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4-10-20
    综述与专论
    抗蚜基因及其转基因作物研究进展
    陈劲, 刘志, 朱生伟
    2014, 30(10):  1-7. 
    摘要 ( 221 )   PDF (1089KB) ( 6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遍且频繁发生的蚜虫危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就抗蚜虫基因工程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目前克隆的抗蚜基因及其获得的转基因作物,并讨论转基因抗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新的毒杀基因克隆、基因定点突变、增加表达调控元件及利用凝集素蛋白作为运输载体等方法来提高抗蚜效果,为今后抗蚜转基因作物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非细胞自主性转录因子对植物分生组织发育的调控
    谷慧英, 江为, 李敬, 王志敏, 汤青林, 宋明
    2014, 30(10):  8-15. 
    摘要 ( 365 )   PDF (1419KB) ( 15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应对多变复杂的生长环境,植物进化出了独特的信号机制,几乎每一个器官和组织都能形成高效的信号转导系统。胞间转运是器官、组织或相邻细胞中形态建成的特定发生机制,参与这一运输方式的有转录因子、多肽、小RNA和植物激素。这四类移动分子介导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但是这些移动分子能够产生互作并构成了完整的胞间信号网络。作为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转录因子尤其是非细胞自主性转录因子在植物器官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概述了植物中的非细胞自主性转录因子以及非细胞自主性转录因子与其他移动分子共同调控植物分生组织发育的机制。
    高等植物赤霉素生物合成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李强, 吴建明, 梁和, 黄杏, 丘立杭
    2014, 30(10):  16-22. 
    摘要 ( 413 )   PDF (1639KB) ( 16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如促进种子萌发、茎杆伸长、叶片展开、花的发生及果实与种子的发育。综述了赤霉素合成、信号转导途径、与其他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对环境信号的响应以及DELLA泛素化降解过程的研究进展,这将有助于人们对赤霉素生理作用和分子调节机制的了解,有利于对赤霉素各方面的机理进行深入地研究。
    海洋无脊椎动物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徐建波, 张丽莉, 王艺磊, 王国栋
    2014, 30(10):  23-32. 
    摘要 ( 229 )   PDF (2324KB) ( 5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脊椎动物中,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是调控生长、发育和机体能量代谢必不可少的信号通路之一,并且参与了两栖类和鱼类的变态反应。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存在内源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等信号通路的成员分子,而且这些分子参与了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发育和变态过程。这表明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存在与脊椎动物类似的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综述了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无脊椎动物胰岛素样蛋白(Insulin-like/related peptides)研究进展——以昆虫为例
    张龙辉, 王国栋
    2014, 30(10):  33-42. 
    摘要 ( 245 )   PDF (1525KB) ( 12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岛素样蛋白(Insulin-like/related peptides,ILPs)是无脊椎动物中胰岛素的同源基因。以昆虫为例,概述了ILPs的结构、表达以及相关通路特别是胰岛素信号通路(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并总结了其在调控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繁殖和免疫等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抗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乔玮, 郝华, 彭会, 刘洁, 陈慧芸
    2014, 30(10):  43-48. 
    摘要 ( 283 )   PDF (1096KB) ( 8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菌肽是生物体抵抗外界病原体侵袭而产生的一类小分子活性多肽,是生物体内先天性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生素污染问题是目前影响我国畜牧与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由此引起的养殖产品中违禁抗生素残留成为制约我国出口创汇和食品安全的瓶颈,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是导致抗生素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能够替代抗生素的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研制出无抗生素的环境友好型饲料,是我国畜牧与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就抗菌肽的来源,不同功能以及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技术与方法
    环境DNA研究技术及其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徐浩, 罗茜, 李云, 薛洋, 叶勤
    2014, 30(10):  49-55. 
    摘要 ( 349 )   PDF (1079KB) ( 10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是指从环境样本中提取的所有DNA的集合,包括环境微生物以及从生物体上脱落下来的活细胞DNA和因生物死亡后细胞破碎而游离出的胞外DNA。按照宏基因组学概念,eDNA研究技术主要是指直接从环境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测序分析的方法。较传统的研究方法,eDNA应用最大的优势在于更有效地解决了特定环境样本中宏量生物的分类问题,利于更进一步研究生态学问题,该技术耗时短、成本低,准确度高。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开发成功,进一步拓展了eDNA的应用范围,并开始从微生物学向动、植物学领域拓展,促进了传统生态学领域在研究方法和思想上的一场革新。对eDNA的研究技术在生物多样性分析、动物食性分析、生物量估测等生态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eDNA研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出展望。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张强, 刘彬, 刘巍, 任津, 徐圣, 张斌
    2014, 30(10):  56-63. 
    摘要 ( 208 )   PDF (1069KB) ( 7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土壤污染绿色修复治理方法,具有高效低耗、环境友好等特点。通过对动物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及联合修复等土壤生物修复治理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了各种工艺技术对重金属、有机物等目标污染物的修复性能及优缺点,旨在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基因组转录调控元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李文茂, 贾东方, 许嵘
    2014, 30(10):  64-70. 
    摘要 ( 266 )   PDF (1090KB) ( 1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转录调控元件的协同作用精确调控。全基因组转录调控元件的筛选和鉴定对于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转录调控元件的高效筛选及功能验证仍是研究人员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近年来转录调控元件的研究成果,对基因组中转录调控元件的预测、筛选及功能验证方法做一综述。
    bar基因表达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龙丽坤, 李葱葱, 张明, 李飞武
    2014, 30(10):  71-75. 
    摘要 ( 175 )   PDF (1641KB) ( 6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原核表达诱导bar基因表达蛋白,通过表达蛋白免疫BALB/c 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克隆,获得一个杂交瘤细胞株。以兔多抗作为捕获抗体,鼠单抗作为示踪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G 作为检测系统,建立了转基因植物bar基因检测双抗夹心ELISA 方法,试验证明利用该抗体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含有转bar基因的转基因玉米成分具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提供了安全、快速、准确的技术手段。
    研究报告
    木薯干旱响应基因MeHDS1的克隆与分析
    于晓玲, 阮孟斌, 王树昌, 彭明
    2014, 30(10):  76-81. 
    摘要 ( 256 )   PDF (2625KB) ( 5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D-Zip是植物中所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体响应环境因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木薯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从木薯中克隆了一个HD-Zip家族成员基因全长,命名为MeHDS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eHDS1具有822个氨基酸,分子量89.07 kD,等电点为5.79,其开放阅读框长2 469 bp,具有典型HD结构域及START结构域。该转录因子与棉花GL2蛋白的同源性很高,推断其同属第IV亚家族。MeHDS1蛋白内含有一个核定位信号,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也证明,MeHDS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壁中。实时荧光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木薯根部表达量最高,受干旱诱导上调表达。通过对其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木薯中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MeHDS1可能作为转录调控因子参与木薯非生物胁迫应答反应。
    一个棉花微管结合蛋白基因GhSP1L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榕, 寇伟, 谭兰, 贺怡, 梁卓, 李鸿彬
    2014, 30(10):  82-87. 
    摘要 ( 228 )   PDF (1928KB) ( 4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T-PCR技术从处于快速伸长发育时期的棉花纤维组织中克隆得到Spiral1-Like(SP1L5)基因(GhSP1L5),其开放读码框为315 bp,编码10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hSP1L5蛋白N端和C端较为保守,并含有SCOP结构域,是典型的微管结合蛋白。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SP1L5家族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近。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hSP1L5,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进行体外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获得分子质量约为12 kD的重组蛋白。QRT-PCR结果分析表明GhSP1L5基因在开花后15和20 dpa的纤维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棉纤维发育的其他时期及根、茎、叶组织中表达量较低。
    分蘖洋葱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刘丹, 吴凤芝
    2014, 30(10):  88-93. 
    摘要 ( 274 )   PDF (2730KB) ( 5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得到分蘖洋葱查尔酮异构酶基因,探明该基因的功能。克隆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并构建了其超表达和干扰载体,以期得到用于研究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功能的表达载体。从分蘖洋葱叶片中克隆得到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DNA 全长743 bp,GenBank登录号为KJ489062。结果显示,该基因633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210个氨基酸的多肽序列。将PCR 扩增克隆得到的分蘖洋葱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片段连接到干扰载体pCAMBIA1301和超表达载体SOL2095中,成功构建了35S 启动子控制的植物表达双元载体pCAMBIA1301-CHI和SOL2095-CHI。
    人工合成的纳豆激酶基因转化烟草的研究
    刘靓蕾, 张妍, 孙晓蕾, 韩岚, 满达呼斯琴, 哈斯阿古拉
    2014, 30(10):  94-100. 
    摘要 ( 282 )   PDF (2106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植物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的纳豆激酶基因sNK和其中插入番茄果实特异表达基因E8第一内含子的纳豆激酶基因sNK-E8i,通过农杆菌侵染的方法转化到烟草NC89中。经PCR检测,得到12株转sNK基因烟草植株和10株转sNK-E8i基因烟草植株,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 RT-PCR检测有9株转sNK基因烟草植株和10株转sNK-E8i基因烟草植株为阳性; 通过RT-qPCR将两种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转sNK-E8i基因的植株中纳豆激酶的表达量比转sNK基因的植株中高; 通过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其活性,共有5株转sNK基因烟草植株和3株转sNK-E8i基因烟草植株检测到溶圈,说明目的基因在部分转基因烟草中可正常转录和翻译并表现出溶栓活性。经加代培养已得到T代转基因植株。
    香蕉枯萎病菌全局性调控因子FocVeA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预测
    漆艳香, 张欣, 陆英, 张贺, 蒲金基, 喻群芳, 谢艺贤
    2014, 30(10):  101-106. 
    摘要 ( 286 )   PDF (1725KB) ( 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轮枝样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藤仓镰刀菌(F. fujikuroi)veA同源基因相关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与RT-PCR技术分别克隆了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的FocVeA基因序列和开放阅读框,同时对该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序列特征、系统发育与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理小种的FocVeA基因(分别命名为F1VeA和F4VeA)的DNA片段全长分别为1 693 bp 和1 690 bp,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 599 bp 和1 596 bp,分别编码532个和531个氨基酸。F1VeA和F4VeA基因预测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9%,与GenBank中公布的Fusarium spp. veA基因氨基酸序列均有78%-99%相似性。系统聚类分析显示,F1VeA和F4VeA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轮枝样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和藤仓镰刀菌(F. fujikuroi)等veA同源蛋白高度同源。蛋白质保守域搜索表明,FocVeA具有veA蛋白的功能域,属于veA蛋白家族的一员,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F. oxysporum f. sp. cubense的生长、毒素合成及致病性等。
    转PcRS基因拟南芥的抗炭疽病研究
    柳忠玉, 赵树进
    2014, 30(10):  107-112. 
    摘要 ( 259 )   PDF (1499KB) ( 5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白藜芦醇合酶基因PcRS(Polygonum cuspidatum resveratrol synth-ase)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有效性,以转PcRS 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抗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研究。利用Southern blot和 Northern blot 验证了外源PcRS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基因组中的整合和表达。对经过选育得到的T3代纯合株系进行离体的抗病性试验。转基因拟南芥甲醇提取物对炭疽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采用点滴法接种生长 4 周的转基因拟南芥离体叶片,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叶片坏死斑直径和坏死斑上的孢子数目都显著减少,表明转基因拟南芥通过抑制孢子的繁殖来限制炭疽病菌的定植,从而提高转基因植株对炭疽病的抗性。
    真菌蛋白激发子PevD1互作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及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
    唐小丽, 伍文宪, 韩磊, 杨秀芬
    2014, 30(10):  113-118. 
    摘要 ( 264 )   PDF (2047KB) ( 8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vD1是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的一种新蛋白激发子,能激发烟草和棉花的免疫防御反应,提高抗病性。旨在深入研究PevD1的作用机理,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PevD1为诱饵蛋白,筛选拟南芥中PevD1的互作蛋白,经复筛、回转验证得到3个候选互作蛋白基因R1,R2和R4。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烟草中互作蛋白编码基因NR1、NR2和NR4;经酵母双杂交验证其中的NR2蛋白能与PevD1特异性结合。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MAL-C2X-NR2并转化大肠杆菌细胞,经IPTG诱导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NR2融合蛋白。
    巴豆醛对水稻悬浮培养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刘悦萍, 郭蓓, 胡昊, 张国庆
    2014, 30(10):  119-127. 
    摘要 ( 236 )   PDF (1393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巴豆醛处理水稻悬浮培养细胞后蛋白质组水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发现在调控水稻细胞周期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采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PDQuest软件分析凝胶图谱确定差异蛋白点,LCQ-Fleet ion trap系统鉴定蛋白,相关数据库检索分析差异蛋白点,获得了45个差异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和数据库分析得到26个可信蛋白,集中在胁迫反应、蛋白质命运,信号转导,物质与能量代谢和膜功能等。在这些蛋白中,小分子量热激蛋白、Skp1蛋白和26S蛋白酶,CDC48,6-磷酸葡萄糖胺乙酰基转移酶以及蔗糖合酶等蛋白已有文献报告其在植物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其它一些鉴定的蛋白参与了细胞的生理活动,其与细胞周期间的相互关系需进一步的研究。巴豆醛处理影响了水稻悬浮培养细胞正常的细胞周期活动,鉴定出部分蛋白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具有密切关系,而一些与水稻细胞分化、发育相关蛋白也得到了鉴定,其在细胞周期上的作用尚未有文献报告,这些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水稻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无机盐用量调整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
    赵元增, 单长卷
    2014, 30(10):  128-133. 
    摘要 ( 218 )   PDF (1062KB) ( 6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太行菊不定芽为材料,通过调整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Ca、K的用量与配比,研究MS培养基不同的无机盐用量水平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适应较高含量的MS大量元素,降低培养基中的MS大量元素用量,不定芽分化数量减少,增殖系数降低,并且不定芽长势弱,叶片出现黄枯。单独加倍MS培养基中的K(KNO与KHPO)含量,可促进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不定芽增殖系数明显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增加或降低MS培养基中的Ca含量,对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影响不大; 去掉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不定芽分化数量减少,且不定芽的叶片枯死严重。减半培养基中的铁盐含量,对不定芽的生长影响较小; 但加倍培养基中的铁盐含量,对不定芽的增殖和生长均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
    盐胁迫下沙冬青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DNA稳定性的关系
    张徐俞, 王瑾瑜, 郑广顺, 张俊琦, 卢存福
    2014, 30(10):  134-138. 
    摘要 ( 249 )   PDF (1937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亚洲中部荒漠地区的常绿阔叶灌木,是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具有极强的抗逆能力。旨在探究盐胁迫下沙冬青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与染色体DNA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0 mmol/L NaCl的低浓度盐胁迫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端粒酶活性没有增加,未出现明显的DNA降解现象;当在500 mmol/L高浓度盐胁迫时,处理的初期端粒酶活性迅速的增加,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端粒酶活性下降,此时DNA未明显降解;当移除NaCl胁迫,端粒酶活性增加1.4倍,DNA保持稳定。因此推测,在盐胁迫下,沙冬青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维持对避免细胞遭受不可逆损伤,保持染色体DNA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金川多肋牦牛HOXC1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张亚南, 熊显荣, 兰道亮, 符梅, 张雁, 侯定超, 马定美, 李善荣, 李键
    2014, 30(10):  139-143. 
    摘要 ( 418 )   PDF (2022KB) ( 7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克隆牦牛HOXC10基因,并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揭示其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以金川多肋牦牛为材料,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绵羊HOXC1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HOXC10基因的cDNA全长进行扩增,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各组织中的表达谱。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扩增的牦牛HOXC10基因长度是1 272 bp,其中包含一个1 029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42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牦牛与黄牛的相似性较高,为93.2%;预测HOXC10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8.2 kD,理论等电点为8.45;进化树分析显示,牦牛与黄牛的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个分支上;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牦牛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胃中的表达量最低。
    苜蓿夜蛾促前胸腺激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周夏, 郭博智, 高艳玲, 赵奎军, 樊东
    2014, 30(10):  144-150. 
    摘要 ( 262 )   PDF (2046KB) ( 7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前胸腺激素(Prothoracicotropic hormone,PTTH)是一类重要的昆虫激素,它对昆虫生长、蜕皮、变态、滞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以苜蓿夜蛾5龄幼虫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RACE技术,扩增得到苜蓿夜蛾促前胸腺激素基因的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823个碱基,包括1个681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含226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6.3 kD,等电点为8.51。序列分析表明,苜蓿夜蛾PTTH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尤其是鳞翅目夜蛾科昆虫的PTTH高度同源。获得的基因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JF731347。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1b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苜蓿夜蛾PTTH基因,并用Ni-NTA亲和层析柱将带His-tag的目的蛋白进行纯化。
    家蝇伴侣蛋白TCP-1基因的序列分析、克隆及诱导表达
    赵学军, 国果, 吴沁怡, 陶如玉, 吴建伟
    2014, 30(10):  151-155. 
    摘要 ( 247 )   PDF (1984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旨在对EST筛选得到的家蝇伴侣蛋白TCP-1(MD-TCPⅠ)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克隆其cDNA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采用EST测序技术从已构建的家蝇幼虫cDNA质粒文库中筛选到MD-TCP Ⅰ基因,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以该基因的cDNA文库质粒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进行扩增,以p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再转化到表达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结果显示,MD-TCP Ⅰ基因ORF全长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27.07 kD; 等电点5.92,该序列编码的蛋白属于热休克蛋白60家族的TCP。构建了正确基因序列MD-TCP Ⅰ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
    PFOS对东亚三角涡虫HSP70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宫晓宁, 袁佐清, 白芸
    2014, 30(10):  156-160. 
    摘要 ( 228 )   PDF (1643KB)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一种持续的有机污染物,是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hemicals,PFCs)在环境中的代表性物质。以低等三胚层动物涡虫作为试验材料,使用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探究PFOS对涡虫HSP70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PFOS短时间处理能诱导涡虫hsp70 mRNA表达量升高,涡虫再生10 d mRNA表达受到抑制,HSP70蛋白表达量在涡虫再生4 d和7 d时随PFOS浓度显著上升,其它组变化不明显,PFOS对mRNA和蛋白表达量趋势影响不一致,可能少量PFOS能抑制HSP70蛋白翻译,药物在涡虫体内积累量增加,蛋白高表达抵御毒性伤害。
    溶藻弧菌dldh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庞欢瑛, 陈立明, 黄郁葱, 简纪常, 鲁义善, 吴灶和
    2014, 30(10):  161-167. 
    摘要 ( 250 )   PDF (1712KB) ( 9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ihydrolipoamide dehydrogenase,DLDH)在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致病中的作用,以pRE112自杀质粒为载体,应用插入失活突变法构建dldh基因插入突变株,比较分析了野生株ZJ03与缺失株ZJ03Δdldh在生长、泳动能力、酶活性、生物膜形成、致病性的表现。结果表明,dldh基因的突变,使溶藻弧菌生长的迟缓期延长、泳动能力显著减弱(P<0.05),酶活性显著降低(P <0.05),生物膜生成显著减少(P <0.05),对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致病性也明显减弱(P <0.05)。本研究为从细菌能量代谢角度研究弧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伤寒沙门菌线性质粒pBSSB1的p17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朱云霞, 吴佳, 龚明玉, 侯书宁, 张绮思, 陈敏洁, 张海方
    2014, 30(10):  168-173. 
    摘要 ( 222 )   PDF (1879KB) ( 5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z66阳性伤寒沙门菌含有一特有的介导鞭毛单向相变换的线性质粒pBSSB1,其上第17号基因(p17)编码一未知功能蛋白(P17)。利用λ-Red系统制备p17基因缺陷变异株,测定变异株和野生株的生长曲线,比较其生长差异,同时通过半固体LB培养基进行动力试验比较其动力差异。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p17基因,构建其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17,通过镍柱纯化目的蛋白P17-His6,纯化后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兔子以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制备了p17基因缺陷变异株,变异株的生长明显迟缓于野生株(P<0.05),变异株的动力明显减弱。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17,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P17-His6并制得相应的多克隆抗体。
    1株具有抗根结线虫活性的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陈雨晴, 黄惠琴, 刘敏, 鲍时翔
    2014, 30(10):  174-178. 
    摘要 ( 255 )   PDF (1360KB) ( 4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10株放线菌;利用24孔板液体筛选模型,筛选出具有抗线虫活性的放线菌菌株HA10401。该菌株发酵液在稀释20倍和40倍时,抗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2%和52.6%。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HA10401与链霉菌属菌株 Streptomyces variabilis同源性最高(99.8%),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在同一分支内,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在形态特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方面也基本一致,因此,鉴定菌株HA10401为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variabilis)。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其抗根结线虫活性,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东北地区耐盐芽胞杆菌筛选统计及初步鉴定
    杜传英, 李海涛, 刘荣梅, 谢滨姣, 张金波, 高继国
    2014, 30(10):  179-187. 
    摘要 ( 239 )   PDF (2311KB) ( 5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温度筛选与表面定向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地区土壤中可培养耐盐芽胞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得到137株芽胞杆菌,其中耐盐芽胞杆菌74株,占总芽胞杆菌数量的54%,最适盐浓度均为1%,耐盐能力在4%-14%之间。通过扩增耐盐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和分类,获得东北地区土壤中可培养的耐盐芽胞杆菌的多样性信息。通过同源性比对和耐盐性差异,确定36株差异耐盐芽胞杆菌,分属于芽胞杆菌属中的7个种。其中多数菌株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14株,占总数38.9%,最高耐盐性在4%-9%NaCl之间)。其次依次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7株,19.4%,4%-8%NaCl),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7株,19.4%,8%-11%NaCl),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4株,11.1%,5%-7%NaCl),弯曲芽胞杆菌(Bacillus flexus)(2株,5.6%,9%-14%NaCl),球形芽胞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1株,2.8%,5%NaCl)和阿氏芽胞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1株,2.8%,6%NaCl)。弯曲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耐盐能力较好。从中选取3株代表菌株,明确了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并对其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
    甘肃酒泉等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李正, 单辉辉, 齐雅琳, 刘磊, 韩素贞
    2014, 30(10):  188-195. 
    摘要 ( 245 )   PDF (1778KB) ( 4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16S rDNA PCR-RFLP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技术对采集自甘肃酒泉、嘉峪关等8个地区的豌豆、菜豆等几个不同豆科植物根瘤中分离的53株供试菌株和9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和系统发育分析。16S rDNA PCR-RFLP结果表明,在77.5%的相似性水平上全部供试菌株聚成5个分支。分支I为Sinorhizhobium-Rhizobium分支,分支II为Agrorhizobium-Bradyrhizobium分支,分支III是未知供试菌组成的分支,分支IV为Mesorhizobium分支,分支V为2株未知供试菌组成的分支。在89.8%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支I包括2个亚分支:亚分支1由CNU1008等14株供试菌组成,与Sinorhizobium meliloti LISPA1002菌株聚在一起; 亚分支2包括6株未知菌,与Rhizobium leguminosarum USDA 2370聚在一起。分支II包括3个亚分支:亚分支1包括CNU 1041等4株菌,与2株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AM 13129T和 IAM 13569T聚在一起; 亚分支2包括5株菌,与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 6菌株聚在一起; 亚分支3包括3株未知菌。选取各分支和亚分支的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在结果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处于分支I的Sinorhizobium亚分支的菌株,与S.fredii和S.meliloti的相似性达到99%,该亚分支菌株的确切系统发育地位有待于DNA-DNA杂交来确定。处于分支I的Rhizobium亚分支的菌株,与R.giardinii的相似性达到99%,与R.etli的相似性为98%。同样,该亚分支的确切地位有待于DNA-DNA杂交来确定。处于分支II Agrobaterium亚分支的菌株与A.rubi的相似性达到99%。处于分支II Bradyrhizobium 亚分支的菌株,与B.liaoningense 的相似性达到99%。
    野生冬虫夏草伴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李辉, 刘洋, 白飞荣, 姚粟, 扎西·才吉, 程池
    2014, 30(10):  196-200. 
    摘要 ( 251 )   PDF (1917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基于PCR扩增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8种不同地理来源野生冬夏草中伴生细菌的群落结构,通过优势条带切胶测序分析,确定了不同来源冬虫夏草伴生优势细菌的种属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冬虫夏草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不同来源冬虫夏草的细菌多样性指数(H’)、丰度(D)和均匀度(J)均有所不同,且伴生细菌群落相似性与样品产地间的距离远近呈一定的正相关。本研究还发现了冬虫夏草样品中的4种共有细菌Flavihumibacter petaseus、Sphingomonas aestuarii、Geobacillus pallidus和Methylovirgula ligni,为进一步研究伴生细菌在冬虫夏草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合成唾液酸乳糖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靳文斌, 张萧萧, 李玉, 路福平
    2014, 30(10):  201-206. 
    摘要 ( 358 )   PDF (2161KB) ( 8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唾液酸寡糖具有抗感染、提高免疫力、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等功能,对其微生物合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克隆和表达来源于Campylobacter jejuni的N-乙酰葡萄糖胺异构酶基因(neuC)、乙酰神经氨酸合成酶基因(neuB)、CMP-乙酰神经氨酸合成酶基因(neuA)和来源于Nesseria meningitidis的唾液酸转移酶基因(nst),利用表达载体pSTV29,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JM109内构建合成唾液酸乳糖的代谢途径。在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180 r/min、温度34℃的条件下发酵30 h,并以10 g/L乳糖为底物,利用HPLC检测到唾液酸乳糖的合成量为2.45 g/L,为人乳唾液酸寡糖及其类似物的异体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Pseudomonas sp. F-12发酵优化及转化合成半胱氨酸的研究
    赵婧楠, 李志敏, 叶勤
    2014, 30(10):  207-214. 
    摘要 ( 257 )   PDF (2209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不同发酵策略对Pseudomonas sp. F-12以DL-2-氨基-△-噻唑啉-4-羧酸(DL-ATC)为底物生产L-半胱氨酸的过程进行优化,以分批发酵和指数流加发酵的形式进行生产,将发酵过程中的DL-ATC浓度分别控制在5 g/L和15 g/L。结果表明15 g/L DL-ATC分批发酵生产L-半胱氨酸得到最高酶活为149.1 U/mL,比活为70.9 U/mg DCW; 采用15 g/L DL-ATC两阶段指数流加发酵,可使最高酶活达到313.3 U/mL,提高为分批发酵的2.1倍。同时在两阶段发酵过程中,能减少DL-ATC用量为5 g/L。两阶段发酵过程采用不同流加策略,证明菌体得率对酶活水平有显著影响。首次考察了Pseudomonas sp. F-12全静息细胞转化合成L-半胱氨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seudomonas sp. F-12的最适转化pH为8.0,最适转化温度为30℃。加入甲苯等有机溶剂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得半胱氨酸产量比对照组提高7.16倍,最高摩尔转化率达到93.3 %。不同金属离子对转化影响不同,0.1 mmol/L Fe对转化反应有促进作用,0.1 mmol/L Co、Zn、Ni等重金属离子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微生物法发酵及全细胞转化合成半胱氨酸的后续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斑点叉尾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多态性及表达分析
    高磊, 杜小溪, 李乐, 高祥刚, 鲍相渤, 赫崇波
    2014, 30(10):  215-222. 
    摘要 ( 312 )   PDF (2004KB) ( 4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类主要由T细胞产生、负责机体在环境协迫和炎症反应中进行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根据斑点叉尾鮰MIF基因EST序列,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MIF 3' UTR和5' UTR序列,利用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了MIF启动子序列,通过特异PCR克隆MIF内含子序列,并对多个体MIF基因组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MIF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MIF基因组序列共3 918 bp,其中编码区348 bp,编码115个氨基酸,5'UTR为70 bp,3'UTR为434 bp,启动子为1 382 bp,共有2个内含子,分别为243 bp和1 441 bp。MIF基因组序列中包含4个重复单元序列和60个多态性位点,其中共有6个SNP位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上。斑点叉尾鮰MIF mRNA在肠中表达量最高,肌肉中表达量最低。
    高效氯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研究
    王健, 刘丽丽, 余凯敏, 李国超, 吴巍, 闫艳春
    2014, 30(10):  223-229. 
    摘要 ( 293 )   PDF (1627KB) ( 7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Ⅱ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具有高毒,且在其它食物中也可检测到它的残留,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对人类的健康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解高效氯氰菊酯对鱼、对人类的毒性机制,选用0.05、0.1、0.2、0.6、1 mg/L 五个梯度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溶液,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毒性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对斑马鱼发育形态变化和孵化率等影响。发现高效氯氰菊酯农药对斑马鱼胚胎有严重的致畸效应,这种致畸性呈现剂量依赖性。使用0.1 mol/L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农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处理,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研究。采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 DIGE)-质谱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1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细胞骨架、应激反应和新陈代谢有关。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对动物的毒性机制提供了基本信息。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转基因玉米研究现状
    王宁
    2014, 30(10):  230-234. 
    摘要 ( 227 )   PDF (1206KB) ( 4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主要分布学科、主要研究层次、分布期刊、基金项目、核心作者及机构、下载量及被引频次等方面对2004-2013年转基因玉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文献的数量总体随年度呈增加趋势,篇均下载量和被引情况基本随年度变化呈递减趋势,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学科,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然)层次所占比重最大,主要刊载在专业类期刊上,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占绝对优势,核心作者和核心发文机构对此方向的研究均有较好的连续性。