子遗传标记,数量丰富、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分布于整个基因组、特异位点扩增、发生频率高、共显性遗传等,在果树育种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本文主要简述了SSR标记的原理和特点,并从分子指纹图谱构建、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核心种质的发掘、品种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图谱构建与基因定位等多方面介绍了近年来SSR技术在荔枝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生物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何玥;林庆胜;郝卫宁;钟国华;
2009, 0(S1): 88-93.
摘要
(
303
)
PDF
(1780KB) (
6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固定化技术具有小型高效、稳定性好、操作简便、易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控制等优点,在生物、医药、农业、食品、化工、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生物固定化的材料已由单一的酶发展到含酶菌体或菌体碎片。固定化方法主要包括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和包埋法,这些方法近年来都通过发展新型材料和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有机污染物净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真菌毒素降解、生物能源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应在开发固定化生物资源、提高固定化微生物活性、固定化机理和应用等方面加强研究。
药用蛋白质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技术及新方法进展
吴应积;张学明;杨东山;罗奋华;旭日干;
2009, 0(S1): 94-100.
摘要
(
144
)
PDF
(1741KB) (
7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珍稀的药用蛋白已经构成了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与其他的生物工程方法比起来,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珍稀的药用蛋白具有更多的优点。这一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依赖于基因的时空表达调控操作和可靠的转基因动物制作方法。综述了这一技术的优点,概括描述了了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及转基因动物的制作方法。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技术改进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介绍了最近出现的、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用精原干细胞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
IL-18在临床疾病中的作用
佟春玲;陆涛峰;余露露;章嘎;巴音吉日嘎拉;关伟军;马月辉;
2009, 0(S1): 101-103.
摘要
(
156
)
PDF
(1022KB) (
5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L-18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它具有诱生IFN-γ的作用,在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性疾病及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IL-18的来源、结构特点、生化性质、生物学作用及其在临床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简单综述。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
何金桃;金亚美;刘金明;蔡幼民;岳城;
2009, 0(S1): 104-107.
摘要
(
156
)
PDF
(1094KB) (
5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的编码基因或DNA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并随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在研究蛋白质识别或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过程、蛋白质定向改造、研制新型多肽药物、疫苗和抗体等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就噬菌体展示技术基本原理及特点,以及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动物病原研究进展
郑洋妹;陈信忠;
2009, 0(S1): 108-112.
摘要
(
109
)
PDF
(1364KB) (
3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动物病原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最新进展。
PCR-DGGE和FAMEs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王林闯;贺超兴;张志斌;
2009, 0(S1): 113-117.
摘要
(
122
)
PDF
(1191KB) (
6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PCR-DGGE和FAMEs等生物技术新方法用于土壤微生物分析可有效的克服传统培养方法的局限性,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全面、可靠的方法,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PCR-DGGE和FAMEs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指出了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菌种改良筛选新技术研究进展
赵川;罗建军;陈少华;胡美英;
2009, 0(S1): 118-121.
摘要
(
2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自然界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株往往活性比较低,耐受性比较差,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而采用新颖的诱变技术,如微波、离子注入、原生质体诱变和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技术等能有效改良菌种,提高菌种的活性,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同时,构建一种简单易行的改良路线和快速有效的筛选模式是菌种改良选育的关键。
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多种培养技术
王媛;范栋;陈有容;蔡友琼;
2009, 0(S1): 122-125.
摘要
(
218
)
PDF
(1079KB) (
9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发酵是一种很复杂的生化过程,除了与菌种的生产性能有关,还与培养基的配比、原料的质量、灭菌条件、发酵条件和过程控制等有密切关系。传统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主要有分批、半连续、分批补料、连续发酵等几种方式,不同的培养技术各有其优缺点。了解生产菌种在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的细胞生长、代谢和产物合成的变化规律将有助于发酵过程的控制。
低温等离子灭菌新技术及其应用
巴特;刘承初;
2009, 0(S1): 126-130.
摘要
(
235
)
PDF
(1363KB) (
9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等离子体是由自由电子、离子以及中性粒子等组成的电离气体,温度较低的等离子体称为低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灭菌新技术已经应用于水、空气、医疗器械的灭菌。本文详细介绍了低温等离子的概念、灭菌装置以及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医疗器械、食品等进行灭菌处理,从而提高水果、蔬菜以及其他不适合采用传统的加热以及化学灭菌的食品的安全性。另外,本文也对低温等离子灭菌新技术在治理水和空气等环境污染上的应用也进行了讨论。
利用模拟纳米微环境的反胶束法结合圆二色技术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反应动力学
徐建华;高愈希;陶冶;
2009, 0(S1): 131-135.
摘要
(
108
)
PDF
(1250KB) (
6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阐明了构成纳米微环境的反胶束的工作原理,强调其可以模拟细胞中纳米尺度空间的特点,以三种基础蛋白质:髓磷脂蛋白、溶菌酶和细胞色素C为例,简单介绍利用圆二色技术测试它们在反胶束中的结构变化和反应动力学。
玉米DNA导入水稻的RAPD分子验证
王永斌;孟庆勇;刘传雪;王广金;
2009, 0(S1): 136-138.
摘要
(
1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高光效C4植物玉米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水稻所获得的水稻后代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从60个引物中找到12个引物检测出DNA的多态性,证明外源DNA导入受体后引起后代基因组的显着变异.
高产小麦旗叶细胞结构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王妙;杨作仁;杨贵莉;许国超;叶宝兴;
2009, 0(S1): 139-142.
摘要
(
111
)
PDF
(1110KB) (
4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旨在揭示小麦旗叶结构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对四个品种小麦旗叶进行离析、显微观察、拍照、数据统计,并计算出叶肉细胞环数的期望,分别作了同产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孔密度、气孔面积、表皮细胞面积、叶肉细胞环数的期望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同产量的回归方程。
植物叶绿体与线粒体基因组DNA特异性比较研究
张幼芳;
2009, 0(S1): 143-146.
摘要
(
138
)
PDF
(1428KB) (
4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不同植物间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DNA的差异,探讨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价值。根据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DNA核苷酸序列的特点,分别设计了一系列相应的引物,经PCR扩增后,电泳鉴别不同的植物。结果表明在设计的一系列引物中,叶绿体基因组DNA的PCR产物差异不大,鉴别效果不明显;而线粒体基因组DNA的PCR产物差异大,鉴别效果明显。因此以线粒体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在不同植物间存在良好的差异性,适合于不同植物间的鉴别,在法庭科学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微量植物样本的DNA提取方法研究
张幼芳;
2009, 0(S1): 147-150.
摘要
(
162
)
PDF
(1155KB) (
5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一种适于法庭科学实践的植物物证DNA提取优化方法,以期获得高质量的适于PCR分析的模板DNA。用8种方法从不同植物的干叶片中提取DNA,利用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的PCR扩增结果分析评价提取DNA的质量。结果表明8种DNA提取方法所提取的DNA都可以获得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的PCR扩增产物,对照紫外波长扫描结果显示,以改进的CTAB方法制备的模板DNA纯度最高,可达到进口试剂盒同等制备精度,OD260/280稳定在1.7~1.9之间。因此改进的CTAB方法适用于微量植物样本的DNA提取,可应用于法庭科学实践。
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食品中致敏原芹菜成分
曹际娟;郑秋月;徐杨;麻丽丹;于兵;
2009, 0(S1): 151-153.
摘要
(
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检测食品中致敏原芹菜成分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针对芹菜管家基因Mtd基因设计的特异性检测引物和探针进行检测时,31种样品经实时PCR扩增,只有芹菜和西芹样品产生阳性的荧光信号,其余样品均不产生荧光信号。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芹菜致敏原基因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可检测到芹菜过敏原样品中10mg/kg~1mg/kg的含量。
表油菜素内酯对苦参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金荣;赵东利;
2009, 0(S1): 154-155.
摘要
(
145
)
PDF
(546KB) (
3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苦参愈伤组织生长的最佳培养基:改良MS+TDZ 1.0 mg/L+2,4-D 0.5 mg/L+Cys20 mg/L上分别添加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epi-BR)0、10~(-7)、10~(-5)、10~(-3)、10~(-1)mg/L。结果表明,愈伤组织鲜重随epi-BR浓度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而干重则在10~(-3)mg/L epi-BR浓度下达到最高,之后随epi-BR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
芥蓝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韦正乙;蔡勤安;林春晶;邢少辰;
2009, 0(S1): 156-158.
摘要
(
130
)
PDF
(725KB) (
5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黄花芥蓝的子叶、子叶柄和带柄子叶为外植体,在不同的BAP和NAA浓度的组合诱导下,获得再生植株。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激素浓度下,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的再生率最一致,其最适BAP和NAA浓度分别为3.0mg/L和1.0mg/L;较低浓度的BAP和NAA有利于子叶再生,其最适BAP和NAA浓度分别为2.0mg/L和1.0mg/L;子叶柄只有在较高的BAP和NAA浓度下才能再生,但再生率依然很低。
NaCl胁迫下不同番茄品种萌芽期耐盐性评价
于军;张朴进;郭玲;李汉霞;张余洋;
2009, 0(S1): 159-164.
摘要
(
135
)
PDF
(1945KB) (
5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对不同品种番茄的耐盐性进行筛选,对39个番茄品种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及下胚轴长度等耐盐性指标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各番茄品种萌芽期的鲜重及干重百分率等。39个番茄品种中,表现最好的是LA2711和贵妃,在100 mmol L~(-1)的NaCl盐溶液胁迫下两者的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以及下胚轴的生长速度等各项生理指标都明显强于其他的番茄品种,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品种也有较突出的表现,番茄大红合作903、湘蔬一号(早抗一号)、红玉、东农709、中杂102、中杂8号、中粉王98-20、强丰、丽春、羞女、绿金蓝樱桃番茄为较耐盐的番茄品种,湘蔬六号(C90-6)、冀番系列番茄、金棚三号、早丰番茄、西安早红、佳粉15号、红秀霞光(东农711)、月光(东农708)、红霞、欧宝(美国红)、中杂105、日本樱桃番茄、粉红帅一号、白果强丰、东方红一号、毛粉802为耐盐力弱的番茄品种,其它品种为最不耐盐的品种。不同番茄品种之间的耐盐性差异较大,在番茄种子萌芽期可对其耐盐性进行快速鉴定。
继代对棉花黄萎病落叶型菌系致病力的影响
简桂良;卢美光;赵磊;王深正;
2009, 0(S1): 165-168.
摘要
(
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落叶型菌系T9的致病力有日渐减弱的倾向,不少单位也遇到此类问题,为明确落叶型菌系是否会在继代过程中致病力发生变化,如何变化等问题,我们采用国内外典型的3个落叶型菌系T9和V991、V76,以及2个非落叶型菌系V146和V250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转接的方法,利用3个不同抗病性品种对它们的致病力进行测定,以明确经过连续转接后这些菌系的致病力是如何变化的。结果表明,经过14代的转接,落叶型菌系T9的致病力发生了显着\降,甚至已失去其致使棉花落叶的能力,即连续转接后,落叶型菌系T9已变成非落叶型菌系,且其致病力有成为弱致病力菌系倾向;但我国落叶型菌系代表V991则仍然保持其强致病力的落叶菌系特性。
香蕉枯萎病拮抗放线菌Da08006的筛选与鉴定
麦明晓;黄惠琴;叶建军;黄美容;鲍时翔;
2009, 0(S1): 169-171.
摘要
(
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尖孢镰刀菌4号小种为指示菌株,对海南尖峰岭原始森林和发病香蕉园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进行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强拮抗作用、遗传稳定的放线菌Da08006。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研究,鉴定菌株Da08006为Streptomyces morookaense。
甘蔗基因组DNA小量提取与大量提取方法研究
吴转娣;昝逢刚;赵丽宏;罗遵喜;张树珍;
2009, 0(S1): 172-175.
摘要
(
104
)
PDF
(1028KB) (
3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蔗的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多酚类和RNA等物质,对甘蔗分子生物学实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改良的CTAB对甘蔗基因组DNA进行小量提取方法与大量提取方法的研究,本方法操作简单,DNA完整性好、产量高、纯度高可满足大部分分子实验的需要。
草莓果实钾载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金晓磊;董莉;刘雅萍;沈元月;董清华;
2009, 0(S1): 176-180.
摘要
(
132
)
PDF
(1195KB) (
4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RT-PCR的方法,首次从草莓幼果RNA中成功扩增出KUP/HAK/KT转运体基因的部分序列,经过克隆测序得到了1个长度为1 252bp基因片段,编码416个氨基酸。经过与其他物种KUP/HAK/KT转运体基因序列比较相似率在70%~78%之间,氨基酸相似性在72%~88%之间。草莓KUP/HAK/KT转运体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草莓抗褐变的研究及草莓钾元素营养代谢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及果实品质的改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大球盖菇硒多糖体内抗氧化能力检测
苗元振;马继波;贾乐;宋振;
2009, 0(S1): 181-183.
摘要
(
143
)
PDF
(560KB) (
3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对大球盖菇菌丝进行富硒培养,提取硒多糖进行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大球盖菇硒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血中SOD、GSH-Px的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着降低血中MDA的含量,具有显着的抗氧化功能。
红掌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Ⅰ离体高效培养体系的建立
梁凤龙;杜宝贵;曾瑞珍;黎杨辉;曾飞燕;张志胜;
2009, 0(S1): 184-188.
摘要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红掌叶片和叶柄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红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有显着的影响,Pink Champion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0%。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显着。在改良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5%,出愈伤多,质量高。消毒时间和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亦有显着影响。初展开叶片用氯化汞消毒8-10 min,背面向下接入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外源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分化影响显着。单独使用BA不能诱导红掌叶片产生愈伤组织,高浓度BA、低浓度2,4-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在MS+BA0.5 mg·L-1+NAA 0.5 mg·L-1+CM 5%培养基上,芽分化率为97.5%,平均芽分化数为4.5个/块,芽粗壮。将分化出的芽转入1/2 MS+NAA 0.2 mg·L-1+AC 1 g·L-1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率达100%。通过上述研究建立了红掌离体高效培养系统。
红掌花药培养
杜宝贵;黄丽娟;张志胜;黎扬辉;梁彩红;易懋升;
2009, 0(S1): 189-195.
摘要
(
138
)
PDF
(1722KB) (
5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发育时期、基因型、培养基、低温预处理等因素对红掌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孢子中晚期是红掌花药培养的适宜时期;基因型对花药膨大率有显着的影响;不同培养基上的Sweet Dream和Jungle Bush的花药膨大率差异显着;低温预处理明显提高Sweet Dream的花药膨大率。从Sweet Dream花药诱导出致密和疏松两种愈伤组织,两种愈伤组织芽分化率和生根率存在明显差异,致密愈伤组织的小苗生根率为95.00%,而疏松愈伤组织的小苗生根率为30.00%。Sweet Dream的花药再生植株与叶片再生植株在形态特征上有差异,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花药再生植株均是二倍体。
吉林省野生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冰冰;梁英海;张艳波;李锋;宋洪伟;芦宁超;
2009, 0(S1): 196-198.
摘要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遗传多样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决定着生物多样性的其他方面,是在分子层面上揭示生物多样性的本质。近10年来世界上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发展迅速,主要手段是运用基于DNA分子标记方法。采用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吉林省野生杏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对吉林省野生杏资源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目的是从理论上证明其资源多样性非常丰富。
红桤木内生菌的分离和培养研究
吕梅;曹鹏;高彩云;方炎明;
2009, 0(S1): 199-203.
摘要
(
122
)
PDF
(1289KB) (
4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红桤木等四种植物的33株根瘤内生菌为研究材料,主要分离、培养和观察了其菌丝、泡囊和孢子囊形态结构。分离的这些菌株分别来自红桤木、四川桤木、江南桤木和杨梅根瘤。
中间锦鸡儿(caranaga intermedia)染色体变异研究
胡钠梅;韩素英;梁国鲁;齐力旺;
2009, 0(S1): 204-208.
摘要
(
101
)
PDF
(1360KB) (
5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中间锦鸡儿(caranaga intermedia)种子根尖染色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类型。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正常核型为2n=2x=16=14m+2sm,还发现了核型公式为2n=2x=16+1B=1st+9m+2sm+1m(SAT)+1sm(SAT) +2m(SAT)+1B;核型公式为2n=2x=16+1B=6sm+8m+2m(SAT)+1B;以及核型公式为2n=2x=15=7sm+8m的变异类型。本研究首次发现了中间锦鸡儿存在B染色体和中间随体,此外还发现存在单体植株。随体具有个体差异,有中间随体和端部随体两种,且无论个体间和个体内B染色体均存在数目和结构的多态性。对其中120粒种子根尖染色体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具有15条染色体的植株占0.83%;具有16条染色体的植株占89.17%;具有17条染色体的植株占3.3%;具有18条染色体的植株占2.5%,其中有一个体中多于的一条染色体始终呈点状;19条染色体的植株占1.67%,5条多于染色体的占0.83%,而多余染色体条数在1~3之间变动的植株占1.6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树林放线菌DNA的(G+C)mol%含量
曲直;洪葵;
2009, 0(S1): 209-214.
摘要
(
99
)
PDF
(1578KB) (
5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放线菌的(G+C)mol%,并就有关分析条件和DNA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以Escherichia.coli DH5α作为标准菌株,实验室分离鉴定的8株红树林放线菌作为待测菌株,采用流动相为20mmol/LKH_2PO_4缓冲液(pH 5.6):甲醇(体积比90:10),检测波长为260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分析时间15 min对4种碱基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标准碱基溶液的pH值、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是影响各碱基色谱峰分离和峰形的主要因素。在优化选择的条件下测定,DNA碱基分离效果好,无杂峰干扰,以峰面积计算得到标准菌株Escherichia coli DH5α的(G+C)mol%为54.9694%与已经报道的差异不显着;待测菌株的(G+C)mol%均在菌株所在科或属下的(G+C)mol%范围内;采用酸水解放线菌的DNA可缩短鉴定时间,步骤简明。实验结果充分显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放线菌(G+C)mol%快速、准确、结果稳定,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一种可靠方法。
新疆雪莲植株再生体系研究初探
庞红霞;祝长青;覃建兵;
2009, 0(S1): 215-218.
摘要
(
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疆雪莲叶片、叶柄和根为外植体,诱导新疆雪莲植株再生,获得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生根最佳培养基,并初步建立其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所用培养基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且诱导率最高可达100%,分化率最高可达78%。对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叶片和叶柄的诱导效果最好,根的诱导效果较差。其中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的培养基是MS+NAA0.50 mg/L+2,4-D0.10 mg/L+6-BA1.00mg/L,对叶柄的诱导效果最好的培养基是MS+NAA1.00mg/L+2, 4-D0.10mg/L+6-BA0.10mg/L;分化培养基以MS+NAA0.20 mg/L+6-BA1.00mg/L较适宜,生根培养基以1/2MS0+NAA1.00 mg/L较适宜。
草地螟中肠cDNA文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尹姣;郭巍;张霞;李克斌;曹雅忠;
2009, 0(S1): 219-223.
摘要
(
104
)
PDF
(1387KB) (
4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草地螟中肠为材料,分别采用、Oligotex mRNA kit、ZAP-cDNA synthesis kit和ZAP-cDNA GigapackⅢGold Cloning Kit提取草地螟幼虫中肠总RNA,分离纯化mRNA并构建了草地螟中肠cDNA表达文库。测得文库的原始滴度为3.73×10~6pfu/ml,蓝白斑测定重组率达99.7%,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为1.8 kb。草地螟中肠cDNA表达文库的成功构建为利用文库筛选中肠靶标蛋白提供了材料来源,为研制、开发草地螟生防药剂的新靶标以及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空间条件对草地早熟禾植株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尹淑霞;张振环;
2009, 0(S1): 224-227.
摘要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巴润(baron)干种子分别进行蒸馏水和硼酸处理后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以未搭载干种子作为对照。对不同处理植株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条件处理引起部分草地早熟禾植株POD和EST的差异,在酶带位置、数量、强弱等方面与对照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说明空间条件作用后草地早熟禾种子后代植株产生了一定变异。
神经坏死病毒MCP重组疫苗对军曹鱼稚鱼的免疫保护
苏友禄;郭志勋;冯娟;闫云锋;黄剑南;
2009, 0(S1): 228-231.
摘要
(
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重组蛋白制备成的疫苗,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军曹鱼稚鱼,实验鱼分为一次免疫组A(A1、A2、A3)和三次免疫组B(B1、B2、B3)及对照组C。结果显示免疫效果与免疫接种的剂量并不是呈线性关系,免疫剂量为50μg的B2组免疫效果明显好过10μg或100μg的B3组。免疫组死亡率和发病率均比对照组低,其中A2、B2组的相对存活率和相对保护率分别为31%、28%和54%、56%。B2组和对照组的累计死亡率和发病率呈现极显着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4。免疫组间比较,三次免疫组死亡率和发病率均比一次免疫组低。在对存活下来的鱼进行RT-PCR检测,免疫组的阳性率只有60%或80%,而对照组的则高达100%。可见,此重组疫苗对军曹鱼有显着的免疫保护效应,可作为预防神经坏死病毒感染的疫苗。
大黄鱼细菌性病原哈维氏弧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沈锦玉;潘晓艺;尹文林;郝贵杰;曹铮;
2009, 0(S1): 232-235.
摘要
(
164
)
PDF
(884KB) (
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弧菌是危害水产养殖动物的最为严重的病原之一。从患病大黄鱼肝脏分离致病的细菌哈维氏弧菌GYC1108-1为材料,对哈维氏弧菌GYC1108-1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及培养基优化进行了测定。综合考察不同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盐度、培养基的pH值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盐度、培养基pH值等均会影响细菌的产量。GYC1108-1适宜生长的盐度为1%~5%、pH为5~9.5、温度为15~35℃、在培养基中添加硫酸铜、硫酸氨会明显促进生长;最佳培养条件及培养基成份为:NaCl 2%,pH8.0,温度30℃,蛋白胨1.0%、牛肉膏0.75%、CuSO_4 0.3mg/L、(NH_4)_2SO_4 0.1g/L。
布氏罗非鱼微卫星位点筛选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牟希东;李小慧;胡隐昌;汪学杰;宋红梅;罗建仁;
2009, 0(S1): 236-241.
摘要
(
93
)
PDF
(1366KB) (
5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阐明布氏罗非鱼(Tilapia buttikoferi)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状况,采用50个尼罗罗非鱼特异性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对45个布氏罗非鱼个体进行遗传检测。结果有27对引物能获得稳定的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54%,其中16个多态性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出52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2~6之间,平均每个座位为3.24;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26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23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652,表明布氏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种群结构处于合理状态。
不同苗种来源的中国虾夷扇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刘莹;刘卫东;李文姬;鲍相渤;张明;李云峰;高祥刚;赫崇波;
2009, 0(S1): 242-247.
摘要
(
1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于1982年从日本引入中国并展开规模化养殖。由于引入的亲贝数目有限,使虾夷扇贝在人工育苗养殖过程中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下降。本研究使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日本原种贝(♀、♂)自交后的子代群体(RZ)、国内种贝(♀、♂)自交后的子代群体(DZ)、日本原种贝(♂)与国内种贝(♀)的杂交群体(ZH)和国内自然海区(中国旅顺月亮湾)天然繁殖群体(HC)4个不同的虾夷扇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3.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718~0.7017,日本野生群体做为种贝繁殖的苗种(RZ)与中国养殖群体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除了DZ群体外其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无显着的变化。
辽东湾斑海豹(Phoca largha)线粒体D-loop区异质型研究初探
高祥刚;孙凡越;李云峰;鹿志创;韩家波;赫崇波;
2009, 0(S1): 248-261.
摘要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PCR技术和DNA克隆测序技术,随机测定了3头斑海豹mtDNA控制区(D-loop区)CSB-3上、下游1000 bp左右的序列,每头斑海豹任选14个克隆菌斑进行测序,结果所得序列均无重复,得到42个单倍型。结合GenBank已发表的斑海豹mtDNA控制区序列(Phoca largha,AM181031),通过ClustalX1.83、MEGA3.1和FastPCRv3.6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发现我国珍稀保护动物斑海豹个体内线粒体DNA(mtDNA)的控制区CSB-3之后存在异质型现象,且存在数目不等的串联重复序列。从分子水平进行了不同类型重复序列变化规律的研究,初探了mtDNA控制区异质型在斑海豹中的存在情况。
海带活性碘的提取
严爱兰;李锋;
2009, 0(S1): 262-265.
摘要
(
136
)
PDF
(1113KB) (
7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751-GW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用条件下海带水浸泡对海带中碘的溶出影响。结果表明:浸泡过程中,浸出的无机碘性质不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浸提周期的延长、浸泡水量的增加、不同的浸泡液酸碱度,浸提液中的I-存在一个浸出与挥发之间的平衡,约在40~45℃,浸泡2~3h,海带与水浸泡比例在1:600,溶液pH值在6.5左右时,无机碘含量达到最高峰,其后,溶液中的I~-逐渐降低;而有机碘虽然浸出速度较I~-慢,但性质稳定,不挥发,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增高,到10~11h直至趋平。
缘管浒苔Rubisco酶大亚基基因编码序列rbcL克隆及分析
尹顺吉;应成琦;汤文仲;张婷;何建华;何培民;
2009, 0(S1): 266-270.
摘要
(
124
)
PDF
(1672KB) (
6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要对缘管浒苔光合作用第一关键酶Rubisco大亚基基因(rbcL)进行了克隆分离。首先通过PCR特异性扩增叶绿体基因编码的缘管浒苔大亚基编码序列rbcL部分基因序列(1 035 bp)。依据基因步移原理,首次克隆得到缘管浒苔rbcL5′上游非翻译区序列(224 bp)。据推测,rbcL 5′上游非翻译区序列存在类似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元件-10区(TAAAAT)和-35区(TTGAAA)。此外,依据3′-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原理,克隆得到缘管浒苔rbcL3′末端cDNA序列(579 bp)。
CO_2浓度对条浒苔Rubisco酶聚集蛋白核的影响
蔡春尔;尹顺吉;孙诤;山梅;汪卿;霍元子;何培民;
2009, 0(S1): 271-276.
摘要
(
131
)
PDF
(1313KB) (
3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生长快速、细胞具多个蛋白核的大型海藻条浒苔作为材料研究CO_2浓度对条浒苔Rubisco酶在蛋白核和叶绿体基质之间迁移的影响。应用金标免疫电镜分子定位技术对Rubisco酶集中蛋白核程度进行数值化分析。电镜下可观察到标记Rubisco的金颗粒大部分集中分布在蛋白核中。根据Morita(1997)提出的方法,设定PR-ratio值(蛋白核内分布的Rubisco酶总量与蛋白核外类囊体基质中的Rubisco酶总量之比)作为衡量Rubisco集中蛋白核程度的分析指标。不同CO_2浓度对于Rubisco酶分布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研究均显示CO_2浓度升高时,Rubisco倾向于向叶绿体基质中扩散;CO_2浓度较低或无CO_2培养时,Rubisco酶不断向蛋白核中集中。研究结果显示,蛋白核可能在光合作用和CCM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沿海鼠尾藻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丽梅;戚贵成;高祥刚;李云峰;迟永雪;王宏伟;
2009, 0(S1): 277-279.
摘要
(
113
)
PDF
(736KB) (
3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鼠尾藻是我国沿海重要经济海藻,本文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辽宁、山东和浙江沿海的野生鼠尾藻共1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5对引物共得到340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例分别为旅顺盐场群体82.31%、大连长海群体78.97%、山东海阳群体91.03%和浙江洞头群体94.87%,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088、0.1862、0.2505和0.2736,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73、0.2974、0.3911和0.4236,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301~0.1437之间。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斯达氏油脂酵母肌动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唐伟;谭海东;张素芳;赵宗保;
2009, 0(S1): 280-283.
摘要
(
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产油真菌斯达氏油脂酵母(Lipomyces starkeyi AS 2.1560)为材料,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根据真菌肌动蛋白(actin)保守核酸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后获得部分序列,再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了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128 bp的cDNA序列,该序列编码蛋白质含375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为5.49。同源性比较发现该基因(Accession No. EU258762)与其它已知真菌的actin基因相似性在75%以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0%以上。通过不同物种肌动蛋白进化树分析发现L.starkeyi与亚罗解脂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有较近的素缘关系。该研究对探索L.starkeyi产油机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7种磺胺类药物的研究
惠芸华;冯兵;张晓玲;于慧娟;
2009, 0(S1): 284-286.
摘要
(
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同时测定17种磺胺类药物的分析方法。主要研究了色谱柱、流动相配比对磺胺类药物分离的影响。通过研究,确定了最佳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分离条件为:YMC ODS-C18柱;以2%乙酸溶液、乙腈和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m。该方法的检测限为:磺胺胍和磺胺为2.0 ng/ml,磺胺二甲氧哒嗪、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多辛、磺胺胍、磺胺甲基嘧啶、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甲氧哒嗪、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恶唑、磺胺、磺胺吡啶、磺胺喹恶啉、磺胺噻唑和磺胺异恶唑均为5.0 ng/ml。各组分的回收率在81.3%~97.9%,相对标准偏差在0.1%~4. 3%。
胁迫诱导型启动子rd29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段青;王博;刘婵;樊国盛;黄海泉;
2009, 0(S1): 287-290.
摘要
(
140
)
PDF
(1704KB) (
4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CTAB法提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总DNA,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一特异片段,并连接至pGEM-T Easy Vector上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为744 bp,与报道序列(AY973635)存在三个碱基的差异,同源性达99.6%;且该片段含有1个TATA box(TATAAA)、1个CAAT box(GCCAAT)、4个干旱、高盐和低温响应DRE(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为CCGAC),从而为后期胁迫诱导型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响应面分析法对甘蔗渣中木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韦杰;段永忠;唐湘华;李俊俊;黄遵锡;
2009, 0(S1): 291-296.
摘要
(
147
)
PDF
(1555KB) (
5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甘蔗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因素和水平,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因素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RSA),得出甘蔗渣木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室温条件下,抽提时间3 h,固液比1:30,NaOH浓度8.56%。经验证,实际测得的木聚糖提取率为28.84%,比单因素实验的最高提取率25.57%高出3.27%,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与模型的预测值28.17%基本相符。
一种用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实用操作技巧
陈洪栋;董文博;李红民;
2009, 0(S1): 297-299.
摘要
(
253
)
PDF
(639KB) (
10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是建立一种简化、实用的用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的操作方法。采用氯化钙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以质粒pUC18,pCSN44,pAN52-1Not,pETts,pANth和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1分别转化用于质粒扩增与保存的常用大肠杆菌菌株Top10和DH5α以及用于原核表达的常用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和TB1。质粒与感受态细胞的混合液置冰上作用一定时间后,直接涂布含有筛选抗生素的LB平板,于37℃培养12~16h。结果表明,用不同大小的质粒DNA转化不同的大肠杆菌菌株,都可以获得满足实验要求,转化效率可高达103~4阳性克隆/μg。该方法较标准的转化流程更加简便、省时、实用。
含抑制素重组质粒的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遗传稳定性研究
甄艳红;韩丽;梁爱心;王庆玲;杨利国;
2009, 0(S1): 300-304.
摘要
(
126
)
PDF
(2225KB) (
3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分析研究含抑制素重组质粒pVAX-IS-asd(以下简写为pXAIS)的crp(cAMP受体蛋白)和asd(天冬氨酸β-半乳糖脱氢酶)基因双缺失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菌株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现有的无抗性抑制素重组表达质粒pXAIS转化入crp和asd基因双缺失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菌株(简称"空质粒株")中,得"含质粒株"。将"含质粒株"细菌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传代培养50代,利用酶切鉴定方法,分析"含质粒株"细菌中抑制素pXAIS质粒的稳定性;利用PCR方法扩增菌株("含质粒株"和"空质粒株")保守序列中invA基因,分析各代细菌的invA基因稳定性;通过比较传代培养后各代细菌的生长图型,分析"含质粒株"细菌传代后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含质粒株"细菌连续传代50次后,仍能检出pXAIS质粒和invA基因,而且生长规律与"空质粒株"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含pXAIS质粒的猪霍乱沙门氏菌crp和asd基因双缺失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鸡球虫18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王鑫;韩红玉;姜连连;赵其平;董辉;韩静芳;黄兵;
2009, 0(S1): 305-309.
摘要
(
104
)
PDF
(1220KB) (
4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利用18S rRNA基因进行鸡球虫系统进化分析,对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柔嫩艾美耳球虫(E. tenella)、堆形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3种共8个不同来源的虫株,分别提取总DNA进行18S rRNA基因的扩增和测序;将得到的序列登录GenBank进行同源性和趋异性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其它原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扩增获得8株鸡球虫18S rRNA基因长度为1 746~1 756 bp,序列比对显示同种不同株间的同源性大于不同种间的同源性,其中3株E.maxima株间同源性在98.7%~99.3%之间,4株E.tenella株间同源性在99.7%~99.9%之间;不同种间同源性为96.5%~98.1%,其中E.maxima与E.tenella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38;E.maxima与E.acervulina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21。顶复器门9个不同属所构建的进化树结果显示,E.imeria和等孢属(Isospora)聚为一支,说明亲缘关系比较近。与GenBank中其它5株不同鸡球虫的18S rRNA基因共同构建的进化树显示,3株E.maxima聚为一支,与E.brunetti、E.mitis、E.mivati、E.praecox和E. acervulina聚为一大分支;4株E.tenella与1株E.necatrix共同形成一个分支,说明E.tenella与E.necatrix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证实了在鸡球虫系统进化研究中,18S rRNA基因不仅可以区分不同种,而且有可能成为区分同种不同株的理想靶基因。
山羊精子介导法转染外源基因影响因素及最适条件的研究
孙新明;邱效武;江嘉陵;魏泓;
2009, 0(S1): 310-314.
摘要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山羊精子与外源DNA共孵育转染外源DNA效率的影响因素,优化精子转染程序。用DIG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和比较精子转染效率,因素为精子洗涤程度、转染缓冲液、精子活力、BSA、肝素、异种动物精浆等。离心洗涤3次以内的山羊精子DNaseⅠ消化前、后阳性率随洗涤次数增加而显着增加(P<0.05),而离心3次以上的转染效率略有下降;以mDM为共孵育缓冲体系可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活力为0.55的精子转基因阳性率显着低于活力为0.9的精子(消化前、后阳性率分别为35.4±2.9%和21.8±5.3%vs 63.5±7.2%和50.3±2.8%,P<0.05);共孵育体系中异种动物精浆可显着降低转染效率(P<0.01),甚至与肝素可置换出已结合和内化转运到精子内的外源DNA,而共孵育体系中的BSA可抑制精子内化外源DNA。山羊共孵育法转染外源基因最适转染条件为mDM缓冲液洗涤3次后上浮收集高活力精子进行转染。
一种新的家蚕信息素相关蛋白基因BmP218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
杨哲;高路;陈慧卿;陈克平;
2009, 0(S1): 315-319.
摘要
(
123
)
PDF
(1473KB) (
6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进行抑制性减法杂交实验中,我们获得一条差异基因片段,EST拼接终获得了这一个654bp ORF阅读框, NCBI数据库检索未发现同源基因。但在家蚕数据库检索有同源基因存在为一种信息素相关的结合蛋白,PCR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确实在家蚕多种组织中存在转录,证明是一种新的基因,暂命名为BmP218。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定位在家蚕的第23号染色体上,有7个外显子。其同源物物有8个,虽然基因结构不同,但结构域非常相似。蛋白质分析中发现蛋白结构中包含有6个α螺旋,12个不规则卷曲,在氨基酸序列中存在有一段与昆虫细小病毒衣壳蛋白类似的区域(100-183)。
基于线粒体DNA序列的广西蜜柑大实蝇与日本蜜柑大实蝇的比较研究
李伟丰;唐侃;王湛军;唐绍清;
2009, 0(S1): 320-325.
摘要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了广西蜜柑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cheni(Zhao)的线粒体COⅠ-COⅡ及16S rDNA的部分序列,与日本蜜柑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tsuneonis(Miyake)及其它近缘实蝇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用最大简约法及邻接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显示广西蜜柑大实蝇和日本蜜柑大实蝇为近缘种,属于同一单源分支,自展检验置信度均为100%。二者之间的HKY85遗传距离为0.01705,大于昆士兰实蝇和小昆士兰实蝇、桔小实蝇和菲律宾实蝇、具条实蝇和石垣岛实蝇之间的遗传距离,接近于黑肩角桔实蝇与短条面包果实蝇的种间遗传距离。支持广西蜜柑大实蝇与日本蛮柑大实蝇为两个形态学和遗传学上非常接近的不同种。
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亚基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杨之帆;陈俊;蒋思婧;陈永勤;
2009, 0(S1): 326-330.
摘要
(
115
)
PDF
(1900KB) (
5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了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亚基(NQO)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cDNA片段长度为1 930 bp,所编码的蛋白与家牛、小家鼠、食蟹猴、人和蟾蜍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亚基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77%、76%、76%、75%和75%。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NQO基因在褐飞虱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
新疆部分地区动物Nipah病毒和Hendra病毒感染的调查
彭丹;曾志磊;陈晓;朱丹;余建萍;展群岭;翟红;谢鹏;
2009, 0(S1): 331-335.
摘要
(
157
)
PDF
(1440KB) (
4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拟建立一步法实时RT-PCR检测Nipah病毒(Nipah virus,NiV)、Hendra病毒(Hendra virus,HeV)的方法,对采集自中国新疆部分地区动物外周血样本进行NiV和HeV检测,以获得我国新疆地区的NiV和HeV的病毒流行病学资料。采用NiV和HeV一步法实时RT-PCR检测方法,对2007年9-12月采集的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以及巴音布鲁克草原放养的500匹马、100匹驴和160只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进行NiV和HeV N基因片段检测。结果:对采集的动物血样本进行NiV和HeV核酸检测,成功进行了一步法实时RT-PCR反应,没有发现阳性样本。初步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我国新疆部分地区天然牧场放养的动物中可能不存在NiV和HeV感染,该地区出现NiV和HeV爆发的可能性较小。
尿激酶催化结构域S356A突变体在毕氏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结晶
赵更香;江龙光;卞传兵;袁彩;侯晓敏;叶晓明;黄子详;黄明东;
2009, 0(S1): 336-339.
摘要
(
188
)
PDF
(815KB) (
2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定位突变和重叠延伸PCR方法扩增尿激酶催化结构域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ZαA上,转化毕氏酵母X-33。重组蛋白通过阳离子琼脂糖柱纯化、凝胶层析柱检测,纯度达到99%以上,该重组的尿激酶催化结构域(C279A/N302Q/S356A)不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用气相扩散法获得蛋白晶体,其衍射分辨率达1.77(?),结构解析发现在其复合物结构中有三个抑制剂分子苯甲醚。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离子交换树脂的筛选及吸附性能研究
邱家山;陈刚;赵红卫;何琦;方为茂;钟本和;
2009, 0(S1): 340-344.
摘要
(
139
)
PDF
(1072KB) (
3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若干种人工合成的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对人血浆中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分离纯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将DEAE-Sephadex A50对PCC的分离纯化性能与该类人工合成分离纯化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人工合成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中,CG-6对PCC具有较优的分离纯化性能;并系统研究了CG-6树脂对PCC分离纯化性能。
2-芳基-1,3-二氧环戊烷的合成与表征
石乐君;Salman Tariq Khan;郭永恩;魏玮;
2009, 0(S1): 345-347.
摘要
(
104
)
PDF
(771KB) (
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3-硝基-4-甲基苯甲酸为主要原料,依次通过乙硼烷还原、氯代反应将其中羧基转化为氯甲基,又经过缩合、氧化、醛基保护将甲基转化为缩醛等步骤合成了2-[2-硝基-(4-氯甲基)]苯基-1,3-二氧环戊烷。目标产物及某些重要中间体的结构已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的方法进行了表征。
黄曲霉产木聚糖酶条件优化及酶解产物初步分析
李科;孙彦平;蔡小波;赵海;
2009, 0(S1): 348-351.
摘要
(
1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能利用木糖及半纤维素水解液产乙醇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Z7具有产木聚糖酶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产酶培养基,得到最佳组分为玉米芯2%,尿素0.2%,酵母膏0.25%,K_2HPO_4 0.5%,NaNO_3 0.1%,MgSO_4·7H_2O 0.1%;单因素试验表明,用纱布代替塑料布密封摇瓶封口能显着提高产酶量;Z7在碱性条件下具有更强的产酶性能.在最优条件下发酵,能产生最大木聚糖酶活122.23IU/ml.通过薄层分析,验证了Z7产生的木聚糖酶具有水解木聚糖生成木糖及木寡糖的能力。
抗溶葡萄球菌酶N端合成多肽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吴宏宇;黄晋江;张继恩;黄青山;
2009, 0(S1): 352-355.
摘要
(
136
)
PDF
(943KB) (
3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制备抗溶葡萄球菌酶N端合成多肽抗体,合成了溶葡萄球菌酶(lysostaphin)分子的3-13位的11个氨基酸的多肽(THEHSAQWLN),并利用戊二醛双功能试剂将人工合成多肽成功地与KLH进行偶联,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lysostaphin合成多肽的抗体,并经亲和层析进行了纯化。对此抗体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抗溶葡萄球菌酶合成多肽抗体可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分子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可用于蛋白免疫印迹。该抗体的制备为使用亲和层析纯化溶葡萄球菌酶提供了有用的配基。
细胞外酶MnP降解聚乙烯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姚学峰;宋怡铃;
2009, 0(S1): 356-359.
摘要
(
181
)
PDF
(955KB) (
6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nP酶(manganese peroxidase)已被鉴定为降解聚乙烯的关键酶,通过设计不同长度的碳链聚乙烯蜡为实验底物,分别与MnP结合分析。采用Auto dock分子对接软件进行结合能的预测。并用Gromacs软件模拟了水、离子环境下,底物复合物能量、空间构象的变化等情况。研究结果表明MnP酶只能催化C56以下的聚乙烯蜡,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酶与底物结合越不稳定;能量分析表明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其动能逐渐降低,而总能量亦有降低的趋势。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对污染土壤中放射性核素钚的溶出
袁世斌;董微;李福德;李娜;张晋秋;何岱;
2009, 0(S1): 360-363.
摘要
(
117
)
PDF
(1001KB) (
5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菌株HT-8对污染土壤中微量放射性核素钚进行了微生物促溶研究。结果表明,HT-8菌株能通过持续产酸等作用显着促进污染土壤中钚的溶出。
耐热小双孢菌212030的初步鉴定及抗菌活性评价
徐小雄;林海鹏;庄令;洪葵;
2009, 0(S1): 364-366.
摘要
(
1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腐殖酸培养基,从海南文昌红树林中海芒果的根际土壤分离得到一株小双孢菌212030。该菌株在45℃下的生长速度比在28℃的生长速度要快,属兼性嗜热菌。菌株212030的耐盐度为0~5%,不添加NaCl的时候生长最佳。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212030与Microbispora amethystogene JCM 3021T的相似率最高,为98.9%。菌株212030发酵液对聚团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使用硅藻土处理发酵废液、提高丁醇发酵废液回用率
马兴;张书敏;冯豪杰;段生兵;史仲平;
2009, 0(S1): 367-372.
摘要
(
104
)
PDF
(1717KB) (
3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生物柴油为萃取剂耦联丁醇发酵,能以最为节能的方式生产"改良型"生物柴油、提高发酵性能,但却也产生了大量发酵废液、萃余液回用率超过50%次轮发酵就无法正常进行。探计了使用硅藻土处理发酵废液、提高废液回用率的可能性和最适条件,在使用40目硅藻土、用量3%(w/v)的条件下,废液回用率可以提高至75%;对提高废液回用率的原因进行了初探,利用少量硅藻土可以吸附发酵残液中的丁醇,减少因美拉德反应所生成的不同分子量的增殖抑制型色素物质。原位添加微量硅藻土有利于丁醇发酵的进行,在使用油醇的萃取发酵条件下,丁醇总生产强度提高了8%。
苏云金芽孢杆菌BtR05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王贻莲;赵晓燕;李红梅;魏艳丽;李纪顺;杨合同;
2009, 0(S1): 373-375.
摘要
(
145
)
PDF
(598KB) (
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BtR05菌株的发酵水平,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并将优选出的培养基组合进行综合优选,最终筛选出的培养基为:玉米粉2%,豆粕粉3%,蔗糖1%,硫酸铵0.1%,三水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2%,七水硫酸镁0.04%,酵母提取物0.3%和碳酸钙0.3%。该培养基配方在接种量为3%,200 r/min,30℃摇瓶振荡培养至44 h时,芽孢率达90%,活菌数达37.33×108cfu/ml。
转铁蛋白受体在土拉弗朗西斯菌LVS入侵巨噬细胞期间的作用
潘欣;
2009, 0(S1): 376-379.
摘要
(
1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估转铁蛋白受体-1在土拉弗朗西斯菌LVS感染鼠巨噬细胞期间的作用。用表达GFP的土拉弗朗西斯菌LVS感染鼠巨噬细胞J774A.1。结合单抗的转铁蛋白受体-1分别用键合了Alexa594的羊抗鼠二抗显色,用小干扰RNA下调转铁蛋白受体-1的表达,进而用土拉弗朗西斯菌LVS分别感染转铁蛋白受体-1表达下调的细胞和转染无关siRNA的细胞,并进行细菌计数。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1参与巨噬细胞对弗朗西斯菌的摄入。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小干扰RNA对转铁蛋白受体-1的表达下调了大约75%。细菌入侵试验显示,在感染1 h时,转铁蛋白受体-1表达下调的细胞内细菌数量等同于对照(F=1.06,P=0.3265);而在感染24 h时,Tfr1下调样本中的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样本(F=24.12,P=0.0006)。这些发现说明在感染早期转铁蛋白受体-1参与了细菌的摄入,这可能与弗朗西斯菌获取铁以利在胞内生存有关。转铁蛋白受体-1的下调不影响细菌的入侵,但抑制细菌在细胞内的增殖。
提高布氏白僵菌产孢量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研究
李茂业;林华峰;刘苏;李世广;
2009, 0(S1): 380-383.
摘要
(
147
)
PDF
(759KB) (
2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液固两相培养法,筛选出了适用于培养布氏白僵菌Bbr84菌株的培养基,并测定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光照条件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液固双相培养法培养布氏白僵菌获取高孢粉,在液相培养阶段,SDAY+2%麦芽糖是较好的培养基;固相培养阶段,以大米+稻壳+黄粉虫粪组合产孢量较高,且在培养的第五天白僵菌产孢量即达到高峰,这比已报道的其他培养料配方的产孢高峰时间缩短2-3天。培养前期,应以黑暗环境为主,以增强菌丝生长,但后期应适当供给光照,以促进菌丝大量产孢。
高效菌株S对TNT的降解条件和机理初探
刘进清;郭晓洁;辛宝平;
2009, 0(S1): 384-388.
摘要
(
1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确立了筛选菌株S对TNT的降解条件并初步探讨了TNT的降解机理。研究表明,葡萄糖的加入显着促进了TNT的生物降解,培养16h后100mg/L的TNT去除率达100%;但不加入葡萄糖时TNT仍有12%的去除,S菌也有微量生长。硝酸钾的加入同样促进了TNT的完全降解,而不加入硝酸钾时TNT有80%的去除。TNT浓度的增加并没有影响其去除效果,高达200 mg/L的TNT仍可完全降解。TNT的降解过程包括TNT生物转化为缩合产物A和A物质的开环分解。生物催化体系中硝基还原酶、甲苯双加氧酶和邻苯二酚双加氧酶的检出为这一降解途径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酶学支持。
颉颃放线菌XA-1菌株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徐婧;于莉;姜钰;徐秀德;樊慧梅;
2009, 0(S1): 389-393.
摘要
(
130
)
PDF
(1297KB) (
3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从辽宁沈阳土壤中筛选获得的颉颃放线菌XA-1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发现XA-1菌株与橘色糖丝菌(Saccharothrix tangerinus)同源性达99.65%,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其生物学特性,可以确定放线菌XA-1菌株的分类地位属于橘色糖丝菌。该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菌落颜色和性状不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表面干燥,坚实多皱。孢子呈橘橙色粉末状,椭圆形,大小0.5~1.0μm。该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7℃,pH为5-10。该菌发酵液对供试的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是一株颉颃作用明显的放线菌。
应用竞争PCR方法检测亚硝化细菌的研究
张艳;李秋芬;王晓熙;
2009, 0(S1): 394-397.
摘要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竞争PCR技术建立了亚硝化细菌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实验以实验室分离、鉴定的一株亚硝化细菌提取的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制备特异性内标模板,进行竞争PCR实验;同时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和吖啶橙荧光显微镜计数法两种方法进行细菌计数,与竞争PCR结果比较分析,建立了样品细菌数量与内标模板量的线性方程,并将其应用于海水养殖环境中亚硝化细菌的检测中。该方法具有简化检测过程、缩短细菌检测时间、无须昂贵仪器设备等优点,并克服有些环境微生物难以培养的困难,为将来有益菌在应用中实际存活和繁殖情况的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深海链霉菌选择性分离及活性菌株16S rRNA聚类分析
庄令;庄令;谢睛宜;林海鹏;洪葵;
2009, 0(S1): 398-401.
摘要
(
107
)
PDF
(1275KB) (
3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性分离深海链霉菌,检测其抗肿瘤细胞,抗金黄色葡萄球(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51650),抗PTP1B和抗caspase-3活性,对活性菌株做165 rRNA聚类分析。用8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检测活性和构建活性菌株16S rRNA聚类分析图。共分离到90株链霉菌,其中在RH培养基上分离到的菌株数量和类群最多,占38.9%,次之为GS1和OA培养基,而M5培养基未分离到菌株;共筛选到活性菌株44株,有抗肿瘤活性14株,抗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抗PTP1B活性19株和抗caspase-3活性2株,其中16株至少有两种活性;16S rRN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株活性菌株分布在4个clade,分别是S.coelicolor,S.pactum,S.stramineus和S.restomycificus clade,以S.coelicolor和S.restomycificus clade为主,分别占66.0%和11.1%。在常温,常压下可分离培养到大量高活性和活性多相样性的深海键霉菌,RH培养基最适用于分离深海链霉菌。
24株深海链霉菌耐(嗜)盐性及抗MRSA活性的初步研究
庄令;庄令;洪葵;
2009, 0(S1): 402-404.
摘要
(
114
)
PDF
(577KB) (
2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24深海链霉菌的耐(嗜)盐性及抗MRSA活性筛选,结果显示,耐NaCl盐浓度在10%以上的有23株,中等嗜盐菌2株,16株具有抗MRSA活性,占66.7%。表明深海链霉普遍能耐受10%以上的NaCl浓度,而且大多在高盐浓度下代谢抗MRSA活性物质。
辣椒素的皮肤美容作用及其应用的研究
赵赫龙;郑大威;
2009, 0(S1): 405-409.
摘要
(
158
)
PDF
(1317KB) (
10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辣椒素的药理作用,提出将其应用于皮肤美容的领域。通过理论分析、动物试验以及人体皮肤实验,提出并验证了辣椒素对皮肤的美容效果的产生机理。结果,确定了含辣椒素的乳膏中所添加辣椒素的最佳浓度。给出了应用含辣椒素乳膏时不同使用部位的最佳辣椒素含量的差别。对辣椒素在皮肤美容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稿约
2009, 0(S1): 410-410.
摘要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生物技术通报》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及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刊物。首批进入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农、牧、林、渔及医学、轻化等领域中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的应用、新的实验技术与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