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期刊获奖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出版伦理声明
出版程序
期刊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预出版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高级检索
E-mail Alert
RSS服务
欢迎关注《生物技术通报》新媒体
友情链接
aBIOTECH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中国科协
更多>>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0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06-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相关应答基因的研究进展
张蕾;韩素英;张守攻;齐力旺;
2006, 0(S1): 1-5.
摘要
(
164
)
PDF
(488KB) (
6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不仅是植物大规模克隆繁殖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从单细胞到整体植株发育全过程的理想试验体系。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简述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此过程中相关应答基因的研究概况,探讨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理生化基础,并对今后应该加强研究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史胜青;齐力旺;孙晓梅;韩素英;张守攻;
2006, 0(S1): 6-13.
摘要
(
188
)
PDF
(1159KB) (
12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遭遇极端温度、干旱、高盐等胁迫时,植物需要调控多种基因,通过多种途径来抵御非生物胁迫的伤害。综述了植物在干旱胁迫发生时,信号传导和转录因子相关调控基因以及在水分运输、抗脱水、渗透调节以调节气孔开关等功能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开展植物抗逆研究的建议。
植物抗寒性与抗寒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周德宝;张二红;
2006, 0(S1): 14-16.
摘要
(
122
)
PDF
(316KB) (
10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抗寒机理的研究动态,主要讨论了抗寒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在植物抗寒性中的反应。此外,亦提出了有关植物抗寒机制研究领域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病毒编码基因介导的植物病毒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赵焕阁;华元刚;刘志昕;
2006, 0(S1): 17-21.
摘要
(
128
)
PDF
(424KB) (
5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植物自身病毒编码基因的不同,重点介绍了其病毒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马靓;丁鹏;杨广笑;何光源;
2006, 0(S1): 22-30.
摘要
(
575
)
PDF
(917KB) (
40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有两条合成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5-磷酸脱氧木酮糖/2C-甲基4-磷酸-4D-赤藓糖醇途径。这两条途径中都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生成、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酶,其中关键酶的作用决定了下游萜类化合物的产量。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以及该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生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综述了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和参与该途径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董艳珍;
2006, 0(S1): 31-33.
摘要
(
308
)
PDF
(445KB) (
19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是连接植物初级代谢和苯丙烷类代谢、催化苯丙烷类代谢第一步反应的酶。综述植物PAL基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PAL基因的结构特点、表达特点和PAL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并指出今后对PAL基因的研究方向。
植物类过敏性蛋白(变应原)研究进展
李东栋;范永梅;
2006, 0(S1): 34-37.
摘要
(
153
)
PDF
(444KB) (
5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据相关资料最新统计表明,全球大约有25%的人口受到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影响。植物中的花粉、汁液和果实可以分别作为吸入性、接触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影响过敏体质的人群。目前,惟一有效的办法是应用特异性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脱敏治疗)。而在应用天然变应原提取物进行传统免疫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合成的修饰后的高纯度特异变应原在保持过敏性蛋白完整的免疫活性的同时可降低其本身的过敏原性。这种修饰后的过敏性蛋白的应用将使免疫治疗更趋于标准化操作同时避免应用天然过敏性蛋白天然提取物时的危险性,最终可达到提高治疗的效果的目的。目前,重组这种新的过敏性蛋白已经成为过敏性疾病研究的新的热点。
植物生根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冯健;齐力旺;张守攻;
2006, 0(S1): 38-44.
摘要
(
195
)
PDF
(790KB) (
13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无性系育种在农林业上的广泛应用,其生根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探讨了影响植物根发育的分子机理。从植物激素,主要从生长素调控植物根发育的分子机理;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影响植物根发育和与细胞壁形成相关的基因影响植物根发育等方面叙述了目前关于植物根发育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解决研究生根分子机理材料难选择问题的方法。
水稻条纹病毒研究进展
邓召花;张飞云;
2006, 0(S1): 45-49.
摘要
(
124
)
PDF
(177KB) (
5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条纹病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水稻种植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关病毒本身及抗病基因一直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根据近年的研究成果,综述在病毒的核酸、蛋白质、抗病基因及应用基因工程控制病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利用抗病基因工程策略控制病害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水稻耐储藏特性研究进展
柳武革;王丰;刘振荣;廖亦龙;李金华;
2006, 0(S1): 50-52.
摘要
(
122
)
PDF
(683KB) (
6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的耐储藏特性存在品种间差异,从基因型着手培育耐储藏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评价体系、遗传因素和基因定位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水稻稻耐储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
玉米杂种优势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祝静静;靳亮;李新征;彭卫东;王泽立;
2006, 0(S1): 53-57.
摘要
(
135
)
PDF
(219KB) (
6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今作物改良中杂种优势的广泛应用得益于杂交玉米的首先培育成功,对其分子基础的探讨已历经近一个世纪却尚未达成共识。关于杂种优势的经典解释曾聚焦于显性和超显性假说,现在看来似乎是借喻遗传学分子概念而无实际分子基础的实用性概念,籍此导致了一些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是可以理解的。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和相关分子技术的出现,文章回顾了过去的研究结果,分析了杂种优势分子机制研究的现状和问题,针对两亲本及其后代杂交后基因组构架和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趋势及方向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由此资讯引发的SNPs单倍型用于玉米杂种优势分子基础研究的新策略。
柑桔抗寒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龙桂友;刘杰;饶力群;邓子牛;熊兴耀;焦徕;
2006, 0(S1): 58-62.
摘要
(
143
)
PDF
(861KB) (
5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柑桔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但又常受冻害影响的亚热带果树,本文总结了柑桔抗寒研究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对于柑桔抗寒研究还是空白但是在其他植物抗寒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柑桔抗寒可在冷诱导蛋白、冷诱导基因和抗寒基因工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及作者粗浅的研究设想。
膜蕨科系统学研究进展
张巧艳;苏立娟;刘晓瑞;朱玉琼;张宪春;刘家熙;
2006, 0(S1): 63-66.
摘要
(
147
)
PDF
(571KB) (
3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形态学和解剖学、细胞染色体、植物化学及分子系统学等方面入手,综述了膜蕨科植物系统学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膜蕨科植物系统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草莓转基因研究进展
康厚祥;姜丰;杨国顺;
2006, 0(S1): 67-69.
摘要
(
189
)
PDF
(511KB) (
6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基因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在草莓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草莓转基因研究进展。
转Bt基因作物杀虫蛋白土壤残留及检测研究进展
赵清;崔金杰;李树红;雒珺瑜;王春义;
2006, 0(S1): 70-74.
摘要
(
110
)
PDF
(520KB) (
7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转Bt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其释放的毒蛋白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学者们通过室内构建大田模拟模型的方法对土壤中残留的Bt毒蛋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的主要场所,转Bt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表达的Bt毒蛋白可以通过植株残体、根及根系分泌物和花粉的散播等途径进入土壤生态系统,这些高度特化了的Bt毒素蛋白一旦在土壤中积累,将会导致土壤特异生物功能类群以及土壤多样性发生改变,甚至产生级联效应。大量研究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Bt毒蛋白进入土壤后,可与土壤粘粒和腐质酸迅速结合,不易分离,而且较之游离态,更难被土壤微生物降解。纯化的Bt毒蛋白与无菌土壤中活性颗粒紧密结合后,存留时间至少可达234d。虽然结合态的Bt蛋白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检测不到,但生物测定表明其仍保持杀虫活性。对转Bt基因作物的研究表明,Bt棉组织埋入土壤7d内,土壤中可提取的杀虫晶体蛋白浓度快速下降,之后下降速度比较稳定,甚至维持数周不变。而Bt玉米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释放的杀虫晶体蛋白在土壤中至少保持180d杀虫活性。虽然关于Bt毒蛋白在土壤中存留时间的长短,可能因实验材料、试验方法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总之,如果长期种植转Bt基因作物,很可能会造成Bt毒蛋白在土壤中的积累,并最终威胁到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目前对土壤中Bt毒蛋白定性和定量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印迹分析法(Western-blotting)、SDS-PAGE法、斑点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法(dot-blotELISA)、流式细胞仪法(Flowcytometer,FCM)、ELISA平板试剂盒及试剂条和生物测定法。其中最直接、简易、准确的方法是ELISA平板试剂盒及试纸条快速检测法和生物测定法。但检测土壤残留Bt毒蛋白时,采用的方法不同,检测的结果也有差异。
我国转基因Bt抗虫棉的进展分析与生态风险评估
张志刚;梅正鼎;杨晓萍;
2006, 0(S1): 75-78.
摘要
(
145
)
PDF
(711KB) (
5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源头创新、基因转移技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专利分析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转基因Bt抗虫棉的重大进展。且从靶标昆虫与非目标昆虫两个方面重点对转基因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加速我国转基因棉研究的对策。
非生物因素诱导马铃薯抗真菌病害研究的新进展
蒋继志;刘洋;杨发茂;梁宁;
2006, 0(S1): 79-82.
摘要
(
111
)
PDF
(564KB) (
5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菌病害是限制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生产中控制马铃薯真菌病害的主要手段是喷施化学杀菌剂。随着揭示植物抗病性机理的逐步深入,利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诱导植物、使其增强抗病性的研究已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结合本研究室的一些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利用非生物因素诱导马铃薯抗真菌病害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同时就利用非生物因子控制马铃薯真菌病害的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宋琳琳;赵茂林;
2006, 0(S1): 83-86.
摘要
(
127
)
PDF
(574KB) (
6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类和植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能容纳大片段的人工染色体载体发展迅速。而用YAC、BAC和PAC等基因组文库进行目的基因的筛选,在获得候选克隆后,通常要进行亚克隆,然后对每个亚克隆逐一进行基因功能互补试验,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遗漏目的基因的危险。TAC载体含P1质粒和Ri质粒的复制子,可直接转化植物,大大加速了工作进程。概括性的叙述了TAC载体的发展,TAC文库构建的程序及文库鉴定的问题。
小单孢菌及其在海洋药物开发中的前景
雷湘兰;洪葵;阮继生;
2006, 0(S1): 87-90.
摘要
(
140
)
PDF
(611KB) (
9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单孢菌是除链霉菌外,生产抗生素的另一大家族。从分类地位、生态分布、分离方法以及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状况等方面,介绍了小单孢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展望了小单孢菌在海洋药物开发中的前景。
微生物蛋白组学的发展及前景
龙娟;杨晓红;于桂宝;
2006, 0(S1): 91-94.
摘要
(
165
)
PDF
(733KB) (
6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成功,标志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由于基因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表达蛋白质实现,要了解基因的全部信息,必须深入研究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蛋白组学是一门新兴科学,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研究的不断深化,必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重大影响。主要目的是对国内外蛋白组学的发展、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简要阐述。
石油污染对海洋浮游生物的影响
沈南南;李纯厚;王晓伟;
2006, 0(S1): 95-99.
摘要
(
251
)
PDF
(817KB) (
18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方面分析了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洋浮游生物的影响。石油污染影响多种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分布、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及浮游植物参与DMS的产生和循环的过程,可以引发赤潮。石油污染对浮游生物的生长可以表现出促进作用也可表现出抑制作用。由于石油的遮光作用,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垂直分布及昼夜移动情况。石油污染可由浮游生物经食物链对其它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
嗜杀酵母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
王贵双;张柏林;梁学军;
2006, 0(S1): 100-105.
摘要
(
164
)
PDF
(1509KB) (
10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嗜杀酵母能够分泌毒素蛋白,杀死敏感酵母。嗜杀酵母对自身分泌的嗜杀毒素具有免疫力。嗜杀酵母的嗜杀特性与两种双链线状RNA(dsRNA)有关,即编码产生毒素蛋白的M-dsRNA和编码自身和M-dsRNA外壳蛋白的L-dsRNA。嗜杀毒素破坏细胞跨膜化学质子梯度,造成ATP和钾离子泄漏,导致细胞死亡。应用嗜杀酵母可避免野生型酵母污染,净化发酵体系,改善发酵产物品质;嗜杀毒素也可作为抵制病原酵母和类酵母微生物的抗真菌剂。
富铬酵母的应用与展望
张曈;许峰;周波;贤一博;贾乐;
2006, 0(S1): 106-108.
摘要
(
161
)
PDF
(453KB) (
10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三价铬为葡萄耐量因子GTF的主要成分。成人每日膳食中适宜的铬摄入量为20~50μg。缺铬可以导致粥样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并影响蛋白质与RNA合成。富含三价铬的富铬酵母,可以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浆胰岛素,又可降低高血脂患者的TC,TG,LDL-C,并升高HDL-C。富铬酵母可作为预防和治疗上述疾病的食品应用于医学和食品工业中,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牧业中。
冰核细菌及冰核基因的应用研究进展
谢翔;王玉;刘汉林;王贵学;
2006, 0(S1): 109-112.
摘要
(
202
)
PDF
(673KB) (
14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起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物质称为冰核或成核剂。冰核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4属23种或变种的细菌、4属11种或变种的真菌和1种病毒,它们都具成冰活性。细菌冰核是一类蛋白质,也称冰蛋白,由细菌冰核基因编码。作为生物冰核领域的研究重点,冰核细菌的研究已涉及到促冻杀虫、防霜冻、植物病害等多个领域;同时冰核细菌已成功地应用于人工降雪、制冷和高敏检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对冰核细菌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行综述。
农业有机废弃物中挥发性成分的过程控制
陈书安;赵兵;
2006, 0(S1): 113-115.
摘要
(
110
)
PDF
(534KB) (
5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禽畜废弃物已经成为有机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产生了很多恶臭气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论述了恶臭气体的发生、危害及国内外物理、化学、生化和生物法过程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生物在禽畜废弃物恶臭气体控制中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巩相景;吕福堂;
2006, 0(S1): 116-119.
摘要
(
141
)
PDF
(317KB) (
15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述了化感作用的概念、特点、作用机理和化感物质及释放途径。讨论了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微生物之间,植物与昆虫等食草动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应用化感理论指导建立合理的栽培、耕作制度;进行田间杂草生物控制和防治;开发新一代无公害农药;指导森林更新和建植;培育抗化感品种等。
DHPLC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李莉;王翀;陈瑶生;
2006, 0(S1): 120-124.
摘要
(
192
)
PDF
(1007KB) (
14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是一种高通量筛选DNA序列变异的新技术,从该仪器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基本操作方法、主要技术特点等作一综述,并对其在基因组领域的应用如SNP分析、双链DNA片段分析、微卫星分析、mRNA定量分析、引物纯度检测等方面及在医学、遗传学方面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DNA疫苗及其在鱼类生产中的应用
肖显悦;田春雨;李凤华;王秀利;
2006, 0(S1): 125-128.
摘要
(
115
)
PDF
(599KB) (
7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来,DNA疫苗以其高效、稳定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并在鱼类生产上做了很多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DNA疫苗的构建、作用原理、佐剂、接种方法、安全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鱼类趋化因子的研究进展
张金洲;陈新华;
2006, 0(S1): 129-132.
摘要
(
144
)
PDF
(511KB) (
8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趋化因子(Chemokine)是由多种细胞在致病因子刺激后分泌的一类低分子量的细胞因子,它们都具有激活和趋化白细胞的作用。趋化因子从结构上可分为四类:CC型、CXC型、CX3C型和C型;从功能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主要诱导白细胞到炎症部位;另一类主要是对肌体起免疫监控作用。目前,有关鱼类趋化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XC型和CC型两类,以及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水生生物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研究进展
吴益春;赵元凤;吕景才;付晚涛;刘长发;
2006, 0(S1): 133-137.
摘要
(
152
)
PDF
(656KB) (
9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生生物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着重阐述了重金属毒性影响因素和鱼类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海水养殖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吴益春;赵元凤;吕景才;付晚涛;刘长发;
2006, 0(S1): 138-140.
摘要
(
134
)
PDF
(547KB) (
1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着重分析了微生物,大型藻类及其他生物在海水养殖环境中的生物修复作用,原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研究进展
陈信忠;龚艳清;
2006, 0(S1): 141-146.
摘要
(
163
)
PDF
(762KB) (
8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病原种类、危害性、防治方法以及神经坏死病毒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CHD基因与非平胸鸟类性别鉴定
刘铸;白素英;田秀华;
2006, 0(S1): 147-150.
摘要
(
140
)
PDF
(168KB) (
7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1995年CHD基因被应用于鸟类性别的分子鉴定以来,非平胸类鸟类性别鉴定问题正逐步被解决,CHD基因已经成为非平胸鸟类性别鉴定最重要的分子标记。阐述和分析了CHD基因在扩增目标及引物设计、取样范围及辅助技术和所涉足的科研领域等方面的发展及现状。期望随着CHD基因研究的深入,建立起完善的基于CHD基因的鸟类性别鉴定体系,通过更广泛的应用,促使涉及鸟类性别鉴定的科学研究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昆虫雄性生殖腺分泌物的功能
穆兰芳;董双林;
2006, 0(S1): 151-157.
摘要
(
207
)
PDF
(241KB) (
13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昆虫两性成功交配后,雄性生殖腺分泌物使雌性昆虫的生理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昆虫雄性生殖腺分泌物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这些生物活性分子通过成功交配转移到雌虫生殖道后,对雌虫的生殖活动产生影响,使交配雌虫一段时间内不再交配,使已转移的精子易于在雌虫生殖道内储藏,使卵与精子完成受精过程,还可刺激雌虫产卵和卵的发育,调控排卵和产卵等生殖过程。在精子的转移过程中,雄性生殖腺分泌物中的抗菌媒介质能使雌虫的生殖导管提供友好的环境。此外,一些昆虫的雄性生殖腺分泌物还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保护已产下的卵不被天敌取食和病原体侵染。
青岛市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莉;刘鹏;赵俊梅;
2006, 0(S1): 158-160.
摘要
(
134
)
PDF
(148KB) (
5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药学领域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较快。青岛市具有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但由于资金、政策、人才和投资环境等的限制,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发展较慢,建议青岛发挥海洋特色,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和基因工程药物,引进项目和人才,制订相关政策,加快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紫外光源及太阳UV-B辐射的模拟实验
师生波;韩发;
2006, 0(S1): 161-166.
摘要
(
124
)
PDF
(215KB) (
8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用于UV-B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几种常见光源,对如何利用选择性薄膜获得理想的UV-B波段的光谱,进而能较真实模拟平流层O3耗损所导致的近地表面太阳UV-B辐射的增强,以及在野外进行UV-B模拟研究时,紫外荧光灯管的排列方式等进行了分析讨论。介绍并讨论了当前UV-B辐射实验的各种方法,并就各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等提出了建议。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王海波;安学丽;张艳贞;王爱丽;李巧云;晏月明;
2006, 0(S1): 167-170.
摘要
(
175
)
PDF
(591KB) (
20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去10年来,蛋白质组学得到迅速发展,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蛋白质组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成为国内外竞相研究的重点,研究方法的快速发展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着重就经典的噬菌体展示、酵母双杂交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串联亲和纯化、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和表面等离子共振等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原理及应用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Ecotilling,一种检测基因多样性的新方法
刘芳;余四斌;
2006, 0(S1): 171-177.
摘要
(
149
)
PDF
(1826KB) (
9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ILLING:TargetingInducedLocalLesionsInGenomes)检测技术是将随机化学诱变与PCR方法结合,对目的基因区域进行鉴定筛选的一种低投入、高通量的反向遗传学方法。“Ecotilling”是利用该技术检测自然群体中存在的基因多样性的新方法。目前,TILLING及Ecotilling已被应用于多个物种的基因多样性的研究。本文系统介绍了TILLING及Ecotilling的定义、技术流程与特点、应用概况、常用工具,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DNA芯片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分子营养上的应用
阳成波;印遇龙;龚建华;郁海;
2006, 0(S1): 178-183.
摘要
(
149
)
PDF
(562KB) (
6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芯片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可使研究者得以自动化、快速、平行地对大量的生物信息加以分析,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基因表达。这种技术为从基因组水平研究基因表达水平与生理反应及生理状况的改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通过比较不同营养水平或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组织细胞基因达到表达谱差异,可以从基因组水平阐明各种营养成分或环境因素对动物机体的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营养生理的机制和环境对动物影响的机理。DNA芯片技术为分子营养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从DNA芯片的原理、种类、实验设计、统计方法及在分子营养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草莓DNA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马鸿翔;
2006, 0(S1): 184-190.
摘要
(
155
)
PDF
(234KB) (
8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等不同类型分子标记在草莓指纹图谱构建、品种鉴别、遗传多样性、进化、遗传作图以及相关性状的标记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草莓分子标记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RNAi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杨超;王国春;徐碧玉;金志强;
2006, 0(S1): 191-194.
摘要
(
136
)
PDF
(663KB) (
6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利用双链RNA(dsRNA)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地表达,且此现象广泛存在于从真菌到植物、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的各种生物中。介绍了RNA干扰的研究历史、RNA干扰的作用机制及此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MSAP技术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
王子成;李忠爱;李锁平;
2006, 0(S1): 195-196.
摘要
(
154
)
PDF
(361KB) (
5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甲基化在植物的很多生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DNA甲基化的技术应运而生。依据对DNA甲基化敏感程度不同的同裂酶,在AFLP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MSAP技术可以方便的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及程度。该文对MSAP技术的原理、特点、基本程序及应用进行了阐述。
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刘宏;牛建新;韩晓燕;
2006, 0(S1): 197-201.
摘要
(
146
)
PDF
(712KB) (
11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位杂交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发展前景,以及该技术与其它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些新技术。综述了这些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介绍拍摄几种植物运动的方法
王忠;顾蕴洁;成勤勤;钱善勤;
2006, 0(S1): 202-208.
摘要
(
128
)
PDF
(3514KB) (
5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用显微摄影装置定格拍摄气孔开闭、颖花开闭、浆片膨大、花粉萌发,用扫描仪录入稻穗开花以及用相机拍摄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等植物运动的技术和方法,并展示所摄植物运动的照片。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与应用
张春磊;王爽;王秀利;
2006, 0(S1): 209-212.
摘要
(
126
)
PDF
(511KB) (
6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生命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其对水产动物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如PCR技术、转基因技术、DNA指纹图谱技术、核酸杂交技术等,在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力、培育优良品种及生产新品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潜在影响。
应用分子定向进化技术适时检测及预防鳗鱼主要疾病的初步探讨
江树勋;江云;饶静静;李寿崧;陈文炳;
2006, 0(S1): 213-217.
摘要
(
125
)
PDF
(1137KB) (
3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分子定向进化(directedmolecularevolution)技术研究和解决复杂的生物学和化学问题,已成为化学和生物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针对目前鳗鱼主要疾病的检测及预防现状和出现的技术难点及不足,初步探讨了分子定向进化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海胆人工养殖实用技术
蔡玉婷;
2006, 0(S1): 218-220.
摘要
(
159
)
PDF
(297KB) (
8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卫星遗传标记及其在昆虫种群遗传学中的应用
王永模;沈佐锐;
2006, 0(S1): 221-224.
摘要
(
102
)
PDF
(452KB) (
7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卫星是一类短串联重复的寡核苷酸序列,广泛地分散于各类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它具有多态性高、检测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群体遗传研究的分子标记之一。该文阐述了微卫星DNA构成及特点,多态性形成机制、位点获得途径,列举了微卫星遗传标记在昆虫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菌根生物技术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意义
秦琴;杨晓红;王春华;
2006, 0(S1): 225-228.
摘要
(
112
)
PDF
(673KB) (
4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原因及其恢复途径;综述了菌根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的研究进展,表明菌根是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菌根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多样的,重点讨论的是菌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防止草地进一步退化的关键,菌根与植物的共生是是草场健康发展的关键。菌根生物技术在我国草地保护和草场恢复上具有重要的位置。
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王伟;赵凯;周东坡;
2006, 0(S1): 229-231.
摘要
(
132
)
PDF
(394KB) (
5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简要综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SELEX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王聪艳;孙伟;李建国;裴玉贺;蔡民华;晏月明;
2006, 0(S1): 232-236.
摘要
(
181
)
PDF
(744KB) (
17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X技术是一项在体外筛选能与各种配体特异结合的寡聚核苷酸片段的新组合化学技术。其优点是筛选出的核酸适体易合成、易存储、易修饰等。该技术不仅在疾病(如艾滋病)的治疗及药物的开发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唐玉海;郭春芳;张木清;
2006, 0(S1): 237-241.
摘要
(
204
)
PDF
(968KB) (
5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RAP是一项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利用其独特的引物设计对基因组的开放阅读框(ORFs)进行特异扩增,利用个体以及物种的内含子、启动子和间隔序列的不同,产生基于内含子和外显子的SRAP多态性。阐述了SRAP的原理和流程,详细论述了SRAP标记目前在植物遗传多样性、作物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5′-核苷酸的合成方法比较
戚娜;朱利民;
2006, 0(S1): 242-245.
摘要
(
217
)
PDF
(1546KB) (
25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核苷酸在农业、食品和医药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比较了目前5′-核苷酸的工业和实验室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法和酶催化法。
抑制消减杂交及其应用
邱志鹏;王翀;
2006, 0(S1): 246-250.
摘要
(
159
)
PDF
(280KB) (
8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是以消减杂交为基础结合抑制PCR方法发展起来的分离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的一种策略。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特异性高、背景低、重复性好、能分离出丰度较低的特异性片段等特点。主要介绍其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并对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作分析。
浅谈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黄玮洁;方战强;曾宝强;
2006, 0(S1): 251-254.
摘要
(
118
)
PDF
(470KB) (
8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的加重,水处理技术得到了深入研究和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水质净化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能满足排放要求、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迅速。本文从SBR工艺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几种SBR的改良工艺,并突出其工艺特征。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改进
刘平武;李赟;蔡强;宋传宇;何庆彪;杨光圣;
2006, 0(S1): 255-259.
摘要
(
92
)
PDF
(1479KB) (
5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AFLP技术的限制性内切酶组合进行了改进。以两个低频酶组合代替传统的高频酶与低频酶组合进行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采用低频酶组合(EcoRⅠ+PstⅠ)产生的条带比传统酶切组合(EcoRⅠ+MseⅠ和PstⅠ+MseⅠ)要少且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150~800bp之间,条带信号强度要大,多态性明显得到提高,分子标记筛选成功率也得到了提高,而且其成本更低的特点有利于AFLP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普及。
AIV血凝素亚型同步检测基因芯片技术研究
王秀荣;刘丽玲;包红梅;乔传玲;王煜;孙凯;孔宪刚;陈化兰;
2006, 0(S1): 260-263.
摘要
(
117
)
PDF
(1631KB) (
4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流感病毒14个血凝素亚型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RT-PCR克隆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片段,获得重组质粒。从重组质粒扩增大约500bp的DNA片段,浓缩后点到氨基化玻璃载体上,制成芯片。待检病毒样品用TRIzolLS提取RNA,反转录过程中用Cy5标记样品cDNAs。将标记样品与芯片杂交,扫描芯片上待检样品与芯片上捕捉探针的结合位点,杂交信号与预期设想一致。结果显示,DNA芯片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AIV血凝素亚型鉴别诊断方法。
小麦TaEDR1基因ds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洪德峰;牛吉山;张丽娜;王映红;任江萍;
2006, 0(S1): 264-267.
摘要
(
137
)
PDF
(384KB) (
4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抗白粉病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系99/2439中分离到一个编码促分裂原蛋白激酶激酶激酶的新基因TaEDR1。为了研究TaEDR1基因在小麦抗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DC.)E.O.Speerf.sp.triticiEm.Marchal)反应中的作用,以单子叶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AHC25为基础载体,选择TaEDR1基因编码胞外结构域的、保守性低的cDNA区域作为RNA干扰的目标区段,将这个区段连接成一个反向重复序列(3′→5′//5′←3′),插入到玉米泛素高效启动子Ubi1的下游,构建成双链RNA干扰表达载体pAH-R-TER。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以高产小麦新品种“周麦18”为受体进行了遗传转化。T0代植株经PPT抗性鉴定、PCR扩增检测,获得了7个转基因植株,为研究小麦TaEDR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转Bt基因水稻稻谷对几种主要储粮害虫的影响
蔡万伦;石尚柏;杨长举;彭于发;全明刚;
2006, 0(S1): 268-271.
摘要
(
139
)
PDF
(676KB) (
4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评价转Bt稻谷储藏期的生态安全性,通过对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储藏期Bt稻谷与非Bt稻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稻谷储藏期的延长,在储藏17个月后Bt稻谷上的虫蚀率依次为0.70%,1.20%,显着低于另外两种非Bt稻谷上的虫蚀率(汕优63:1.7%,2.0%;9311稻:2.70%,3.00%,P<0.05)。但Bt稻谷和非Bt稻谷中的赤拟谷盗、谷蠹、书虱、麦蛾数量,在19个月储藏期内,大部分调查结果差异不显着。
东乡野生稻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BAC)文库的构建
成志伟;曹筑荣;陈良碧;曹孟良;
2006, 0(S1): 272-275.
摘要
(
128
)
PDF
(1309KB) (
4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nary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IBAC)是能直接将大片段DNA转入植物的载体,是植物基因图位克隆和构建植物基因嵌入突变体库的重要工具。该研究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构建其BIBAC文库。该文库由14592个克隆组成,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65kb,覆盖率为2倍基因组。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基因组DNA能够在BIBAC载体中稳定存在。
稻瘟病菌含信号肽小蛋白的计算机分析
业艳芬;李成云;杨静;王云月;李进斌;刘林;苏源;朱有勇;
2006, 0(S1): 276-282.
摘要
(
129
)
PDF
(526KB) (
6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采用组合的信号肽分析软件SignalPv3.0、TargetPv1.1、Big-PIpredictor、TMHMMv2.0和SecretomeP对已公布的1486个稻瘟菌(magnaporthegrisea)小蛋白基因的N-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信号肽分析,同时系统分析了信号肽的类型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1486个稻瘟病菌小蛋白中,119个具有N-端信号肽的典型分泌蛋白。其中116个具有分泌型信号肽,1个具RR-motif型信号肽,2个具信号肽酶II型信号肽。在稻瘟病菌基因组中,分泌型小蛋白的序列是高度趋异的,仅出现少数氨基酸组成完全一致的信号肽,为进一步确认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是否具有同源性,分别用BLAST2SEQUENCES对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进行了序列对比。结果表明,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同源性非常高。同时还采用Sublocv1.0对1486个小蛋白的亚细胞位置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小蛋白的可能功能场所包括细胞质、细胞外、线立体和细胞核,功能场所位于细胞核的小蛋白是最多的。
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柴晓杰;徐亚维;王丕武;张宇;吕品;
2006, 0(S1): 283-287.
摘要
(
122
)
PDF
(383KB) (
3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玉米品种“吉糯1号”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克隆到pMD18-TVector上,经测序,该启动子大小为934bp。与已报道的序列比较仅有14个核苷酸发生改变,同源性为98.5%。用该启动子取代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35S启动子,与GUS基因编码区连接,构建成融合质粒pSBE-GUS。经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获得了转基因植株。GUS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由该启动子序列引导的GUS基因能在种子中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微弱或未表达,证实该启动子具有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功能。
转GO基因棉花体内H_2O_2含量的时空表达
简桂良;刘慧君;卢美光;
2006, 0(S1): 288-292.
摘要
(
106
)
PDF
(469KB) (
3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转GO基因棉花品系B99267-1、B99261及其受体新陆早7号和非转基因棉花品种中棉所12号内源H2O2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初花期、花铃期和吐絮期三个棉花生育期中,初花期H2O2含量较低,吐絮期最高;各生育期下部和中部叶片H2O2含量普遍高于顶部叶片。棉花叶片组织中GO活性、GO蛋白含量和内源H2O2含量均成正相关,酶活高的叶片GO蛋白含量高、H2O2含量也高。
棉花2个多标记基因系及其杂交后代AFLP分析
孙志栋;王学德;倪西源;
2006, 0(S1): 293-295.
摘要
(
147
)
PDF
(643KB) (
4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陆地棉两个多标记基因系T582和T586及其杂交后代F1等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58对EcoRI/MseI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1对引物组合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的引物组合占筛选总组合的70.69%。AFLP分子标记具有高度的多态性,非常适于基因组差异较小的(棉花)材料之间的多态性筛选。采用聚丙烯酰胺银染法显带技术,AFLP进行PCR扩增能看到30~80条DNA亮带,且检测灵敏度高,可区别只相差十几个bp甚至几个bp大小的DNA片段。但AFLP标记以显性标记占绝对优势,共显性标记比率极少,故而难以区分种质的杂合和纯合,这是它的惟一不足之处。
施用沼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以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戴林建;朱列书;徐双红;陆中山;周清明;李帆;
2006, 0(S1): 296-301.
摘要
(
92
)
PDF
(1044KB) (
4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检测研究了沼肥发酵原料配方,并就发酵后的沼肥对烤烟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比较5种沼肥发酵的原料配方以A3处理最适宜沼肥种烟;在烤烟生长过程中施用沼肥,能促进烤烟早生快发,茎干显着变粗,叶面积显着变大,干物质积累也显着增加,同时,沼肥能使烟叶中硝酸还原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提高,促进烟株的碳氮代谢,从而增加烤烟生产的产量和产值。沼肥对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影响也较大,总糖、还原糖和钾等成分含量增加,烟碱含量降低。比较4种沼肥处理对烤烟的影响,B2处理效果最明显。
转基因抗衰老番茄F2代果实品质研究
张伟玉;杜长城;王一方;李建科;刘艳军;杨静慧;
2006, 0(S1): 302-304.
摘要
(
114
)
PDF
(217KB) (
4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转基因抗衰老番茄F2代果实贮藏后品质,本研究以丽春番茄为对照,转反义NR、F1'、F2和F3基因番茄为试材,分析了采后3~20d果实总糖、总酸、Vc的含量变化,结果为:转基因番茄除F2基因型总糖含量显着低于对照外,其余均无差异;总酸含量在贮藏20d后除F3与对照无差异外,均高于对照;各个基因型番茄在贮藏期Vc含量均高于对照41%~72%。综合分析结果显示F3即转反义ACS-CTR双价番茄果实贮藏后品质最好,F2(CTR)最差,NR、F1'(ACS)与对照相同。
甘蓝型油菜TT1基因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路小春;李加纳;李本逊;柴友荣;
2006, 0(S1): 305-309.
摘要
(
132
)
PDF
(997KB) (
3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拟南芥TT1(transparenttesta1)基因编码一个WIP类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调控内种皮发育和原花青素在内种皮的积累。本研究通过PCR扩增了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TT1基因家族(BnTT1)的一段特异保守片段TT1A,并将其亚克隆到中间载体pCambia2301G中,构建了TT1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G-TT1A,通过PCR鉴定、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成功,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形成工程菌株。此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TT1基因在甘蓝型油菜种皮色素合成途径中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和利用反义TT1基因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新型黄籽油菜奠定了基础。
香蕉MuMADS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韦带莲;胡丽芳;苏伟;徐碧玉;金志强;
2006, 0(S1): 310-315.
摘要
(
140
)
PDF
(737KB) (
5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筛选用采后0h和48h的香蕉果实构建的果实成熟的SSH(抑制差减杂交)文库,得到一条命名为MuMADS1长度为888bp的片段。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香蕉MuMADS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理化性质预测、序列与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MuMADS1基因编码蛋白分子式为C1171H1879N351O367S7,属于亲水的不稳定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含有保守的MADS盒和半保守的K-box盒;二级结构主要是以α螺旋为主;具有多种磷酸化位点和核定位信号;同源性比较发现与许多植物的花器官决定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推测它们可能为同源基因,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海南省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鉴定
漆艳香;谢艺贤;张欣;蒲金基;张辉强;
2006, 0(S1): 316-319.
摘要
(
141
)
PDF
(1121KB) (
7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蕉枯萎病在海南省为首次报道。在Komada改良培养基鉴定的基础上,用温室人工接种法对采自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的18个香蕉和粉蕉假茎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香蕉枯萎病菌的两种分离物在培养特性和致病性上存在明显区别,分离自粉蕉的12个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而分离自香蕉的6个菌株为4号生理小种。
黄瓜枯萎病抗性基因的连锁分子标记
张海英;张海霞;张峰;毛爱军;许勇;王永健;于广建;
2006, 0(S1): 320-322.
摘要
(
130
)
PDF
(858KB) (
5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瓜枯萎病是危害我国黄瓜的主要病害。本实验以黄瓜抗枯萎病亲本WIS2757和感枯萎病亲本津研2号及其F2代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进行了与黄瓜抗枯萎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AFLP分析表明:引物对P15M5扩增出的特异DNA片段P15M5-310与WIS2757黄瓜枯萎病抗性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7cM。
牛蒡寡糖诱导黄瓜抗炭疽病的研究
王进昌;陈靠山;
2006, 0(S1): 323-325.
摘要
(
116
)
PDF
(168KB) (
5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证明了牛蒡寡糖能显着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抗性。黄瓜幼苗经0.05%的牛蒡寡糖处理后,以病斑数计算的对炭疽病诱抗效果为50.01%,以病斑面积计算的诱抗效果为56.83%。而用牛蒡寡糖诱导后,四种与植物抗性有关的酶的活性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β-1,3-葡聚糖酶在诱导后第4天的活性最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在诱导后第3天活性最高,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从诱导后第4天开始持续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在诱导后则有所降低,与同期对照相比最大降低幅度为29%。
矿质营养缺乏对黄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黄奔立;伍烨;张顺琦;许云东;陈学好;
2006, 0(S1): 326-329.
摘要
(
128
)
PDF
(1023KB) (
5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营养液栽培,研究不同矿质营养的缺乏对黄瓜叶片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铜对植株生理影响最大,在各处理中,叶片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木质素含量也处于较低水平,而相对电导度则最高,所测定的4种保护酶(POD、PPO、PAL、SOD)活性也最低。其次是锌,缺锌造成了相对电导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木质素含量的下降,除PAL活性外,其余3种酶活性也处于次低的位置。缺锰主要导致了叶片组织可溶性糖含量、木质素含量以及PAL活性的较大幅度的下降。缺钙主要降低了叶片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比较而言,硼和铁的缺乏影响较小。
稀土元素铕和钇对紫叶酢浆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徐忠传;郁达;周静亚;蒋斐雯;
2006, 0(S1): 330-333.
摘要
(
132
)
PDF
(629KB) (
4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铕(Eu)、钇(Y),研究Eu、Y对紫叶酢浆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Eu或Y能够促进紫叶酢浆草试管苗的生长和分化,但高浓度的Eu或Y则抑制紫叶酢浆草试管苗生长。
西瓜新品种“抗病948”不同密度与施肥量互作效应的研究
耿玉华;赵纪连;陈先南;余乾儿;戴国辉;孙志栋;
2006, 0(S1): 334-336.
摘要
(
120
)
PDF
(610KB) (
4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病948”是由上海农科院选育的抗病新品种西瓜,十分适用于连作的露地栽培,可减轻露地栽培时发病基数。通过密度与施肥量(3×3)互作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西瓜“抗病948”品种最佳栽培模式为栽培密度600株/667m2,施有机肥100kg/667m2+复合肥80kg/667m2,能充分发挥其高产、优质和抗病等特性。
用SSR标记分析辣椒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罗玉娣;李建国;李明芳;
2006, 0(S1): 337-341.
摘要
(
133
)
PDF
(625KB) (
8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1对引物在33个辣椒材料中共检测到54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检测到2~4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为2.6个,说明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少。通过MVSP3.13f软件对SSR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把33个辣椒材料分为五类,同个种的辣椒种质资源基本聚在一起,说明用SSR标记来区分辣椒种质是可行的,是研究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牡丹品种鉴定用ISSR引物的筛选与开发
索志立;
2006, 0(S1): 342-346.
摘要
(
135
)
PDF
(1053KB) (
4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于牡丹品种鉴定的DNAISSR-PCR反应体系已经建立。利用DNAISSR分子标记分析少量牡丹品种时,容易获得各品种的特有ISSR标记。然而,中国牡丹品种约有1500个,在小批量品种范围内找到的品种特有ISSR标记有可能出现在其它品种中。因此,利用DNAISSR分子标记对数量庞大的中国牡丹品种进行区分和鉴定时,寻找品种特有标记成为突出的技术难题。标记是由引物通过PCR扩增产生的。因此,关键在于找到理想的ISSR引物。对已知的ISSR引物的筛选未获得良好的PCR扩增结果。报道牡丹鉴定用ISSR引物的设计与开发新途径。
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BLⅡ)的拼接与表达载体的构建
宋宗应;刘四新;胡新文;郭建春;
2006, 0(S1): 347-350.
摘要
(
103
)
PDF
(615KB) (
5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云南植物Capparismasaikai中提取总DNA,设计引物克隆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BLⅡ,序列测定后经同源性分析表明与GeneBank中登陆的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BLⅡ(cDNA)序列一致,表明MBLⅡ不存在内含子序列。利用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genesplicingbyoverlapextension,geneSOEing)进行体外基因剪接,剪接片段与植物表达载体pVKH相连,构建pVKH-35S-MBLⅡ-Pa、pVKH-35S-S-A+B-pA、pVKH-35S-A+B-pA、pVKH-35S-S-A-pA、pVKH-35S-S-B-pA,为寻找mabinlin的活性表达形式和翻译后剪接机制打下基础。
6-BA,NAA和Vc浓度配比对山葵试管苗增殖体系的影响
崔翠;何凤发;周清元;
2006, 0(S1): 351-355.
摘要
(
119
)
PDF
(1395KB) (
9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葵为十字花科山嵛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强烈的香辛味,是一种高级蔬菜和药用植物。在山葵生产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即健壮种苗的供给,通过山葵的茎尖培养建立组培快繁体系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311-A最优回归设计研究6-BA,NAA和Vc浓度配比对山葵试管苗增殖体系的影响,对11种不同配方培养基中山葵苗的增殖系数进行调查,通过DPS3.01数据统计软件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主效因子及其互作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当6-BA(X1)、NAA(X2)、Vc(X3)的浓度分别为1.2504mg/L、0mg/L、1.9668mg/L时,增殖系数可以达到6.8380,进一步优化了山葵试管苗增殖的体系。
红豆杉内生真菌产紫杉醇相关基因BAPT的鉴定及初步研究
李嘉琳;胡鸢雷;陈维多;林忠平;
2006, 0(S1): 356-361.
摘要
(
126
)
PDF
(3219KB) (
6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几种红豆杉中先后分离了30余种内生真菌,深入研究了三种能够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形态学观察及18srDNA鉴定它们分属于Fusarium(属)和Pestalotiopsis(属),三个菌株均可以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产生紫杉醇,经两周培养产量可分别达到8.5,31.5,31.1μg/L。(其中Pestalotiopsis1分离于南方红豆杉,Fusarium1分离于东北红豆杉,Pestalotiopsis2分离于中国红豆杉)。对这些内生真菌产紫杉醇的初步机理作了研究。BAPT(C-13phenylpropanoidsidechain-CoAacyltransferase)是红豆杉中紫杉醇合成途径里支链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我们根据其保守区序列设计了引物,首次在能产生紫杉醇的上述三种红豆杉内生真菌中克隆得到了BAPT基因片段,而分离的其它真菌并没有得到扩增。序列分析表明,来自内生真菌的BAPT基因片段序列与红豆杉BAPT基因片段序列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98.9%)。推测红豆杉内生真菌之所以能够合成紫杉醇,相关基因可能直接源于其宿主植物,即其遗传学起源是基因转移而不是共进化。这同时也建立了一种快速经济的鉴定产紫杉醇真菌的辅助方法。内生真菌的遗传稳定性及改良在进一步研究中。
不同红树林土壤中的PHAs合成菌研究
庄露;谢晴宜;洪葵;
2006, 0(S1): 362-365.
摘要
(
108
)
PDF
(165KB) (
2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平板分离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分析了PHAs合成菌在7个红树林土壤生境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红树林土壤中PHAs合成菌数量在103~106cfu/g湿土之间,占异养菌总数的1.5‰~318.6‰;不同红树林土壤中PHAs合成菌分布差异明显,回归分析显示在10%的置信水平下,样品中PHAs合成菌数在一定范围内与土壤中有效钾、全磷呈显着相关;在全磷含量高的深圳和福建样品中,高PHAs合成能力的菌株数显着高于其它样品,进一步表明PHAs合成菌可能与环境污染程度有关。
红树林土壤总DNA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杨建;洪葵;
2006, 0(S1): 366-371.
摘要
(
163
)
PDF
(1365KB) (
5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获得高浓度、大片段、无偏好的土壤微生物总DNA是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和宏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了5种方法从红树林土壤中提取DNA,并对5种方法提取出的DNA的质量和产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5种方法均可从土壤中提取到DNA,但不同方法提取到DNA的产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Bio101FastPrep?SPINKit(forSoil)抽提到的DNA得率最高,适合分子生态学研究;SDS-GITC-PEG法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所得到的DNA片段较大(>48kb),有利于构建宏基因组文库。
甘孜州炉霍县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特性初步研究
赵芯;胡振宇;陈强;张含彬;王均;廖德聪;陈翠萍;
2006, 0(S1): 372-375.
摘要
(
109
)
PDF
(840KB) (
2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状况及两种土壤酶活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存在差异,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比森林覆盖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在同一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20cm土层微生物数量高于20~40cm的土层。土壤酶活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微生物对烟叶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李梅云;高家合;王革;李天飞;王颖琦;李松;
2006, 0(S1): 376-380.
摘要
(
103
)
PDF
(615KB) (
3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菌株不同浓度、不同菌株、及同浓度不同菌株的等量组合处理过的烟叶放置一段时间未经发酵与发酵后对蛋白质检测,结果表明降解K326中部碎烟叶蛋白质的处理中Y菌株106浓度降解率最高,为18.81%;处理烟叶发酵后,降解率最高的处理是S5菌株107浓度,高达24.46%。K326上部碎烟叶处理后检测结果表明,对蛋白质降解率最高的处理是Y与S8混合,降解率为8.98%;K326上部碎烟叶处理发酵后检测结果表明,S8菌株108浓度处理降解率最高,达24.09%,其次为S5菌株108浓度处理降解率达23.48%。整叶处理结果表明S8降解蛋白质效果最好,降解率达5.17%;整叶处理烟叶发酵后检测S5对烟叶降解率最高,为5.17%。
果胶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王炎松;郭安平;章霄云;刘恩平;贺立卡;
2006, 0(S1): 381-386.
摘要
(
133
)
PDF
(1401KB) (
3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果胶酶基因序列设计三对不同果胶酶片段的引物,从本实验室已筛选的一株具有降解果胶质功能的细菌(暂编号为:C105)中克隆到了果胶裂解酶(PL)和果胶甲酯酶(PE)基因片段。通过分析,PL基因片段与PE基因片段均与来源Erwiniachrysanthemi的果胶裂解酶和果胶甲酯酶基因的同源性很高,达到9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发酵中微生物菌群变化规律的研究
林代炎;杨菁;叶美锋;林琰;
2006, 0(S1): 387-390.
摘要
(
125
)
PDF
(715KB) (
4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垃圾处理厂静态堆肥不同区域的微生物菌群与数量的分析,表明了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发酵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规律,温度与微生物菌群的相关性,指出了高温微生物菌群数量影响堆肥的效率。建议在静态一次堆肥发酵周期中,增加通气量和翻堆频率,有利于增强微生物菌群的活力和提高堆肥质量。
空心莲子草具有较强抗盐能力的原因初探
高建明;肖强;崔翠菊;何光源;
2006, 0(S1): 391-394.
摘要
(
100
)
PDF
(1483KB)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的抗盐机理,测定了盐胁迫条件下的空心莲子草和水稻中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空心莲子草中的脯氨酸、甜菜碱以及SOD、POD等含量增加速度比水稻快,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在两种植物中虽亦增加,但在空心莲子草叶中的增加幅度小于水稻。证明盐胁迫下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迅速增加是空心莲子草具有较强抗盐能力的重要生理学基础。
5种常见中草药的抑菌性研究
李军红;田胜尼;方晓光;傅永红;
2006, 0(S1): 395-399.
摘要
(
125
)
PDF
(1005KB) (
8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平板打孔法对五倍子、金银花、大青叶、穿心莲、蒲公英这5种常见中草药进行抑菌试验,并测定其MIC(最低抑菌浓度)及抑菌时间。研究结果表明:5种中草药提取液对Bacillussubtilis抑菌效果普遍较好,五倍子、金银花、大青叶对Escherichiacoli抑菌效果较好;五倍子提取液药效时间较长,而其他中草药抑菌时间较短。
多菌灵在黄精根茎无菌培养中的应用
徐忠传;何俊蓉;周静亚;徐晖;徐凯;
2006, 0(S1): 400-402.
摘要
(
126
)
PDF
(441KB) (
3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中比较了几种杀菌剂对黄精根茎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乙醇、饱和漂白粉、HgCI2等杀菌剂对黄精根茎杀菌时,微生物的污染率很高;先用3%多菌灵溶液对黄精根茎进行内吸杀菌处理45h以上,然后再用0·2%HgCI2进行灭菌10min,则黄精根茎的污染率可得到有效控制。多菌灵的处理效果与黄精根茎的大小、类型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灭螺效果研究
廖博儒;王万贤;张佳磊;张勇;侯金华;舒丽慧;
2006, 0(S1): 403-406.
摘要
(
179
)
PDF
(646KB) (
3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研究分别采用益母草的根、茎、叶的0.10、0.25、0.50、2.00、1.00g/L和水苏碱的0.20、0.40、0.60、0.80、1.00g/L5个不同浓度梯度的处理液处理钉螺,设清水和0.001g/L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结果表明:(1)益母草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用不同浓度的处理液浸杀钉螺,在不同时间的处理下,钉螺死亡率存在差异,其钉螺死亡率是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5g/L以上的益母草根、茎、叶、化水浸液和浓度达0.60g/L以上的水苏碱处理液均可达到100%的明显毒杀钉螺致死效果,与通常使用浓度0.0001g/L氯硝柳胺溶液的灭螺效果相当,不过益母草根、茎、叶水浸液的毒效较氯硝柳胺略慢,用0.0001g/L氯硝柳胺溶液处理钉螺2~3d可达100%的死亡率,而用0.5g/L以上的益母草根、茎、叶水浸液水溶液处理需要3~5d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灭螺效果顺序依次为:叶>茎>根。(2)钉螺趋避性研究表明水苏碱和益母草根、茎和叶的处理液对钉螺具有明显的驱逐作用,而盐酸益母草碱几乎没有作用。由此获得化感作用植物益母草灭螺的化学生态学证据,为研制新的具中国特色的植物成份灭螺剂打下了基础,并为合成仿生灭螺剂以及最终构建生态工程中强化感作用植物群落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
董方圆;董雅娟;胡亮;柏学进;于进亮;
2006, 0(S1): 407-411.
摘要
(
110
)
PDF
(860KB) (
4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采用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来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血清对BMSCs的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均可获得纯化度较高的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能够分化为脂肪样细胞,为利用MSCs作为种子细胞治疗多种疾病提供试验基础,同时可以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的研究和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
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核迁移的研究
王雪红;董雅娟;柏学进;岳福杰;杨恕玲;董方圆;
2006, 0(S1): 412-415.
摘要
(
112
)
PDF
(197KB) (
2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应用传统的醋酸地衣红染色法研究了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核迁移现象,结果发现成熟分裂从GVBD现象起,其细胞核即由卵母细胞的近中央位置逐渐移向细胞表面,之后同源染色体分开,排出第一极体。卵母细胞成熟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核又逐渐远离第一极体端。试验结果采用面积积分法处理,结果为:0~5.7h山羊卵母细胞处于GV期,持续时间为5.7h;5.7~8.9h为DK期,持续时间为3.2h;8.9~15.9h卵母细胞处于MI期,持续7h;15.9~17.5h为AI期,持续1.6h;17.5~22h为MII期,持续4.5h。
小鼠原核期受精卵体外培养系统的筛选
淡新刚;董雅娟;柏学进;马保华;胡亮;杨恕玲;王雪红;董方圆;
2006, 0(S1): 416-421.
摘要
(
116
)
PDF
(652KB) (
3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小鼠原核期受精卵的体外发育培养系统,分别进行了四个试验。试验I:在体外分别用自配的M16、mM16、KSOM、mKSOM、CZB进行体外发育培养,进而筛选出一种最佳的体外培养系统;试验Ⅱ、Ⅲ、Ⅳ分别:探讨了血清、PVA、rhLIF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试验I中胚胎发育到2-细胞的比率差异不明显,但是在mM16和mKSOM中,发育到4-细胞的比率94.7%,90.7%(91/96;78/86)和发育到桑椹胚/囊胚的比率分别为78.1%,67.4%(75/96;58/86)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培养液;试验II用10%FBS代替M16中BSA时,胚胎的发育率均下降,即使在mM16中桑椹胚/囊胚率仅为4.8%(12/35)与对照组M16(40.5%)差异显着(p<0.05);试验Ⅲ用PVA取代mM16和mKSOM中的BSA其体外发育率显着下降,胚胎均无一例发育到桑椹胚/囊胚;试验Ⅳ:rhLIF能提高胚胎在体外的发育率可使mM16培养的胚胎囊胚率、囊胚脱出率分别达到84%(47/56)、39.2%(22/56)。结论:在不添减其他成分前提下,只在M16中添加0.1mMolEDTA、0.5mMol牛磺酸、1000IU/mlrhLIF便可获得84%的囊胚率,同时证明在M16或mM16添加血清都会降低其体外发育率;PVA还不能有效的取代mM16、mKSOM中的血清。
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
杨恕玲;董雅娟;柏学进;程明;李建栋;王雪红;董方圆;
2006, 0(S1): 422-426.
摘要
(
83
)
PDF
(189KB) (
4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昆明小鼠13.5dpc的胚胎制备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并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收集3.5dICR小鼠的囊胚和桑椹胚进行体外培养,筛选纯化ES细胞集落,使其稳定传代后,对其形态学和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鉴定,获得阳性细胞集落。
海参微卫星DNA的筛选与克隆的初步分析
杨磊;卢月娇;单雪;王秀利;
2006, 0(S1): 427-429.
摘要
(
116
)
PDF
(624KB) (
2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由于其具有突变频率快、多态性丰富、呈共显性遗传、通用性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分子遗传标记。对刺参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其微卫星的筛选与克隆进行了初步分析。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扇贝血细胞吞噬活性
石芳芳;李成华;宋林生;赵三军;陈慕雁;
2006, 0(S1): 430-433.
摘要
(
129
)
PDF
(715KB) (
7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血细胞吞噬活性进行了测定。通过对缓冲体系的筛选和比较,建立了扇贝血细胞吞噬活性的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技术对两种扇贝血细胞的吞噬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TBS(0.05mol.L-1Tris-HCl,pH7.4;2%glucose;2%NaCl;20mmol.L-1EDTA)和PBS体系中,扇贝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几乎完全受到抑制,在CMPBS(0.1mol.L-1PBS,pH7.4;2%NaCl;2%glucose;1.0mmol.L-1CaCl2;0.5mmol.L-1MgCl2)体系中细胞吞噬活性略有升高,而在海水缓冲液中细胞吞噬活性最高,其中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吞噬率分别达到了26.73%和19.89%,且海湾扇贝血细胞的吞噬率显着高于栉孔扇贝(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扇贝血细胞吞噬功能提供了方法依据。
鳗弧菌胞外金属蛋白酶的化学修饰研究
池政豪;陈吉祥;杨慧;刘斌;李筠;
2006, 0(S1): 434-437.
摘要
(
120
)
PDF
(670KB) (
3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DEPC、EDC、DTNB、PMSF等8种化学修饰剂对鳗弧菌胞外金属蛋白酶进行了化学修饰。结果表明化学修饰后酶的活力发生了改变,其中组氨酸、酸性氨基酸、半胱氨酸残基的化学修饰引起酶活性的明显降低,说明组氨酸残基、酸性氨基酸、半胱氨酸残基及其二硫键在维持酶活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酶活力所必需;而对精氨酸、丝氨酸、ε-氨基等修饰后酶活性影响较小,表明不是酶的活性所必须的基团。
日本沼虾卵黄蛋白原合成部位的初步研究
高祥刚;刘红;徐佳念;蔡生力;
2006, 0(S1): 438-444.
摘要
(
132
)
PDF
(3238KB) (
3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足目卵巢中卵黄的来源,在过去的几十年研究中一直存在争议,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性合成均有报道。以雌性日本沼虾为实验材料,根据外形观察和组织学研究确定其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卵原细胞增殖期;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次级卵黄发生期;成熟期和抱卵期(消退期)。从处于不同发育期的卵巢和肝胰腺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探讨不同发育期的日本沼虾卵巢和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确定是否有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功能。检测结果可以初步判定日本沼虾卵巢和肝胰腺都具有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功能,都是卵黄蛋白原的合成部位,其合成的量与沼虾卵巢的发育阶段相关。
细菌侵染的两种鲤鱼病生理反应及抗病性分析
耿波;孙效文;梁利群;曹鼎臣;欧阳红生;
2006, 0(S1): 445-449.
摘要
(
116
)
PDF
(315KB) (
3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人工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对受到细菌侵染的鲤鱼两个品种松浦鲤和德国镜鲤的病生理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采用DDRT-PCR方法对两种鲤的明显的抗感病个体基因差异进行初步分析。对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记数,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糖(GLU)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人工接种试验表明,松浦鲤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而德国镜鲤抗病性很差而感病性很强。DDRT-PCR结果表明,抗性基因在不同的鲤鱼群体之间及同种鲤鱼群体的不同抗感病个体之间表达水平不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反映出这两种鲤的抗性差异,在外来致病菌的刺激下,实验鲤体内的生理生化水平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些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和总蛋白大幅度下降,其它生理指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总之松浦鲤在面对致病菌的侵染时从表型到生理生化水平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的分离及同源性比较
耿波;孙效文;牟振波;梁利群;欧阳红生;
2006, 0(S1): 450-454.
摘要
(
97
)
PDF
(2011KB) (
2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RT-PCR和巢氏PCR方法从疑似鲤春病毒(SVCV)侵染的镜鲤肝组织中获得了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通过序列测定与分析,所获得的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由60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202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通过NCBIblast与9个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获得的鲤鱼春季病毒糖蛋白G基因DNA序列与美国分离的AY527273株同源性最高为99.8%,与中国分离的AY842485株同源性次高为98.7%,与英国分离的两个序列SVI538065和SVI538066株的同源性为98.2%,而与其它国家的分离株如SVU18101、SVI318079、SVI538061、SVI538062、SVI538063的同源性最差,仅为89.4%~90.0%。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与DNA同源性分析结果一致,所获得的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其它9个分离株的氨基酸同源性在89.6%~99.5%之间。对SVCV不同分离株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的分析为下一步开展SVCV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热带不同生境稀有放线菌分离
雷湘兰;沈振国;洪葵;阮继生;
2006, 0(S1): 455-458.
摘要
(
118
)
PDF
(877KB) (
3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湛江红树林、深圳红树林、吊罗山原始森林、儋州橡胶林和海口火山口等7处热带不同生境土壤样品预处理,共分离到114株放线菌。用显微镜形态观察和菌落形态观察对分离到的放线菌初步归类,从中选取13株菌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类群。由初步的归类结果对热带不同生境稀有放线菌的类群分布进行分析比较,水生环境和非水生环境以及不同的非水生环境之间,发现稀有放线菌类群分布有着明显差异。
琼斯氏菌(Jonesia sp.)YNUCC0043耐碱木聚糖酶的特性
李文鹏;向兰;
2006, 0(S1): 459-463.
摘要
(
117
)
PDF
(1376KB) (
3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造纸黑液中筛选到一株产木聚糖酶琼斯氏菌YNUCC0043。在含3%玉米芯和0.5%牛肉膏的碱性无机盐培养基中,发酵液木聚糖酶活力达48.50U/ml。其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值8.0。该木聚糖酶在pH值6~11,温度60℃以下比较稳定。对该菌株16SrDNA的1456bp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琼斯氏菌YNUCC0043与青海琼斯氏菌DSM15701和琼斯氏菌SC06的系统发育关系最近。
瑞士乳杆菌水解乳清蛋白发酵条件的研究
郭宇星;陈庆森;赵林森;杨晓威;
2006, 0(S1): 464-468.
摘要
(
136
)
PDF
(889KB) (
6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益生菌发酵制备具有生物学功能特性的发酵乳制品,特别是在构建功能性食品方面,对人类的健康及人体内共生菌群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以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helveticus)为研究菌种,对瑞士乳杆菌利用乳清粉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在33℃,发酵液的初始pH为5.5,接种量为1.5%时蛋白酶活力最强,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004μg/ml活菌数达到108cfu/ml。通过对瑞士乳杆菌的发酵动力学的研究,确定了该菌生长特性,以及乳清蛋白水解进程曲线和产酸情况。
新分离Microbacterium sp.XT11菌产黄原胶降解酶生产条件的优化研究
韩秋惠;李冲伟;王梅;金朝霞;李宪臻;
2006, 0(S1): 469-471.
摘要
(
108
)
PDF
(535KB) (
3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分离Microbacteriumsp.XT11菌能够合成黄原胶降解酶,将植物病原菌野油菜黄单孢菌分泌的毒素因子黄原胶分解,生成具有激发子和抗微生物活性的黄原胶寡糖。实验确认,黄原胶和酵母浸粉分别是XT11菌生产黄原胶降解酶的最适碳源和氮源,获得最高酶活力的最低碳源和氮源浓度均为0.3%。XT11菌生产黄原胶降解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基起始pH7.0,转速150r/min。
用超声法从花锚中提取酮类化合物
张德;韩海洪;马永贵;兰生栋;
2006, 0(S1): 472-475.
摘要
(
100
)
PDF
(193KB) (
2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超声法从高原植物椭圆叶花锚的全草中,提取并分离出2种针状结晶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EA)、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熔点测定等分析方法,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产物分别为1,3-二羟基-4,5,8-三甲氧基酮和1-羟基-2,3,4,8-四甲氧基酮。
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酯酶活力影响及其成分预分析
杨秀娟;何玉仙;陈庆河;卢学松;
2006, 0(S1): 476-479.
摘要
(
99
)
PDF
(1094KB) (
3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μg/ml合欢叶、黄花菊花和万寿菊叶乙醇提取物溶液处理根结线虫卵囊24h、48h和120h后,采用酶标仪分别对卵囊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根结线虫卵囊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与对照无菌水相比,合欢叶、黄花菊花和万寿菊叶乙醇提取物溶液处理卵囊120h后,卵囊羧酸酯酶活力抑制率分别为85.94%、86.16%和65.18%,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抑制率分别为51.16%、46.51%和34.88%。并对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预分析。
两种核酸染料染色效果的比较研究
蒋玲艳;王林果;
2006, 0(S1): 480-482.
摘要
(
153
)
PDF
(1027KB) (
14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前染和后染两种不同的染色方法,研究比较SYBRGreenI和溴化乙锭(EB)两种核酸染料对凝胶中DNA的染色效果和灵敏度,及SYBRGreenI取代EB用于常规凝胶中核酸染色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用前染法染色SYBRGreenI对琼脂糖凝胶中的核酸染色效果与EB相当;用后染法染色前者要优于后者,可显示5ng以下的DNA条带,在完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其染色DNA条带背景清晰,灵敏度较高。因此,无致突变性新型染料SYBRGreenI可替代强致突变性染料EB用于检测凝胶中DNA片段大小、含量等,从而减少由于使用EB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危害。
毛木耳种质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张丹;高健伟;郑有良;王波;
2006, 0(S1): 483-489.
摘要
(
119
)
PDF
(1835KB) (
3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毛木耳56个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6份材料有一定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迁移率不同的10条谱带,各菌株分别具有1~6条酶带,共有26种酶谱类型。菌株被分成了8大群:第一群包括黄耳zh等34个菌株;第二群包括白背木耳等8个菌株;第三、第四群分别为黑木耳和915两个单独的菌株;第五群包括99等4个菌株;第六群包括43等4个菌株;第七群包括50385和AP067两个菌株;第八群包括小上3和杂交34两个菌株。酯酶同工酶分析技术是鉴别种及品种以下菌株的有效手段。
超滤法提取裂褶菌胞外多糖几个主要参数的研究
王斌;2连宾;潘牧;
2006, 0(S1): 490-493.
摘要
(
99
)
PDF
(707KB) (
3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超滤法提取裂褶菌胞外多糖进行了研究,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得出超滤法提取裂褶菌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为:压力0.11MPa,温度55.20℃,pH4.01。在上述条件下超滤速度达31.92ml/min,制得的裂褶菌胞外多糖是以D-葡聚糖为主的混合多糖,其纯度为75.13%,收率可达82.06%。
26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海洋放线菌的系统发育研究
刘丽华;沈振国;阮继生;洪葵;
2006, 0(S1): 494-499.
摘要
(
95
)
PDF
(1116KB) (
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海南红树林的海泥和海藻样品中分离得到26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放线菌(Actinomycetes),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菌株0617230属于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与Micromonosporaechinospora的相似性为97%。其余25株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中菌株050643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Streptomycesviolaceolatus的相似性仅为96%;菌株061342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Streptomyceskasug-aensis、Streptomyceskasugaensis、Streptomycesmorookaensis的相似性仅为95%;菌株061303等11株菌株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Streptomyceskasugaensis、Streptomyceskasugaensis、Streptomycesmorookaensis的相似性仅为95%;因此它们可能是新种。
植物生物质生物降解组合菌株的筛选研究
陈耀宁;曾光明;郁红燕;黄丹莲;喻曼;彭丹;黄国和;
2006, 0(S1): 500-503.
摘要
(
86
)
PDF
(500KB) (
2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用平板混合培养和实际降解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了较优的降解植物生物质的菌株组合。首先将6株纤维素降解菌和7株木质素降解菌两两平行划线接种到基础平板上,通过观察菌落形态,挑选出了9对能较好共存的菌株组合。随后对这9个组合进行实际降解稻草的研究,培养结束后体系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AF93252+M5和XP+M5这两个菌株组合较理想,它们混合培养时对稻草的降解效果均优于其单独降解稻草的效果。
广西产5种卷柏科植物的孢子形态
赵云云;张巧艳;靳颖;孙晓红;刘家熙;
2006, 0(S1): 504-509.
摘要
(
100
)
PDF
(3159KB) (
4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观察了广西产5种卷柏科(Selaginellaceae)植物:纤毛卷柏S.albociliataP.S.Wang、秦氏卷柏S.chingiiiAlston、长芒卷柏S.commutataAlderw、似大叶卷柏SdecipiensWarb、S.pronifoliaBaker的大、小孢子形态。研究结果显示:5种卷柏科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复杂,并存在着较大的种间差异。为孢粉学和卷柏科的分类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五氯酚钠降解菌的遗传特性研究
陈强;廖德聪;李登煜;张小平;K.Lindstrm;
2006, 0(S1): 510-513.
摘要
(
124
)
PDF
(1188KB) (
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五氯酚钠为惟一碳源,从五氯酚钠污染区土壤中离出了16株具有降解五氯酚钠能力的细菌。用REP-PCR、AFLP指纹图谱技术研究了其遗传特性。结果显示,供试的16株细菌间以及与参考菌株间遗传特性的差异明显,供试菌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AFLP和REP-PCR技术均能很好地反映菌株的遗传学差异。
罗汉果不同器官直接分化再生苗的研究
蓝桃菊;许鸿源;何冰;林纬;黎起秦;沙波;
2006, 0(S1): 514-516.
摘要
(
98
)
PDF
(1032KB) (
2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青皮果品种的叶片、叶柄和无芽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其直接分化再生苗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⑴MS+6-BA1.0mg/L+IAA0.1mg/L和MS+6-BA2.0mg/L+IAA0.1mg/L两组培养基均可使叶片外植体直接分化出芽并建成再生苗。叶片基部的分化能力最强,中部稍次,尖部最弱。⑵MS+6-BA3.0mg/L+IAA0.1mg/L则诱导叶片外植体首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继而再分化成再生苗,,且畸形苗居多,无应用价值。⑶叶柄和无芽茎段在三组培养基中都只能脱分化形成大量愈伤组织,难以分化再生苗。
影响一品红再生系统建立的因素
赵娟;王玉国;孙朝霞;温银元;
2006, 0(S1): 517-520.
摘要
(
103
)
PDF
(885KB) (
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以一品红“旗帜”和“福星”两个品种的茎段和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影响建立一品红再生系统的因素。筛选出一品红初代培养的适宜培养基。
不同罗汉果品种组培苗产量与质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孙宗喜;王有为;尤敏;王跃进;付慧英;
2006, 0(S1): 521-524.
摘要
(
138
)
PDF
(638KB) (
5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罗汉果组培苗的单株产量、果实大小、罗汉果总皂苷以及皂苷V的含量作为罗汉果药材产量和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罗汉果品种组培苗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对罗汉果总皂苷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罗汉果品种组培苗在产量和质量性状上有显着差异。青皮果组培苗的产量较高,果实较大,罗汉果总皂苷和皂苷V含量也较高,适于大面积推广。
乔纳金叶片培养胚状体发生体系的建立
臧运祥;郑伟尉;孙仲序;达克东;
2006, 0(S1): 525-529.
摘要
(
124
)
PDF
(1205KB) (
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乔纳金无菌苗叶片培养,成功地诱导出胚状体并获得再生植株。具体步骤如下:Ⅰ.在MS+BA2.0mg.L-1+IAA6.0mg.L-1+2,4-D0.3mg.L-1培养基上预诱导6d;Ⅱ.在MS+BA2.0mg.L-1培养基上胚性细胞发生胚状体;Ⅲ.在MS+BA0.5mg.L-1+IAA0.1mg.L-1上壮苗培养20d;Ⅳ.在MS+IBA0.8mg.L-1+IAA0.7mg.L-1培养基上小植株生根。
生物过滤床净化含乙苯废气的温度影响分析
王宝庆;方常艳;姜小海;马广大;
2006, 0(S1): 530-533.
摘要
(
91
)
PDF
(609KB) (
2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两种陶粒作为生物过滤床的填料净化含乙苯废气。主要考察温度变化对生物过滤塔净化含乙苯废气效果的影响。在稳态条件下,在温度为15~25℃时,乙苯的去除效率随运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5~45℃时,乙苯的去除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并通过实验得出了温度系数。结果表明,对于零级反应,温度对高入口体积负荷的影响较低入口体积负荷的影响大,而对于一级反应,则出现了相反的结果。同时也表明不同填料对温度系数的影响不显着。
高碘酸-硝酸银染色法鉴定糖蛋白
刘翠芳;蒋继志;
2006, 0(S1): 534-535.
摘要
(
169
)
PDF
(586KB) (
11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传统的糖蛋白染色方法(高碘酸-Schiff法)进行了改进。蛋白质的氧化采用高碘酸法,染色时采用硝酸银染色法。此方法灵敏度是高碘酸-Schiff法的100倍,而且比高碘酸-Schiff法节省16~18h。
猪链球菌2型荚膜基因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研制
姜焱;张敬友;王凯民;唐泰山;陈国强;张常印;
2006, 0(S1): 536-539.
摘要
(
100
)
PDF
(769KB) (
3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猪链球菌2型的荚膜基因2H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成功地扩增了荚膜基因,并建立了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PCR方法。用ScaI进行确认,获得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389bp和300bp的两个片段。然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敏感程度可达10个细菌;对其他细菌PCR检测结果均呈阴性,表明建立的猪链球菌2型荚膜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很高,可作为猪链球菌病快速诊断的方法。在建立PCR方法的基础上,研制成试剂盒,并对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一种制备口蹄疫抗原和高免血清的新方法
李艳;仇华吉;曲晶升;张守发;童光志;
2006, 0(S1): 540-543.
摘要
(
111
)
PDF
(861KB) (
2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蹄疫是一种一类传染病,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FMDV)。FMDV衣壳蛋白VP1含有中和性抗原表位。本研究合成了编码O型FMDVVP1蛋白中和性抗原表位的双拷贝DNA片段,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以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然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出了大小约为33kDa的GST融合重组蛋白,Westernblotting分析证实,重组蛋白可以被O型FMDV抗血清所识别。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豚鼠制备高免血清,ELISA检测表明,免疫后的豚鼠血清抗体滴度可达1∶20560以上。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制备口蹄疫抗原和高免血清的新方法。
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应用
李任峰;何启盖;刘正飞;钱平;阮力;
2006, 0(S1): 544-548.
摘要
(
115
)
PDF
(981KB) (
4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纯化的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经筛选获得多株能稳定分泌抗FM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选择其中一株(2G12)用于下列实验,其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是1:256,腹水效价是1:1280;以自行制备的兔抗FMDV高免血清IgG为捕获抗体包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微量反应板,以单抗2G12为第二抗体,建立了快速检测FMDV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该方法能检出90ng病毒,而且只与FMDV发生特异性反应,与猪瘟病毒(HCV)、猪蓝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和乙脑病毒(JEV)均不发生反应。本研究为检测口蹄疫病毒抗原提供了灵敏和特异的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稿约
2006, 0(S1): 549-549.
摘要
(
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