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首页
期刊介绍
基本信息
期刊获奖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出版伦理声明
出版程序
期刊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预出版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高级检索
E-mail Alert
RSS服务
欢迎关注《生物技术通报》新媒体
友情链接
aBIOTECH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中国科协
更多>>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与专论
甘蔗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甘仪梅,张树珍,曾凡云,冯翠莲,杨本鹏
2013, 0(3): 1-9.
摘要
(
504
)
PDF
(1209KB) (
20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复杂的遗传背景、较低的可育性和缺乏优异种质资源等因素给甘蔗品种改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通过转基因技术为甘蔗品种改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甘蔗通过转基因,不仅在其抗虫性(螟虫和蚜虫)、抗病性(白条病、花叶病和黑穗病)、 蔗糖改良(蔗糖产量、蔗糖纯度和色泽)、抗除草剂、抗旱性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转基因甘蔗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GM-CSF 等)和生物塑料聚羟基丁酸酯(PHB)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综述甘蔗主要性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转基因存 在的问题以及转基因安全性研究状况,并对今后的甘蔗转基因育种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分析。
红小豆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高义平,董福双,王海波
2013, 0(3): 10-14.
摘要
(
318
)
PDF
(1178KB) (
1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小豆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其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步深入。从DNA 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红小豆的生物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红小豆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的克隆与转化、组织培养研究等方面,并提出目前尚待研究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干旱胁迫对植物矿质元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白艳波,李娇,张宝龙,辛世刚,卜宁,马莲菊,李雪梅
2013, 0(3): 15-18.
摘要
(
464
)
PDF
(1169KB) (
15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环境胁迫会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阐述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综述预处理和干旱胁迫对植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各元素产生变化的内在原因,为今后离子 组学的研究做铺垫。
C4光合作用调节机制
龚秀秀,王凯,董雯,丁健峰,马秀玲
2013, 0(3): 19-23.
摘要
(
348
)
PDF
(1986KB) (
24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有的C3 农作物水稻不能满足人类粮食需求,但C4 植物光合利用率高,粮食产量高,人们可以把C4 植物光合作 用原理应用到C3 植物水稻上,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来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C4 植物光合作用调节机制具有一定的 细胞特异性。介绍分析C4 光合作用调节机制,讨论典型的C4 模式植物狗尾草作为光合作用遗传剖析新模型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
涡虫的基因沉默作用
吴雪,袁金铎,赵楠楠,杨桂文,安利国
2013, 0(3): 24-29.
摘要
(
310
)
PDF
(1277KB) (
10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涡虫具有惊人的再生能力,作为经典的模型生物应用于后生动物的研究工作。基因沉默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 于外源性或内源性因素的作用而无法表达的现象。目前,RNA 干扰作用作为诱导涡虫基因沉默的有效技术,在涡虫发育生物学和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涡虫中的基因沉默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理解涡虫再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土壤杆菌ATCC31749合成可德胶的研究进展
余小琴,吴毅歆,何月秋,毛自朝
2013, 0(3): 30-36.
摘要
(
301
)
PDF
(1344KB) (
9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德胶是一种具独特凝胶性质,由β-1,3-糖苷键连接的中性多糖。近年来随着食品、化工、医药等产业的发展, 对可德胶需求也逐年增长。土壤杆菌ATCC31749 是可德胶合成的优良发酵菌。结合已测序的基因组精细图和蛋白组学研究,从可 德胶多糖合成的生物合成途径与能量代谢、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机制等的研究进展来阐明可德胶发酵生产过程中产量形成的主要限 制因素,并据此提出更高效可德胶生产菌株改良及发酵生产条件优化的策略与手段。
嗜纤维梭菌纤维体研究进展
李俊霞,张日俊,陈东东
2013, 0(3): 37-43.
摘要
(
238
)
PDF
(2194KB) (
7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细胞壁因含有纤维素类物质而难以被畜禽降解,但是可以被纤维素酶类降解。能降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酶 系包括游离纤维素酶和胞外多酶复合物—纤维体两种。纤维体的基本组件是非催化活性的脚手架蛋白和多个具有催化活性的糖基 水解酶亚单位,各酶亚单位通过自身的坞因子和脚手架蛋白上相应的黏附域特异性相结合。主要是对嗜纤维梭菌纤维体的结构、 功能、基因簇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他纤维体的研究提供思路及构建特殊功能的mini-cellulosome、纤维体在 生物技术上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钙网蛋白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
吴薇,刘朝奇
2013, 0(3): 44-47.
摘要
(
433
)
PDF
(1167KB) (
18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 是46 kD 大小的Ca2+ 结合内质网常驻蛋白,具有调节细胞内钙浓度、增强抗原递呈及 抑制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从机体凋亡细胞的清除、抗原提呈、信号转导及与体液免疫多方面阐述近来钙网蛋白在机体免 疫调节分子机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钙网蛋白的致病机制及免疫干预奠定理论和试验基础。
技术与方法
RNA干扰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王婷婷,王丹丹,Rahman Laibi Chelab,康丹,游腾飞,眭安平,杨星勇
2013, 0(3): 48-52.
摘要
(
389
)
PDF
(1247KB) (
10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NA 干扰(RNAi)是利用双链RNA 特异性地降解同源靶标m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表达的现象,它 属于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机制。RNAi 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是2l 世纪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RNAi 在植物功能基 因组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对RNAi 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及其在植物基因功能分析、作物品种改良、抗病虫害 和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RNAi 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研究报告
UV-B辐射对小麦叶片蛋白的影响
齐婷婷,段江燕
2013, 0(3): 53-59.
摘要
(
274
)
PDF
(9409KB) (
4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增强的UV-B 辐射对植物的影响,选取了生长于中国北方的经济作物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电泳的方 法,分析了经UV-B 辐射后小麦叶片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经UV-B 辐射后,第4 天、第8 天的小麦叶片蛋白变化明显,双向电 泳图谱显示发现15 个蛋白差异点;通过质谱鉴定了3 个蛋白差异点,分别为铜/ 锌过氧化物歧化酶、钙调素、Rubiso 大亚基结合 蛋白α 亚基。结果表明增强的UV-B 辐射可以通过调节小麦叶片基因编码蛋白而调节植物生长。
小麦种子萌发时期胚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刘向标,段江燕
2013, 0(3): 60-64.
摘要
(
301
)
PDF
(5767KB) (
8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小麦种子在萌发时期胚蛋白质表达情况,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对“晋麦-47”小麦种子未萌发和萌发3 h、 16 h 和25 h 的胚进行蛋白质分离。结果发现,“晋麦-47”小麦种子未萌发和萌发3 h、16 h 和15 h 的胚在PDQuest 图像分析软件 可识别的蛋白点分别有127、131、135 和141 个,其中表达量变化2.5 倍以上的蛋白点有17 个。选取表达量在2.5 倍以上的9 个 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出4 个蛋白质,分别是核苷二磷酸激酶Ⅰ、17.5 kD 热休克蛋白、ATP 合酶和LEA 蛋白27。
7个大穗型小麦-黑麦代换系间杂交后代的形态学与SSR分析
姜鹿鸣,田超,李集临,张延明
2013, 0(3): 65-69.
摘要
(
286
)
PDF
(5556KB) (
8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从小麦- 黑麦代换系5R/5A 与1R/1D 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大穗型品系1-5、1-6、1-7、1-8、1-9、1-10、1-11 进行 形态学与SSR 分析。结果表明,7 个品系田间表现遗传性稳定,且具有黑麦大穗、抗病等优良性状;利用黑麦特异引物PSC119.1 确定7 个品系均导入了黑麦染色体片段,引物SCM138 扩增结果表明,在1-6 、1-7、1-8、1-9、1-10 中导入了黑麦染色体5RS 片段, 引物SCM120、TSM604 可以在7 个品系中稳定扩增出黑麦5R 长臂和1R 短臂特异片段。以上结果可为小麦遗传育种与品质改良提 供基础材料。
马铃薯卷叶病毒P0蛋白抑制RNA沉默及其与AGO蛋白的相互作用
霍晓辉,申永梅,刘国富,曹雪松
2013, 0(3): 70-76.
摘要
(
304
)
PDF
(2655KB) (
9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P0 是由开放阅读框1(ORF1)所编码,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 表达技术渗透注射转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16c 烟草叶片发现PLRV-P0 能够抑制由GFP mRNA 引起的基因沉默,结果表 明PLRV-P0 是马铃薯卷叶病毒编码的一个基因沉默抑制因子。通过序列分析发现PLRV-P0 基因序列中含有两个重复的WG 基 序,我们将PLRV-P0 基因序列中第87 位和第140 位的色氨酸(W)点突变为丙氨酸(A)(命名为P0WA),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1300-CE-P0,pCAMBIA1300-CE-P0WA,农杆菌渗透注射本氏(Nicotiana benthamiana)烟草叶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 发现PLRV-P0 和AGO 共同注射后有绿色荧光出现而PLRV-P0WA 和AGO 共同注射后则没有绿色荧光出现。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PLRV-P0 能够和AGO 蛋白发生相互作用,重复的WG 基序是其与AGO 蛋白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
谷子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及植株再生的研究和条件的优化
袁进成,刘颖慧,董志平
2013, 0(3): 77-82.
摘要
(
232
)
PDF
(1406KB) (
8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4 个谷子品种,“冀谷11”、“豫谷2 号”、“铁谷5 号”和“十里香”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谷子成熟胚的再生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谷子的再生能力受基因型影响较大,不同谷子品种诱导愈伤和愈伤分化能力不同,4 个品种中以“冀谷 11”的再生能力最好。后续试验用“冀谷11”研究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配比以及培养基的添加物对谷子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LS 培养基适合谷子的愈伤组织诱导,MSB5 培养基适合谷子的分化;所试验的碳源中麦芽糖适合愈伤的诱导和分化;谷子诱 导愈伤较好的激素配比是2,4-D+ZT,愈伤分化较优的激素配比为NAA 和6-BA 的组合。另外,硝酸银、酸水解酪蛋白、脯氨酸 及山梨醇等添加物会提高谷子的再生能力。
马铃薯StSnRK2.1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思妍,毛娟,范阿棋,张俊莲,王蒂,白江平
2013, 0(3): 83-89.
摘要
(
291
)
PDF
(3369KB) (
7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nRK2 基因对植物的逆境胁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马铃薯‘陇薯3 号’(Solanum tuberosum)为试材,采用 RT-PCR 方法从马铃薯试管苗中克隆得到1 个SnRK2.1 基因cDNA,命名为StSnRK2.1,提交GenBank 注册,注册号为JX280911。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008 bp,编码335 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7.77 kD,等电点为5.37,蛋 白质二级结构预测α-螺旋42.39%,延伸链16.42%,β-折叠7.46%,无规卷曲33.73%,具有疏水性,为膜内蛋白。亚细胞定位显示 该基因出现在细胞质及微体中的可能性较大。肽链可能有7 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2 处苏氨酸磷酸化位点,以及3 处酪氨酸磷酸化 位点,因此推测该基因在植物抗逆中有重要的作用。
植物线粒体和叶绿体RNA编辑的比较
万平
2013, 0(3): 90-95.
摘要
(
290
)
PDF
(2900KB) (
1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中RNA 编辑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细胞器中,通过对非维管植物(角苔)和维管植物(蕨类和被子植物) 线粒体中4 892 个RNA 编辑位点和叶绿体中1 228 个RNA 编辑位点的(1)氨基酸转移概率、(2)密码子转移概率、(3)编辑位 点在密码子中出现位置概率、(4)编辑位点-1 位碱基出现概率、(5)编辑位点+1 位碱基出现概率5 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 被子植物中线粒体和叶绿体RNA 编辑在氨基酸转移概率、密码子转移概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48个油橄榄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陈海云,陈少瑜,宁德鲁,李瑞,李勇杰,毛云玲,吴涛
2013, 0(3): 96-101.
摘要
(
272
)
PDF
(1663KB) (
1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48 个引种和选育的油橄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11 条筛选出的引物共扩增 出106 条DNA 谱带,其中有99 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3.40%。数据表明所分析的油橄榄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根据各品种的Nei’s 遗传距离,运用UPGMA 方法构建了所有品种的聚类图,结果48 个油橄榄品种被聚成了4 个大类;84.6% 的 国内选育品种聚于2 个类群中;多数引种品种并没有按照地理起源而是依据引种材料来源地和主要用途聚类。研究结果为油橄榄 种质资源的利用以及进一步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分子鉴定
江锡兵,张志毅,龚榜初
2013, 0(3): 102-106.
摘要
(
269
)
PDF
(2708KB) (
6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AFLP 标记技术,利用EcoR I +2 / Mse I +3 引物组合对美洲黑杨与大青杨12 个杂种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定,结 果表明,从32 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0 对扩增条带较多的引物组合,扩增得到总条带数在7-52 条之间,多态性条带数在2-28 条 之间,条带多态性比例分布范围为23.5%-41.6%,多态性条带数和多态性比例均较低,表明各个参试样品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UPGMA 聚类分析结果与12 个无性系的系谱关系一致,表明亲本相同的无性系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利用6 个引物组合的9 条多 态性条带绘制了12 个无性系的指纹图谱,为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鉴定以及品种保护提供依据。
牛奶中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崔新洁,王婷,刘秉春,陶林,王潇
2013, 0(3): 107-113.
摘要
(
393
)
PDF
(2841KB) (
9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建立简便、经济、纯净的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对所培养细胞进行鉴定。以新鲜牛奶为材料, 离心收集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通过测定生长曲线、乳腺上皮细胞骨架蛋白-角蛋白8 和18、β-酪蛋白、核型等对所培养细胞 进行鉴定,以确定其为乳腺上皮细胞。离心收集到的细胞原代培养3 d 后形成多个单克隆,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状,同时伴随少量 的吞噬细胞,继续培养至单克隆汇合时,细胞表层产生大小不等的乳滴,吞噬细胞大多转移到乳滴中,传代后,得到纯净的乳腺 上皮细胞,吞噬细胞随传代而消失;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RT-PCR 法扩增到了乳腺上皮细胞的骨架蛋白8、18 以及β-酪蛋白, 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到了细胞角蛋白8,核型为29 对端着丝粒常染色体,1 对近端着丝粒性染色体。通过以上试验证明,乳汁分离 法可以培养纯净的、具有正常分裂增生能力的牛乳腺上皮细胞,建立了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
自制DMEM/F12培养基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张兴夫,杜瑞平,高民,敖长金,卢德勋,曹琪娜,
2013, 0(3): 114-119.
摘要
(
282
)
PDF
(5880KB) (
9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验证自制DMEM/F12 培养基与商品化DMEM/F12 培养基相比是否会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氨基酸对乳蛋白合成影响及其机理奠定基础。从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能力、泌乳相关基因表达和酪蛋白合成这几 个方面比较自制DMEM/F12 培养基与DMEM/F12 培养基的差别。结果显示,自制DMEM/F12 培养基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活力要 显著高于DMEM/F12 培养基(P < 0.0001);自制DMME/F12 培养基与商品化DMEM/F12 培养基相比乳腺上皮细胞CSN1S1、CSN3 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上调量分别达到了3.57 倍和3.27 倍,CSN1S2、CSN2 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 >0.05);自制 DMEM/F12 培养基与商品化DMEM/F12 培养基相比,对乳腺上皮细胞αS酪蛋白及β-酪蛋白的合成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P >0.05)。 由此得出,与商品化DMEM/F12 培养基相比,自制DMEM/F12 培养基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泌乳相关基因表达和酪蛋白合成 方无负面影响。
鲤鱼(Cyprinuscarpio,Cyprinidae)ants基因及其对鳞片发育的影响
程安达,蒋丽,张保勇,王书,张研,刘永新,方平,李恒德,孙效文
2013, 0(3): 120-128.
摘要
(
350
)
PDF
(4041KB) (
1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nts(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s),又称为ATP/ADP 载体,利用Genefishing 差异筛选技术对普通鲤鱼和德国镜 鲤的皮肤转录产物进行筛选,得到了其中一个ant 基因的部分片段,利用RT-PCR 技术对皮肤中的ants 基因进行钓取,得到6 种不 同的CDS 序列。利用CLUSTALW 对这6 条翻译后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这6 条序列编码4 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表明ants 基因 至少有6 种不同的转录产物(isoforms),但是在蛋白质水平上可能存在4 种不同的翻译产物。利用NCBI 上的blast 对氨基酸序列 进行同源性检索发现这4 个蛋白产物与斑马鱼ant2 最为相似,其相似度分别达到97%,97%,96%,98%。对处于不同分类地位 的物种的ants 基因与鲤鱼的4 个ants 表达产物进行进化树分析发现,这4 个蛋白产物在93/100 再现性水平上明显聚类为ant2,说 明皮肤中表达的这些ants 基因很可能是ant2。原位杂交结果显示,ant2 在受精后4.5 h 和6 h 不表达,从受精后10 h 开始在外包处 强烈特异表达,在受精后12 h 的胚胎中很弱表达,在受精后24 h 的体节中特异强烈表达,在受精后48 h 胚胎无表达,但是在着生 鳞片的部位特异强烈表达,而在皮肤的其他部位则表达较弱或者不表达。以上的结果表明,ant2 基因可能是通过不同的转录产物 在精细调控鳞片的发育。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P3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王思民,张鸿杰,黎路林
2013, 0(3): 129-133.
摘要
(
283
)
PDF
(2391KB) (
6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杆状病毒PP31 是一种磷酸化的DNA 结合蛋白。pp31 基因存在于所有已完成测序的鳞翅目昆虫杆状病毒。 用PCR 方法从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基因组扩增pp31 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 诱导, 在被转化菌株中表达产生出携带6×His 标签的PP31 蛋白。用ProBondTM 树脂纯化的His-PP31 融合蛋白大小约29 kD 左右。用该 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PlxyGV PP31 蛋白抗血清。Western blot 分析显示,所获得的抗血清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高效价, 可应用于PlxyGV PP31 蛋白分析。
拟蜘蛛牵丝蛋白基因单体(S)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孟凡华,房君,王海涛,邢燕平,齐昱,周欢敏
2013, 0(3): 134-138.
摘要
(
358
)
PDF
(3345KB) (
6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原核表达获得的拟蜘蛛牵丝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将为我们在真核水平检测其表达情况奠定基础。以质粒 pGEX-2T 为骨架载体,在其多克隆位点处连接人工合成的拟蛛丝蛋白基因单体(S),构建含有GST 标签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 pGEX-S; 利用IPTG 诱导重组质粒pGEX-S 在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 中表达,并利用GST 标签亲和纯化重组蛋白,获得的S-GST 蛋白与佐剂混合后,采用多点皮下免疫注射8 只健康的CD Ⅰ小白鼠,免疫期结束后收集抗血清进行ELISA 检测。序列分析后, 确定原核表达载体pGEX-S 编码正确;诱导表达后,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在41 kD 处有重组蛋白条带出现,与我们预期的结果相符; 抗血清Elisa 检测显示有2 只小鼠A 和F 抗血清效价较高。采用原核表达生产的拟蜘蛛牵丝蛋白成功制备了多克隆抗体。
TRIP-1抗体的制作及应用
张宏玲,万骏,董一辰,曹威,张新胜,张锦勰,黄来强
2013, 0(3): 139-143.
摘要
(
290
)
PDF
(2489KB) (
8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制作TGF-β 二型受体结合蛋白TRIP-1 的抗体,以便推进对该蛋白在TGF-β 信号通路以及癌症发生发展中的功 能研究。首先克隆出人的TRIP-1 基因,构建其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His-TRIP-1,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获 得TRIP-1 蛋白,纯化后将其分别免疫新西兰大耳兔和昆明小鼠(KM),免疫4 次后取血清,并对抗血清进行效价和亲和力测定。 通过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试验鉴定抗血清特异性。最后,利用proteinG 初步纯化抗血清。结果表明,通过重组表达获得抗原蛋 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耳兔和昆明鼠可得到效价较高的抗TRIP-1 的多克隆抗体,在稀释倍数较高的情况下仍可以用于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试验,且有非常好的特异性。
SMAP-29抗菌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郑秋实,段晨曦,陶凤云
2013, 0(3): 144-148.
摘要
(
355
)
PDF
(2310KB) (
9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出有活性的重组SMAP-29 抗菌肽。根据大肠杆菌偏好的密码子优化smap-29 基因序 列,在目标肽序列N 端添加肠激酶识别位点,C 端添加终止密码子,化学合成基因序列,通过EcoR I 和Hind III 双酶切位点连接 到pET-28a(+)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Ni-NTA 亲和层析纯化,肠激酶切割后释放出 SMAP-29 抗菌肽,检测其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带有6×His 标签及肠激酶识别位点的SMAP-29 重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 涵体形式表达,利用Ni-NTA 亲和层析可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肠激酶切割后释放出的SMAP-29 重组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和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10、20 和40 μmol/L。
能源植物续随子肌动蛋白Actin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李春霞,姚正颖,张卫明,孙力军
2013, 0(3): 149-154.
摘要
(
288
)
PDF
(3837KB) (
10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 技术克隆得到能源植物续随子肌动蛋白Actin 基因的cDNA 全长序列,该基因cDNA 全长 1 743 bp (命名为ElActin,GenBank 登录号为KC182753)。序列分析表明,ElActin 开放阅读框长1 134 bp,编码377 个氨基酸,5' 非编码区247 bp,3' 非编码区362 bp。ElActin 与其他植物Actin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82% 以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 97% 以上。
抗生素耐药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mOmpAN端序列分析
赵志平,聂鑫,李再新,丁杰,张智,谢万如
2013, 0(3): 155-159.
摘要
(
269
)
PDF
(4305KB) (
9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中克隆了mOmpA(突变OmpA)并构建表达载体pET32a-mOmp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 mOmpA N 端与OmpA N端DNA 序列同源性为79.93%,氨基酸同源性为81.17%。Swiss-Model 蛋白结构预测表明,mOmpA loop 环的 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肠杆菌OmpA 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大肠杆菌耐药机制。
Vip3A杀虫蛋白随机重组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张宁,刘荣梅,束长龙,张杰,李海涛,高继国
2013, 0(3): 160-165.
摘要
(
297
)
PDF
(2230KB) (
10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养期杀虫蛋白(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s,VIPs)作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一类新 型杀虫蛋白,丰富了Bt 的杀虫谱,是一种用于植物保护的重要杀虫蛋白。为了提高VIPs 蛋白的杀虫活性,扩展其杀虫谱,利用 Gateway 技术对vip3Aa39 和vip3Aa11 基因进行同源重组突变,并克隆到入门载体pDONR221 中,构建了重组文库。结果显示,得 到了42 个基因型不同的重组质粒,其中有22 个蛋白序列不同的突变体。
硝酸银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木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郭运玲,尹奇,孔华,黄启星,左娇,贺立卡,郭安平
2013, 0(3): 166-170.
摘要
(
292
)
PDF
(3645KB) (
8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提高木薯遗传转化效率,以成熟培养10-15 d 的华南木薯SC8 品种的胚状体子叶为外植体,研究硝酸银在根 癌农杆菌介导的木薯遗传转化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银对木薯SC8 胚状体子叶愈伤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不定芽的分化 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硝酸银的浓度在2-8 mg/L,对未经农杆菌处理的SC8 胚状体子叶不定芽的分化率从58.5% 提高到87.5% ;愈 伤组织形成率从92% 下降到15.3%。对经农杆菌处理的SC8 胚状体子叶不定芽的分化率从55.3% 提高到85.3% ;愈伤组织形成率 从87.5% 下降到8.5%。同时发现,经农杆菌转化后不定芽诱导所需硝酸银的最适浓度高于未经农杆菌处理的不定芽诱导所需硝酸 银最适浓度,前者为8 mg/L,后者为6 mg/L。硝酸银对木薯SC8 的遗传转化有促进作用。
一株拮抗放线菌T151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物质分析
李晓凤,李淑英,聂莹,杜欢,杨帆,童大磊,韦日清,赵仲麟,唐选明
2013, 0(3): 171-174.
摘要
(
261
)
PDF
(2838KB) (
7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一株从海南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放线菌T151 进行初步鉴定,分析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通过扫描电镜形态 观察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属新种。抑菌活性分析表明,该菌发酵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根霉 均有抑制作用;发酵液的稳定性分析表明活性成分在100℃处理30 min,pH5-11 仍保留很强的抑菌活性。
一株耐盐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石小彤,李彦芹,邢国伟,康现江
2013, 0(3): 175-180.
摘要
(
292
)
PDF
(2675KB) (
16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对虾养殖池底泥进行富集分离,从4 株反硝化细菌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好氧反硝化菌株F1。该菌能在好氧条件下, 40 h 内高效地将硝酸盐浓度由442.28 mg/L 降至58.28 mg/L,亚硝酸盐浓度由32.79 mg/L 降至0.98 mg/L,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对 数生长期。经菌落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 16S rDNA 分子鉴定,初步鉴定为盐单胞菌。
杉木炭疽病拮抗菌HY32的筛选及其应用
路宗岩,周国英,陈玉华,闫法领,闫瑞坤,伍南
2013, 0(3): 181-185.
摘要
(
274
)
PDF
(4632KB) (
7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杉木炭疽病叶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命名为CSUFTCC F0101。经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分子 生物学鉴定确证为杉木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采集杉木健康枝条,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发酵液法复筛,获 得1 株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编号为HY32,其抑菌带宽度达到10 mm 以上,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为81.7%。抗菌谱测定表明, 该拮抗细菌对油茶炭疽病菌、油茶软腐病菌、油茶根腐病菌和油茶叶枯病菌等4 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拮抗菌 HY32 的防病效果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拮抗菌对杉木炭疽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 60.0%),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异。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NM23-H1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左芳雷,冯秀娟,陈尚武
2013, 0(3): 186-191.
摘要
(
266
)
PDF
(9775KB) (
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人胎盘组织和乳腺癌细胞中克隆得到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 和NM23-H1,经Blast 比对分析与GenBank 公布 序列同源性达100%。NM23-H1 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大部分为可溶性蛋白,占总蛋白50% 以上,经纯化后纯度达到90% ;而 KISS-1 需要与载体的部分序列融合才能够得到有效表达,表达产物为不可溶的包涵体蛋白,占包涵体总量的70% 以上,经纯化后 KISS-1 蛋白可能形成多聚体结构。
条斑紫菜高纯度藻红蛋白规模制备及光学性质研究
郭子叶,蔡春尔,李春霞,耿中雷,贾睿,何培民
2013, 0(3): 192-198.
摘要
(
289
)
PDF
(2880KB) (
1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大量制备条斑紫菜高纯度藻红蛋白并研究其光学性质。以江苏吕泗条斑紫菜为原料,采用“溶胀+ 组织捣碎” 法破碎2 kg 冻干条斑紫菜叶状体细胞,经多次硫酸铵盐析和一次羟基磷灰石层析后获得纯度> 3.20 的藻红蛋白的产率为0.184%, 再经一次同样层析可获得纯度> 4.50 的藻红蛋白的产率为0.109%。蛋白纯度已通过吸收/ 荧光激发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 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的考马斯亮蓝/ 醋酸锌双染验证。该蛋白摩尔消光系 数经Folin-酚法和Bradford 法测定分别为1.79 mL/(mg?cm)和1.73 mL/(mg?cm),20℃时在505 nm 处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90, 在日光灯、发光二极管、碘钨灯和激光4 种光源下的光漂白效果以激光最显著,240 μg/mL 藻红蛋白10 min 可接近碘钨灯辐照240 min 的光漂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