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期刊获奖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出版伦理声明
出版程序
期刊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预出版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高级检索
E-mail Alert
RSS服务
欢迎关注《生物技术通报》新媒体
友情链接
aBIOTECH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中国科协
更多>>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05-24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与专论
葱蒜类蔬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高行英, 李梅兰, 王婷婷, 侯雷平
2013, 0(5): 1-6.
摘要
(
300
)
PDF
(1207KB) (
1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葱蒜类蔬菜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葱蒜类蔬菜遗传转化的种类及性状进行概括,并总结遗传转化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外植体,就农杆菌介导转化的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叙述,并对葱蒜类蔬菜遗传转化的前景进行展望。
根癌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研究进展与对策
张洁, 周岩
2013, 0(5): 7-14.
摘要
(
330
)
PDF
(1222KB) (
1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是目前研究得较为深入、技术较为完善有效的转基因方法。但由于单子叶植物不是根癌农杆菌的天然宿主,因此阻碍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在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研究方面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机理、影响因素不断探索与研究,使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被逐步应用于单子叶植物中,尤其是禾本科作物,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农杆菌转化机理与特点、影响单子叶植物转化的因素进行介绍,综述农杆菌介导法在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作物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超声波处理、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和乙酰丁香酮的添加四个方面阐述提高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转化效率的对策,以期为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提供参考。
根特异性启动子的种类和功能
王春燕, 王孝坤, 李巧玲, 谢成建, 杨星勇
2013, 0(5): 15-21.
摘要
(
322
)
PDF
(1272KB) (
19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依靠根系来固定和支撑,并依赖根系吸收和运输土壤中的水分及养分、合成和贮藏营养物质。因此,根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根特异性表达基因,特别是其启动子对作物改良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在植物抗病虫害、耐盐碱,以及提高和改善食根性植物产量、营养成分等方面有突出的应用价值。综述植物根特异性表达基因,并重点介绍这些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启动子种类及其功能,以期为根特异性启动子在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谭亚清, 刘德虎
2013, 0(5): 22-27.
摘要
(
376
)
PDF
(1239KB) (
1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个大的蛋白质家族,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haFGF)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概述haFGF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haFGF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RNA干扰介导的抗HIV治疗研究进展
杨文思, 王沂, 王洋
2013, 0(5): 28-33.
摘要
(
290
)
PDF
(1279KB) (
10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即艾滋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RNA 干扰(RNAi)是一种由双链RNA 所引起的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目前,已经有多个研究机构将RNAi作为对抗HIV感染的可行手段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其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靶向siRNA治疗和载体介导的shRNA治疗。就HIV RNAi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恶性肿瘤的帮凶——纤维母细胞活化蛋白
黄天明, 莫发荣, 罗国容
2013, 0(5): 34-39.
摘要
(
460
)
PDF
(1215KB) (
20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 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主要由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分泌,广泛存在于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血管形成、免疫逃逸等密切相关。综述FAP的结构和功能、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在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并对FAP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异丁醇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田宇, 王义强, 王启业
2013, 0(5): 40-44.
摘要
(
353
)
PDF
(1162KB) (
2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丁醇一直以来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用于诸多领域。近年来发现异丁醇也可以作为新一代的生物燃料,并且具有高热值、易混合、高辛烷值等特有的优势,体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异丁醇作为新型生物燃料的生产现状和生物合成异丁醇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与论述,并对生物合成异丁醇的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
硫丹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徐丹, 李帅, 张敏, 孙野青
2013, 0(5): 45-51.
摘要
(
326
)
PDF
(1545KB) (
14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丹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硫丹在2011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物质列表,但由于其环境行为的特性包括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高生物毒性,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素作用,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长久的影响因而不容忽视。总结近年来有关硫丹的环境行为、生物毒性和对人类的危害,着重对硫丹的细胞毒性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以期能够有利于人们认识其被禁用的原因,并为揭示包括硫丹在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技术与方法
长距离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其在DNA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梁姣, 王淑红, 张子平, 王艺磊
2013, 0(5): 52-57.
摘要
(
370
)
PDF
(1308KB) (
1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损伤作为评价环境化合物的遗传毒性、生物个体环境暴露水平和肿瘤罹患危险度的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检测DNA损伤的方法很多,而PCR技术由于所需样品量少,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近年来发展很快。综述PCR技术在DNA损伤研究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新近发展的长距离实时定量PCR(long amplic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LA-real time QPCR)的关键技术。
研究报告
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幼苗的生物学效应
吴承菲, 郭双生, 赵琦, 孙建锋
2013, 0(5): 58-62.
摘要
(
292
)
PDF
(1410KB) (
9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正常条件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生长的拟南芥幼苗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会产生如下影响:(1)影响拟南芥幼苗的生长发育;(2)影响拟南芥光合特性;(3)影响拟南芥的生理特性;(4)影响拟南芥植株的钙离子分布。此外,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基因表达的影响。
NaCl胁迫对小麦种子胚在萌发时期蛋白含量的影响
刘向标, 牛文婷, 段江燕
2013, 0(5): 63-68.
摘要
(
272
)
PDF
(4554KB) (
8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比较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前期胚蛋白表达情况,以“晋麦-47”为试验材料。选取经0、0.1和0.2 mol/L处理过的种子,采用2-DE技术对3个浓度下胚蛋白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盐胁迫下蛋白含量的变化,检测到正常的种子胚有121个点,0.1 mol/L NaCl胁迫下有32个蛋白点丰度下调,21个蛋白点丰度上调;在0.2 mol/L NaCl胁迫下,检测到46个蛋白质点丰度下调,16个蛋白点的丰度上调。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时期胚中部分蛋白含量和表达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与激活。
盐碱地星星草根cDNA文库的构建及初步分析
付畅, 王胜楠, 郭敏
2013, 0(5): 69-72.
摘要
(
269
)
PDF
(1773KB) (
6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盐碱地原位取材的星星草根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cDNA文库。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1.747×10
9
CFU/mL,插入片段分布在0.5-2 kb之间,重组率为92%。文库ESTs序列的初步分析表明,从盐碱地星星草根的cDNA文库中筛选到耐盐相关基因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2基因和钙牵蛋白基因的EST片段。该文库可用于进一步从中筛选星星草耐盐基因。盐碱地星星草根cDNA文库的构建为揭示星星草耐盐分子机制、挖掘星星草耐盐基因、培养耐盐植物奠定了重要基础。
陆生植物叶绿体RNA编辑进化分析
万平
2013, 0(5): 73-76.
摘要
(
284
)
PDF
(1892KB) (
8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NA编辑现象存在于除地钱外的所有陆生植物中。对非维管植物(角苔、苔藓)和维管植物(蕨类、双子叶植物)中1 514个C-U RNA编辑位点从氨基酸转移概率、密码子转移概率、编辑位点在密码子中的位置、编辑位点-1位置碱基出现频率以及编辑位点+1位置碱基出现频率5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双子叶植物叶绿体RNA编辑在密码子转移方面与其他陆生植物类群存在显著差异。
香蕉泛素结合酶基因MaUCE2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王安邦, 金志强, 刘菊华, 贾彩红, 张建斌, , 苗红霞, 徐碧玉
2013, 0(5): 77-80.
摘要
(
257
)
PDF
(1612KB) (
7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E2和植物抗逆性的关系,对香蕉苗进行了非生物胁迫(干旱、低温、盐胁迫)处理,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香蕉泛素结合酶基因MaUCE2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MaUCE2表达量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而逐步上升,在高度干旱胁迫下MaUCE2的表达量最高;低温胁迫可以诱导MaUCE2的表达,其表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步升高,当温度降低到5℃时,MaUCE2的表达量最高;而在盐胁迫下,MaUCE2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略有上升,上述结果表明MaUCE2基因表达受非生物胁迫的诱导。
人源EFA6A蛋白Sec7结构域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谢长林, 芮斌, 江娜, 赵晨, 唐雅珺, 文汉
2013, 0(5): 81-85.
摘要
(
258
)
PDF
(3241KB) (
6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小GTP酶Arf6的鸟甘酸交换因子(GEF),人EFA6A蛋白主要包含PH和Sec7两个结构域,Sec7是行使GEF功能的核心区域。通过分析Jpred、Unipro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的预测结果,从全长1 024 aa中选取的重组Sec7结构域的边界为506-719,共214 aa。以人脑cDNA文库为模板,通过优化PCR程序成功扩增出Sec7基因,经Nde I和Xho I双酶切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28a中,成功构建p28-Sec7重组子,测序结果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100%吻合。将重组质粒p28- Sec7转化至BL21-Gold(DE3)宿主菌中,终浓度0.3 mmol/L IPTG、16℃、24 h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过Ni柱和分子筛两步纯化。试验结果显示,重组Sec7成功表达,性质均一,纯度高于95%,表达量为70 mg/L。
牛FATP1基因5'侧翼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龚婷, 许厚强, 陈伟, 赵佳福, 骆衡, 陈祥, 张勇
2013, 0(5): 86-92.
摘要
(
343
)
PDF
(2554KB) (
9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克隆牛FATP1基因5'侧翼启动子,研究其特异性转录调控元件的调控机制。利用PCR方法扩增牛FATP1基因5'侧翼区,并通过产物纯化、连接、转化及测序比对,获得2 164 bp (-1 969- +194 bp)的5'侧翼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获得的2 164 bp 5'侧翼启动子克隆载体进行分析预测,发现其有4处转录起始点和40个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该序列与人、小鼠、大鼠和狗的同源性分别为74.1%、71.1%、72.0%、62.8%,且不同物种FATP1基因5'侧翼区的同源序列主要集中在转录起始点上游-578- -93 bp区域,保守性较强的区域在转录起始点上游-263- -174 bp,推测转录起始点上游-263- -174 bp可能是其核心启动子区域,从而成功克隆了FATP1 5'侧翼启动子序列2 164 bp,初步预测了该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
中国林蛙核糖核酸酶Rdrlec的原核表达及抗菌活性检测
尹雪薇, 彭艳丽, 冉帅, 陶凤云
2013, 0(5): 93-98.
摘要
(
336
)
PDF
(3184KB) (
6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drlec是从中国林蛙基因组中克隆得到的核糖核酸酶新基因(GenBank登录号EU384704),其生物学活性仍未知。为了探索其编码的蛋白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将此基因按照大肠杆菌偏好的密码子进行优化后,人工合成基因,通过EcoR I和Hind III限制酶位点定向克隆到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在34℃以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出包涵体形式的融合蛋白,通过包涵体复性、肠激酶切割、Ni-NTA亲和层析纯化等步骤获得了具有酶活性的野生型Rdrlec重组蛋白,并检测到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决明查尔酮合成酶全长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钟德馨, 方袁梦梦, 郭壮浩, 安红强, 董银松, 丁若凡, 王万军, 廖海, 周嘉裕
2013, 0(5): 99-104.
摘要
(
303
)
PDF
(2143KB) (
7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决明(Cassia tora)的新鲜子叶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利用一对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克隆测序得到决明查尔酮合成酶(CHS)的基因全长。测序结果表明,决明CHS基因全长为1 766 bp,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将其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JX676773)。决明CHS基因的内含子位于188-765 bp之间,长度为578 bp,内含子的剪切符合GU-AG规律,含有多个酶切位点和顺式调控元件,可能与决明CHS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CHS基因内含子具有多态性,可能是由不同植物存在多样性的生活史与生活环境导致的。决明CHS基因外显子2较为保守,编码几乎所有CHS的功能位点。构建外显子2编码氨基酸序列的NJ系统发育进化树,能够正确反映不同植物的亲缘关系,可用于不同植物的遗传分化和分子进化研究。
Pseudomonas sp. 101甲酸脱氢酶基因的合成、表达及定点饱和突变
李天明, 朱灵桓, 刘天佳, 戴宝新, 冯惠勇
2013, 0(5): 105-110.
摘要
(
327
)
PDF
(2746KB) (
14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酸脱氢酶(FDH)是氧化还原酶辅酶NAD
+
和NADH再生循环体系中的关键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应用前景。通过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人工合成编码FDH的基因fdh,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fdh,以E.coli BL21(DE3)为表达宿主,获得了能可溶性表达的甲酸脱氢酶的重组菌;经16℃ IPTG诱导表达,重组酶的比活力为8.7 U/mgPro;为了提高FDH的稳定性,采用融合PCR方法对fdh基因进行了定点饱和突变,经筛选,获得了酶活未变但稳定性有所提高的突变酶Cys146AlaCys354Ala,其稳定性比野生酶提高了2.5倍。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梨SSR-PCR体系
毕红园, 王长彪, 段永红, 郭黄萍, 孙毅
2013, 0(5): 111-115.
摘要
(
277
)
PDF
(2194KB) (
6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建立适宜梨树SSR-PC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采用正交设计L
16
(4
5
)对影响梨树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Taq 酶、Mg
2
+、模板DNA、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PCR结果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分析,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了适用于梨树的SSR反应体系。在10 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用量为50.0 ng,Taq DNA 聚合酶的用量为1.4 U,Mg
2
+的浓度为2.0 mmol/L,dNTPs浓度为0.1 mmol/L,引物的浓度为0.5 μmol/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 min,57℃(依引物不同而改变)退火45 s,72℃ 1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选用24个梨品种对该体系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证明该体系可用于梨树SSR 标记的研究。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性别鉴定
信吉阁, 肖晶, 查星琴, 成文敏, 卿玉波, 潘伟荣, 曾养志, 魏红江
2013, 0(5): 116-120.
摘要
(
317
)
PDF
(9853KB) (
5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建立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及性别鉴定的技术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同时根据GenBank上猪的SRY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并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利用多重PCR进行胚胎性别鉴定,并优化了PCR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经胶原酶消化能成功分离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猪胎儿成纤维细胞,2号、3号胚胎提取的DNA经多重PCR能扩出309 bp的SRY基因片段和132 bp的内参基因片段,为雄性胚胎,1、4、5、6、7号只扩增出内参基因,为雌性胚胎。PCR产物经测序与NCBI上发表的SRY基因序列比对,同源性为99%,进一步说明了性别鉴定结果的正确性。为转基因、基因敲除试验特定性别供体细胞的选择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河西绒山羊GOLA-DQA1基因第2外显子遗传特征分析
柴文琼, 王继卿, 胡江, 刘秀, 李少斌, 罗玉柱
2013, 0(5): 121-125.
摘要
(
320
)
PDF
(2217KB) (
7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PCR-SSCP和测序技术,分析864只河西绒山羊(有流产表型记录)GOLA-DQA1基因的遗传特性及其与山羊流产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河西绒山羊DQA1基因第2外显子上检测到9个等位基因,其中GOLA-DQA1*B、GOLA-DQA1*E和GOLA-DQA1*H 3个等位基因为本研究首次发现。9个等位基因中存在42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12.65%,包括23个转换位点,13个颠换位点,5个转换和颠换共存位点及1个插入位点。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表型间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显著(P<0.05),病例组中等位基因GOLA-DQA1*A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等位基因GOLA-DQA1*H的频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由此推测等位基因GOLA-DQA1*A与山羊流产的易感性相关,GOLA-DQA1*H与流产抗性相关。
鸭脂联素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分析
张引红, 李慧芳, 朱文奇
2013, 0(5): 126-129.
摘要
(
267
)
PDF
(1535KB) (
7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研究脂联素基因(Adiponectin)在鸭群体中的遗传变异情况。以北京鸭、高邮鸭、莆田黑鸭、连城白鸭、绍兴鸭、攸县麻鸭和建昌鸭为材料,运用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的方法对Adiponectin基因外显子2上T523C 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该位点在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Hardy-Weinberg平衡情况。结果显示,Adiponectin基因T523C位点在7个鸭种中均检测到TT、TC和CC 3种基因型。在莆田黑鸭、绍兴鸭、攸县麻鸭、建昌鸭、北京鸭和高邮鸭中,杂合型占优势,仅在连城白鸭中,TT型占优势。莆田黑鸭、连城白鸭、攸县麻鸭和北京鸭等位基因T的频率大于等位基因C的频率,绍兴鸭、建昌鸭和高邮鸭等位基因C的频率大于等位基因T的频率。7个鸭种在Adiponectin基因T523C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干预HSC-T6细胞差异蛋白质分析
徐瑾, 张学荣, 胡仁统, 罗小玲, 陈缨, 林兴, 廖明, 付娆, 付道滢
2013, 0(5): 130-136.
摘要
(
320
)
PDF
(1665KB) (
10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建立肝星状细胞(HSC-T6)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初步分析NGF对HSC-T6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试验设立空白对照组和NGF(4、8和16 mg/L)处理组,分别作用于HSC-T6细胞,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利用2-DE分离空白对照组和NGF处理组细胞总蛋白质后,经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差异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GO分类及信号传导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比较分析空白对照组和NGF作用组的2-DE图谱,找到差异蛋白质点47个,其中在NGF作用组表达上调22个,下调25个,差异蛋白质点的表达部分随着NGF浓度的增加呈递增性,部分随着NGF浓度的增加呈递减性,对其中18个表达差异1.8倍以上的蛋白质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图分析,鉴定出13个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增殖、氧化代谢有关的蛋白质。眼镜蛇毒NGF能改变HSC-T6细胞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为在蛋白质水平研究NGF抗肝纤维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GST-NDPK-A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体外互作蛋白的检测
吕芬, 刘忠, 银兴峰, 赵振岭, 陈妙娟, 张嘉萱, 陈伟, 钱垂文, 熊盛
2013, 0(5): 137-143.
摘要
(
365
)
PDF
(3607KB) (
1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了解核苷二磷酸激酶A(NDPK-A)的功能,通过GST-Pull down技术寻找与其存在体外相互作用的蛋白。以含有目的片段的质粒pBV-NDPK-A为模板,扩增出相应的目的基因片段,将其插入带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纯化,通过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确定融合蛋白的表达,并与高表达细胞系A549孵育,进行GST-Pull down试验,并通过LC-MS/MS质谱鉴定体外与NDPK-A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GST-NDPK-A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 BL21中诱导表达出可溶性融合蛋白;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后,获得了有生物活性的GST-NDPK-A融合蛋白,GST-Pull down试验和质谱鉴定结果发现NDPK-A与Fussel-18、Rrp12体外存在相互作用。
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中插入外源短肽位点的研究
梁俊婷, 李鹿之, 陈少鹏, 焦浈
2013, 0(5): 144-148.
摘要
(
331
)
PDF
(2041KB) (
17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荧光蛋白及其突变体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医学等领域,而围绕荧光蛋白建立的各种新技术,如BiFC(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FRET(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技术)、Optical highlighter(荧光笔探针)等,则极大地促进了多个生物相关学科的发展。采用转座子突变技术,在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中随机插入5个氨基酸残基。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选,成功获得13个插入外源氨基酸短肽后,仍具有荧光活性的mCherry荧光蛋白突变体,为BiFC以及构建新型生物感受器提供了更多可插入外源DNA的合适位点。
根癌农杆菌介导深红虫草菌株C033转化体系的建立
郭维, 王磊, 吴宏清, 白玲, 章卫民
2013, 0(5): 149-154.
摘要
(
324
)
PDF
(2065KB) (
9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建立了深红虫草(Cordyceps cardinalis)菌株C033的遗传转化体系。遗传霉素(G418)的抗性筛选,gus基因活性检测和PCR分析结果表明,nptⅡ抗性筛选标记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化子基因组DNA中,并能够稳定遗传;同时对影响该菌株的转化因素包括孢子浓度、农杆菌OD值、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及共培养时间进行分析,在优化条件下的转化效率为100个转化子/10
5
个孢子。
基因组重排选育Epothilone B高产菌株
王大红, 刘飞
2013, 0(5): 155-160.
摘要
(
262
)
PDF
(1609KB) (
5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纤维堆囊菌AHB125经过紫外诱变和2%乙酸钠抗性筛选出来的SC4-14和SC4-56为出发菌株,采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Epothilone B高产菌株,并探索该技术在菌种选育中的基本规律。通过4轮基因组重排成功选育出了5株遗传稳定的Epothilone B高产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F4-28 Epothilone B产量达到67.4 mg/L,是原始菌株纤维堆囊菌AHB125 Epothilone B产量的8倍,是两亲本菌株Epothilone B产量的4-5倍,并且F4-28的发酵周期比SC4-56短1 d。因此,基因组重排技术可有效的选育出Epothilone B高产菌株。
大肠杆菌nmpC基因的快速敲除
张丹凤, 陈国平, 华秀庭, 陈阳
2013, 0(5): 161-164.
摘要
(
315
)
PDF
(3510KB) (
9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利用Red重组系统和Xer重组系统获得大肠杆菌NmpC外膜蛋白基因删除菌株。采用PCR扩增nmpC基因片段,构建pMD-nmpC载体,EcoR I酶切并经Pfu补平酶切缺口后与difGm片段连接,得到重组质粒T-nmpC
∷difGm,PCR扩增获得突变盒nmpC::difGm,电转化突变盒片段入大肠杆菌细胞,PCR 扩增验证是否获得没有抗性标记的ΔnmpC基因删除菌株。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T-nmpC
∷difGm,在Red 重组酶和Xer重组酶的介导下,进行同源重组和抗生素标记去除,并经PCR验证得到ΔnmpC基因删除菌株。首次成功获得大肠杆菌ΔnmpC无抗生素标记基因删除菌株,该基因删除菌株可为深入研究NmpC的功能提供研究基础。
一株螯合球菌HB-4的分离及多相分类鉴定
吴刚, 刘洋, 李青, 杜慧竟, 游靖, 李红, 柯丛玉, 张欣, 余吉良, 赵婷
2013, 0(5): 165-170.
摘要
(
304
)
PDF
(3354KB) (
7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华北油田地层水中分离得到的细菌HB-4,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化学成分分析以及遗传特征测定,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归属于螯合球菌属(Chelatococcus sp.),并且可鉴定为大邱螯合球菌(Chelatococcus daeguens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主要极性脂为DPG、PE、PG及PC,醌为Q-10,主要脂肪酸组成分别为C
18:1
ω7c(47.01%)和C
19:0
cyclo ω8c(21.83%),HB-4具有氧化酶、接触酶、酯酶(C4)、类脂酯酶(C8)、白氨酸芳胺酶、缬氨酸芳胺酶、胱氨酸芳胺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及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等酶活性。
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张武刚, 洪武林, 郑春丽
2013, 0(5): 171-176.
摘要
(
263
)
PDF
(1887KB) (
7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除磷试验、反硝化产气试验以及异染颗粒和聚-β-羟基丁酸(PHB)颗粒染色试验,从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水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反硝化聚磷菌株P1-1。经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BIOLOG碳源利用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测定了菌株P1-1的生长曲线,主要研究了温度、pH对菌株P1-1的生长和除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2 h以后菌株P1-1就开始进入稳定期;菌株P1-1的最佳生长和除磷条件为温度30℃,pH8.0。
青贮饲料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何轶群, 雷赵民, 吴润, 万学瑞, 刁小龙, 艾文娜
2013, 0(5): 177-183.
摘要
(
383
)
PDF
(1765KB) (
1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优良的青贮饲料添加剂,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青贮饲料中分离乳酸菌,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通过产酸性试验和抑菌试验对分离出来的12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6株乳酸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结果显示,5株为戊糖片球菌,4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为发酵乳杆菌,1株为肠系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1株为屎肠球菌;菌株B1-6、B1-7、B2-3、B2-8、B3-1、B5-2的产酸能力和抑菌效果较好;菌株B1-7和B5-2生长最快,8 h后进入稳定期,其余菌株14 h后进入稳定期;菌株B1-7在培养温度高于45℃,培养基pH>10和含盐量>0.08 g/mL时不再生长,其余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具备青贮潜力,可作为秸秆青贮的生物添加剂做进一步研究。
辅助菌共培养条件对橙色粘球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黄艳, 胡建伟, 朱红惠
2013, 0(5): 184-189.
摘要
(
277
)
PDF
(2208KB) (
8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粘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含量较低,其研究受到限制。旨在探讨在液态发酵共培养条件下两株辅助菌对橙色粘球菌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两株辅助菌的加入可总体上提高次生代谢产物得率。加入42号,43号辅助菌共培养后,次生代谢产物的得率增幅分别为0.05-0.40 g/L和0-0.45 g/L,橙色粘球菌生长至72-84 h接入42号辅助菌得率最大,为0.64 g/L;橙色粘球菌与43号辅助菌同时接入得率最大,为0.69 g/L。但是,两株辅助菌对次级代谢产物组分的影响不同。43号辅助菌的加入能够改变橙色粘球菌的部分次生代谢组分,而42号不能。结果表明,辅助菌与橙色粘球菌的共培养方式能够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得率,有助于粘细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析。
SC-04抗生素的生物活性测定
李文斌, 李增波, 刘仙俊
2013, 0(5): 190-193.
摘要
(
309
)
PDF
(1625KB) (
7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SC-04菌发酵液的稳定性分析及其抗菌物质的极性分析,对SC-04抗生素的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抑菌谱分析表明,该分离产物抑菌谱较广,对辣椒早疫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等大多数病原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抑菌活性较强。
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快速高效回收DNA片段
周颐, 王忆平
2013, 0(5): 194-198.
摘要
(
419
)
PDF
(3703KB) (
1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获得特异性的DNA是开展多种分子生物学试验的前提,具有高分辨率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纯化特异性DNA的首选。借助液氮对凝胶的固化作用,介绍了通过研磨破坏聚丙烯酰胺凝胶结构回收纯化DNA的方法。将通过该方法回收纯化的DNA和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纯化的DNA,经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进一步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法相比,所获得DNA的纯度高,特异性好,且效率相当。在提高DNA特异性的同时也兼具了经济高效耗时少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
壳聚糖修饰的PLGA纳米颗粒固定化碱性磷酸单酯酶的技术研究
高启禹, 李宏彬, 陈红丽, 孔雨, 周晨妍
2013, 0(5): 199-204.
摘要
(
286
)
PDF
(3723KB) (
7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合成的壳聚糖修饰的乳酸-羟基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了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碱性磷酸单酯酶,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正交试验探讨了酶固定化的最优条件。结果显示,在纳米颗粒质量分数50 mg、戊二醛体积分数4%、交联时间2.0 h、固定化时间9.0 h条件下,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可达76.2%,同时固定化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及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得到了拓宽,从而为该酶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